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种衣剂对芸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qwqw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筛选对芸豆根腐病安全有效的药剂,开展了3种种衣剂对芸豆的室内安全性和根腐病田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8%多·福·克悬浮种衣剂在试验设定的包衣药种比下处理种子,对芸豆种子发芽和秧苗生长安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芸豆出苗后10 d,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噻虫·咯·霜灵各处理的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药种比为2 g/kg的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病效果最好,达到92.92%。芸豆出苗后30 d,药种比为2 g/kg的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的防病效果最好,为59.83%,且考种期测产结果表明,增产幅度达29.43%。但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防治效果持效期较短,芸豆出苗30 d后防效均降到50%以下且产量增幅较低。综上所述,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对芸豆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好且安全。
  关键词 芸豆; 根腐病; 种衣剂; 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31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3969/j.issn.05291542.2017.02.039
  Abstract The safety of three kinds of seedcoating formulations to kidney beans was evaluated in laboratory and their control effects on root rot of kidney beans were investigated in fiel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5% thiamethoxam·fludioxonil·metalaxylM FSC, 25 g/L fludioxonil FSC and 38% carbendazim·thiram·carbofuran FSC were safe to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kidney beans seedling at the recommended dose. Field trial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of 25 g/L fludioxonil FSC and 25% thiamethoxam·fludioxonil·metalaxylM FSC at different dosages tested were all over 80%, of which 2 g/kg of 25% thiamethoxam·fludioxonil·metalaxylM FSC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with the efficacy up to 92.92% 10 days after seedling emergence, followed by 25% thiamethoxam·fludioxonil·metalaxylM FSC with the efficacy of above 80%. 30 days after seedling emergence, 2 g/kg 25% thiamethoxam·fludioxonil·metalaxylM FSC at recommended dose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with the efficacy up to 59.83% and could increase the kidney beans yield by 29.43%. However, persistence of 25 g/L of fludioxonil FSC is relatively short, the control efficacy was less than 50%, and yield increase was relatively low 30 days after seedling emergence. The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25% thiamethoxam·fludioxonil·metalaxylM FSC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and were safe to kidney beans.
  Key words kidney beans; root rot; seedcoating; control effect
  芸豆Phaseolus vulgaris学名菜豆,是普通菜豆和多花菜豆的总称,为豆科Leguminosae菜豆属Phaseolus的小宗杂粮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和极高的药用价值[12]。芸豆根腐病在芸豆生长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发生,在苗期和开花期较为严重。其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和根部,发病前期症状不明显,表现为植株矮小,但开花结荚后,症状逐渐明显,表现为植株下部叶片枯萎发黄,植株容易拔除[3]。近年来,随着芸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重、迎茬面积的增加,芸豆根腐病呈逐年加重趋势,并成为生产中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一般病田可减产30%,重病地块减产80%以上[4]。
  生產中防治作物根腐病多采用综合治理的策略与方法,但药剂防治仍是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5]。已有研究表明,2.5%咯菌腈种衣剂拌种对西兰花根腐病具有一定防治效果,且加大药剂用量对西兰花出苗、长势等无明显影响[6];25%多·福·克悬浮种衣剂(8%多菌灵、9%福美双和8%克百威)对绿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7]。虽然生产中已有一些防治根腐病的有效药剂,但由于芸豆对多种药剂敏感,关于防治芸豆根腐病的药剂筛选试验鲜有报道,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为了筛选对芸豆生长安全且对根腐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本研究选取38%多·福·克悬浮种衣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三种种衣剂进行筛选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药剂的安全性和田间防病效果,筛选对芸豆根腐病安全有效的药剂,为生产中芸豆种子标准化处理和根腐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芸豆品种:‘英國红’,由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质资源库提供。
