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院前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h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优化护理抢救流程,延长护理广度。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重点优化护理抢救流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1.0±0.3)min,抢救时间(35.1±9.1)min,AMI复发率(5.3%)、PCI发生率(13.1%)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而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4.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过优化后的护理使抢救过程更加精细化,流程化,科学化,最大限度争取家属的配合,提高了抢救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化;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等为主要症状,抢救不及时往往危及生命【1】,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2-3】。因此抢救过程务必争分夺秒,赢得宝贵的时间就是赢得生命。鉴于此病发病急,病情危重,若患者家属惊慌失措,处置不当,还会贻误病情。本研究重点在于优化护理抢救流程,延长护理广度,争取家属的配合,从而提高抢救护理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诊断标准。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甲状腺、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或严重感染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年龄(32-81)岁,平均(47.6±8.2)岁,男性22例,女性16例。对照组年龄(35-79)岁,平均(46.9±9.5)岁,男性25例,女性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
  采用常规的护理和抢救流程:患者胸痛拔打120,医护常规出诊,根据病情进行吸氧、输液,转运进入抢救室后,接诊护士安排床位嘱患者卧床休息、吸氧、血液检查、建立静脉通道等,明确诊断后做术前准备。
  1.2.2 观察组护理
  建立优化护理小组,遴选优秀护理和急救人员,优化过程如下。院前优化:接到急救电话后3min内务必出诊。急救医生及时与患者家属电话联系,初步了解病情,指导进行初步应急措施。包括平放患者,不随意搬动,头偏向一侧。鼓励患者,平稳其情绪、有条件的进行吸氧等。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尽快为患者吸氧,建立输液通道。在搬运过程动作平稳,迅速,保持患者仰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安慰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检查(如有必要予18导心电图)。运往医院途中,急诊医生与接诊护士联系,嘱做好相应抢救准备。包括床位、氧气、心电监护仪、微量泵、抢救车等。如患者疼痛感特别强烈,且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硬死特征的血压正常者可酌情考虑肌注吗啡。医院建立“绿色通道”,采取先救治后挂号,赢得抢救时间。接诊护士首诊负责制,接诊后若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查血常规、心肌标志物、心肌酶检查以及吸氧保暖、心理疏导等护理,结合患者的病史与检查结果确诊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做好介入手术准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抢救时间、AMI复发率、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发生率、构成比等描述,统计推断采用2检验,两组正态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1.0±0.3)min,抢救时间(35.1±9.1)min,AMI復发率(5.3%)、PCI发生率(13.1%)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而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4.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明显的症状为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但也有少数患者无疼痛或者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4-5】,且发病较急。若患者突然发病,家属或同伴没有抢救常识,还会使病情恶化。因此本护理流程特别优化了抢救前的电话指导抢救,包括把患者平放地上或床上,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急救过程中,急救医生安慰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同时施以快速专业的处置缓解患者病痛。到达医院前,急救护士及时与接诊护士交代病情,建立抢救绿色通道【6-7】,可以为分诊、确诊、抢救以及手术赢得宝贵时间。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需要多项检查综合判断,接诊护士首诊责任制可以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可以激发护士主动的、积极的优化操作流程,可以进一步节约确诊时间。
  从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1.0±0.3)min,抢救时间(35.1±9.1)min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13.784,9.539,P <0.01)。优于观察组在抢救前以及抢救过程中均进行了适当的处置,所有AMI复发率以及PCI发生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另外在护理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争取了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及时安抚情绪,加之较好的抢救效果,家属的满意度为100%,可见优化后的抢救流程对于改善医患关系也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经过优化后的护理使抢救过程更加精细化,流程化,科学化,最大限度争取家属的配合,提高了抢救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KsvuEVlXIp_Lq7tY-GmmBSqdUh3N2z4cjSIo3lOurlgLhJ8HGHi9NIhzf2g-Boa
  [2] 吴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与心理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31): 297.
  [3] 范锦娣.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16-17.
  [4] 舒永平;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心肌梗死中的运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0):2269-2270.
  [5] 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0,9(6): 13-15.
  [6] 梁健球,熊华峰,徐宁,等.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7,13(:8)242.
  [7] 张继红,朱爱红.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3,35(5): 792-79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心绞痛发生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规范服药、饮食控制、自我监测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4例,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平均分值(3.41±1.5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31±2.74)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541, P=0.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6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率达到68.3,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ICU监护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50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外监护及护理,干预组给予 ICU 监护和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4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进行日常治疗,研究组则在日常治疗中加入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其临床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应用舒适护理的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接受护理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如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予保护肠黏膜、肠道微生态治疗、维持电解质平衡、退热等综合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观察组给予去乳糖喂养;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5人,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临床疗效等。结果:干预组的临床治疗显效人数为12人,总有效人数为32人,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显效人数为8人,总有效人数为24人,量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和康复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髋部骨折的患者当中选出81例,对患者的病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对其应用的护理方法,并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在对本次分析的81例患者病历中,其均被采取了常规治疗、心理护理、牵引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护理等多种护理工作。在治疗结束后对其进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4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分成优质组和常规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优质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模式对常规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优质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和拆线时间均早于常规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为92.9%,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6.2%(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