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明晰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中的现实问题,发现普遍存在没有形成完备的内部质量监控目标体系、内部质量监控组织体系不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实际运行效果不佳、教学质量细化监控制度体系完备性不够等问题。为此,提出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实施的改进建议:加强校内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完善内部质量监控制度体系,建立多元内部质量监控主体,提高师生教学监控的参与度,加强覆盖面更宽的过程管理。
关键词 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12-0037-04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为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批量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中国高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共计1423所,在校生已达1280.7万人,2020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接近500万人,高职教育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师范类院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一支,以培养高等职业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人才为主。在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型的过程中,高职师范类院校在办学上如何体现应有的教育质量观以及如何建构科学合理的校内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已成为教育管理者思考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1]。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是依据收集的多维教学信息,全过程地衡量教学质量,诊断与纠正教学偏差,促进教学工作持续优化改进,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加强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学校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经济活动等方面的风险进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它既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也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对于夯实各项基础工作,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
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是建构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一,教学检查制度。该制度要具体指派学校教务处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常态化的专题教学检查工作,全面掌控学校的教学情况。其中,定期的教学检查主要检查教学计划安排、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秩序,并注重结合学生考评成绩从专业课程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三个维度了解课程教学质量,还要结合学校课程教育成效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来进行;不定期教学抽检主要通过院系教学督导检查课程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及作业评改等情况来展开,重点围绕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教学督导制度。高职师范类院校教务部门要制订督导工作条例,成立院系主任和资深教授负责的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建立完备的教学督导工作记录制度。院系教学质量督导小组不定期调取课堂监控,结合学生反馈的课堂问题,从专业视角准确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向学校领导汇报院系专业课程教学整改的情况。除了随机课堂抽检之外,教学督导小组还要有目的地针对学校实验教学、实训环节开展有重点的专项调研督导活动[2]。
第三,学生评教制度。高校教学质量监管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尤为重要。高职师范类院校教务处有必要组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进行测评,建立学生评价课程教學效果的数据库。
(二)全面的内部质量监控系统
高职师范类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教学质量下滑,而教学质量管理本身是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要素的全面性管理,也是师生、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全员参与的监控管理[3]。通过将强化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与重视教学全过程监管有机结合,能及早发现内部教学质量出现的问题,并借助网络动态的管理实现全程性教学质量控制,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且处于动态系统的管理之中,进而有效控制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三)规范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规范科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必须做到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教师反馈性修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师范院校通过成立院系级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针对各学科专业细分课程建构不同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学校采取督导评、同行评和学生网上评教的模式,评价结果及时通过教务处的网络管理系统反馈给每位教师,以便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完备的内部质量监控目标体系
目前,很多高职师范类院校的内部质量监控目标以教学质量评估目标为主,而对教学质量的投入保障目标设计较少,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质量监控目标体系。这其中容易忽视的是学生质量、学校教学基础设施以及学术环境的整体质量评估,导致内部质量监控活动中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与管理因素三者间配置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质量监控目标的实现。此外,在教学质量目标设计中,也更多重视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效果反馈,对学校的社会性评价以及学生实习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重视程度不够[4]。
(二)内部质量监控组织体系不完善
在高职师范类院校的内部质量监控组织体系中,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是教师认为自身是监控和评估的对象,因此对实施内部质量监控缺乏积极性和认同感。二是在学生组织参与的内部质量监控活动中,学生评教体系和评教过程不完善,评价的公正性还有待增强。
(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实际运行效果不佳
当前,很多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存在监控范围狭窄、监控过程不平衡、监控问题反馈跟踪处置不及时的问题。一是很多学校更为重视对教学秩序和教学成效进行监控,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监控有所放松,对教师教学理论素养和课堂教学设计较为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和有效教学的评估要求较低,导致内部质量监控的目标和过程脱节。二是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内容不平衡,教学监控偏重必修课的课堂教学,对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教学实训、专业实习环节监控力度较弱。三是教学质量评估监控系统缺乏系统反馈评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内部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价值判断。四是学校内部质量监控的反馈落实不到位,不能针对现实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影响高职师范类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教学质量细化监控制度体系完备性不够
