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中的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表明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央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两年多的经济增速持续回调态势结束,经济在2012年四季度出现了温和回升。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就2012年全年而言预计将明显低于年初的预期目标。内需、外需,投资、消费比例出现积极变化,消费在内需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从生产结构看,服务业发展加快,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注重质量和效益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不是增速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质量和效益问题,中国经济将始终处于不稳定、不可持续状态。这次会议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就是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应该看到,当前经济增长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相当突出。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发生后的调整期,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原有竞争优势、增长动力逐渐削弱,新优势尚未形成,市场信心和预期不稳定。我国食品供求总体处于紧平衡格局,供给波动很容易引起食品价格上涨;新一轮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可能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这些因素都可能推高今年的CPI涨幅。实现2013年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已经出现了阶段性变化。一是市场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产能过剩普遍出现;二是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将继续提高。
这就必然要结束粗放和数量扩张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向集约和质量效益为主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阶段性下降。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也应该相应下调,使实际经济增长率接近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宏观总量大体平衡。
“我们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原来靠投资增长的模式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而面临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开拓创新在此背景下尤显重要,要服务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张立群说。
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就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看作是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延续,在政策的总基调和总体框架上将会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明显,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2013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两大亮点:一是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二是突出重点把钱用在刀刃上。”贾康表示,结构性减税仍有加大力度、做足文章的明显必要性。我国在全面开放、外向依存度高的情况下,今后不论是经济相对高涨期还是相对低迷期,都必须更加注重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结构性减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防止为了财政增收而加大企业负担。落实研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加速企业折旧,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财力的支持,提高地方政府基本保障能力。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积极扩大营业税、房产税、资源税改革试点范围,积极培育地方政府新税源。在货币政策方面,通过多种措施保持基础货币的合理增长,保持必要的流动性。进一步缓解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困难。针对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适当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高度重视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质是中性的货币政策,即货币政策既不明显放松、也不明显收紧。”
连平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运行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实施的货币政策。2013年中国经济将较为平稳:GDP增速有望保持在8%—8.5%的平稳增长水平;物价虽进入上行周期,但会比较温和,预计全年CPI涨幅为3.5%,略高于2012年;资本流入压力小于以往,国际收支不会出现较大顺差;就业形势也将好于2012年。“在这种平稳的态势下,货币政策既不必大幅放松,也不必大幅收紧,而应维持稳健。”
从外部看,“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仍在持续,可能导致热钱流入进一步加大,外汇占款增多会造成我国基础货币投放进一步增长,加剧我国的通胀压力。”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同时,我国出口还面临着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以及欧美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强的风险,2013年外贸形势还不容乐观,所以有必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连平表示,2013年货币政策需要在增长、物价、资本流入等方面寻求平衡点。如果操作过紧,会因中外利差的扩大而导致资本流入增加,还会影响经济增长;如果过松,则会加大物价上涨压力。“因此,2013年货币政策需要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明年物价水平将在食品价格和服务类价格的推动下出现小幅上扬。猪肉价格可能出现周期性快速上涨。国内粮食价格低位运行,可能引发2013年粮食生产积极性下滑,国际粮价上涨和主要粮食库存的低下可能导致2013年输入性粮食价格上涨压力较大。“预计全年CPI涨幅可能达到4%左右。为确保物价的总体平稳,货币政策不宜过度宽松,仍应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他说。
连平分析,2013年上半年,由于经济下行风险降低、物价温和上行,利率可能不降不升维持不变,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如果物价涨幅较快不排除加息一次的可能性。
2013年是全面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相信,一方面用政府手段实施逆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就能够扎实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中的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表明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央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两年多的经济增速持续回调态势结束,经济在2012年四季度出现了温和回升。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就2012年全年而言预计将明显低于年初的预期目标。内需、外需,投资、消费比例出现积极变化,消费在内需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从生产结构看,服务业发展加快,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注重质量和效益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不是增速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质量和效益问题,中国经济将始终处于不稳定、不可持续状态。这次会议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就是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应该看到,当前经济增长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相当突出。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发生后的调整期,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原有竞争优势、增长动力逐渐削弱,新优势尚未形成,市场信心和预期不稳定。我国食品供求总体处于紧平衡格局,供给波动很容易引起食品价格上涨;新一轮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可能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这些因素都可能推高今年的CPI涨幅。实现2013年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已经出现了阶段性变化。一是市场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产能过剩普遍出现;二是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将继续提高。
这就必然要结束粗放和数量扩张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向集约和质量效益为主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阶段性下降。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也应该相应下调,使实际经济增长率接近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宏观总量大体平衡。
“我们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原来靠投资增长的模式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而面临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开拓创新在此背景下尤显重要,要服务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张立群说。
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就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看作是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延续,在政策的总基调和总体框架上将会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明显,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2013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两大亮点:一是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二是突出重点把钱用在刀刃上。”贾康表示,结构性减税仍有加大力度、做足文章的明显必要性。我国在全面开放、外向依存度高的情况下,今后不论是经济相对高涨期还是相对低迷期,都必须更加注重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结构性减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防止为了财政增收而加大企业负担。落实研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加速企业折旧,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财力的支持,提高地方政府基本保障能力。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积极扩大营业税、房产税、资源税改革试点范围,积极培育地方政府新税源。在货币政策方面,通过多种措施保持基础货币的合理增长,保持必要的流动性。进一步缓解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困难。针对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适当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高度重视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质是中性的货币政策,即货币政策既不明显放松、也不明显收紧。”
连平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运行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实施的货币政策。2013年中国经济将较为平稳:GDP增速有望保持在8%—8.5%的平稳增长水平;物价虽进入上行周期,但会比较温和,预计全年CPI涨幅为3.5%,略高于2012年;资本流入压力小于以往,国际收支不会出现较大顺差;就业形势也将好于2012年。“在这种平稳的态势下,货币政策既不必大幅放松,也不必大幅收紧,而应维持稳健。”
从外部看,“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仍在持续,可能导致热钱流入进一步加大,外汇占款增多会造成我国基础货币投放进一步增长,加剧我国的通胀压力。”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同时,我国出口还面临着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以及欧美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强的风险,2013年外贸形势还不容乐观,所以有必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连平表示,2013年货币政策需要在增长、物价、资本流入等方面寻求平衡点。如果操作过紧,会因中外利差的扩大而导致资本流入增加,还会影响经济增长;如果过松,则会加大物价上涨压力。“因此,2013年货币政策需要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明年物价水平将在食品价格和服务类价格的推动下出现小幅上扬。猪肉价格可能出现周期性快速上涨。国内粮食价格低位运行,可能引发2013年粮食生产积极性下滑,国际粮价上涨和主要粮食库存的低下可能导致2013年输入性粮食价格上涨压力较大。“预计全年CPI涨幅可能达到4%左右。为确保物价的总体平稳,货币政策不宜过度宽松,仍应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他说。
连平分析,2013年上半年,由于经济下行风险降低、物价温和上行,利率可能不降不升维持不变,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如果物价涨幅较快不排除加息一次的可能性。
2013年是全面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相信,一方面用政府手段实施逆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就能够扎实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