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大习惯”是思维教学着力培养的内容之一
陶继新:你们学校所构建的思维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且科学的工程,可否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其中的“八大习惯”?
陈祥春:“八大习惯”即预习、听讲、整理笔记、反思质疑、阅读、讲题、锻炼、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我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做文雅南武人”对学习习惯的要求,也是我校思维教学着力培养的内容之一。我校思维教学体系的核心价值追求是“思考·思维·思想”,我们称为“‘三思’拓展学生潜能教学体系”。其中,“思维课堂”聚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思维品质和方式的优化”。我们认为,习惯影响人生高度,好习惯终身受用。
“用文化滋润有灵魂的教育”是百年南武特有的教育气质。其中,“善、思、雅、新”是南武教育的“灵魂”,“三品”(勤奋、专注、坚毅)是“文雅南武人”优秀的品质,“四有”(有文化、有纪律、有志向、有担当)是“文雅南武人”坚定的追求,“六条红线”(上学不迟到,课堂不睡觉,课间不嬉闹,不带手机回学校,不男女同学交往过密,不带一次性餐盒回学校)是“文雅南武人”的负面清单。习惯、行为规范、品质、追求、负面清单共同构成我校“思维教学”的育人体系。
陶继新: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您所说的“八大习惯”中的预习、听讲、整理笔记等,其他学校也多有关注,你们有何创新呢?
陈祥春:创新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编制“思维导学案”吸引学生预习,驱动学生自学。思维导学案,是实施好“思维课堂”的前提和保证。思维导学案,是“兴趣”激励案,兴趣是思维训练的起点和动力。思维导学案,是“问题”导学案,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以“问题”的分析、解决为归宿。思维导学案,是“学案”,不是“教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稿”。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整理错题集。数学学科一直坚持使用大数据分析整理错题集,对学生薄弱的能力模块进行整理分析,以强化巩固。三是把习惯培养纳入思维教学的范围展开研究,将习惯培养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陶继新:有了“思维导学案”,学生不但学有方向,而且会特别关注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同时,还能在无形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步入主动学习的殿堂。孔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為仁如此,学习亦然。当有了内在需求、进行自我探索时,就会生成一种巨大的能量。长此以往,不但可以提升考试成绩,而且会内化成一种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而利用信息化手段整理错题集,在让学生发现自己错在何处的同时,也引导他们思考错的原因及今后如何不错,从而实现“不贰过”。
思维品质的训练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体现
陈祥春:“思维课堂”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表达交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品质的训练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体现。为实现有价值的“分享表达”,我们通常会让学生回答:你的同伴是什么看法呢?哪些同伴的发言对你是有帮助的?最后的结论是什么?这样一个“表达交流”的过程,就是反思质疑习惯的培养过程。
陶继新:要想更好地“表达交流”,就不能人云亦云,而要深入思考。学习既要接受知识,也要思考知识是如何形成的,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同时,还要有所超越。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感悟。
质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个挑战,与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有着内在联系。古今中外的大师,不但有学富五车的学识与越乎常人的智慧,也多有大胆质疑的精神。例如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确,学生可以质疑教材,也可以质疑教师,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育景观,这无论对教师成长,还是学生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坚持阅读,坚持讲题,坚持锻炼
陈祥春:阅读,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很重要。新高考的背景下,阅读对所有学科成绩的提高都有影响。同时,阅读还决定着一个人生命的宽度、深度和高度。培养人,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分数,还要看到远方,看到责任。我校坚持“晦闻时光”,要求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由语文教师确定阅读主题,提供阅读书刊,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开办作文讲座,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并辅导学生参加写作竞赛。当然,也会让学生做一些阅读训练题,提升学生阅读技能。也就是说,我们的“晦闻时光”,不是一种无目的、无方向的“休闲阅读”,而是一种有“教学价值”的阅读活动。它不仅不影响考试成绩,反而会在更高素质基础上提升考试成绩。在刷题刷得昏天暗地的应试教育黑夜里,“每天阅读半小时”是一盏灯,一盏守着心灵的微弱的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呵护好这盏灯。
陶继新:每天阅读半小时,对于大多数时间在听课和做作业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不仅能够让他们汲取生命的营养,还能提升智慧。再者说,语文水平的提升,更多是靠积累,积累愈丰,后劲愈大,以至让人生闪耀出不同寻常的精神光芒。从这个意义上说,每天阅读半小时,能够让学生精神丰盈起来、心灵愉悦起来,同时,也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经典阅读照亮他们的生命。