教学质量细化监控制度体系的建设目前还停留在程序文件上,即便高校管理者意识到现有的内部质量监控制度较为零散、细化规范性不够,但只要学生学习成效检验成绩尚可、毕业生的就业率达标,就不愿花大力气来建设系统完备的内部质量监控制度体系[5]。比如,教学质量手册是规范内部质量监控以及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法规,它的缺失直接导致学校教师教学活动失去参考性的评估预判标准,教学督导方也无法深入涉及更为具体的教学质量记录,最终导致内部质量监控的细化性规范和可追溯性不强。
三、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实施的改进建议
(一)加强校内教学质量文化建设
加强高职师范类院校的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全面推动内部质量监控的有序实施是学校所有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职责。一是高校要将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生为本”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最大限度满足和彰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需求[6]。重点是结合高职师范专业自身特点,构建适合教师、学生和校方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以生为本”的内部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鼓励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管理,使提高高职师范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成为全校上下共同的内在追求。二是高职师范类院校在内部质量监控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师生竞争与协作意识的激发的培养。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树立强烈的竞争与协作意识,不断精益求精,针对内部质量监控反馈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模式,积极参与同事间的竞争合作,才能真正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样,学生通过评教环节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之处,提出有益的改进建议,有利于促进师资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中协同发展。
(二)完善内部质量监控制度体系
第一,要推动建立以教学质量手册为主体的内部质量监控制度体系。传达学校教学质量方针,全面展示学校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构成,为广大教师提供有关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所需的各种文件依据。
第二,要细化制定内部质量监控制度。一是建立教学例会制度。建立由分管教学事务副校长主持,教务处、各院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参加的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根据教学改革精神,开展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及时处理和组织攻关各学科在教学上遇到的难题[7]。二是建立常规教学检查与专项教学检查结合的检查制度。三是建立校领导、督导成员、业内同行参与的听课制度。四是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学测评制度。教学测评制度包括学生评教和教师自评两部分。学生评价主要由教务处协同院系通过校园网对任课教师教学过程进行量化打分评定,教师自评主要是任課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估和改进。五是建立高效的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发挥学科督导专家在听课、专业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的监控、督导和咨询功能。六是建立教学事故处理制度,以规范教学管理,严肃教学纪律,确保正常教学秩序。七是建立学生成绩分析制度。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考核成绩进行阶段性分析,以动态掌握教师教学质量。八是建立教学实践环节监控制度。将学生的课程实践、毕业实习等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实践活动纳入内部质量监控。九是建立及时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持续加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等环节的教学指导反馈,不断优化教学全过程[8]。
第三,高职师范院类校要建立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在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引领下,激励全校师生采取各种举措提高教学质量。
(三)建立多元内部质量监控主体
高校内部质量监控主体为学校教务处、院系及教研室。教务处主要是制订和发放关于学科教学质量管理方案,并做好相应指导工作。院系及教研室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负责编写学科教学质量管理手册,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反馈教学信息、交流教学经验。为了实现全程全覆盖教学监督,学校还要专门成立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成员应该更加突出学科专业性,主要通过教师日常授课检查、教学进度督查、开展学生评教座谈会、参加学生实践实习考核等活动,收集大量关于专业学科教学环节的信息,形成专业性的反馈整改意见。
(四)提高师生教学监控的参与度
首先,教师通过教学自评的方式,反思自己在教学上的优势和不足,并且能够将自评与督导组的专业评议相结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9]。校方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工作例会,重点是强化教师工作责任心,最大限度调动其从事教学改进、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对于广大学生群体而言,除了要求其积极参与校园网的教学质量反馈系统的量化问卷调研外,还可以要求辅导员轮流指定学生为教学信息员,主要负责收集班级同学对教师课程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对专业课程设置、教材编排等方面的开放性意见,定期反馈到学校组织的教学工作例会上,便于教学管理部门和院校教研部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五)加强覆盖面更宽的过程管理
第一,高职内部质量监控范围需要涵盖教学活动的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教学输出三个环节。在教学输入环节,要增加对教师课程教学投入方面的监控,确保教学质量目标与教学输入的契合度,形成完备的教学输入目标体系,优化配置内部质量监控的管理因素、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计内部质量监控内容范围和重点,提高对教师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教学输出环节,要最大限度发挥教学评估的反馈导向、激励整改功能,切实保障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
第二,要确保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立体化监控。高职师范类院校对于内部质量监控的范围不能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反馈上,还要监控教学资源的投入,要推动内部质量监控实现立体化、全方位和多视角化,形成高职师范教学的鲜明特色。
第三,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不能停留在专业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还应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实习培训、选修课教学等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督导监控,重点依据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过程监管,督查反馈整改,认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高职师范生培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杨璐,邓华.分类发展视域下高职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24):33-37.
[2]潘培志.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的构建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1):152-153.
[3]陈群.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缘起、内涵与路向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8(24):5-11.
[4]徐博文,陈晓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7(1):67-69.
[5]周萍,宋建军.高职院校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73-76.
