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方法:將140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70例用利巴韦林常规抗病毒等治疗,治疗组70例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起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方法简单易行等特点,适合临床开展应用。
【关键词】单磷酸阿糖腺苷;薄芝糖肽;疱疹性口腔炎;疗效
疱疹性口腔炎是小儿易患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中单纯疱疹I型病毒是主要的诱发因素,特别是1-3岁幼儿的发病率较高,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1]其临床的症状主要有流涎、发热和拒食等,且在唇内,齿龈舌和颊粘膜处会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有的甚至已溃疡,目前对于疱疹性口腔炎的治疗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而我院以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观分析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榆树台镇中心卫生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疱疹性口腔炎患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版《实用儿科学》疱疹性口腔炎的诊断标准[2]。初诊时患儿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流涎、发热、拒食等症状,其中在唇内、齿龈、舌、和颊粘膜唇粘膜及邻近口周皮肤处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疱诊周围常伴有红晕,有的已溃疡,部分溃疡表现可有黄白色纤维素样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划的大溃疡,有时可累及软腭、舌、咽部,年长儿童可诉口腔粘膜疼痛,齿龈疼痛,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均排除疱疹性咽峡炎可能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男3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岁,对照组70例,男36例,女34例,平均年龄3岁2个月,两组患儿其他的一般情况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故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15mg/k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中静滴,1次/日。治疗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1次/日。薄芝糖肽小于1岁,1ml/次,大于1岁2ml/次,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禁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以微温或凉的软质饮食为主,定期清洁口腔,多饮水。疗程3-5天,用药期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发热、口腔粘膜疱疹等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3]。
1.3疗效判断标准
(1)显效:给药2天内患儿的体温和食欲均完全恢复正常,同时流涎、疼痛和疱疹等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给药4天内患儿的体温和食欲基本恢复至正常,同时流涎、疼痛和泡疹等症状也有明显减轻。(3)无效:给药5天后,患儿的体温和食欲均无改善,且疱疹已溃疡,流涎和疼痛等症状也没有缓解甚至加重[4]。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是小儿易患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而人是单纯疱疹病毒(I型),唯一的自然宿主,多寄生在患者、恢复者或健康带菌者的唾液、水疱液和粪便中,其传播方式多为直接接触传播,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感染容易传播,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临床的典型症状为高热,伴随口腔内出现散在的疱疹,由于患处疼痛剧烈,患儿还可表现为拒食,流涎,烦躁及相应的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左右[5],本病除患儿承受强烈疼痛外,还因患儿高热、拒食,烦躁等临床表现导致患儿家长极度紧张,既往常使用利巴韦林治疗,但是利巴韦林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治疗效果不明显,还会对血液、消化等多个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6],导致其临床应用较少。
单磷酸阿糖腺苷为嘧啶拮抗剂,进入人体循环后会转化成阿糖腺苷二磷酸与阿糖腺苷三磷酸,前者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使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而后者可抑制病毒核苷酸还原酶和DNA多聚酶,抑制病毒复制,此双重作用可起到很好的抗病毒作用[7],尤其对单纯疱疹病毒的疗效更有显著。薄芝糖肽是从薄树芝中培养出灵芝属薄树芝菌丝体,经纯化分离出薄树芝的有效成份糖肽无菌水溶液,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促进免疫细胞中DNA的合成及细胞增殖,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C),LAK细胞,TC细胞激活,也促进并诱导白介素2(IL—2),白糖素3(IL—3)以及干扰素的产生来加强和扩大免疫监视及免疫增强的作用[8],本文研究结果发现,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薄芝糖肽对疱疹性口腔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
[2]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07.
[3]蒋宝凤,蔡蔚,张莲华.婴幼儿口腔健康3年干予模式与效果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23-1524.
[4]方柯南.西瓜霜喷剂治疗疱疹性口腔炎效果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杂志,6,6(19):65-65.
[5]陈谦明.口腔粘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
[6]棘振华,汪俊兰,刘玮.穿琥宁静滴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200例[J].安徽中医学院,2008,17(4):21.
[7]奥多姆·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72-478.
