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性教育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且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采用了隐性教育。本文主要对隐性教育进行相关概述,包括隐性教育的含义、特征以及表现形式,并提出了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的具体途径,希望能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隐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途径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对,但是两者都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性的知识点为主,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不仅需要使用显性教育,还需要通过隐性教育,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隐性教育的相关概述
1.隐性教育的含义
隐性教育是教育工作人员在遵守教学目的的前提下,采用隐性的方式,对被教育人员实施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隐性教育在开展中利用各种媒介,帮助被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规范被教育人员的行为。隐性教育的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积累。
2.隐性教育的特征
首先隐性教育目的具有隐蔽性,这是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最根本的区别。显性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教育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素养。而隐性教育不同,如高校鼓励大学生关注时事政治,虽然不具有明确的目的,但是通过日积月累可以增强大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其次,隐性教育还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这点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中。隐性教育中可以采用渗透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后隐性教育还具有自主性。显性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无从体现;而隐性教育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隐性教育的目的具有隐蔽性,因此大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就减轻了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3.隐性教育的表现形式
隐性教育的表现形式分为两种,分别为静态形式以及动态形式。静态形式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物质环境等。在开展隐性教育时,可以通过黑板报、宣传单、手册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而动态形式则是主要是一些社会活动,通过社会活动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静态形式和动态形式有机结合,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1.隐性教育在物质环境中的实现
高校需要加强校园建设,完善教学设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高校需要加强生态建设,这样不仅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高校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知识竞赛活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不仅如此,高校需要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中需要做到创新、丰富教学活动;可以与社会教育机构进行合作,从而更好地进行隐性教育。
2.隐性教育在制度环境中的实现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時,首先,需要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人性化管理。其次,高校可以建立奖惩机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能够树立学习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对大学生进行惩罚时需要以教育为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无论是对大学生进行奖励还是惩罚,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奖惩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奖惩机制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最后,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还需要营造先进的校园文化。在建立校园文化时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文化,但是不能盲目照搬照抄,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创新,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3.隐性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的实现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总结
隐性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影响。隐性教育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隐性教育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可以从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以及实践活动三个角度入手,从多个角度开展隐性教育,更好地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创新,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建东,黄莺.新媒体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6(2):223-224.
[2]丘洁宜.隐性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3(4):47-50.
[3]宋增伟,任凤梅.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与创新[J].高教学刊,2015(16):187-188.
[4]王忆.新媒体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36.
关键词:隐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途径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对,但是两者都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性的知识点为主,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不仅需要使用显性教育,还需要通过隐性教育,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隐性教育的相关概述
1.隐性教育的含义
隐性教育是教育工作人员在遵守教学目的的前提下,采用隐性的方式,对被教育人员实施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隐性教育在开展中利用各种媒介,帮助被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规范被教育人员的行为。隐性教育的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积累。
2.隐性教育的特征
首先隐性教育目的具有隐蔽性,这是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最根本的区别。显性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教育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素养。而隐性教育不同,如高校鼓励大学生关注时事政治,虽然不具有明确的目的,但是通过日积月累可以增强大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其次,隐性教育还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这点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中。隐性教育中可以采用渗透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后隐性教育还具有自主性。显性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无从体现;而隐性教育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隐性教育的目的具有隐蔽性,因此大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就减轻了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3.隐性教育的表现形式
隐性教育的表现形式分为两种,分别为静态形式以及动态形式。静态形式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物质环境等。在开展隐性教育时,可以通过黑板报、宣传单、手册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而动态形式则是主要是一些社会活动,通过社会活动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静态形式和动态形式有机结合,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1.隐性教育在物质环境中的实现
高校需要加强校园建设,完善教学设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高校需要加强生态建设,这样不仅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高校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知识竞赛活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不仅如此,高校需要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中需要做到创新、丰富教学活动;可以与社会教育机构进行合作,从而更好地进行隐性教育。
2.隐性教育在制度环境中的实现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時,首先,需要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人性化管理。其次,高校可以建立奖惩机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能够树立学习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对大学生进行惩罚时需要以教育为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无论是对大学生进行奖励还是惩罚,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奖惩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奖惩机制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最后,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还需要营造先进的校园文化。在建立校园文化时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文化,但是不能盲目照搬照抄,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创新,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3.隐性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的实现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总结
隐性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影响。隐性教育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隐性教育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可以从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以及实践活动三个角度入手,从多个角度开展隐性教育,更好地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创新,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建东,黄莺.新媒体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6(2):223-224.
[2]丘洁宜.隐性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3(4):47-50.
[3]宋增伟,任凤梅.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与创新[J].高教学刊,2015(16):187-188.
[4]王忆.新媒体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