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时期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其在教材的设置、高考试卷的命制上又如何体现?记者就此提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良田教授。
记者:作为一门课程,您是如何理解“语文”这一概念的呢?
张良田:“语文”二字的含义,叶圣陶早就有过权威的解释:口头语言为“语”,书面语言为“文”,两者合称为“语文”。其实,说白了“语文”就是中国人的“母语”,也可以说是作为中国人母语的“汉语”。
“母语”与“外语”对称,它是一个国家的共同语。
生活在母语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个体,只有学习和掌握了这种共同语,才可能跟其他人打交道,也才可能融入到这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作为一个世界公民,要想获得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必须学会听、说、读、写和算等五大能力。这里的听、说、读、写就属于母语能力。其中,听说能力属于口头语言能力,读写能力属于书面语言能力,两者合起来就是语文能力,或者叫做母语能力。
非常遗憾的是,由于语文考试不像英语考试一样还考听力与口语,不少学生都误以为语文课程就只包含阅读与写作两项。又由于考试的目标与层次有差异,语文学习的效果不如英语学习的效果那么立竿见影,所以,有些学生误以为英语学习比语文学习更重要。母语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与强国之基,母语也是一个公民的立身之本与强身之基,我们没有理由忽视母语课程的学习,也没有理由不把母语课程学好。
记者:您刚刚强调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其课程也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了大学。每一阶段的学习重点是否一致呢?如果不一致,高中阶段的重点又是什么呢?
张良田:尽管各个学龄阶段的语文学习都包括相应的听说读写训练,但是在每一学龄阶段的语文学习侧重点肯定是不一致的。小学阶段侧重的是语言文字,关注的是字、词、句、段的听说读写训练;初中阶段侧重的是语言文章,关注的是段落与实用篇章的听说读写训练;高中阶段侧重的是语言文学,关注的是普通文章与文学作品的听说读写训练;大学阶段侧重的是语言文化,关注的则是蕴含经典文化与深邃思想的语篇的听说读写训练。例如,《论语》里面的段篇,可以选编到大中小学的所有语文课本之中,但小学语文侧重的是其中的字音、词义与句法,初中语文侧重的是其中段落或篇章的含义、结构与章法,高中语文侧重的是其中段篇的义理、文采与技巧,大学语文侧重的则是其中的意蕴、意象与哲理。
单就高中阶段而言,语文学习的侧重点无疑是常规当众发言方式的听辨与说练、常用文章类型的阅读与写作、常见文学样式的阅读与欣赏。当然,无论哪种形态与层次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隐藏在背后的关键因素其实还是博闻强记训练与思维训练。
对于高中生来说,要学好语文,见多识广是必要的,思维清晰是必要的,日积月累也是必要的,光做一套又一套的模拟试卷,虽然有助于熟练掌握答题技巧,却难以从根本上提升语文能力。
记者:高中时期的学习重点在教材的设置、高考试卷的命制上是如何体现的呢?
张良田:高中语文课程分选修与必修两类,意在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体现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侧重点。高中语文的教材编写,选文侧重文学性,解读侧重文化性,练习侧重思维性,明显倾向于欣赏性读写训练,这也是照应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侧重点。
从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看,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自主命制的试卷,均体现了对这一侧重点的关照。由于难以操作的原因,高考语文试卷中至今没有出现听说能力的测试题。眼下,高考语文试卷的构成,是阅读与写作两大块。阅读部分,包括一段现代说明文的阅读理解、一段浅易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一首文言诗歌的阅读鉴赏、一篇现代散文或小说的阅读赏析四个部分,基本考查的就是考生对常用文章类型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常见文学样式的阅读欣赏能力。为了照顾选修课的开设,也为了检测学生见多识广与严密思维的能力,高考语文试卷之中设置了选做题。这些选做题,基本上属于读写结合的试题类型,一方面要求考生能够读懂试题所涉选修内容的含义,一方面也要求考生能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对所涉选修内容进行评点与表达,所以,选做题表面上属于阅读理解题,实际上却属于小作文试题。至于作文题,则无论是命题作文题、材料作文题还是话题作文题,虽均只涉及记叙文与议论文这两大常用文体,其实质测试的则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博闻强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这当然也照应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侧重点。
记者:在实际操作上,如何提升学生这一能力呢?
