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64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治疗组患者乌梅丸加减和美多芭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美多芭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乌梅丸加减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乌梅丸;帕金森病;美多芭片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06-01
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首次对帕金森病进行了描述,并因此被命名[1]。帕金森病又被成为震颤麻痹,是一种慢性进展变性疾病,发病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患者患病早期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行动迟缓、失眠、便秘等[2]。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也无根治该疾病的治疗[3]。我院本次研究对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带来好的借鉴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帕金森病患者。64例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均符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和《中医老年颤症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中的诊断部分。采用单双号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7~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1.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为16例,年龄在4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9±1.3)岁。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上存在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P>0.05),不影响我院本次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均自愿参与我院本次研究,且在参与研究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采用乌梅丸加减和美多芭片治疗,中医辨证阴血亏虚,筋失濡养型患者给予乌梅丸1号方治疗,药方为乌梅、元胡、白术、熟附子、葛根各15g,山萸肉、当归、白芍各10g,黄连3g,熟地黄30g。文火煎煮,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中医辨证阴血亏虚,肝风内动型患者给予乌梅丸2号方治疗,药方为乌梅、熟附子各15g,山萸肉、当归、白芍、熟地黄、天麻、白术各10g,黄连3g,龙骨30g。文火煎煮,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美多芭片温水口服,每次250mg,每天4次。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美多芭片治疗,用药方法与治疗组患者相同。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ADL)进行评价,量表总分值为100分,评分小于20分表示生活不能自理,20~40分表示生活需要照顾,40~59分表示生活需要帮助,60~90分表示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评分大于90分表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1.4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根据《中医老年颤症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能力有所提高。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病情进一步恶化。
1.5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采用(n,%)表示,采用x2对组间差异进行检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 ±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统计得出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7%,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2 19(59.4) 10(31.3) 2(6.3) 93.7
对照组 32 8(25.0) 14(43.7) 10(31.3) 68.7
x2 9.720
P值 0.000
2.2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s)
组别(n=例数)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2.6±4.2 70.3±6.4
对照组 31.9±4.3 51.6±5.1
t值 0.521 10.219
P值 0.601 0.000
3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帕金森病的病机涉及肝气、肝血[3]。肝为风木之脏,主负疏泄,疏泄太过致肝风内动则为颤病,肝主藏血,濡养筋脉,肝血不足则筋脉拘紧,其治疗应以敛肝熄风、养血濡筋为主[4]。我院本次研究所使用的乌梅丸1号方中,乌梅为君药,为补肝之猛将,可养肝濡筋而使内风不起,山萸肉可助肝化生精血,当归、白芍养血柔筋,葛根解肌以升筋,元胡行气止痛,黄连退虚热,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濡筋之功效[5]。乌梅丸2号方中,熟地黄与山萸肉合用具有协同作用,龙骨熄风止颤,诸药合用精血旺盛而内风不起。
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该研究结果表明乌梅丸加减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春叶,连新福,詹秀菊,刘赟,雒晓东. 乌梅丸加减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评价[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03(9):857-859.
[2]汤湘江,沈鸿婷,杜宝新,雒晓东. 中医特色的生存质量量表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评价[J]. 新中医,2011,08(4):42-43.
[3]梁克几,庄艳姗,杨职. 西药联合加减乌梅丸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05:(12)377-378.
[4]孙雪莲,夏彩秋,徐彦华,等.帕金森病早期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42-43
[5]陈海波,王新德.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J].2012,18(1):61-62.
【关键词】乌梅丸;帕金森病;美多芭片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06-01
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首次对帕金森病进行了描述,并因此被命名[1]。帕金森病又被成为震颤麻痹,是一种慢性进展变性疾病,发病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患者患病早期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行动迟缓、失眠、便秘等[2]。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也无根治该疾病的治疗[3]。我院本次研究对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带来好的借鉴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帕金森病患者。64例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均符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和《中医老年颤症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中的诊断部分。采用单双号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7~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1.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为16例,年龄在4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9±1.3)岁。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上存在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P>0.05),不影响我院本次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均自愿参与我院本次研究,且在参与研究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采用乌梅丸加减和美多芭片治疗,中医辨证阴血亏虚,筋失濡养型患者给予乌梅丸1号方治疗,药方为乌梅、元胡、白术、熟附子、葛根各15g,山萸肉、当归、白芍各10g,黄连3g,熟地黄30g。文火煎煮,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中医辨证阴血亏虚,肝风内动型患者给予乌梅丸2号方治疗,药方为乌梅、熟附子各15g,山萸肉、当归、白芍、熟地黄、天麻、白术各10g,黄连3g,龙骨30g。文火煎煮,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美多芭片温水口服,每次250mg,每天4次。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美多芭片治疗,用药方法与治疗组患者相同。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ADL)进行评价,量表总分值为100分,评分小于20分表示生活不能自理,20~40分表示生活需要照顾,40~59分表示生活需要帮助,60~90分表示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评分大于90分表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1.4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根据《中医老年颤症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能力有所提高。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病情进一步恶化。
1.5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采用(n,%)表示,采用x2对组间差异进行检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 ±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统计得出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7%,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2 19(59.4) 10(31.3) 2(6.3) 93.7
对照组 32 8(25.0) 14(43.7) 10(31.3) 68.7
x2 9.720
P值 0.000
2.2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s)
组别(n=例数)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2.6±4.2 70.3±6.4
对照组 31.9±4.3 51.6±5.1
t值 0.521 10.219
P值 0.601 0.000
3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帕金森病的病机涉及肝气、肝血[3]。肝为风木之脏,主负疏泄,疏泄太过致肝风内动则为颤病,肝主藏血,濡养筋脉,肝血不足则筋脉拘紧,其治疗应以敛肝熄风、养血濡筋为主[4]。我院本次研究所使用的乌梅丸1号方中,乌梅为君药,为补肝之猛将,可养肝濡筋而使内风不起,山萸肉可助肝化生精血,当归、白芍养血柔筋,葛根解肌以升筋,元胡行气止痛,黄连退虚热,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濡筋之功效[5]。乌梅丸2号方中,熟地黄与山萸肉合用具有协同作用,龙骨熄风止颤,诸药合用精血旺盛而内风不起。
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该研究结果表明乌梅丸加减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春叶,连新福,詹秀菊,刘赟,雒晓东. 乌梅丸加减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评价[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03(9):857-859.
[2]汤湘江,沈鸿婷,杜宝新,雒晓东. 中医特色的生存质量量表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评价[J]. 新中医,2011,08(4):42-43.
[3]梁克几,庄艳姗,杨职. 西药联合加减乌梅丸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05:(12)377-378.
[4]孙雪莲,夏彩秋,徐彦华,等.帕金森病早期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42-43
[5]陈海波,王新德.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J].2012,18(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