陈祥春:在每天阅读半小时之外,我们还坚持每天让学生用几分钟讲一道题。讲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思维教学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一种愉快的学习形式。思维教学追求一种震撼学生心灵的课程学习体验。我们认为,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学习过程的震撼性,对学生思维培养都很有好处。我校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外,还有跨学科的STEM学习、斯坦福联动实验室课程的完整性学习、互联网+的“智慧学习”、科技创新型实验室课程的探索学习和人工智能实验室课程的应用性学习。讲题,是“小老师制”的学习方式,每天午饭后,每个班都有一位学生站在讲台上,为全班同学讲一道题,这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陶继新:据美国科学家研究,24小时后知识再现的规律是:只用耳朵听讲授,24小时后知识在大脑保留5%;只用眼睛去阅读,24小时后知识在大脑保留1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实验操作、练习,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互相教,快速应用知识,知识保留90%。“小老师制”的讲题学习方式,24小时后能够让知识在学生大脑保留90%,比“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高出了18倍。教会与学会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学会对于学生来说更加重要。对于走上讲台的学生来说,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得明白,他们自己对所讲知识首先得做到了然于胸,并且能外化于言。另外,讲课也能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由此而生发学习的内驱力。同时,其他同学也会“见贤思齐”,更努力地学习,以便能够成为一个大家欣赏的小老师。 陈祥春:另外,我们还坚守“健康第一”的底线,始终坚信“身体比什么都重要”,绝对不会为了个人或学校的眼前利益,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其中包括体育课、课间操、体锻时间,同时提倡“徒步上学”。最近,我们又调整了熄灯时间,确保学生有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同时倒逼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改变做事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努力提高白天学习的效率。我校拍摄的首部院线电影《我的体育老师》很快就会上映,讲的就是我们重视体育的故事。重视体育,是百年南武的传统,中国第一块体育国际比赛金牌就是我校学生陈彦在1913年的远东运动会上获得的。民国时期教育总长黄炎培曾赞誉“北有南开,南有南武”。重视体育,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对南武来说,理所当然。
陶继新:当年毛主席提出“三好学生”的时候,就将“身体好”放到第一位,而且他还说:“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诚如您说,身体比什么都重要。睡眠大于8个小时,能够让高中生有饱满的精神,精力旺盛了,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学习的结果与考试的成绩自然不会差。正是这种每天1小时的鍛炼和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让你校的学生虽然努力学习,却并不疲惫,甚至还拥有一种美好的心情。
以“思维课堂”培养学生学科思维
陈祥春:我们学校“思维教学”体系的中心环节是“思维课堂”。“思维课堂”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其价值追求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完整的“思维课堂”包含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其核心是“问题驱动思维”,一般包括“提炼教学主题——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合作探究——展示表达交流——问题总结反思”五个流程。其中,“提炼教学主题”和“创设问题情境”这两个环节对于教师来说是通过课前集体备课实现的,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在课前预习的环节完成的。我们要求学科教师围绕教学主题,引入恰当的素材,创设有思维力度、有思考深度、有思想高度的“问题串”,而且这个“问题串”必须有梯度。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先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线索和内容,自主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并记录疑点和难点,为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充分的课前预习是上好“思维课堂”的保障,这也是我们强调集体备课、要求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实现精准备课的初衷。课堂探究环节,教师主要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当然,当学生和学生之间出现分歧时,教师要适时介入,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课堂上新生成的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
陶继新:课前预习质量与效率的高下,与学生有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有着直接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非信马由缰地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而是进行了前期的集体备课,这样才让“道而弗牵”放出了光芒。久而久之,学生便学会自主学习,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够为课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奠定基础,不但可以让学生表达交流的内容更有价值,而且也将合作探究引向了深入。这样一来,您所说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就变成了现实。
责任编辑:刘洁
陶继新:你们学校所构建的思维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且科学的工程,可否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其中的“八大习惯”?
