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施国家战略为引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江苏面临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准确识别、有效把握、充分释放多重国家战略密集叠加带来的战略机遇,是新形势下更好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保障。
  深刻把握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稀缺价值
  明确国家战略定位,提供科学发展指引。国家战略定位从国家层面明确战略实施地的功能定位。国家战略在江苏落地的首要价值,就是为新时期江苏发展把脉指向,明确定位。这些定位既基于江苏已有的发展基础,也体现江苏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明确了江苏在当前的工作重心和发展重点,有利于江苏围绕国家特定功能定位配置资源,避免分散用力和平均用力带来的资源流失或资源错配。例如,党中央、国务院为江苏自贸区确立的战略定位是,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示范区。这为江苏依托实体经济、开放型经济发达的比较优势,聚焦优势领域重点发力提供了明确方向指引。
  引导资源要素汇聚,塑造强大发展动能。多重国家战略在江苏交汇,意味着江苏同时在多个领域被纳入国家视野、承担国家战略,以及在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新常态下,虽然传统使用的倾斜性特惠政策逐步退出,但国家战略仍具有独特价值,将带来政策、资源、项目、投资的集聚,有利于引导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流向国家战略实施地。例如,在较长时期内,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不仅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态势不相匹配,也与该地区良好的资源禀赋、巨大的发展潜力不相匹配。自从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江苏沿海各地迅速行动,按照《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港口、城市、产业发展,集中力量组织实施沿海开发港口功能提升、沿海产业升级、临海城镇培育、滩涂开发利用、沿海环境保护和重大载体建设等“六大行动”,沿海地区步入发展快车道,发展面貌日新月异。
  丰富战略机遇内涵,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多个国家战略在江苏的布局实施,不仅将带来资源要素集聚,也将营造出独特的发展环境,形成江苏独有的战略机遇。多个国家战略在江苏同步推进、相互融合,为江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并在国家意志与地区发展的互动中塑造新机遇,大大丰富了江苏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一方面,江苏沿海开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江苏自贸区等在省内重点区域实施的国家战略,为增强江苏重点板块的发展水平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则为江苏融入更大发展空间提供了契机,拓展了江苏发展外部空间。
  策应国家战略叠加需要树立“新机遇观”
  见微知著捕捉机遇。机遇具有有限性,机遇从其产生、成熟到消失常常是在一个小的时间尺度内完成的。由于机遇本身具有时效性,捕捉机遇要求高、难度大,如不及时抓、主动抓,就会丧失机遇。而且机遇常常与困难同在,有的机遇必须经过艰苦的捕捉和实践才能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有利条件。相对于一些稍纵即逝的机遇,国家战略的时效性长,具有较强的政策稳定性,属优质机遇,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尤其难得。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是江苏获得的现实发展机遇,但无论是哪一项机遇,都身处充满风险挑战以及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面对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我们需树立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国家战略的落地,推动自身实现大的转型、大的跨越。
  促进转化创造机遇。对机遇的认识要有辩证甚至逆向的思维方式。难题是可以转化为机遇的。当前发展面临的难题,如果解决好了,同样是机遇。例如,资源环境瓶颈是制约当前江苏发展的重要短板,多个国家战略中都对江苏保护生态环境提出明确要求。江苏产业结构偏重,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但如能利用好生态保护倒逼机制,实现产业向高端跃迁,就会创造江苏发展新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江苏虽不在国家重点打造的两大核心区之列,但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战略地位未变,只要江苏发挥好自身优势,在国家战略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就能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并能从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新动能。
  增强联动放大机遇。由国家战略带来的多重机遇相互之间具有互动性,并形成叠加效应。因此,在实施多重国家战略的过程中,要充分统筹各个战略之间的联动发展。江苏实施国家战略,在发展规划、平台搭建、机制设计、项目选择等方面,都需要树立全局视野,统筹考虑,既要有所侧重,又要相互配合。例如,中央將“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并列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三大战略,并重视其间的联系。这三大战略有的在江苏境内实施,有的是我国重点区域的发展战略,都会对江苏发展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在实施国家战略过程中,既要做好自身多个国家战略之间的对接,也要做好与其他地区实施的国家战略的对接,从而实现良性互动。
