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半工业化是传统手工业与近现代大机器工业的桥梁和纽带。当代半工业化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经济逻辑,并对中国的工业化作出了相应的贡献。当前,中国工业化进程仍在深化、完成的过程中。"劳动替代资本和技术"这个半工业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并没有改变,但由于中国人口发展进程、经济结构性变迁等阶段性的现实影响,劳动已经显现出量价失衡。在5G通信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冲击下,新时代劳动替代资本和技术的方式以及其适应性演化中展现的新特征值得密切关注。5G时代半工业化仍将继续存在,并将影响中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化进程后
【机 构】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研究中心,武汉43007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工业化是传统手工业与近现代大机器工业的桥梁和纽带。当代半工业化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经济逻辑,并对中国的工业化作出了相应的贡献。当前,中国工业化进程仍在深化、完成的过程中。"劳动替代资本和技术"这个半工业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并没有改变,但由于中国人口发展进程、经济结构性变迁等阶段性的现实影响,劳动已经显现出量价失衡。在5G通信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冲击下,新时代劳动替代资本和技术的方式以及其适应性演化中展现的新特征值得密切关注。5G时代半工业化仍将继续存在,并将影响中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化进程后半段的适应性演化方向。展望半工业化在5G时代的存续与发展,有助于认识中国工业化后半程的内涵与可能路径,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对策选择。
其他文献
生存焦虑源自人的特定结构及其展开方式,而现实的生存焦虑则根源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及其展开方式。由资本的运行逻辑所导致的市场化、资本化、符号化、全球化,使得现代性场域下的生存焦虑具有集体的、类的性质。整体性焦虑的复杂性取决于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性,还相关于造成生存焦虑之社会根源的故意与非故意的任性行为,更相关于由于人格缺陷或社会不公正所导致的生存焦虑。现代生存危机并不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危机,而是制度危机、文化危机、情感危机和精神危机,且已超出个体和集体的范围,变成了整体性的、类的焦虑体验。
张江教授与南帆教授围绕"阐释的有限与无限"所展开的讨论可以引出关于文学意义总体阐释的量化分析是否可能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有关文学意义阐释的总体性观念,并引入量化分析作为手段。量的判断是理性思维的认知形式之一,数学化、数字化、数据化不断丰富量化分析的方法。所谓"阐释的有限与无限",应该从定性和量化两个角度来共同思考:量化乃质之量化,而非无质或去质之量化。量化是质的抽象化,是以"科学化手段"对社会历史范畴的描述,进而把握其背后的规律。
本文从商业银行资本约束的视角,讨论资产价格波动和银行信贷之间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并分别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2004~2007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第一,中国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与商业银行信贷高度相关.股票价格显著影响银行信贷的增长规模;第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银行信贷的增长规模有一定相关性,这表示在中国资本监管对银行信贷具有一定约束力,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资本软约束现象有所改善。本文结论对中国2009年上半年银行信贷快速增长现象以及信贷资金流向问题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美国话语体系中的"政治正确"的语义构造是现代现象,其最初的字面含义是政治准确。在20世纪的左翼政治思潮中,西方的文化左翼、政治左翼使"政治正确"形成了批判性、一致性的语义内涵。在美国民权运动、多元文化主义兴起以及文化保守主义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政治正确"的主题带来更多的争论,越来越与社会和文化议题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政治正确"的社会化和本土化,并逐渐发展了观念、语言和社会政策的三重向度。
对于"图像证史"应采取审慎态度,但思路不在于如何通过认识图像自身的特性来正确补充历史叙述而避免掉入"陷阱"。图像进入历史并非是以何种方式对历史学(文字-历史)进行扩充,而是其进入造成了一种穿破和批判。图像的运动性、脆弱性、非线性、暧昧性等特点,对线性的、知识的、叙述的历史本身产生质疑、批判和穿透打碎的作用。这里,图像-历史不是延续和扩展既定的历史模型,而是由于这种联结和进入使得历史模型本身受到质疑。图像-历史也许提供了在"历史2"(历史学、历史叙述)之外的另一种"历史3",帮助我们触摸神秘
批判性社会工作研究有助于专业理论自觉、实践自觉和文化自觉的增益与社会工作想象力的延展。当前批判性本土社会工作研究的面向主要涵括了理论论辩、问题诊断及道路建构。理论论辩依然停留于对西方理论论争的观望和重复,对诸多问题化表征进行判断的国际比较对话和戳穿问题本质的能力有待强化,道路设计需要拓展对策略蓝图和具体情境之间适应性的讨论。与西方社会工作批判性思维对实践理性的强调不同,基于历史、现实与情境等因素的考量,本土社会工作批判性思维应迈向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与农村先后经历了较为严重的工业污染。城乡工业污染产生和延续的原因可以放在系统且逻辑严密框架中进行比较:其一,城市、农村差异型的工业化发展脉络导致工业污染产生;其二,城乡社会结构、消费结构变化脉络引起工业污染加剧;其三,社会转型、人口流动的社会变迁轨迹使得工业污染治理艰难。基于工业化、社会与消费结构和人口变迁对比视角,城乡工业污染产生与延续原因具有内在同源性,其均由从中央到农村的垂直治理结构积蓄的国家力量引发,从而形成城乡二元通体的解释理路。在此基础上,坚持政府主力引导,以知识创新型
"名教"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比较重要且在当下仍然产生影响的问题。近代以来,立"名"为教、唯"名"是举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机制,始终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一大隐疾,"新名词,传入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立刻乌黑一团"(鲁迅语)的现象也层出不穷。《探索与争鸣》"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四期论坛"于2019年12月20日在上海举行。围绕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金理的新著《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编辑部联合上海东方青年学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以"
面对逆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的世界主义行动亟须系统的话语支撑。然而,中国的世界主义话语面临着两大难题。对此,目前需要建构一种"可欲的"中国世界主义话语,并应遵循三个标准:"个体关涉"、国家内部"普遍性"和跨文化"普遍性"。以这三个标准为基础,可以发现中国学界建构世界主义的几条进路之间存在着理论上的矛盾。解决的关键是建构"面向国内的世界主义话语"和"面向国际的世界主义话语"这两个相互区别又共属一体的话语形式。
近年来网上盛行付费音视频课程,不少学者参与其中,甚至成为主力,此类形式的知识获取被人们称为'知识付费'。普通听众可以用付费的方式购买著名专家学者和各界名人的授课内容,不少学者借此成为'网红',在获得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靠前所未有的流量积累起财富。对于这一新兴的知识传播形式,为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在传播知识方面的优势与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