张良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四大途径:
一是语文课堂上在语文老师指导下的学习。主要包括听课、思考、答疑、讨论和练习等课堂学习方式,是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主渠道。语文老师上课时,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一边答疑,一边质疑,逐渐形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也不断积累语汇,习得语感,逐步学到学习语文的方式与方法,并最终学会学习语文。具体说,学生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理解、学会欣赏、学会分析、学会表达,为语文能力的提升奠定学习方法基础。
二是语文课堂外在语文老师引导下的训练。包括朗读与背诵课文、做课后练习、查阅工具书、进行说写训练、做模拟测试题等学习方式,是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次渠道。这是为了消化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内容并实践语文学习方法所进行的语文训练。通过训练,可以加深知识记忆,深化语言理解,强化语言感受,并逐渐摆脱对语文老师的依赖,最终学会独立从事听说读写训练。
三是日常生活中自主自觉参与的语文实践。日常生活中,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与争论、参与征文与投稿活动、写日记与博客等,都是在自主自觉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最能锻炼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能力,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最有帮助。语文水平真正高超的人,总是热衷于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也总是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不可轻易放弃这一语文能力提升的渠道。
四是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参与的语文活动。在上学放学途中,学生无意中看广告,无意中听新闻,本能地参与身边人的讨论,本能地发表对社会时事的评论,也都是在学习语文。这时所进行的语文学习最有生活情趣,也最自然真实,学生所获得的语文能力提升也最为实在。
张良田,1964年生,博士,现任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教学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女性文化等。近年来担任的学术研究课题有《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协进问题研究》、《语篇教学的理论语实践》等,出版专著3部,发表文章近百篇。
责任编辑 高守娟
记者:作为一门课程,您是如何理解“语文”这一概念的呢?
张良田:“语文”二字的含义,叶圣陶早就有过权威的解释:口头语言为“语”,书面语言为“文”,两者合称为“语文”。其实,说白了“语文”就是中国人的“母语”,也可以说是作为中国人母语的“汉语”。
“母语”与“外语”对称,它是一个国家的共同语。
生活在母语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个体,只有学习和掌握了这种共同语,才可能跟其他人打交道,也才可能融入到这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作为一个世界公民,要想获得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必须学会听、说、读、写和算等五大能力。这里的听、说、读、写就属于母语能力。其中,听说能力属于口头语言能力,读写能力属于书面语言能力,两者合起来就是语文能力,或者叫做母语能力。
非常遗憾的是,由于语文考试不像英语考试一样还考听力与口语,不少学生都误以为语文课程就只包含阅读与写作两项。又由于考试的目标与层次有差异,语文学习的效果不如英语学习的效果那么立竿见影,所以,有些学生误以为英语学习比语文学习更重要。母语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与强国之基,母语也是一个公民的立身之本与强身之基,我们没有理由忽视母语课程的学习,也没有理由不把母语课程学好。
记者:您刚刚强调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其课程也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了大学。每一阶段的学习重点是否一致呢?如果不一致,高中阶段的重点又是什么呢?
