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机械加工领域对高技能技术工人需求量的增加,本文研究了如何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高技能技术工人的成才率。
关键词:理论知识一体化 实训教学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21-01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加工领域对具有高技能技术工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技术工人,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全国相继建立起各类专业示范院校,各示范校的软件和硬件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真正高技能技术工人的成才率却没能与国家的投入,市场的需求形成正比。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方方面面的影响也很复杂。这里我们仅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如何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高技能技术工人的成才率。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技术工人。依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机械加工专业为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完成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和公差配合等多门专业课的学习。这些课程的设置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柱。但是从多年的教学反馈中我们发现,各科成绩优秀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或直接地成为机械加工领域的绝对技术人才。但他们的理论知识扎实,提问和考试非常出色,那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他们成才呢?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虽然学生学的东西很多,各科相关知识点也背的很好,但是反过来学生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时却变得糊涂了,无法将多门课程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甚至没有一个整体的专业概念。这不是教学大纲的问题,也不是教师的授课内容不饱满,归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教学单元分散,各科无法形成关联
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期间所学专业课程较多,而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往往各自为战。因课时所限各任课教师只能针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教学,很难有时间去把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其他专业课联系起来详细系统的串讲。以至于学生学一科是一科,无法发现几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大打折扣。针对这样的问题这些年来“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把分散的教学单元集中联系起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体系思路,在教学效果上极为突出。有效地打开了学生各科知识之间的隔断,使学生全面深刻的掌握专业知识。但是“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法对于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要求较高,而各院校间的教育资源水平又参差不齐,加之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已经成型多年,故现阶段“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改革很难短时间内在所有职业院校中普及推广。
虽然急于用“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替换原有的教学体系很难,但是对于一般的职业院校如果原有教学体系不变,只是将“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单独设立成一门专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连接各科关系的辅助课程,对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同样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做过简单的教学实验,在机械加工专业的三个班级中选择一个班级定期占用学生一些自习时间,将一阶段学生所学不同科目串联起来,详细阐述不同科目在实际应用中的相互关系。几年下来所选班级学生对于机械加工的整体理解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两个班级学生。虽然没有全面实行“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改革,但作为一门串联知识的辅助课程,他与“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具有同样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针对这一辅助课程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发,按自己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辅助教学的内容,与“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相比该门辅助课程具有很高灵活性,完全可以作为现阶段“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第一步。
2 实训时间较短,各工种联系不紧密,实训课题过于陈旧缺乏趣味性
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实训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往往出现这么几个问题。
首先,为了给学生的实训教学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通常将实训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但理论教学通常要占用70%左右的时间,再除去一些机动环节学生真正的实训教学时间相对较短。
其次,学生的实训课题过于陈旧。多年来我们的实习课题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例如钳工实训做锤子,车工实训车削外圆和螺纹,铣工实训铣削一些简单的轮廓。当然这些都是重要的基础实训内容,但是这些课题已经失去了时代感与现在90后的学生产生了“代沟”,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怎么样使这些基础但又过时的课题从新获得吸引力呢?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发现,不停挖掘。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车工实训中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内外螺纹的切削及旋合。以往我们只针对特征去枯燥的实训,学生做完一次就没有兴趣去做第二次了,自以为掌握了技术要领就没有了后续文章。一次我在逛数码广场时发现了一款圆柱型的迷你音箱,直径80mm,长度60mm,这与学生们实训中用的棒料尺寸相仿。回去后经过简单的设计把箱体分成了前箱体和后盖两个部分,其中前箱体车削内螺纹,后盖车削外螺纹。两件可以旋合为一体。这样的箱体加工好后只要在淘宝网或电子市场买两个同内径尺寸的小喇叭安装进去就是一个自制的新潮小音箱了。带着这样一个课题在教学中我对学生说今天的课题是做一个迷你音箱。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来了,议论不停。
第三,各工种实训分散,缺乏综合性课题。在实训教学中钳工、车工、铣工的实训都是在不同的学期进行的,工种之间的实训间隔较长,彼此之间也相对独立无法形成关联。学生往往误认为零件要么全部是车削出来的,要么全部是铣削出来的,不能完整认识和理解各工种之间的关系。使各工种的实训也只是形成一种简单的单元训练。如果说理论教学中需要“理论知识一体化”,那么实训教学也必不可少。我们不必改变原有的实训计划,只需在最后的实训中加入一些综合性的课题将各工种串联起来让学生对产品的生产加工有一个更为完整的认识。
3 理论与实践连接不紧,学生在两者间理解产生盲区
传统教学中理论课在教室里完成,实训课在实习厂完成,学生学完理论再去实习。理论课教师负责理论知识的讲授,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实际操作指导。理论与实践两者相互作用本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可是学生在教学场景和教学任务的变化中却产生了盲区。想将理论知識与实践联系起来,有了一些头绪却又糊涂起来无法将两者形成照应。如何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这也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实现一体化。当然现阶段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将两者合并不太现实,但是可以将一些课程的一些章节有选择地放在实习厂中进行教学,教师边干边讲,学生边看边听。这样可以初步地达到“理实一体”的要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抽象的内容更直观。
