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合格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对于学科专业知识的知识认知已达到了一定专业水平,但缺乏学科专业的系统洞见与理性判断,在刚站上讲台上课时往往会出现满堂灌、满堂练、话多内容少,重难点不能把握的现象,把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从属地位。需要长期的专业实践、探索才有可能形成和具备。
关键词 缺乏教学经验;专业实践;备好课
每年都有毕业生来校应聘,听过一些新教师的课,又总是有新教师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看到他们的缺点,心里总有些想法。不足和缺点是人不可避免的,但有些不足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注意的地方。我也曾经是一名年轻的物理教师,对此感受颇深。特别是现在,如果不能站稳讲台,则必须走下讲台。你有机会失败,但没有人会宽容你的失败。本人就物理教学谈点自己的体会,希望对老师们来说有所帮助。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二十一世纪培养优秀的人才是基础教育的迫切任务,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着眼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遗传是物质前提,教育是主要途径,环境是主要因素,其中教育的影响可谓尤其突出。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人才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本身要有相应的较高水平和素质,以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促使全体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一般来说,合格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从事中学教学的学科知识已具备,就一节课而言,对于学科专业知识的知识认知已达到了一定专业水平,学科知识也可以通过备课得到较好的掌握,而要上好课以及使大多数学生学好物理,爱好物理,这不是学科内容所能解决的。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刚站上讲台上课时往往会出现满堂灌、满堂练、话多内容少,重难点不能把握的现象,把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从属地位,没有起到“教是为了不教,求学是为能自学”的目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对学科专业的系统洞见与理性判断,就需要长期的专业实践、探索才有可能形成和具备。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使自己的课达到即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关键不在于一堂课上了满满的45分钟,而在于教师是如何安排课堂45分钟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用加倍的时间花在备课上,通过备课,教师应具有较系统和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对教材、教法的掌握以及运用要熟练,同时要了解教育对象的基础水平等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是这意思,提倡教师亦要有许多课外的知识和功夫。因此,新教师要强化泛学科的教育工作意识,精心准备每一堂,不上没准备的课。
下面就如何解决新教师易出现的问题,备好每一堂课,作一些自己的教学感受。
首先,要有准确的教学目标。
不单是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也要让学生明确目标。知识内容的掌握要达到什么目标?能力训练要达到什么目标?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在备课中紧扣内容,才能在教学中克服教学的随意性,正确地调控课堂。
由于新教师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缺乏高屋建瓴式的了解,因此为了确定或抓住一堂课的目标,新教师必须很透彻地钻研课本、教学大纲以及有关的练习,以此来了解这一内容应该讲到什么难度,又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以确定教学的要求。但同时,内容教学的甘标又不易过多。一堂课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越多,会使学生感到内容较杂且又繁琐,不能把握住重点、难点,结果却是不明该堂课的目标在哪。
比如:《力的合成与分解》这一节课,当是第一节新课时,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矢量平行四边形定则,那么重点应放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上,在这一节中就没有必要把三角形法则作为重点,更甚至是将正交分解法也提出来。三角形法则有时候确实比平行四边形定则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一节课掌握一个重点难点就够了。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认知过程,同时也要想到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是否够用,否则达不到好的效果。
其次,要能合理地选择、使用教学方法。
从事单一的活动而长时间的不予调节,是容易产生疲劳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活动安排的丰富多彩,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可以让学生动手、动口或是讲些学生感兴趣的有关的学科外知识,或是物理学史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趣盎然起来。特别是物理学史的教学,通过它再现了概念或规律在当时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概念的形成过程。尽管不是真的经历,但它的思维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考虑考虑问题时的物理意识,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能力。关于这一方而,新教材甚至是将有些内容独立作为一节,要求一课时来完成。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划时代的发现》等等。这些课相对内容较少,但往往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底蕴。若是为了教学进度而将她们忽略,个人觉得从某些方面讲对学生反而更不行,这些内容能体现当时科学家们的思维发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物理的思考方法,其实是在指导学生课外时如何运用所学,以及怎样继续学习等问题。
第三,如何合理安排一堂课的内容。
这不仅要从时间上考虑,同时也要从逻辑上进行考虑。一般来说,现试用的课本,内容安排已经较合理,但它的编排往往是在我们都能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各个学校的条件可能不同,教师、学生情况以及环境等也可能不同。特别是物理学科实验较多,许多时候,会出现缺少演示实验或是一时做不出演示实验的情况。那么,新教师又应该如何才能让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的东西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材料把演示实验改装一下,或是用有相同效果的演示实验代替,并不一定要求与课本一致,甚至是利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尝试。而内容的教学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把有些内容前提或者是后移,在思维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所学内容,也就是内容的学习讲究一个有“逻辑性”。这样,学生也就会有一个逻辑推理性的理解学习,而不是纯粹的记忆学习了。这样优化之后,相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容易接受。
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不同内容之间的连接过渡往往是得很突兀。在这一点新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备课上,要想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不能马虎了事。什么时候要讲哪几句话进行自然过渡,都应该想清楚。甚至是什么字要写在黑板的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书写都应该预先设计好。
有了上面的这些注意点,就如同写作文时有了中心思想和提纲,接下去的事情就是把它们整理成章,即写教案。
