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闷热难耐,令人汗流浃背。在天热、穿衣过厚、饮热汤、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较多,只要及时补水就没有问题。如排除这些因素,出现异常出汗,或特定部位出汗增多,要提防是疾病预警。如果我们能看懂汗液的“语言”,便可提早介入,就医调理,防患于未然。
与生理性出汗不同,异常出汗的病人常表现出面色苍白、脉搏弱、大汗淋漓、汗出如油、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痉挛、昏厥的情况,不可小觑。异常出汗有6种情况。
自汗 这类人出汗成家常便饭,会不受天气冷热、时间、活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流汗。自汗多因体弱、气阴两亏导致,病人常伴疲惫、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可先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患慢性代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等。如果排除上述病,可进行适当食补(如麦冬、洋参、核桃等)。
盗汗 常发于夜间,入睡则头、颈、背部汗出,醒来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可用百合、雪梨、蜂蜜等滋阴,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或在中医指导下用沙参、麦冬、五味子、西洋参等泡水饮。用浮小麦25克、红枣5枚,水煎饮用,效果也不错。
冷汗 冷汗是虚弱的表现,常见于感冒发烧后及退烧的过程中。患者往往脾胃虚弱,过度饥饿或是脱水严重也易出现全身冷汗。
战汗 先恶寒战栗,继而全身大汗者为战汗,多见于急性热病。这是大病前兆,非常危险,应及时就医。
黄汗 汗出色黃染衣者,是谓黄汗,多为湿热内郁之征。西医认为是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所致。
脱汗 又称“绝汗”,常见于危重病人,患者大汗淋漓,多伴呼吸急促、四肢发冷等。
不同部位冒汗暗藏健康预警,如果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容易冒汗,可对照下面内容自查。
头汗 指病人仅头颈部出汗较多,多因上焦热盛或中焦湿热蕴积,或病危虚阳上越所致。若同时有上腹胀满、口臭、不想吃饭等症状多为积食所致,可在中医指导下用麦芽30克、独脚金15克水煎服用。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可在中医指导下用苍术、南豆花、绵茵陈各10克水煎饮用。
鼻汗 鼻汗往往出现在鼻梁和鼻翼两侧,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鼻汗多者往往肺气不足,需调理补气和提升免疫力,建议每天用手或工具敲打双臂,调理肺经。
腋下汗 腋下大量出汗,往往实症较多,如果汗液气味大,多与热症或湿热症有关,这种情况除了要注意清淡饮食,还可用菊花等泡水代茶饮。如果是腋臭,可手术根治。
手足汗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手心和脚心爱出汗,说明湿热重,需去热、除湿、健脾。每天餐后可按摩腹部,尽量不吃冷饮。
半边身出汗 指半边身体多汗,而另半边身体无汗或出汗甚微。半边身体出汗多因气血不足内阻经络所致,常见于高血压、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劳心汗 指心窝部和两乳中间部位多汗。这里的“劳心”也是字面意思,常见于劳心过度之人,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以致心不主血、脾不统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内伤”。
阴汗 生殖器及其周围(包括大腿内侧近股阴处)部分皮肤经常汗多,且汗味臊臭,古人称为“阴汗”,西医称为阴囊潮湿。前列腺炎、阴囊皮肤湿疹、糖尿病等都可能是诱因。另外,有些人精神紧张也易患病。患者外出时可适当用爽身粉保持局部干燥,尤其是肥胖者。
提醒:夏日出汗过多,还要注意生活调护,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忧思烦劳过度,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另外,出汗时毛孔张开,不要对着风扇、空调直吹,以防感冒。出汗后,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勤换衣物。
摘编自《每日商报》《中山日报》
提防:6种“坏汗”不可小觑
与生理性出汗不同,异常出汗的病人常表现出面色苍白、脉搏弱、大汗淋漓、汗出如油、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痉挛、昏厥的情况,不可小觑。异常出汗有6种情况。
自汗 这类人出汗成家常便饭,会不受天气冷热、时间、活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流汗。自汗多因体弱、气阴两亏导致,病人常伴疲惫、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可先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患慢性代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等。如果排除上述病,可进行适当食补(如麦冬、洋参、核桃等)。
盗汗 常发于夜间,入睡则头、颈、背部汗出,醒来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可用百合、雪梨、蜂蜜等滋阴,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或在中医指导下用沙参、麦冬、五味子、西洋参等泡水饮。用浮小麦25克、红枣5枚,水煎饮用,效果也不错。
冷汗 冷汗是虚弱的表现,常见于感冒发烧后及退烧的过程中。患者往往脾胃虚弱,过度饥饿或是脱水严重也易出现全身冷汗。
战汗 先恶寒战栗,继而全身大汗者为战汗,多见于急性热病。这是大病前兆,非常危险,应及时就医。
黄汗 汗出色黃染衣者,是谓黄汗,多为湿热内郁之征。西医认为是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所致。
脱汗 又称“绝汗”,常见于危重病人,患者大汗淋漓,多伴呼吸急促、四肢发冷等。
自查:7个部位出汗说明身体虚
不同部位冒汗暗藏健康预警,如果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容易冒汗,可对照下面内容自查。
头汗 指病人仅头颈部出汗较多,多因上焦热盛或中焦湿热蕴积,或病危虚阳上越所致。若同时有上腹胀满、口臭、不想吃饭等症状多为积食所致,可在中医指导下用麦芽30克、独脚金15克水煎服用。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可在中医指导下用苍术、南豆花、绵茵陈各10克水煎饮用。
鼻汗 鼻汗往往出现在鼻梁和鼻翼两侧,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鼻汗多者往往肺气不足,需调理补气和提升免疫力,建议每天用手或工具敲打双臂,调理肺经。
腋下汗 腋下大量出汗,往往实症较多,如果汗液气味大,多与热症或湿热症有关,这种情况除了要注意清淡饮食,还可用菊花等泡水代茶饮。如果是腋臭,可手术根治。
手足汗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手心和脚心爱出汗,说明湿热重,需去热、除湿、健脾。每天餐后可按摩腹部,尽量不吃冷饮。
半边身出汗 指半边身体多汗,而另半边身体无汗或出汗甚微。半边身体出汗多因气血不足内阻经络所致,常见于高血压、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劳心汗 指心窝部和两乳中间部位多汗。这里的“劳心”也是字面意思,常见于劳心过度之人,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以致心不主血、脾不统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内伤”。
阴汗 生殖器及其周围(包括大腿内侧近股阴处)部分皮肤经常汗多,且汗味臊臭,古人称为“阴汗”,西医称为阴囊潮湿。前列腺炎、阴囊皮肤湿疹、糖尿病等都可能是诱因。另外,有些人精神紧张也易患病。患者外出时可适当用爽身粉保持局部干燥,尤其是肥胖者。
提醒:夏日出汗过多,还要注意生活调护,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忧思烦劳过度,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另外,出汗时毛孔张开,不要对着风扇、空调直吹,以防感冒。出汗后,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勤换衣物。
摘编自《每日商报》《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