  释放国家战略红利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用好国家战略增进国家利益,展现江苏使命担当。一旦国家从全局出发,规定某个区域或某些区域执行实施特定国家战略的使命,那么,该区域不仅获得实施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领受了实现国家使命的重大责任。江苏对各项国家战略必须精心组织实施,为达成国家战略设定的目标任务而全力以赴;如果出现国家战略执行不力、无法达成目标的情况,不仅影响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的实现,也会贻误江苏自身发展机遇,甚至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我们在实施国家战略进程中,需对照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开展工作,以扎实业绩实现国家目标,增进国家利益,切实履行好国家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用好国家战略提升供给质量,增强江苏创新动能。进入新时代,江苏经济不能满足于量的扩张和规模领先,要自觉跳出传统模式的窠臼,勇闯转型升级关隘,依靠更具创造力、更富竞争力的高质量供给开拓市场、赢得未来。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江北新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个国家战略中,江苏全省及特定战略板块均被赋予自主创新的发展定位。这些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江苏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创造有利条件。
  用好国家战略挖掘市场潜力,拓展江苏开放空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实质性驱动区域共同市场的形成。同时,无论是在江苏省内实施的江苏沿海开发、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战略,还是江苏省作为重点省份参与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抑或是更大范围的“一带一路”建设,这一系列战略都具有鲜明的开放风格。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各项国家战略的进程中,需主动参与、积极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市场更加统一开放;在更高层次融入全球新一轮分工,塑造特色竞争优势,拓展更大开放空间。
  用好国家战略推进制度建设,牵引江苏改革深化。多重国家战略涵盖面广、带动性强,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紧密联系,既是全面改革的切入点,也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现阶段,我们要从省情实际出发,以改革开放为发展动力,以多重国家战略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带来的政策支持,细化完善改革举措,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策叠加效应;要牵动江苏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创造最优发展环境。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何 乐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另一方面耕地资源的匮乏和人口的增长要求限制城市用地以保护现有耕地的情况,提出建立“双储双控”机制,即建立建设用地与耕地的双重储备机制,实现对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护的双重控制,以强化土地在城乡建设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作者从国外的规划设计方案入手,分析了他们对热带居住小区的处理手法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融合方式,并阐明国内外设计思想碰撞后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重点强调了“环境”一词的重
溢洪道的安全泄洪是确保水库安全的重要关键。由于溢洪道过小而使洪水漫坝造成垮坝失事的约占垮坝总数的40%,有些水库的溢洪道虽然具备足够的过水能力,但由于工程在设计、施
<正> 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志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认为,无论是划分历史上的不同社会经济形态,还是划分同一社会经济形态中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基本标志都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下面我们针对学术界一些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初步的探讨。
本文阐明了将上海研究与一般城市研究相结合的必要性.中国历史上城市发展的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以政治中心功能为主而兼有经济中心的作用,第二种是由经济中心进而成为政治中心或具有政治中心的作用.上海是第二类城市的代表.上海研究应注意其历史短、速度快的特点.上海城市研究还要注意国际上城市发展的最新动态.当代世界城市概念正在更新,发达国家正处于扩散城市化向乡村城市化转变的阶段,上海城市形态今后会发生怎样变化,是很值得注意的.
阐述了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拌合施工质量控制,强调了拌合设备的标定和操作以及拌合料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的工艺处理与质量控制要求。
清原县自1996年开始,开展生态型河道建设,如今许多河段生物防护林木茂盛,形成绿色屏障,清澈的河水让濒临绝迹的鱼种、鸟类、昆虫又重新回归到自然河道、河岸中,文章就清原县生态河
通过对我省粮食发展历史的回顾,初步分析了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依据可靠的数据,进一步分析了水利建设,特别是水田灌溉的发展,对全省粮食发展的贡献,从而提出黑龙江省今后粮食增产
目的:探讨股骨、胫骨多段骨折交锁髓内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1999-2004年10月股骨、胫骨多段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25例.其中股骨骨折6例,胫骨骨折19例,交通事故致骨折
<正> 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也不是图书馆内的文献,而是渗透于我们言行、思考中的语言规范、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只要不囿于成见,不难发现明清以来的经世致用传统对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巨大影响。然而,这种影响是始终处于与安身立命、终极关怀的另一悠久文化传统的矛盾关系之中的。 (一) 作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思想理论基础的实事求是精神,可视为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晶核,其思想理论渊源之一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家的“经世致用”传统。梁启超曾说,“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