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探析

来源 :财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2001-2018年,财政部门发文要求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从中央到地方,能够全面提升资金实际使用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从而致力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以此来满足预算和绩效的管理一体化要求。针对当前的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还需要明确其重要性,基于这一基础,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就可以满足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要求。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特殊部门,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持续加速,在我国科教文卫等诸多领域,事业单位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同时,也能够满足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履行质量要求的提升,能够拓展各项业务,最大限度的提升服务品质,这样就可以从内部建设、管理质量入手,真正向管理要效益。在众多内部管理中,预算管理对于单位的业务开展和管理秩序都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注重预算管理,才能够做好对应工作的科学引导和方向指引。
  一、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基于《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分析,其强调: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需要落实对应的预算管理目的。在具体的分析中,应该针对实际的执行情况、应用情况以及资金的配置问题进行分析,再配合上自身的实际管理,就能够明确其重要性,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
  第一,注重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实现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够推动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建立,形成对应的管理体系,确保预算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最终积极的开展各项工作。
  第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实现对资金的配置和应用,进而提升实际的质量和使用效率,将绩效和经费支出相互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眼前支出的节约,实现合理化的经费使用,同时也能够确保其预算管理可以满足长远发展规划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实现现代化的改革与转型,最终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质量,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
  第三,事业单位还需要强调自身的管理,能够实现政府社会公信力的提升。通过职能履行质量的提升,通过管理改革,从而实现社会民众对于事业单位业务工作满意度的提升,最终实现透明政府、责任政府以及高效政府的建设。
  二、事业单位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面覆盖的有效途径
  对于当前的事业单位发展而言,想要落实其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就需要考虑到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执行阶段以及评价与结果运用阶段三个方面,通过三个层次对应的处理,最终就能够满足管理要求,实现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1)预算编制阶段
  作为事业单位,基于单位预算总体目标、预算编制要点等,就需要结合业务发展的实际特点,考虑到内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从而编制对应的预算,并且与中期规划编制项目预算相互结合;消除预算支出编报基数依赖,针对基本预算的重点支出和对应的预算做好绩效目标的设定,然后上报给预算小组,由预算小组针对各个部门上报的建议,做好审查、评估、汇总以及平衡处理,主要是针对其建议数是否可以满足总体目标的要求,是否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具体的评估绩效目标本身是否可行,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来做好事前的绩效评估。针对审查环节之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在通过彼此的协商和讨论后,就可以针对本单位的建议数来进行修正处理。在修正之后,还需要经过对应的审批,等待通过之后,形成对应的建议数,从而获取上级单位的审议批准[2]。
  第一,制定基本支出绩效目标。首先,梳理部门的职能,明确其工作职责;其次,结合中期和年度的计划,将其工作任务明确,预计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与效果,这样才可以明确其总体目标,实现定性与定量方式的相互结合;再次,基于总体目标,结合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明确预计达到的产出和效果,从而选择针对性的指标,确定为绩效指标;最后,通过相关基准数据的搜集,科学合理的制定绩效标准,并且与年度的预算安排相互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将具体的绩效指标数值明确。
  第二,确定项目支出绩效目标。首先,梳理项目功能,如逾期投入、资金性质、工作任务、实施内容等,将项目的功能特性明确。其次,基于功能特性,针对一定时期之内的总体产出和效果进行预计,确定总体目标,再配合上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模式加以陈述。再次,细化分解项目支出总体目标,以7月底和12月底作为基本节点,从而针对关键性指标加以提炼,并且明确产出指标、满意度指标、效益指标等。最后,通过基准数据的调研与收集,将绩效保准确定,再配合上项目预期进展和投入,这样就可以将具体的数值明确。
  (2)预算执行阶段
  在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预算执行阶段中,还需要对于实际的控制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且针对预算还需要实施完善化的处理,这样才能够将预算的执行真正的落实,满足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阶段的要求。
  一是,强调预算阶段的实际控制。在下达预算金额和绩效目标之后,就不能随意的进行修改。针对基本的支出预算,需要每一个月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上报处理,如绩效目标、收支情况等;针对具体的项目支出预算,需要按照对应的时间节点来做好上报执行处理。二是,实现预算分析的完善处理。预算分析主要包含了进度、差异以及分析建议,其中分析建议是关键。进度分析主要是针对预算完成情况的一种汇总和累计,能够提供对应的指导,服务小组的调整与控制;差异分析则是针对差异的重要度进行判断,并且及时其重要差异,如类型分析、原因分析、数据分析等;分析建议要懂得突出重点,实现图表的相互结合,并且做好财务分析和预算管理的分析并重,最终形成报告。
  (3)评价和结果运用阶段
  第一,基于平衡记分卡模式,从而制定绩效指标的评分表。基于人员、财务、内部业务过程等维度来设置对应的评分维度,每一个维度之下需要设置对应的指标体系,并且制定对应的权重,获得综合得分,之后按照定性评价标准,将其等级明确。在这里需要考虑,每一个维度指标体系的设计,都需要结合预算编制的绩效目标,并且将其实现可量化的目标。
  第二,设立考核机制。基于定性评价结果的实际分析,事业单位还需要做好奖励方案的执行。奖励方案还需要与预算规模相互挂钩,联系到绩效工资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绩效评价不能流于表面形式,要防范脫离实际的问题出现,导致不必要的扭曲问题发生。
  三、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事业单位而言,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就是为了实现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监督。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式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创新新的方式方法,这样才可以将其运用到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中去。通过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对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就可以满足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最终实现其高质量的要求,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国翔.新预算法下关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07):104+107
  [2]本刊编辑部,尹情.提质增效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步入新阶段[J].财政监督,2019(04):5-9
  [3]郭俊汝,王笑辰,白利君,倪志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探讨——来自西方国家的借鉴与启示[J].财政监督,2019(04):28-32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系统检索了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2002年~2011年发表的国内外所有关于中
会议
<正>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
会议
根据Tamly的运动事件框架理论,尝试将英汉语中的运动事件在表达事件的句型、动词语义构成、“路径”方面进行对比,最后将对比结果在翻译实践中应用。
介绍了俄国于16世纪后期越过乌拉尔山,向亚洲北部殖民扩张,许多俄罗斯人在清初先后来到中国的史料。认为清初来华的这些俄罗斯人员大致由四部分组成:俄国哥萨克远征军、俄国东正
1SZZ-Ⅱ型数字钟研制课题的提出1.1高精度、高稳定的数字钟,是台站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保证无论是人工值守台还是遥测地震台网测定地震基本参数时,均需同时记有精确的时间标记,便于分析人员
摘 要:本文采取规范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股权集中度的高低是否会影响内部控制质量和盈余持续性的关系。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和盈余持续性正相关,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会加大内部控制质量对盈余持续性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股权集中度;盈余持续性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程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
班固《汉书.刑法志》参考了《荀子》之《王制》《议兵》《正论》观点。对比可见:班固极力赞赏荀子的刑法思想,在刑法起源、刑法与礼义关系以及是否有象刑这三个方面,班固受到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l994年分税制的改革设立到现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此项裁度是我国实现中央与地方、各地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绽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裁度正处在一个转型期,裁度发展中的弊端正在逐渐显现:裁度结构设计不完善,资金分配不合理,缺乏有力的监督体系,同时法制亿程度低。本文根据实际情况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优化制度结构,完善制度运行,以此来实现制
期刊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三项金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