陈祥春:“八大习惯”即预习、听讲、整理笔记、反思质疑、阅读、讲题、锻炼、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我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做文雅南武人”对学习习惯的要求,也是我校思维教学着力培养的内容之一。我校思维教学体系的核心价值追求是“思考·思维·思想”,我们称为“‘三思’拓展学生潜能教学体系”。其中,“思维课堂”聚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思维品质和方式的优化”。我们认为,习惯影响人生高度,好习惯终身受用。
“用文化滋润有灵魂的教育”是百年南武特有的教育气质。其中,“善、思、雅、新”是南武教育的“灵魂”,“三品”(勤奋、专注、坚毅)是“文雅南武人”优秀的品质,“四有”(有文化、有纪律、有志向、有担当)是“文雅南武人”坚定的追求,“六条红线”(上学不迟到,课堂不睡觉,课间不嬉闹,不带手机回学校,不男女同学交往过密,不带一次性餐盒回学校)是“文雅南武人”的负面清单。习惯、行为规范、品质、追求、负面清单共同构成我校“思维教学”的育人体系。
陶继新: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您所说的“八大习惯”中的预习、听讲、整理笔记等,其他学校也多有关注,你们有何创新呢?
陈祥春:创新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编制“思维导学案”吸引学生预习,驱动学生自学。思维导学案,是实施好“思维课堂”的前提和保证。思维导学案,是“兴趣”激励案,兴趣是思维训练的起点和动力。思维导学案,是“问题”导学案,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以“问题”的分析、解决为归宿。思维导学案,是“学案”,不是“教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稿”。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整理错题集。数学学科一直坚持使用大数据分析整理错题集,对学生薄弱的能力模块进行整理分析,以强化巩固。三是把习惯培养纳入思维教学的范围展开研究,将习惯培养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陶继新:有了“思维导学案”,学生不但学有方向,而且会特别关注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同时,还能在无形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步入主动学习的殿堂。孔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為仁如此,学习亦然。当有了内在需求、进行自我探索时,就会生成一种巨大的能量。长此以往,不但可以提升考试成绩,而且会内化成一种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而利用信息化手段整理错题集,在让学生发现自己错在何处的同时,也引导他们思考错的原因及今后如何不错,从而实现“不贰过”。
思维品质的训练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体现
陈祥春:“思维课堂”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表达交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品质的训练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体现。为实现有价值的“分享表达”,我们通常会让学生回答:你的同伴是什么看法呢?哪些同伴的发言对你是有帮助的?最后的结论是什么?这样一个“表达交流”的过程,就是反思质疑习惯的培养过程。
陶继新:要想更好地“表达交流”,就不能人云亦云,而要深入思考。学习既要接受知识,也要思考知识是如何形成的,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同时,还要有所超越。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感悟。
质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个挑战,与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有着内在联系。古今中外的大师,不但有学富五车的学识与越乎常人的智慧,也多有大胆质疑的精神。例如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确,学生可以质疑教材,也可以质疑教师,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育景观,这无论对教师成长,还是学生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坚持阅读,坚持讲题,坚持锻炼
陈祥春:阅读,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很重要。新高考的背景下,阅读对所有学科成绩的提高都有影响。同时,阅读还决定着一个人生命的宽度、深度和高度。培养人,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分数,还要看到远方,看到责任。我校坚持“晦闻时光”,要求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由语文教师确定阅读主题,提供阅读书刊,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开办作文讲座,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并辅导学生参加写作竞赛。当然,也会让学生做一些阅读训练题,提升学生阅读技能。也就是说,我们的“晦闻时光”,不是一种无目的、无方向的“休闲阅读”,而是一种有“教学价值”的阅读活动。它不仅不影响考试成绩,反而会在更高素质基础上提升考试成绩。在刷题刷得昏天暗地的应试教育黑夜里,“每天阅读半小时”是一盏灯,一盏守着心灵的微弱的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呵护好这盏灯。
陶继新:每天阅读半小时,对于大多数时间在听课和做作业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不仅能够让他们汲取生命的营养,还能提升智慧。再者说,语文水平的提升,更多是靠积累,积累愈丰,后劲愈大,以至让人生闪耀出不同寻常的精神光芒。从这个意义上说,每天阅读半小时,能够让学生精神丰盈起来、心灵愉悦起来,同时,也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经典阅读照亮他们的生命。
