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方式的时代脚步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sy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年沧桑,60年巨变。伴随着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脚步,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通信方式也在不断地“变脸”。今天,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封家书寄走难以割舍的牵挂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一封家书承载着沉甸甸的亲情,寄走的,是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
  “我哥哥解放前去了南京,有一段时间无法与家里联系。解放后他才开始给家里寄信或明信片。每次我们收到信都很高兴,看了一遍又一遍。”家住启东吕四镇的范老先生回忆说。
  的确,解放初期,我国电话用户极少,居民通信主要靠信件邮递。同一城乡的人们也有靠捎口信传递信息的。
  “我们夫妻俩曾两地分居,鸿雁传书维系着我们的感情。现在没事的时候打开看看,好像又回到了过去……”杨斌打开箱子,看着厚厚一打珍藏已久的书信,感慨万千。
  
  拍个电报 向家里报声“平安”
  
  尽管信函一度主宰着人们的通信生活,但遇到紧要事却又显得“力不从心”。电报的普及帮了人们大忙,可是由于它的时效性和局限性,误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我家是兴化的,1982年我在扬州上高中,有急事与家里联系都是通过电报。像天气突然冷了,冻得受不了,就赶紧发电报让家里送棉被、棉衣什么的,我爷爷去世的时候家里也是给我发的电报。那时候电话太少,半天打不通,就属发电报快!”邓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吴老先生现已退休,他也回忆说:“因为一个字就要四毛多钱,所以必须节约字数。 我到单位报到的时候,怕家里人惦记,给家里发电报就只打了个‘到’字。”
  
  打个电话 送上祝福与问候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今年70多岁的范老先生平生第一次打电话是在1955年,至今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时候,老百姓家里根本没有电话。我专门跑到邮电局打的,先登记,工作人员给接通后才可以拿起话筒讲话。”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打电话难仍然困扰着人们,“打市话磨疼指头,打长话坐疼骨头”是当时的生动写照。“一问电话二问路,三问水电四问住”,80年代初期这一流行于外商中的顺口溜也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状况,电信成为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有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38%,占世界20%人口的中国拥有的话机总数还不到世界话机总数的1%,每200人不到拥有一部话机。当年的邮电局——“忙”呀!寄信的、排队打电话的,还要挂号;家里有个急事,没有电话的,还要排着队发电报,加急电报最少还要等个半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加大了对电信事业的投入,从此掀开了电信发展的新篇章。电话这一曾代表身份和地位的奢侈品,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1994年,我家装电话了,高兴得我睡不着觉,不时拿起电话筒听里面的声音。第二天上学后赶紧告诉同学们我家的电话号码。之后,好些邻居都来我家打电话!”回想当年,魏慧明仍一脸兴奋。
  2001年,电话初装费取消,一时间,安装电话之风更是风靡全国,不少人家甚至装上了2部电话。
  电话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居民通信,逢年过节,家家户户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过年好!”“祝您身体健康!”一声声祝福与问候“在线”传播。
  
  手机随时聊 网上“面对面”
  
  “妈妈,给爸爸发个信息吧!”两岁多的小男孩帅帅拿着手机靠在妈妈怀里撒娇说。现在,每次爸爸出差后,他都会时不时地缠着妈妈给爸爸发短信。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寻呼机、大哥大、手机、电子邮件、QQ、网络视频、飞信等新兴通信媒体接二连三地“闯进”人们的生活。
  常州的王女士一边笑着比划,一边生动地描述着早年一些“暴发户”用大哥大时的派头:“他们都是在腰上左边别着大哥大,右边别着BP机,接电话的时候先把天线拉得老长,可神气了。”
  南园新村一位姓马的先生也回忆说:“我用过BP机,那时候接到一条信息还得满大街找公用电话回电,不过用着倒也新鲜,毕竟又方便了一步。现在有手机又不一样了,联系更迅速及时了。”
  的确,随着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数据通信、虚拟网、智能网、多媒体通信网等一大批新技术的应用,我国的整体通信水平大大提高,一大批电信新业务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儿子到国外读书后,我们专门买了电脑,还安装了摄像头,这样我们就可以经常和儿子通过网络视频在线聊天,不但可以听声音,还可以看到他的‘真人’,就像他在我们身边一样。”南京的秦雅丽女士高兴地说。
  徐安是苏州大学的一名学生,她的生活方式很能代表现在绝大多数年轻人的状况:“在外上学时,我和家人联系主要是用电话,和朋友联系主要就是通过手机发短信。QQ也是不错的聊天工具。”
  “今年春节,我们公司有的同事用手机拍了本部门的全家福照片,然后配上好听的音乐和祝福语发给我,这种自己制作的彩信很有个性,让人感觉很亲切、很温馨。前不久,我们公司一位同事结婚,还用彩信制作了请柬呢! ”王霞小姐神采飞扬地说。
  如今,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已进入人们的生活,又一次给人们带来便利。中国普通老百姓通讯联络方式的变迁,也折射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变迁。我们对未来的通信生活充满更多憧憬和期待……
  (根据相关资料改编)
其他文献
<正>由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理事长西村幸夫博士主编,日本众多学者参加编写,由张松、蔡敦达翻译的《城市风景规划——欧美景观控制方法与实务》一书,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