[6]成军.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92-95.
[7]张立华.多元化内外部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2015(11):93-95.
[8]李志宏,李岩.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再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8-31.
[9]刘凤云.论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5):41-43.
关键词 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12-0037-04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为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批量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中国高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共计1423所,在校生已达1280.7万人,2020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接近500万人,高职教育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师范类院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一支,以培养高等职业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人才为主。在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型的过程中,高职师范类院校在办学上如何体现应有的教育质量观以及如何建构科学合理的校内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已成为教育管理者思考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1]。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是依据收集的多维教学信息,全过程地衡量教学质量,诊断与纠正教学偏差,促进教学工作持续优化改进,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加强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学校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经济活动等方面的风险进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它既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也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对于夯实各项基础工作,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
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是建构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一,教学检查制度。该制度要具体指派学校教务处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常态化的专题教学检查工作,全面掌控学校的教学情况。其中,定期的教学检查主要检查教学计划安排、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秩序,并注重结合学生考评成绩从专业课程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三个维度了解课程教学质量,还要结合学校课程教育成效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来进行;不定期教学抽检主要通过院系教学督导检查课程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及作业评改等情况来展开,重点围绕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教学督导制度。高职师范类院校教务部门要制订督导工作条例,成立院系主任和资深教授负责的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建立完备的教学督导工作记录制度。院系教学质量督导小组不定期调取课堂监控,结合学生反馈的课堂问题,从专业视角准确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向学校领导汇报院系专业课程教学整改的情况。除了随机课堂抽检之外,教学督导小组还要有目的地针对学校实验教学、实训环节开展有重点的专项调研督导活动[2]。
第三,学生评教制度。高校教学质量监管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尤为重要。高职师范类院校教务处有必要组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进行测评,建立学生评价课程教學效果的数据库。
(二)全面的内部质量监控系统
高职师范类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教学质量下滑,而教学质量管理本身是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要素的全面性管理,也是师生、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全员参与的监控管理[3]。通过将强化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与重视教学全过程监管有机结合,能及早发现内部教学质量出现的问题,并借助网络动态的管理实现全程性教学质量控制,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且处于动态系统的管理之中,进而有效控制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三)规范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规范科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必须做到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教师反馈性修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师范院校通过成立院系级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针对各学科专业细分课程建构不同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学校采取督导评、同行评和学生网上评教的模式,评价结果及时通过教务处的网络管理系统反馈给每位教师,以便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完备的内部质量监控目标体系
目前,很多高职师范类院校的内部质量监控目标以教学质量评估目标为主,而对教学质量的投入保障目标设计较少,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质量监控目标体系。这其中容易忽视的是学生质量、学校教学基础设施以及学术环境的整体质量评估,导致内部质量监控活动中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与管理因素三者间配置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质量监控目标的实现。此外,在教学质量目标设计中,也更多重视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效果反馈,对学校的社会性评价以及学生实习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重视程度不够[4]。
(二)内部质量监控组织体系不完善
在高职师范类院校的内部质量监控组织体系中,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是教师认为自身是监控和评估的对象,因此对实施内部质量监控缺乏积极性和认同感。二是在学生组织参与的内部质量监控活动中,学生评教体系和评教过程不完善,评价的公正性还有待增强。
(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实际运行效果不佳
当前,很多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存在监控范围狭窄、监控过程不平衡、监控问题反馈跟踪处置不及时的问题。一是很多学校更为重视对教学秩序和教学成效进行监控,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监控有所放松,对教师教学理论素养和课堂教学设计较为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和有效教学的评估要求较低,导致内部质量监控的目标和过程脱节。二是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内容不平衡,教学监控偏重必修课的课堂教学,对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教学实训、专业实习环节监控力度较弱。三是教学质量评估监控系统缺乏系统反馈评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内部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价值判断。四是学校内部质量监控的反馈落实不到位,不能针对现实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影响高职师范类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教学质量细化监控制度体系完备性不够
教学质量细化监控制度体系的建设目前还停留在程序文件上,即便高校管理者意识到现有的内部质量监控制度较为零散、细化规范性不够,但只要学生学习成效检验成绩尚可、毕业生的就业率达标,就不愿花大力气来建设系统完备的内部质量监控制度体系[5]。比如,教学质量手册是规范内部质量监控以及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法规,它的缺失直接导致学校教师教学活动失去参考性的评估预判标准,教学督导方也无法深入涉及更为具体的教学质量记录,最终导致内部质量监控的细化性规范和可追溯性不强。
