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方法谈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7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词的泱泱大国,古今诗词像一条婉蜒绵长的大川,源远流长,亘古未绝。河面时而风光旖旎,时而波起浪涌,倘徉其间,能感受诗境词情的至美。
  一首优美的诗词应当是至性至情的自然流露,不应当有丝毫做作。阅读、欣赏古代诗词是一种情感熏陶过程。读者通过对古代诗词的鉴赏,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自然而然地融入诗词意境中。古代诗词之所以能经受时间考验,在文学长河中熠熠生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诗词表现了人类永恒的主题——情。阅读、欣赏古代诗词,把握此情,当是理解诗词的关键。唐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直言:“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感情是诗词的基础,没有感情的诗词,不能打动人心,也不能流传久远。中学语文中的古诗词给欣赏者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感人的情感画卷:爱情、友情、亲情……诗词或慨感情恩怨,或抒国难家仇,或讴历史烟云……诗词用情这条线索将时空连接,使欣赏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充分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阅读《湘夫人》,将分享一个幽婉动人的美丽神话传说,那种对爱情的渴望,使人怦然心动;《短歌行》反复咏叹渴望招纳贤才的急切心情,使人由衷赞叹诗人那种建功立业的抱负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将进酒》那种大江巨浪无可遏止的情感波澜,让人尽情地体会诗人洒脱豪迈的情怀;《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那种生离死别的爱情悲剧,使人掩卷长叹。
  《蒹葭》是一首情歌,其表现内容、情思和意境在粗犷质朴的《秦风》中别具格调。诗歌着力描写了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怅惘的心情。阅读欣赏《蒹葭》,把握这种情感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关键。仅从诗章中变化的几个字词的揣摩分析中,便可感受到主人公情感的丰富真切。“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绝非机械地重复,而是景物有变化,时间有推移,情节有发展,感情有起伏,主人公对“伊人”思念之真情油然而生。
  诗词鉴赏是一种审美愉悦过程,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把握诗词的美感,体会诗词特有的魅力。贺拉斯强调诗歌应该具有教化与审美的二重功效,“诗人的愿望应该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语文教材从所选的有限的诗词篇目中,我们仍然可以认识诗歌之美:朴素之美、中和之美、芙蓉出水之美、蕴藉含蓄之美、沉着痛快之美、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空灵之美、逼真之美……在具体诗词中,这些特点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因而,把握好它们的审美特质,显得十分必要,有助于欣赏者真正体味到诗歌的美学韵味。
  从诗歌的审美特质看,《诗经》多具有北方(黄河流域一带)纯真、朴实和悍健的特点,而《楚辞》主要具有南方(长江流域一带)奔放、热情和悱恻缠绵的特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闻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身在人间而心游物外,将尘世的喧嚣、烦恼抛却脑后,在世外桃源寻找理想人世。陶渊明回到自然怀抱,唱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朴实之美的圣水荡涤人的世俗魂灵。后代不少诗人沿着陶氏这条美学之路走过来,如李白、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柳宗元等。
  古诗词中不少诗篇讴歌山水田园的如画之美、雄奇之美,“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仅撷唐诗几束观之,欣赏者便可在如画的意境里享受优美、雄奇的境界。
  宗白华先生认为,从魏晋开始,中国人的美感经验已从“错采镂金”之美转到“初出芙蓉”之美,至唐代从陈子昂到李白,就进入一个精神上更高的境界,也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境界。李白的诗表现的是普遍的人情、人性与自然的美,真切平易,散发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
  宋词是别一种抒情诗体。宋词之雅,从美学品性上来看,即是阴柔美的世界。即便是开创豪放词的苏轼、辛弃疾,也创制出大量刚柔并济的柔美佳作。而苏轼、周邦彦所展开的词的文人化的流变,到了南宋更向婉约、典雅、精致的方向发展。近、现代诗坛,不少诗词承继着这种婉约、典雅风韵。“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诗歌营造出“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的审美意境,透露出婉约情愫与典雅意趣。
  诗词只有在吟诵啸哦中,才能把那种情感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诗词朗诵重在把握其中的节奏韵律和情感,而古人很早就注意节奏韵律的运用。“断竹,续竹,飞土,逐内”传说是作于黄帝时的歌辞,尽管音调节奏还比较单纯,但也显示出对押韵、对仗等形式美的有意识的追求。
  中国古代诗歌是诗、乐、舞的结合。体现古代诗歌从它产生时就可以用来歌唱入乐,无论四言诗、楚辞还是乐府诗,以至后来的近体诗、词曲等都能琅琅上口,有一种韵律美。尤其是词,更具有高度韵律感,是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组合。即使诗歌与音乐分离以后,诗歌不断转化为诵诗,仍然保留着诗歌的音乐美。近体诗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格局;词通常是按谱填词,合乐歌唱。这些形式上的特征,决定了诗词节奏和谐,富有韵律感,更适宜朗诵。根据这一特点,突出诗词朗诵应是提高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保证。
  (宦 婧,江苏徐州市第十二中学)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为了祖国的独立、繁荣昌盛,他呕心沥血地培育人才。早在中学时代,陶先生就以“我是中国人,我要
我记得是1940年五四青年节过后,一天下午陶校长向我们讲解了他为育才学校起草了《育才学校公约》的经过。他说:“我参考了几个国家的宪法,才完成这个公约。你们要认真学习它,将来
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一种人为的话语实践,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符号”。在正史里,她是道德的化身、伦理的符码;在文学作品里,她是愿望的化身,美丽、温柔、善良、节烈、痴情,不重名利财富,为了爱情可以牺牲一切,这是中国传统的完美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仅仅是男性心理经验的投射,男权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隐蔽的潜在的社会集体无意识,始终是影响女性形象塑造的关键
从小就听说父亲杨应彬是陶行知先生的学生,是陶行知亲手培养的一位“小先生”。行知先生去世后,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悼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朱德总司令号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教师的职业活动是一种教育活动,是以培养人、塑造人为己任的劳动,因而是最崇高的特殊劳动。“崇高性”是教师职业的根本特性。
12月11-12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教授吕德雄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陶行知雕塑文化专委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博杰不远万里前往重庆育才中学。这次被称为
对于我们高82级四班的同学来说,肖老师是中学阶段陪伴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师长。他把我们从初一年级一直带到高二毕业。同学聚会上,有同学就说肖老师像严父一样,管教了我
一九四六年四月,陶行知先生从重庆回到上海,七月二十五日在上海逝世。在这短短的四个月中,陶行知忙于民盟的工作,忙于生活教育社的工作,忙于育才学校迁沪的筹划工作,忙于上海社会大
语言规范化对于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一直是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孔子所执皆雅言也"到秦始皇的"书同文",从<尔雅><方言>到切韵系韵书、<中原音韵>及<
“此”“是”“斯”都是古代汉语常用的指代词,讨论“此”“是”的论著较多,而讨论“斯”的论著却较少。“斯”在不同版本的《古代汉语》的注释中,存在着一些分歧,给教学带来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