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以及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所产生的一种办学形式,其目的是方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但在学生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农村初中寄宿学校特点,对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关键词: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管理
一、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朝气蓬勃且精力旺盛,但也表现出了向往独立以及批判和逆反的心理特点,认为自己的思维和能力等方面已经成熟,力求摆脱师长的约束。大部分初中生都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且有部分学生的情绪不稳定,常会变得敏感、脆弱和冲动,更有甚者会出现道德方面的问题,但考虑初中生的仍存在着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等方面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现阶段教师所采用的思想教育方法与大部分学生的年龄、心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偏差,导致产生了过多地空洞说教,既缺少感染力也脱离了实际。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发展的个别差异,保证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和成长发展的认同感,才能够使教育和教师自身在学生心目中存在一定地位,从而使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对于寄宿生来说,寄宿制的集体生活虽然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培养了锻炼了他们的自主生活能力,但与非寄宿生相比,还是存在有想家和不完全适应学校生活的情况存在,个别学生甚至更容易焦虑、自卑和冲动,从而做出一些极端行为。考虑到目前大部分寄宿制学校对于寄宿学生的管理仍处在看管的低层面以及学生“不出事即可”的低要求阶段,所以学校常会将学生限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在校生活几乎没有其他的活动方式,而这种狭小的生活空间往往就是学生情绪激化和产生逆反心理的源头,有甚者顶撞老师,不服从管理,与同学不和等等,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影响着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保障学生生活的基本需要
当前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其他方面来看,较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而主要问题还是体现在内部管理上。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实际情况,想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上进行改善,如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和膳食状况,让学生有一个干净舒适、宽敞的住宿环境、就餐环境和供餐地点等,还应设立单独的洗浴间和卫生间等,在体育运动方面要有较为丰富、可供学生选择的健身设施、器材和场地。只有完善后勤服务设施才能让学生在疲惫的学习活动结束之余感到有归属感。其次,还要加强图书馆和阅览室的相关建设工作,这也是为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所走出的重要一步。藏书建设工作的完善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并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好习惯。
2、加強生活指导,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农村学校教育仍存在着师资紧缺的严峻情况,且现有教师大多只能满足日常的文化课教学需求,对于食堂和宿舍等方面的管理也需要专人进行,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校园生活中有充足的生活保障。此外,学校还应设立专业的医务室,增加医护人员的编制,减少学生外出看病或是在路上耽误病情的情况发生,也能够避免往返途中的一些不安全隐患。除身体健康外还有心理健康,农村初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往往很难与家庭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如果学校能够加强相关方面的心理辅导工作,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这不仅能够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对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有着积极意义。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导向,是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所积累出的共同心理行为,包括意识型的观念文化、素质型的心理文化、情感型的审美文化等等。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应根据其办学特点和教学标准,将校园特色文化融入和体现在各个环境中,使学校特色能够时刻激励着师生形成积极进取的班风和学风。此外,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来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仪、诚实守信等思想教育。例如,通过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心理辅导和养成教育等;还可以利用校园黑板报、广播站等宣传载体来为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4、建立心理干预体系
校方应多通过对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相关培训,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较为有效地减轻因个体差异所造成的心理问题。例如,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服务,减少寄宿制学校中的一些人为摩擦因素,矫正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自己行为上的过失与偏差。
综上所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是一项长期、不断探索和不断改进的工作过程,教育者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代化农村学生的成长发展,多关注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加大对生活细节方面的保障,从而为农村学生创造一个接受教育的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宏.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管理探究[J].甘肃教育,2018(05):27.
[2]孙雪娇.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问题的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管理
一、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朝气蓬勃且精力旺盛,但也表现出了向往独立以及批判和逆反的心理特点,认为自己的思维和能力等方面已经成熟,力求摆脱师长的约束。大部分初中生都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且有部分学生的情绪不稳定,常会变得敏感、脆弱和冲动,更有甚者会出现道德方面的问题,但考虑初中生的仍存在着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等方面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现阶段教师所采用的思想教育方法与大部分学生的年龄、心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偏差,导致产生了过多地空洞说教,既缺少感染力也脱离了实际。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发展的个别差异,保证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和成长发展的认同感,才能够使教育和教师自身在学生心目中存在一定地位,从而使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对于寄宿生来说,寄宿制的集体生活虽然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培养了锻炼了他们的自主生活能力,但与非寄宿生相比,还是存在有想家和不完全适应学校生活的情况存在,个别学生甚至更容易焦虑、自卑和冲动,从而做出一些极端行为。考虑到目前大部分寄宿制学校对于寄宿学生的管理仍处在看管的低层面以及学生“不出事即可”的低要求阶段,所以学校常会将学生限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在校生活几乎没有其他的活动方式,而这种狭小的生活空间往往就是学生情绪激化和产生逆反心理的源头,有甚者顶撞老师,不服从管理,与同学不和等等,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影响着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保障学生生活的基本需要
当前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其他方面来看,较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而主要问题还是体现在内部管理上。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实际情况,想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上进行改善,如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和膳食状况,让学生有一个干净舒适、宽敞的住宿环境、就餐环境和供餐地点等,还应设立单独的洗浴间和卫生间等,在体育运动方面要有较为丰富、可供学生选择的健身设施、器材和场地。只有完善后勤服务设施才能让学生在疲惫的学习活动结束之余感到有归属感。其次,还要加强图书馆和阅览室的相关建设工作,这也是为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所走出的重要一步。藏书建设工作的完善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并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好习惯。
2、加強生活指导,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农村学校教育仍存在着师资紧缺的严峻情况,且现有教师大多只能满足日常的文化课教学需求,对于食堂和宿舍等方面的管理也需要专人进行,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校园生活中有充足的生活保障。此外,学校还应设立专业的医务室,增加医护人员的编制,减少学生外出看病或是在路上耽误病情的情况发生,也能够避免往返途中的一些不安全隐患。除身体健康外还有心理健康,农村初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往往很难与家庭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如果学校能够加强相关方面的心理辅导工作,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这不仅能够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对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有着积极意义。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导向,是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所积累出的共同心理行为,包括意识型的观念文化、素质型的心理文化、情感型的审美文化等等。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应根据其办学特点和教学标准,将校园特色文化融入和体现在各个环境中,使学校特色能够时刻激励着师生形成积极进取的班风和学风。此外,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来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仪、诚实守信等思想教育。例如,通过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心理辅导和养成教育等;还可以利用校园黑板报、广播站等宣传载体来为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4、建立心理干预体系
校方应多通过对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相关培训,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较为有效地减轻因个体差异所造成的心理问题。例如,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服务,减少寄宿制学校中的一些人为摩擦因素,矫正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自己行为上的过失与偏差。
综上所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是一项长期、不断探索和不断改进的工作过程,教育者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代化农村学生的成长发展,多关注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加大对生活细节方面的保障,从而为农村学生创造一个接受教育的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宏.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管理探究[J].甘肃教育,2018(05):27.
[2]孙雪娇.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问题的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