[8]郑增伟.药物雾化治疗疱疹性口腔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94.
【关键词】单磷酸阿糖腺苷;薄芝糖肽;疱疹性口腔炎;疗效
疱疹性口腔炎是小儿易患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中单纯疱疹I型病毒是主要的诱发因素,特别是1-3岁幼儿的发病率较高,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1]其临床的症状主要有流涎、发热和拒食等,且在唇内,齿龈舌和颊粘膜处会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有的甚至已溃疡,目前对于疱疹性口腔炎的治疗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而我院以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观分析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榆树台镇中心卫生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疱疹性口腔炎患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版《实用儿科学》疱疹性口腔炎的诊断标准[2]。初诊时患儿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流涎、发热、拒食等症状,其中在唇内、齿龈、舌、和颊粘膜唇粘膜及邻近口周皮肤处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疱诊周围常伴有红晕,有的已溃疡,部分溃疡表现可有黄白色纤维素样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划的大溃疡,有时可累及软腭、舌、咽部,年长儿童可诉口腔粘膜疼痛,齿龈疼痛,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均排除疱疹性咽峡炎可能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男3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岁,对照组70例,男36例,女34例,平均年龄3岁2个月,两组患儿其他的一般情况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故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15mg/k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中静滴,1次/日。治疗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1次/日。薄芝糖肽小于1岁,1ml/次,大于1岁2ml/次,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禁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以微温或凉的软质饮食为主,定期清洁口腔,多饮水。疗程3-5天,用药期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发热、口腔粘膜疱疹等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3]。
1.3疗效判断标准
(1)显效:给药2天内患儿的体温和食欲均完全恢复正常,同时流涎、疼痛和疱疹等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给药4天内患儿的体温和食欲基本恢复至正常,同时流涎、疼痛和泡疹等症状也有明显减轻。(3)无效:给药5天后,患儿的体温和食欲均无改善,且疱疹已溃疡,流涎和疼痛等症状也没有缓解甚至加重[4]。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是小儿易患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而人是单纯疱疹病毒(I型),唯一的自然宿主,多寄生在患者、恢复者或健康带菌者的唾液、水疱液和粪便中,其传播方式多为直接接触传播,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感染容易传播,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临床的典型症状为高热,伴随口腔内出现散在的疱疹,由于患处疼痛剧烈,患儿还可表现为拒食,流涎,烦躁及相应的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左右[5],本病除患儿承受强烈疼痛外,还因患儿高热、拒食,烦躁等临床表现导致患儿家长极度紧张,既往常使用利巴韦林治疗,但是利巴韦林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治疗效果不明显,还会对血液、消化等多个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6],导致其临床应用较少。
单磷酸阿糖腺苷为嘧啶拮抗剂,进入人体循环后会转化成阿糖腺苷二磷酸与阿糖腺苷三磷酸,前者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使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而后者可抑制病毒核苷酸还原酶和DNA多聚酶,抑制病毒复制,此双重作用可起到很好的抗病毒作用[7],尤其对单纯疱疹病毒的疗效更有显著。薄芝糖肽是从薄树芝中培养出灵芝属薄树芝菌丝体,经纯化分离出薄树芝的有效成份糖肽无菌水溶液,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促进免疫细胞中DNA的合成及细胞增殖,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C),LAK细胞,TC细胞激活,也促进并诱导白介素2(IL—2),白糖素3(IL—3)以及干扰素的产生来加强和扩大免疫监视及免疫增强的作用[8],本文研究结果发现,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薄芝糖肽对疱疹性口腔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
[2]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07.
[3]蒋宝凤,蔡蔚,张莲华.婴幼儿口腔健康3年干予模式与效果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23-1524.
[4]方柯南.西瓜霜喷剂治疗疱疹性口腔炎效果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杂志,6,6(19):65-65.
[5]陈谦明.口腔粘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
[6]棘振华,汪俊兰,刘玮.穿琥宁静滴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200例[J].安徽中医学院,2008,17(4):21.
[7]奥多姆·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72-478.
[8]郑增伟.药物雾化治疗疱疹性口腔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