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习题的发散、迁移与收敛

来源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题: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焦耳。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做的功等 Example: There is a stationary object on a smooth horizontal surface. Now push the object with horizontal constant force A.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replace it with a horizontal constant forc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When the constant force B action time is the same as the constant force A time, the object just returns to its original position, and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object is 32 joules. In the whole process, Hengli’s achievements
其他文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安全运行关系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金融机构作为社会信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任何一个节点产生风险和断裂,就会直接引起其他节点的波
摘要:德彪西的五首前奏曲主要运用了五声调式音阶、中古调式音阶、全音音阶和大小调调式音阶等方法。本文对这四种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德彪西音乐的研究和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和作用。  关键词:德彪西;五首前奏曲;调式  中图分类号:J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19-01  德彪西的五首前奏曲主要运用了五声调式音阶、中古调式音阶、全音音阶和大小
摘要:在越野滑雪训练过程中,人体内部必然随着负荷强度的大小和强弱不同而产生一系列的机能变化。人体机能变化是与负荷强度的变化基本吻合的。通过对训练课中负荷强度的变化形式进行分析,可以评定训练课的负荷安排是否合理,进而对训练结构、训练内容安排顺序提出某种改进设想。本文以比赛为参照体,运用比较分析法,对越野滑雪训练负荷强度变化形式以及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的心率曲线变化是否相吻合等做相关研究。  关键词:越
一、观察法rn观察法是求一些简单的函数的值域的最基本的方法,它只须通过对函数的解析式进行简单的变形和观察即可.诸如下面这些函数:rn
摘要:国哈佛大学教授伯顿提出了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十个要点,其中说到:创造一个气氛使每个儿童被作为一个人来看待,使他受到尊重,作为小组一名成员被重视,儿童需要利用与体验能力和环境的自由。以此为鉴,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下,实施分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十一有效途径。  关键词:分组教学;音乐;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20-01  
教材是联系课标、学生和教师的纽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者。教材的编写需要协调课标、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人教版生物教材在编写中
摘要:20世纪末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们的信息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媒体模式和平面设计手段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多媒体技术为传统平面设计带来了更多更新、更多样的表现形式,传统平面设计在数字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质的飞跃。  关键词:数字多媒体;平面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21-01  在我们的物质文
一、对新教材氯气性质实验编排的几点看法1.对燃烧过程中放热现象的判断,缺乏必要的实验支持,不利于学生对燃烧概念的形成和完善。根据教材的安排,燃烧概念的形成和完善有一
摘要:速写作为高校绘画造型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不仅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还要提高造型训练的实践能力。结合当代艺术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应该科学地解决高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客观问题。过于强调传统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是不利于丰富速写课程的深刻内涵。在如何提高造型能力的同时,充分引导学生认识艺术的本质和意义,不断转变艺术创作的当代意识。本文紧密围绕当代速写教改方法,重点分析目前教学中所产生的主要现状,并提出务
摘要:“性灵”最初并不具有审美意义。始由范泰、谢灵运等由佛法出发,在个人创作中贯彻以发挥,到齐梁时期广泛播种得以提炼,直至钟嵘将其引入诗歌,使它成为诗歌理论的审美范畴。由此,性灵说被不断演进、发展。本文统述其演变过程,着重以钟嵘为代表重点阐述他对该理论确立的砥柱作用。  关键词:“性灵”;谢灵运;钟嵘  中图分类号:I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