  供试药剂:38%多·福·克悬浮种衣剂(13%多菌灵、13%福美双、12%克百威),黑龙江省绥化农垦晨环生物制剂有限责任公司提供;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22.2%噻虫嗪、1.1%咯菌腈、1.7%精甲霜灵),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1.2 药剂安全性室内试验
  38%多·福·克悬浮种衣剂药种比(药剂量/种子量,下同)为13 g/kg;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药种比分别为1、2、3 g/kg;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药种比分别为1、2、3 g/kg,并设清水拌种为空白对照,按照试验面积大小取各处理的用种量放到大烧杯中,按设定药种比加入适量的种衣剂,用药匙持续搅拌,直至药液在种子上均匀成膜,将包衣后的种子编号,并于通风处自然晾干,备播种用。花盆内径为15 cm,每处理播种3盆,每盆播种10粒大小均一的芸豆种子,播深3~4 cm,将花盆置于18~22℃的温室内培养。播种20 d后,对各处理所有植株进行统一调查,计算出苗率,并统一拔出植株测定幼苗单株根长、株高、整株鲜重及烘干后的整株干重。
  1.3 药剂田间防效试验
  田间试验于2015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垦九三管理局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为黑钙土,肥力均匀,田间杂草采用人工拔除。试验地为豆类根腐病常发区,符合试验要求。
  于播种前2 d进行种子包衣,各处理药剂的药种比设置及拌种方法同1.2。每小区面积16.25 m2,5行,行长5 m,宽0.65 m,四周设置保护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4次播种重复。按播种量 1.1万株/hm2定量点播,播深为4~5 cm。芸豆播种前施入硫铵75 kg/hm2和磷酸二铵120 kg/hm2,试验期间不进行其他病害的防治。分别于播种后10 d和30 d进行调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挖取10株,共50株,记录总株数及各级病株数;于播种后100 d进行测产,每小区取2 m2,基于每平方米粒重折合测产。
  芸豆根腐病分级标准参照大豆根腐病分级标准[8]。0级:植株茎基部和主根均无病斑;1级:茎基部和主根上有少量病斑;3级:茎基部或主根上病斑较多,病斑面积占茎和根总面积的25%~50%;5级:茎基部及主根上病斑多且较大,病斑面积占茎基部和根总面积的51%~75%;7级:茎基部或主根上病斑连片,形成绕茎现象,但根系并未死亡;9级:根系坏死,植株地上部萎蔫或死亡。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值)/(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防治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4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衣剂对芸豆安全性评价
  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8%多·福·克悬浮种衣剂不同药种比处理后芸豆种子的出苗率、株高、根长和鲜重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表1)。其中药种比为13 g/kg的38%多·福·克悬浮种衣剂、3 g/kg的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和3 g/kg的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的芸豆株高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除药种比为1 g/kg的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后芸豆根长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芸豆鲜重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干重均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其中不同药种比的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芸豆种子后,其干重均高于对照34.4%。芸豆苗期观测表明,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8%多·福·克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芸豆生长均安全。
  2.2 种衣剂防治芸豆根腐病的效果
  种子经不同种衣剂包衣后播种,出苗后10 d,各药剂处理组病情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表现出不同的防治效果。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38%多·福·克悬浮种衣剂处理,其中药种比为2 g/kg的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防效最高,达92.92%。出苗后30 d,各处理防效均降低,但药种比为2 g/kg和3 g/kg的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处理防效仍达到5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余种衣剂处理的防效也显著高于对照(表2)。
