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题说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情寄南山,归隐园田,这种志趣,不只内化在了唐代诗人们的心中,更时时回旋在唐诗的创作当中。但是,细究起来,却不难发现,“南山”背后,掩藏的是诗人们不同的情愫:有人确是情爱“南山”、身归园田,如暮年时的王维、白居易;有人则是仕途踬踣、放浪“南山”,如失意时的李白、杜牧;有人只是意寄“南山”、示其高洁,如早期的丘为、孟浩然;有人却是身在“南山”、情驰魏阙,如出仕前的常建、韩翃。这些林林总总的“南山”诗——以题咏山水田园风光表达隐逸情愫的诗作,无疑构成了唐诗中一道别致而亮丽的风景。
二、选诗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鉴赏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这是其中的第六首,这首诗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首诗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无论是桃花、柳丝、莺啼,这些富于春天特征的景物,还是“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都使得景物鲜明怡目,容易唤起人们的直观印象。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正是此诗最显著的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从骈偶上看,诗中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未”与“犹”相对,对仗精工。而且诗中一句一景,彼此呼应联络,浑然一体,如“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与画家构图的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
总之,王维的这首《田园乐》,以境外之意、韵外之致摹写情致,表达了对田园隐逸生活的热爱,堪称诗中的精品。
思考与训练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①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②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
①诗中有画、绘形绘色(或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情景交融;作者以景语写情语,表达出了对田园隐逸生活的热爱。
②闲适恬静,热爱田园生活。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鉴赏
这首诗约作于开元十六年(728),其时四十岁的孟浩然赴长安应进士举落第,无奈重隐故地。诗人求仕情切却只能归隐,鬓发已白而功名渺茫,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只能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情感复杂、别有意蕴。
诗的一、二句,表现出了对现实的失望。“北阙休上书”,点出诗人的“归敝庐”、重返“南山”,原非所愿。三、四句交待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而诗人仍称之为“明主”,又反映他求仕之心未泯,还希望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多病故人疏”承上而来,更为委婉深致,本是怨“故人”见弃,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其愤懑、幽怨之情溢于言外。继之的五、六句,更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正是由于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诗人才“永怀愁不寐”,极尽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而“松月夜窗虚”,则把前面的意思放开,衬出了怨愤的难解。此句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个“虚”字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思考与训练
1.请结合对诗意的理解,分析一下诗中“多病故人疏”一句所寓含的深意。
2.“松月夜窗虚”句中,“虚”字用的非常传神,试分析一下。
参考答案
1.提示:“多病故人疏”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诗人反其道而行之,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更有助于表达出诗人对世态炎凉之怨和壮志难酬之恨。
2.“虚”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院落的空寂、静夜的空旷,又写出了诗人仕途的无望、心绪的空虚。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素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高洁的志趣和情操。全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以抒写情性为主。“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借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两句以平淡的叙述,使全诗生发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与清幽。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林田园之美。颈联转向动的叙写,诗人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其中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不由使人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园之中。可是诗人并没有一味沉浸于田园风光的清幽、随性之中,尾联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执著: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识相知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至此,诗人志向的高洁、情操的高尚见于言外。
思考与训练
试从内容上分析一下本诗在构思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提示:①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情操、追求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地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②巧用典故,借助典故表达高洁志向与情操,使诗作别具质感和厚重。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鉴赏
诗仙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虽然多次隐居,如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但一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他便会毫不犹豫的出仕。这首诗作于天宝元年(742),其时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兴奋异常。他立刻走出田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诗的开篇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特写“镜头”——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手法,用“苦不早”反衬欢悦之情,同时,喜悦之际,又有“苦不早”之感,这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成就功名,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憧憬和迫切。然后诗人又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记载:朱买臣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边担柴走路边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弃他而去。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同时,李白也以朱买臣自况,把那些曾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自信自己会像朱买臣那样青云直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将诗人的得意、自负之态,推向极致。
这首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诗人匠心独运,由表及里,在曲折起伏间,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思考与训练
1.该怎样理解“游说万乘苦不早”中“苦不早”的含义。
2.“会稽愚妇轻买臣”中,诗人化用了朱买臣的典故,其中的“会稽愚妇”是专指朱买臣的妻子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游说万乘苦不早”,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叹,诗人是恨不在更早的时候结束归隐、出仕入朝,这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