三、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实施的改进建议
(一)加强校内教学质量文化建设
加强高职师范类院校的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全面推动内部质量监控的有序实施是学校所有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职责。一是高校要将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生为本”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最大限度满足和彰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需求[6]。重点是结合高职师范专业自身特点,构建适合教师、学生和校方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以生为本”的内部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鼓励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管理,使提高高职师范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成为全校上下共同的内在追求。二是高职师范类院校在内部质量监控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师生竞争与协作意识的激发的培养。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树立强烈的竞争与协作意识,不断精益求精,针对内部质量监控反馈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模式,积极参与同事间的竞争合作,才能真正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样,学生通过评教环节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之处,提出有益的改进建议,有利于促进师资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中协同发展。
(二)完善内部质量监控制度体系
第一,要推动建立以教学质量手册为主体的内部质量监控制度体系。传达学校教学质量方针,全面展示学校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构成,为广大教师提供有关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所需的各种文件依据。
第二,要细化制定内部质量监控制度。一是建立教学例会制度。建立由分管教学事务副校长主持,教务处、各院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参加的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根据教学改革精神,开展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及时处理和组织攻关各学科在教学上遇到的难题[7]。二是建立常规教学检查与专项教学检查结合的检查制度。三是建立校领导、督导成员、业内同行参与的听课制度。四是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学测评制度。教学测评制度包括学生评教和教师自评两部分。学生评价主要由教务处协同院系通过校园网对任课教师教学过程进行量化打分评定,教师自评主要是任課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估和改进。五是建立高效的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发挥学科督导专家在听课、专业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的监控、督导和咨询功能。六是建立教学事故处理制度,以规范教学管理,严肃教学纪律,确保正常教学秩序。七是建立学生成绩分析制度。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考核成绩进行阶段性分析,以动态掌握教师教学质量。八是建立教学实践环节监控制度。将学生的课程实践、毕业实习等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实践活动纳入内部质量监控。九是建立及时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持续加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等环节的教学指导反馈,不断优化教学全过程[8]。
第三,高职师范院类校要建立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在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引领下,激励全校师生采取各种举措提高教学质量。
(三)建立多元内部质量监控主体
高校内部质量监控主体为学校教务处、院系及教研室。教务处主要是制订和发放关于学科教学质量管理方案,并做好相应指导工作。院系及教研室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负责编写学科教学质量管理手册,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反馈教学信息、交流教学经验。为了实现全程全覆盖教学监督,学校还要专门成立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成员应该更加突出学科专业性,主要通过教师日常授课检查、教学进度督查、开展学生评教座谈会、参加学生实践实习考核等活动,收集大量关于专业学科教学环节的信息,形成专业性的反馈整改意见。
(四)提高师生教学监控的参与度
首先,教师通过教学自评的方式,反思自己在教学上的优势和不足,并且能够将自评与督导组的专业评议相结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9]。校方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工作例会,重点是强化教师工作责任心,最大限度调动其从事教学改进、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对于广大学生群体而言,除了要求其积极参与校园网的教学质量反馈系统的量化问卷调研外,还可以要求辅导员轮流指定学生为教学信息员,主要负责收集班级同学对教师课程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对专业课程设置、教材编排等方面的开放性意见,定期反馈到学校组织的教学工作例会上,便于教学管理部门和院校教研部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五)加强覆盖面更宽的过程管理
第一,高职内部质量监控范围需要涵盖教学活动的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教学输出三个环节。在教学输入环节,要增加对教师课程教学投入方面的监控,确保教学质量目标与教学输入的契合度,形成完备的教学输入目标体系,优化配置内部质量监控的管理因素、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计内部质量监控内容范围和重点,提高对教师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教学输出环节,要最大限度发挥教学评估的反馈导向、激励整改功能,切实保障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
第二,要确保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立体化监控。高职师范类院校对于内部质量监控的范围不能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反馈上,还要监控教学资源的投入,要推动内部质量监控实现立体化、全方位和多视角化,形成高职师范教学的鲜明特色。
第三,高职师范类院校内部质量监控不能停留在专业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还应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实习培训、选修课教学等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督导监控,重点依据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过程监管,督查反馈整改,认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高职师范生培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杨璐,邓华.分类发展视域下高职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24):33-37.
[2]潘培志.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的构建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1):152-153.
[3]陈群.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缘起、内涵与路向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8(24):5-11.
[4]徐博文,陈晓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7(1):67-69.
[5]周萍,宋建军.高职院校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73-76.
[6]成军.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92-95.
[7]张立华.多元化内外部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2015(11):93-95.
[8]李志宏,李岩.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再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8-31.
[9]刘凤云.论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