  于播种后100 d进行考种测产,不同处理对芸豆产量的影响见表2。各种衣剂处理后产量均高于对照,增产幅度为11.16%~36.77%,其中药种比为3 g/kg的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和1 g/kg的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增产幅度分别为31.52%和36.77%,药种比为1 g/kg的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的增产率最低,比对照增产11.16%。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种供试种衣剂对芸豆根腐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芸豆种子经药剂处理后,其各阶段生长趋势总体好于对照组,说明3种种衣剂对根腐病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室内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芸豆生长安全性高,防治效果好且持效期长,出苗10 d防效最高的为药种比2 g/kg的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达92.92%。出苗30 d后,防治效果最高的为药种比2 g/kg的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达到59.83%,产量最高的为药种比1 g/kg 的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高达2 148.07 kg/hm2。出苗30 d后,药种比为1 g/kg的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的防效虽然没有2 g/kg 和3 g/kg 的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高,但产量却高于后者,说明高浓度的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处理对产量可能有一定影响。   3.2 讨论
  曾玲玲等[9]通过田间防治绿豆根腐病藥效比较试验对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35%多·福·克悬浮种衣剂 3种种衣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5%多·福·克悬浮种衣剂处理对绿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长。但本试验结果表明,38%多·福·克悬浮种衣剂处理防效和产量均低于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其原因可能为多·福·克已使用多年,田间病原菌对其已产生抗药性,而噻虫·咯·霜灵和咯菌腈为近几年研发出的新型低毒悬浮种衣剂,因此防治效果高于多·福·克。由于多·福·克种衣剂中的克百威属高毒杀虫剂,会对人、牲畜产生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文件[10]中明确指出,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禁止使用克百威。因此大部分公司正着力研发低毒、高效的防治根腐病的种衣剂,以取代毒性较高的克百威,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中的噻虫嗪是一种结构全新且高效、广谱、低毒的烟碱类杀虫剂[1112]。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也是一种新型低毒的非内吸性苯基吡咯类杀菌剂[13],两者是取代高毒性克百威较好的药剂,安全环保,符合无公害发展芸豆产业的需求。药种比为1~3 g/kg的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可用于芸豆生产中防治根腐病。虽然本试验选取的3种种衣剂对芸豆根腐病防治有一定的效果,但单一使用药剂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长期使用会造成药剂防治效果减弱[14]。单纯依靠药剂防治芸豆根腐病并不能长期有效,建议通过农业防治,如轮作和种植抗病品种等方法综合防治芸豆根腐病。
  参考文献
  [1] 柴岩, 冯佰利, 孙世贤.中国小杂粮品种[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 张丙云, 袁亚兰, 高瑜璟, 等. 芸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31(11): 347350.
  [3] 王全德, 陈连玉, 曹杰. 40%多·五可湿性粉剂防治菜豆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4, 25(12): 1415.
  [4] 潘继兰. 早春芸豆根腐病的综合防治[J]. 山东农机化, 2005(4): 27.
  [5] 郭敏, 徐中青, 高智谋. 防治牡丹根腐病的有效药剂筛选[J]. 植物保护, 2009, 35(5): 135138.
  [6] 余山红, 王会福. 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西兰花根腐病药效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 2014(2): 1213.
  [7] 刘佳. 25%多福克不同配比对绿豆根腐病菌联合毒力的测定[J]. 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9): 134135.
  [8] 高同国, 李术娜, 张冬冬, 等. 大豆根腐病生防细菌优势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效果验证[J]. 大豆科学, 2015, 34(4): 661665.
  [9] 曾玲玲, 刘峰, 崔秀辉, 等. 几种杀菌剂防治绿豆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9): 4546.
  [10]佚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199号 公布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及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禁用的高毒农药[C]∥ 2004中国农药发展年会——农药管理与高毒农药替代战略研讨会专题报告集. 2004.
  [11]Matsuda K, Buckingham S D, Kleier D, et al. Neonicotinoids: insecticides acting on insect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J].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01,22(11): 573580.
  [12]Tomizawa M, Casida J E.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 toxicology: mechanisms of selective action[J]. Annual Reviews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2005, 45: 247268.
  [13]杨玉柱, 焦必宁. 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研究进展[J]. 现代农药, 2007, 6(5): 3539.
  [14]何晨, 史娟, 沈海, 等. 不同药剂处理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治效果[J]. 草业科学, 2013, 30(12): 19481952.