因此,新教师并不是缺乏本学科知识,而是缺乏某种意识,而不能上出高效率的课,甚至是不能上出令学生满意的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经验结果,我相信每一位新教师一定能上好课,也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关键词 缺乏教学经验;专业实践;备好课
每年都有毕业生来校应聘,听过一些新教师的课,又总是有新教师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看到他们的缺点,心里总有些想法。不足和缺点是人不可避免的,但有些不足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注意的地方。我也曾经是一名年轻的物理教师,对此感受颇深。特别是现在,如果不能站稳讲台,则必须走下讲台。你有机会失败,但没有人会宽容你的失败。本人就物理教学谈点自己的体会,希望对老师们来说有所帮助。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二十一世纪培养优秀的人才是基础教育的迫切任务,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着眼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遗传是物质前提,教育是主要途径,环境是主要因素,其中教育的影响可谓尤其突出。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人才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本身要有相应的较高水平和素质,以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促使全体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一般来说,合格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从事中学教学的学科知识已具备,就一节课而言,对于学科专业知识的知识认知已达到了一定专业水平,学科知识也可以通过备课得到较好的掌握,而要上好课以及使大多数学生学好物理,爱好物理,这不是学科内容所能解决的。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刚站上讲台上课时往往会出现满堂灌、满堂练、话多内容少,重难点不能把握的现象,把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从属地位,没有起到“教是为了不教,求学是为能自学”的目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对学科专业的系统洞见与理性判断,就需要长期的专业实践、探索才有可能形成和具备。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使自己的课达到即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关键不在于一堂课上了满满的45分钟,而在于教师是如何安排课堂45分钟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用加倍的时间花在备课上,通过备课,教师应具有较系统和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对教材、教法的掌握以及运用要熟练,同时要了解教育对象的基础水平等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是这意思,提倡教师亦要有许多课外的知识和功夫。因此,新教师要强化泛学科的教育工作意识,精心准备每一堂,不上没准备的课。
下面就如何解决新教师易出现的问题,备好每一堂课,作一些自己的教学感受。
首先,要有准确的教学目标。
不单是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也要让学生明确目标。知识内容的掌握要达到什么目标?能力训练要达到什么目标?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在备课中紧扣内容,才能在教学中克服教学的随意性,正确地调控课堂。
由于新教师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缺乏高屋建瓴式的了解,因此为了确定或抓住一堂课的目标,新教师必须很透彻地钻研课本、教学大纲以及有关的练习,以此来了解这一内容应该讲到什么难度,又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以确定教学的要求。但同时,内容教学的甘标又不易过多。一堂课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越多,会使学生感到内容较杂且又繁琐,不能把握住重点、难点,结果却是不明该堂课的目标在哪。
比如:《力的合成与分解》这一节课,当是第一节新课时,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矢量平行四边形定则,那么重点应放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上,在这一节中就没有必要把三角形法则作为重点,更甚至是将正交分解法也提出来。三角形法则有时候确实比平行四边形定则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一节课掌握一个重点难点就够了。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认知过程,同时也要想到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是否够用,否则达不到好的效果。
其次,要能合理地选择、使用教学方法。
从事单一的活动而长时间的不予调节,是容易产生疲劳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活动安排的丰富多彩,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可以让学生动手、动口或是讲些学生感兴趣的有关的学科外知识,或是物理学史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趣盎然起来。特别是物理学史的教学,通过它再现了概念或规律在当时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概念的形成过程。尽管不是真的经历,但它的思维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考虑考虑问题时的物理意识,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能力。关于这一方而,新教材甚至是将有些内容独立作为一节,要求一课时来完成。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划时代的发现》等等。这些课相对内容较少,但往往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底蕴。若是为了教学进度而将她们忽略,个人觉得从某些方面讲对学生反而更不行,这些内容能体现当时科学家们的思维发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物理的思考方法,其实是在指导学生课外时如何运用所学,以及怎样继续学习等问题。
第三,如何合理安排一堂课的内容。
这不仅要从时间上考虑,同时也要从逻辑上进行考虑。一般来说,现试用的课本,内容安排已经较合理,但它的编排往往是在我们都能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各个学校的条件可能不同,教师、学生情况以及环境等也可能不同。特别是物理学科实验较多,许多时候,会出现缺少演示实验或是一时做不出演示实验的情况。那么,新教师又应该如何才能让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的东西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材料把演示实验改装一下,或是用有相同效果的演示实验代替,并不一定要求与课本一致,甚至是利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尝试。而内容的教学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把有些内容前提或者是后移,在思维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所学内容,也就是内容的学习讲究一个有“逻辑性”。这样,学生也就会有一个逻辑推理性的理解学习,而不是纯粹的记忆学习了。这样优化之后,相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容易接受。
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不同内容之间的连接过渡往往是得很突兀。在这一点新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备课上,要想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不能马虎了事。什么时候要讲哪几句话进行自然过渡,都应该想清楚。甚至是什么字要写在黑板的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书写都应该预先设计好。
有了上面的这些注意点,就如同写作文时有了中心思想和提纲,接下去的事情就是把它们整理成章,即写教案。
因此,新教师并不是缺乏本学科知识,而是缺乏某种意识,而不能上出高效率的课,甚至是不能上出令学生满意的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经验结果,我相信每一位新教师一定能上好课,也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