陈祥春:在每天阅读半小时之外,我们还坚持每天让学生用几分钟讲一道题。讲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思维教学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一种愉快的学习形式。思维教学追求一种震撼学生心灵的课程学习体验。我们认为,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学习过程的震撼性,对学生思维培养都很有好处。我校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外,还有跨学科的STEM学习、斯坦福联动实验室课程的完整性学习、互联网+的“智慧学习”、科技创新型实验室课程的探索学习和人工智能实验室课程的应用性学习。讲题,是“小老师制”的学习方式,每天午饭后,每个班都有一位学生站在讲台上,为全班同学讲一道题,这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陶继新:据美国科学家研究,24小时后知识再现的规律是:只用耳朵听讲授,24小时后知识在大脑保留5%;只用眼睛去阅读,24小时后知识在大脑保留1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实验操作、练习,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互相教,快速应用知识,知识保留90%。“小老师制”的讲题学习方式,24小时后能够让知识在学生大脑保留90%,比“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高出了18倍。教会与学会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学会对于学生来说更加重要。对于走上讲台的学生来说,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得明白,他们自己对所讲知识首先得做到了然于胸,并且能外化于言。另外,讲课也能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由此而生发学习的内驱力。同时,其他同学也会“见贤思齐”,更努力地学习,以便能够成为一个大家欣赏的小老师。 陈祥春:另外,我们还坚守“健康第一”的底线,始终坚信“身体比什么都重要”,绝对不会为了个人或学校的眼前利益,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其中包括体育课、课间操、体锻时间,同时提倡“徒步上学”。最近,我们又调整了熄灯时间,确保学生有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同时倒逼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改变做事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努力提高白天学习的效率。我校拍摄的首部院线电影《我的体育老师》很快就会上映,讲的就是我们重视体育的故事。重视体育,是百年南武的传统,中国第一块体育国际比赛金牌就是我校学生陈彦在1913年的远东运动会上获得的。民国时期教育总长黄炎培曾赞誉“北有南开,南有南武”。重视体育,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对南武来说,理所当然。
陶继新:当年毛主席提出“三好学生”的时候,就将“身体好”放到第一位,而且他还说:“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诚如您说,身体比什么都重要。睡眠大于8个小时,能够让高中生有饱满的精神,精力旺盛了,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学习的结果与考试的成绩自然不会差。正是这种每天1小时的鍛炼和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让你校的学生虽然努力学习,却并不疲惫,甚至还拥有一种美好的心情。
以“思维课堂”培养学生学科思维
陈祥春:我们学校“思维教学”体系的中心环节是“思维课堂”。“思维课堂”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其价值追求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完整的“思维课堂”包含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其核心是“问题驱动思维”,一般包括“提炼教学主题——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合作探究——展示表达交流——问题总结反思”五个流程。其中,“提炼教学主题”和“创设问题情境”这两个环节对于教师来说是通过课前集体备课实现的,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在课前预习的环节完成的。我们要求学科教师围绕教学主题,引入恰当的素材,创设有思维力度、有思考深度、有思想高度的“问题串”,而且这个“问题串”必须有梯度。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先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线索和内容,自主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并记录疑点和难点,为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充分的课前预习是上好“思维课堂”的保障,这也是我们强调集体备课、要求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实现精准备课的初衷。课堂探究环节,教师主要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当然,当学生和学生之间出现分歧时,教师要适时介入,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课堂上新生成的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
陶继新:课前预习质量与效率的高下,与学生有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有着直接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非信马由缰地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而是进行了前期的集体备课,这样才让“道而弗牵”放出了光芒。久而久之,学生便学会自主学习,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够为课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奠定基础,不但可以让学生表达交流的内容更有价值,而且也将合作探究引向了深入。这样一来,您所说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就变成了现实。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