  (责任编辑:杨明丽)
其他文献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一首《当你老了》让很多儿女突然心酸,意识到父母已不再年轻。衰老是一个渐进过程,一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变化,也许和衰老相关,却也可能是父母的健康警报。作为儿女的你,应做个有心人,帮父母揪出潜在疾病。  变化一:老在电视前坐着。如果你发现父母长时间盯着电视,情感淡漠,思维迟缓,对提问不立即答复,就需警惕老年抑郁症了。该病常见于60岁以上老人,可能和内分泌变化、退休后心理
摘要 为了明确常温大气压等离子体(atmospheric pressure room-temperature plasma,APRTP)在番茄种子消毒中的应用效果,以‘中杂302’种子为材料,采用平板培养计数和16S rRNA拷贝数分析法,测定了APRTP处理对种子表面和内部细菌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APRTP处理对种带细菌的灭菌效果显著,在5~30 min处理时间内,灭菌率随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升高
摘要 为了早期诊断异丙隆对小麦的药害,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剂量异丙隆作用下小麦株高、地上部鲜重、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Pro)含量和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结果表明,除可溶性糖外,叶绿素、MDA、Pro、Fv/Fm均能快速响应异丙隆对小麦的胁迫。当50%异丙隆WP施用剂量≥3 000 g/hm2时,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和Fv/Fm明显下降,Pro含量明显上
摘要  为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放线菌,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为指示菌,从湖南郴州天鹅山风景区土样中分离筛选出5株拮抗放线菌株,其中菌株CZB40无菌滤液的5倍稀释液对指示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90.45%,能使菌核菌丝萌发指数降低56.30%,而且能显著抑制菌核的形成。经形态观察、培养性状、生理生化鉴定,并结合16S rDNA 序列分析,将CZB40菌株鉴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受,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现在是短视频当道的时代,而且正处于巅峰时期。  每一代新媒介的流行都是基于技术的发展,短视频亦是如此。移动端的普及和4G技术的成熟,不但让美团和淘宝等交易平台大火,改变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而且因为宽带的普及和加载速度的大幅提升,直接催生出短视频及短视频平台的大行其道。  短视频流行的优势显而易见,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中,短视频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快速地获取资讯
摘要 2013年-2015年我们调查了甘蔗生长中后期稻蛀茎夜蛾为害形成的蛀孔,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蛀孔在蔗茎上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蛀孔在蔗茎上的垂直分布呈现单峰型分布特征,分布于蔗茎14节以下。蛀孔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在蔗茎上呈聚集分布。应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出一定允许误差和一定种群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关键词 甘蔗; 稻蛀茎夜蛾; 垂直分布; 抽样技术  中
摘要 黄芪根瘤象Sitona simillimus Korotyaev为近年来在甘肃省黄芪上新发现的一种优势地下害虫,为弄清温度对其成虫繁殖与寿命的影响,为黄芪根瘤象的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本研究在人工气候箱内设置5个温度(15、20、25、30、35℃)饲养黄芪根瘤象越冬成虫,对其产卵前期、产卵量、成虫寿命等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5、20℃的较低温度下,成虫产卵量低、产卵期较短;3
摘要 为了筛选防治板栗疫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栗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 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咪鲜胺和多氧霉素对栗疫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在0.0148~8.752 ug/mL之间,为生产上有效地防治板栗疫病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板栗疫病;栗疫病菌;杀菌剂;生物测定  中图分类号 S436.64    由栗疫病
摘要  温度是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本研究以室内25℃、L∥D=16 h∥8 h、80%RH条件下终年饲养的褐飞虱1日龄初孵若虫、10日龄高龄(4~5龄)若虫、羽化1日龄短翅型和长翅型雌雄成虫为研究对象,采用持续升温和恒温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比较了褐飞虱各虫态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长翅雄成虫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耐热性差;短翅型雌成虫耐热性强;成虫的耐热性强于若虫。开展对昆虫的耐热性研
摘要:为建立高效、快速、准确的甘蔗抗褐锈病鉴定方法,提高抗褐锈病育种效率。本研究以5个已知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和5个高感褐锈病的甘蔗品种为试材,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酶切体系和循环条件,构建了甘蔗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体系。经反复验证,该体系能高效、稳定、准确地检测出抗褐锈病基因Bru1。22份生产品种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PCR检测结果显示,‘闽糖69421’、‘闽糖7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