以上这些便是现阶段影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成才的几点重要因素。相信只要我们在我国职业教育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发现,中国的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关键词:理论知识一体化 实训教学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21-01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加工领域对具有高技能技术工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技术工人,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全国相继建立起各类专业示范院校,各示范校的软件和硬件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真正高技能技术工人的成才率却没能与国家的投入,市场的需求形成正比。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方方面面的影响也很复杂。这里我们仅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如何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高技能技术工人的成才率。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技术工人。依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机械加工专业为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完成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和公差配合等多门专业课的学习。这些课程的设置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柱。但是从多年的教学反馈中我们发现,各科成绩优秀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或直接地成为机械加工领域的绝对技术人才。但他们的理论知识扎实,提问和考试非常出色,那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他们成才呢?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虽然学生学的东西很多,各科相关知识点也背的很好,但是反过来学生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时却变得糊涂了,无法将多门课程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甚至没有一个整体的专业概念。这不是教学大纲的问题,也不是教师的授课内容不饱满,归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教学单元分散,各科无法形成关联
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期间所学专业课程较多,而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往往各自为战。因课时所限各任课教师只能针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教学,很难有时间去把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其他专业课联系起来详细系统的串讲。以至于学生学一科是一科,无法发现几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大打折扣。针对这样的问题这些年来“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把分散的教学单元集中联系起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体系思路,在教学效果上极为突出。有效地打开了学生各科知识之间的隔断,使学生全面深刻的掌握专业知识。但是“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法对于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要求较高,而各院校间的教育资源水平又参差不齐,加之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已经成型多年,故现阶段“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改革很难短时间内在所有职业院校中普及推广。
虽然急于用“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替换原有的教学体系很难,但是对于一般的职业院校如果原有教学体系不变,只是将“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单独设立成一门专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连接各科关系的辅助课程,对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同样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做过简单的教学实验,在机械加工专业的三个班级中选择一个班级定期占用学生一些自习时间,将一阶段学生所学不同科目串联起来,详细阐述不同科目在实际应用中的相互关系。几年下来所选班级学生对于机械加工的整体理解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两个班级学生。虽然没有全面实行“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改革,但作为一门串联知识的辅助课程,他与“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具有同样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针对这一辅助课程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发,按自己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辅助教学的内容,与“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相比该门辅助课程具有很高灵活性,完全可以作为现阶段“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第一步。
2 实训时间较短,各工种联系不紧密,实训课题过于陈旧缺乏趣味性
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实训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往往出现这么几个问题。
首先,为了给学生的实训教学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通常将实训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但理论教学通常要占用70%左右的时间,再除去一些机动环节学生真正的实训教学时间相对较短。
其次,学生的实训课题过于陈旧。多年来我们的实习课题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例如钳工实训做锤子,车工实训车削外圆和螺纹,铣工实训铣削一些简单的轮廓。当然这些都是重要的基础实训内容,但是这些课题已经失去了时代感与现在90后的学生产生了“代沟”,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怎么样使这些基础但又过时的课题从新获得吸引力呢?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发现,不停挖掘。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车工实训中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内外螺纹的切削及旋合。以往我们只针对特征去枯燥的实训,学生做完一次就没有兴趣去做第二次了,自以为掌握了技术要领就没有了后续文章。一次我在逛数码广场时发现了一款圆柱型的迷你音箱,直径80mm,长度60mm,这与学生们实训中用的棒料尺寸相仿。回去后经过简单的设计把箱体分成了前箱体和后盖两个部分,其中前箱体车削内螺纹,后盖车削外螺纹。两件可以旋合为一体。这样的箱体加工好后只要在淘宝网或电子市场买两个同内径尺寸的小喇叭安装进去就是一个自制的新潮小音箱了。带着这样一个课题在教学中我对学生说今天的课题是做一个迷你音箱。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来了,议论不停。
第三,各工种实训分散,缺乏综合性课题。在实训教学中钳工、车工、铣工的实训都是在不同的学期进行的,工种之间的实训间隔较长,彼此之间也相对独立无法形成关联。学生往往误认为零件要么全部是车削出来的,要么全部是铣削出来的,不能完整认识和理解各工种之间的关系。使各工种的实训也只是形成一种简单的单元训练。如果说理论教学中需要“理论知识一体化”,那么实训教学也必不可少。我们不必改变原有的实训计划,只需在最后的实训中加入一些综合性的课题将各工种串联起来让学生对产品的生产加工有一个更为完整的认识。
3 理论与实践连接不紧,学生在两者间理解产生盲区
传统教学中理论课在教室里完成,实训课在实习厂完成,学生学完理论再去实习。理论课教师负责理论知识的讲授,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实际操作指导。理论与实践两者相互作用本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可是学生在教学场景和教学任务的变化中却产生了盲区。想将理论知識与实践联系起来,有了一些头绪却又糊涂起来无法将两者形成照应。如何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这也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实现一体化。当然现阶段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将两者合并不太现实,但是可以将一些课程的一些章节有选择地放在实习厂中进行教学,教师边干边讲,学生边看边听。这样可以初步地达到“理实一体”的要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抽象的内容更直观。
以上这些便是现阶段影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成才的几点重要因素。相信只要我们在我国职业教育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发现,中国的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