张良田:尽管各个学龄阶段的语文学习都包括相应的听说读写训练,但是在每一学龄阶段的语文学习侧重点肯定是不一致的。小学阶段侧重的是语言文字,关注的是字、词、句、段的听说读写训练;初中阶段侧重的是语言文章,关注的是段落与实用篇章的听说读写训练;高中阶段侧重的是语言文学,关注的是普通文章与文学作品的听说读写训练;大学阶段侧重的是语言文化,关注的则是蕴含经典文化与深邃思想的语篇的听说读写训练。例如,《论语》里面的段篇,可以选编到大中小学的所有语文课本之中,但小学语文侧重的是其中的字音、词义与句法,初中语文侧重的是其中段落或篇章的含义、结构与章法,高中语文侧重的是其中段篇的义理、文采与技巧,大学语文侧重的则是其中的意蕴、意象与哲理。
单就高中阶段而言,语文学习的侧重点无疑是常规当众发言方式的听辨与说练、常用文章类型的阅读与写作、常见文学样式的阅读与欣赏。当然,无论哪种形态与层次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隐藏在背后的关键因素其实还是博闻强记训练与思维训练。
对于高中生来说,要学好语文,见多识广是必要的,思维清晰是必要的,日积月累也是必要的,光做一套又一套的模拟试卷,虽然有助于熟练掌握答题技巧,却难以从根本上提升语文能力。
记者:高中时期的学习重点在教材的设置、高考试卷的命制上是如何体现的呢?
张良田:高中语文课程分选修与必修两类,意在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体现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侧重点。高中语文的教材编写,选文侧重文学性,解读侧重文化性,练习侧重思维性,明显倾向于欣赏性读写训练,这也是照应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侧重点。
从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看,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自主命制的试卷,均体现了对这一侧重点的关照。由于难以操作的原因,高考语文试卷中至今没有出现听说能力的测试题。眼下,高考语文试卷的构成,是阅读与写作两大块。阅读部分,包括一段现代说明文的阅读理解、一段浅易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一首文言诗歌的阅读鉴赏、一篇现代散文或小说的阅读赏析四个部分,基本考查的就是考生对常用文章类型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常见文学样式的阅读欣赏能力。为了照顾选修课的开设,也为了检测学生见多识广与严密思维的能力,高考语文试卷之中设置了选做题。这些选做题,基本上属于读写结合的试题类型,一方面要求考生能够读懂试题所涉选修内容的含义,一方面也要求考生能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对所涉选修内容进行评点与表达,所以,选做题表面上属于阅读理解题,实际上却属于小作文试题。至于作文题,则无论是命题作文题、材料作文题还是话题作文题,虽均只涉及记叙文与议论文这两大常用文体,其实质测试的则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博闻强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这当然也照应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侧重点。
记者:在实际操作上,如何提升学生这一能力呢?
张良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四大途径:
一是语文课堂上在语文老师指导下的学习。主要包括听课、思考、答疑、讨论和练习等课堂学习方式,是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主渠道。语文老师上课时,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一边答疑,一边质疑,逐渐形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也不断积累语汇,习得语感,逐步学到学习语文的方式与方法,并最终学会学习语文。具体说,学生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理解、学会欣赏、学会分析、学会表达,为语文能力的提升奠定学习方法基础。
二是语文课堂外在语文老师引导下的训练。包括朗读与背诵课文、做课后练习、查阅工具书、进行说写训练、做模拟测试题等学习方式,是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次渠道。这是为了消化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内容并实践语文学习方法所进行的语文训练。通过训练,可以加深知识记忆,深化语言理解,强化语言感受,并逐渐摆脱对语文老师的依赖,最终学会独立从事听说读写训练。
三是日常生活中自主自觉参与的语文实践。日常生活中,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与争论、参与征文与投稿活动、写日记与博客等,都是在自主自觉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最能锻炼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能力,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最有帮助。语文水平真正高超的人,总是热衷于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也总是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不可轻易放弃这一语文能力提升的渠道。
四是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参与的语文活动。在上学放学途中,学生无意中看广告,无意中听新闻,本能地参与身边人的讨论,本能地发表对社会时事的评论,也都是在学习语文。这时所进行的语文学习最有生活情趣,也最自然真实,学生所获得的语文能力提升也最为实在。
张良田,1964年生,博士,现任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教学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女性文化等。近年来担任的学术研究课题有《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协进问题研究》、《语篇教学的理论语实践》等,出版专著3部,发表文章近百篇。
责任编辑 高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