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当代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基础、对小学生影响最深远的学科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语文,作为人们互相沟通、传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小学语文的教材里的很多篇章中,都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这是我们语文学科的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此优势,找到语文教学和德育的结合点,从课前精心备课、朗读关键语句、填补文本空白、妙用课外拓展以及施展教师人格魅力等方面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机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笔者拟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渗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价值观的交流、碰撞,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为了避免不良风气的腐蚀,德育教育日益显得重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让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如何把德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笔者对此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注重自身德育表现,以身作则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本身就应该是德育的具象化,我们不能设想一个人格道德水准低下的教师能教出一批社会精英、国家栋梁。所以教师要首先塑造好自己的灵魂,做到信行统一。其次,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人格水准,才会在教学中自觉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
由此可见,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所表现出的关爱、公正、博大等品质,都是能感染学生、受到学生模仿的,不失为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好途径。
二、课堂教学上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德育。比如:
(一)在介绍背景时渗透
比如,教小学课文《詹天佑》这一课时利用几分钟来介绍时代背景:清朝末年要在北京到张家口修一条铁路干线,但由于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帝国主义严重干涉我国内政,我国科学技术也十分落后,詹天佑不顾艰难,接受了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最终战胜了恶劣的气候和险恶的地势,提前两年竣工,修筑了我国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给了轻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学生了解了这段背景之后,就更加敬仰詹天佑,敬仰他为国争光、为中国人民争气,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句子来渗透
比如,在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通过同学们认真阅读,很多同学都找出了本文的中心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会变成好事”。这时我们就可以以这句中心句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从而树立起同学们遇见困难不畏惧、不退缩、勇敢面对的正确态度。
(三)在朗读课文中渗透
比如,在《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中,写的是作者陪同总理审阅一篇稿子,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在回来的路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满怀激情发出内心的呼喊: “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生活是多么简朴”。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语气、感情,极力让学生感悟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同时本课文还默默地渗透了周总理吃苦耐劳、工作态度认真、勤俭节约、平易近人的高尚品格。
(四)通过写课堂随感并互相分享来渗透
其实就是在课堂中学习课文后,让学生把想到的、感觉到的内容用简短的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然后当堂与大家分享。它对于学生畅所欲言、抒发情怀,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小练笔里,师生敞开心扉,用真诚的文字互相感动着,同时也很好地将德育渗透其中。
三、做好课外拓展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除了在课内进行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延伸。课外延伸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依靠作业或作文进行延伸。例如学完《第一次抱母亲》后,让学生回家为自己的妈妈洗一次脚,并写篇日记;(2)依靠课外阅读进行延伸。例如学了《军神》,可指导学生看有关刘伯承同志的传记,使学生对刘伯承同志用兵如神、意志坚强,有着超乎一般人的钢铁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延伸。如通过升旗儀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游烈士陵园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上街打扫街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参观禁毒图片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等等。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以语文知识为基础,选准文与“道”的结合点,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但是,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渗透的内容要精准,适可而止,不能多多益善,任意发挥,以致忽略或冲淡了知识的传授。虽然德育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一起风雨兼程、同舟共济、互相勉励,总有一天,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大放异彩。笔者也相信,只有有机地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在这样的课堂中走出来的学生才是拥有健康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高品质学生。
参考文献:
[1]石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战线.2010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晓苏.语文教学与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
[4]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05(10)
[5]素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J].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渗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价值观的交流、碰撞,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为了避免不良风气的腐蚀,德育教育日益显得重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让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如何把德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笔者对此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注重自身德育表现,以身作则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本身就应该是德育的具象化,我们不能设想一个人格道德水准低下的教师能教出一批社会精英、国家栋梁。所以教师要首先塑造好自己的灵魂,做到信行统一。其次,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人格水准,才会在教学中自觉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
由此可见,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所表现出的关爱、公正、博大等品质,都是能感染学生、受到学生模仿的,不失为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好途径。
二、课堂教学上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德育。比如:
(一)在介绍背景时渗透
比如,教小学课文《詹天佑》这一课时利用几分钟来介绍时代背景:清朝末年要在北京到张家口修一条铁路干线,但由于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帝国主义严重干涉我国内政,我国科学技术也十分落后,詹天佑不顾艰难,接受了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最终战胜了恶劣的气候和险恶的地势,提前两年竣工,修筑了我国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给了轻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学生了解了这段背景之后,就更加敬仰詹天佑,敬仰他为国争光、为中国人民争气,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句子来渗透
比如,在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通过同学们认真阅读,很多同学都找出了本文的中心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会变成好事”。这时我们就可以以这句中心句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从而树立起同学们遇见困难不畏惧、不退缩、勇敢面对的正确态度。
(三)在朗读课文中渗透
比如,在《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中,写的是作者陪同总理审阅一篇稿子,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在回来的路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满怀激情发出内心的呼喊: “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生活是多么简朴”。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语气、感情,极力让学生感悟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同时本课文还默默地渗透了周总理吃苦耐劳、工作态度认真、勤俭节约、平易近人的高尚品格。
(四)通过写课堂随感并互相分享来渗透
其实就是在课堂中学习课文后,让学生把想到的、感觉到的内容用简短的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然后当堂与大家分享。它对于学生畅所欲言、抒发情怀,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小练笔里,师生敞开心扉,用真诚的文字互相感动着,同时也很好地将德育渗透其中。
三、做好课外拓展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除了在课内进行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延伸。课外延伸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依靠作业或作文进行延伸。例如学完《第一次抱母亲》后,让学生回家为自己的妈妈洗一次脚,并写篇日记;(2)依靠课外阅读进行延伸。例如学了《军神》,可指导学生看有关刘伯承同志的传记,使学生对刘伯承同志用兵如神、意志坚强,有着超乎一般人的钢铁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延伸。如通过升旗儀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游烈士陵园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上街打扫街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参观禁毒图片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等等。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以语文知识为基础,选准文与“道”的结合点,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但是,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渗透的内容要精准,适可而止,不能多多益善,任意发挥,以致忽略或冲淡了知识的传授。虽然德育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一起风雨兼程、同舟共济、互相勉励,总有一天,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大放异彩。笔者也相信,只有有机地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在这样的课堂中走出来的学生才是拥有健康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高品质学生。
参考文献:
[1]石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战线.2010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晓苏.语文教学与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
[4]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05(10)
[5]素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J].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