2.诗中的“会稽愚妇”,不专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为朱买臣,意在嘲笑他们以前对自己的轻视和自己要酬雄心壮志的自信和得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情寄南山,归隐园田,这种志趣,不只内化在了唐代诗人们的心中,更时时回旋在唐诗的创作当中。但是,细究起来,却不难发现,“南山”背后,掩藏的是诗人们不同的情愫:有人确是情爱“南山”、身归园田,如暮年时的王维、白居易;有人则是仕途踬踣、放浪“南山”,如失意时的李白、杜牧;有人只是意寄“南山”、示其高洁,如早期的丘为、孟浩然;有人却是身在“南山”、情驰魏阙,如出仕前的常建、韩翃。这些林林总总的“南山”诗——以题咏山水田园风光表达隐逸情愫的诗作,无疑构成了唐诗中一道别致而亮丽的风景。
二、选诗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鉴赏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这是其中的第六首,这首诗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首诗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无论是桃花、柳丝、莺啼,这些富于春天特征的景物,还是“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都使得景物鲜明怡目,容易唤起人们的直观印象。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正是此诗最显著的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从骈偶上看,诗中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未”与“犹”相对,对仗精工。而且诗中一句一景,彼此呼应联络,浑然一体,如“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与画家构图的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
总之,王维的这首《田园乐》,以境外之意、韵外之致摹写情致,表达了对田园隐逸生活的热爱,堪称诗中的精品。
思考与训练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①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②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
①诗中有画、绘形绘色(或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情景交融;作者以景语写情语,表达出了对田园隐逸生活的热爱。
②闲适恬静,热爱田园生活。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鉴赏
这首诗约作于开元十六年(728),其时四十岁的孟浩然赴长安应进士举落第,无奈重隐故地。诗人求仕情切却只能归隐,鬓发已白而功名渺茫,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只能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情感复杂、别有意蕴。
诗的一、二句,表现出了对现实的失望。“北阙休上书”,点出诗人的“归敝庐”、重返“南山”,原非所愿。三、四句交待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而诗人仍称之为“明主”,又反映他求仕之心未泯,还希望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多病故人疏”承上而来,更为委婉深致,本是怨“故人”见弃,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其愤懑、幽怨之情溢于言外。继之的五、六句,更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正是由于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诗人才“永怀愁不寐”,极尽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而“松月夜窗虚”,则把前面的意思放开,衬出了怨愤的难解。此句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个“虚”字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思考与训练
1.请结合对诗意的理解,分析一下诗中“多病故人疏”一句所寓含的深意。
2.“松月夜窗虚”句中,“虚”字用的非常传神,试分析一下。
参考答案
1.提示:“多病故人疏”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诗人反其道而行之,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更有助于表达出诗人对世态炎凉之怨和壮志难酬之恨。
2.“虚”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院落的空寂、静夜的空旷,又写出了诗人仕途的无望、心绪的空虚。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素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高洁的志趣和情操。全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以抒写情性为主。“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借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两句以平淡的叙述,使全诗生发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与清幽。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林田园之美。颈联转向动的叙写,诗人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其中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不由使人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园之中。可是诗人并没有一味沉浸于田园风光的清幽、随性之中,尾联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执著: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识相知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至此,诗人志向的高洁、情操的高尚见于言外。
思考与训练
试从内容上分析一下本诗在构思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提示:①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情操、追求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地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②巧用典故,借助典故表达高洁志向与情操,使诗作别具质感和厚重。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鉴赏
诗仙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虽然多次隐居,如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但一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他便会毫不犹豫的出仕。这首诗作于天宝元年(742),其时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兴奋异常。他立刻走出田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诗的开篇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特写“镜头”——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手法,用“苦不早”反衬欢悦之情,同时,喜悦之际,又有“苦不早”之感,这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成就功名,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憧憬和迫切。然后诗人又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记载:朱买臣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边担柴走路边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弃他而去。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同时,李白也以朱买臣自况,把那些曾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自信自己会像朱买臣那样青云直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将诗人的得意、自负之态,推向极致。
这首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诗人匠心独运,由表及里,在曲折起伏间,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思考与训练
1.该怎样理解“游说万乘苦不早”中“苦不早”的含义。
2.“会稽愚妇轻买臣”中,诗人化用了朱买臣的典故,其中的“会稽愚妇”是专指朱买臣的妻子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游说万乘苦不早”,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叹,诗人是恨不在更早的时候结束归隐、出仕入朝,这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
2.诗中的“会稽愚妇”,不专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为朱买臣,意在嘲笑他们以前对自己的轻视和自己要酬雄心壮志的自信和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