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就是“事先”、“预备”之意;“习”,就是“学习”、“练习”之意。本文阐述了培养预习能力的三个步骤:①酝酿前奏曲调,激发预习兴趣;②指导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③抓住预习重点,精心设计训练。
关键词:兴趣;预习;能力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是相当重要的。从教这些年,思考着: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摸索着,觉得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酝酿前奏曲调,激发预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乐于预习,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了预习的快乐,那么还用担心学生不爱上预习吗?如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笔者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选择几篇课文进行几个组预习,几个组不预习的对比测试;树立榜样,请班上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谈谈自己预习的体会;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后写写感受,写得精彩的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一则使这个学生有成就感,会越来越爱上预习;二则激起其他同学预习的热情,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二、指导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
笔者认为,对于精读课文,可以通过预习课文来培养学生在自读中质疑、搜集、整理的意识。这种预习操作起来较为细致,具体可以通过搜集整理、分步朗读、处理字词等几个步骤来完成。
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搜集、整理资料
学生在课前就做好充分的预习,可以上网搜集相关信息及资料,提前浏览,初步了解。比如课文《小木偶的故事》,上课前,我让学生去网上看看电影《木偶奇遇记》,再看看文章《会翻跟斗的木偶》,等到上课,让学生将电影观后感与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培养了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又有利于深入地了解课文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分步进行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认为: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要放声朗读。因为朗读不仅训练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词;第二步为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在朗读的过程中解决朗读时产生的疑问。
3.解决生字词及关键句子、对文章层次作批注
预习阅读课文,字词句是基础,可以循序渐进,从读、标、查、划、抄入手。
(1)读。要求学生初读课文不少于三遍,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美,把优美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也可以在旁边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简短的话写上感受。
(2)标。徐特立說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当读课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可以画颗爱心,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可以写上旁白,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即可在句子打个問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3)查。《新华字典》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带《新华字典》,养成一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的习惯,弄清生字的音、形、义,并将意思写在该字的旁边。
(4)划。划出课文的好词、关键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好词包括四字成语、结构特殊的词、拟声词等,关键句包括中心句,每段的总起句等。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给课文分段,并对每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批注。
(5)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及喜欢的语句抄写在“阅读记录本”上,丰富大脑知识库。
三、抓住预习重点,精心设计训练
有的课文在预习中可能涉及到了文章的重难点,如提出了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例如,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在预习中,笔者指出:弄清“高傲”这个词语的意思,把课文中表现白鹅高傲的地方划下来,这也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围绕这一预习重点,可以设计以下训练:
(1)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初步理解“高傲”的意思。
(2)讨论:课文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高傲的?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在这个预习训练中,学生找到了全文的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找到了一个过渡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从而知道鹅的高傲表现在以下方面:姿态、叫声、步态和吃相。这样设计预习训练,把启迪学生思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笔者在想,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不正是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张扬学生的个性吗?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汪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平安中心小学)
关键词:兴趣;预习;能力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是相当重要的。从教这些年,思考着: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摸索着,觉得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酝酿前奏曲调,激发预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乐于预习,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了预习的快乐,那么还用担心学生不爱上预习吗?如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笔者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选择几篇课文进行几个组预习,几个组不预习的对比测试;树立榜样,请班上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谈谈自己预习的体会;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后写写感受,写得精彩的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一则使这个学生有成就感,会越来越爱上预习;二则激起其他同学预习的热情,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二、指导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
笔者认为,对于精读课文,可以通过预习课文来培养学生在自读中质疑、搜集、整理的意识。这种预习操作起来较为细致,具体可以通过搜集整理、分步朗读、处理字词等几个步骤来完成。
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搜集、整理资料
学生在课前就做好充分的预习,可以上网搜集相关信息及资料,提前浏览,初步了解。比如课文《小木偶的故事》,上课前,我让学生去网上看看电影《木偶奇遇记》,再看看文章《会翻跟斗的木偶》,等到上课,让学生将电影观后感与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培养了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又有利于深入地了解课文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分步进行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认为: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要放声朗读。因为朗读不仅训练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词;第二步为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在朗读的过程中解决朗读时产生的疑问。
3.解决生字词及关键句子、对文章层次作批注
预习阅读课文,字词句是基础,可以循序渐进,从读、标、查、划、抄入手。
(1)读。要求学生初读课文不少于三遍,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美,把优美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也可以在旁边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简短的话写上感受。
(2)标。徐特立說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当读课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可以画颗爱心,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可以写上旁白,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即可在句子打个問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3)查。《新华字典》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带《新华字典》,养成一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的习惯,弄清生字的音、形、义,并将意思写在该字的旁边。
(4)划。划出课文的好词、关键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好词包括四字成语、结构特殊的词、拟声词等,关键句包括中心句,每段的总起句等。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给课文分段,并对每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批注。
(5)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及喜欢的语句抄写在“阅读记录本”上,丰富大脑知识库。
三、抓住预习重点,精心设计训练
有的课文在预习中可能涉及到了文章的重难点,如提出了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例如,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在预习中,笔者指出:弄清“高傲”这个词语的意思,把课文中表现白鹅高傲的地方划下来,这也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围绕这一预习重点,可以设计以下训练:
(1)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初步理解“高傲”的意思。
(2)讨论:课文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高傲的?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在这个预习训练中,学生找到了全文的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找到了一个过渡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从而知道鹅的高傲表现在以下方面:姿态、叫声、步态和吃相。这样设计预习训练,把启迪学生思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笔者在想,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不正是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张扬学生的个性吗?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汪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平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