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勇敢和富有冒险精神的孩子通常更容易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获得成功,但生活中却有不少孩子胆小懦弱,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因此,如何让孩子勇敢起来,成了一些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只要遵守几个原则,让孩子变得勇敢就并非难事。
少一些无谓关心
[生活镜像]亮亮和小朋友做游戏时不小心摔倒了,他没有立即哭叫,正准备自己站起来。不远处的亮亮妈却满脸惊慌地跑过来,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喊道:“可怜的宝贝啊,摔疼了没有啊?”亮亮突然大哭起来。
[现象解析]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家长的过度关心和呵护成了培养孩子勇敢品质的一大障碍。这些无谓的关心会让孩子认为“原来这件事这么严重,我肯定会很难过!”或是觉得“原来这件事这么困难,我肯定做不到!”这种错觉让他失去对问题和自我能力的正确把握,即使面对一些自己能够克服的困难,也会因没有自信而丧失勇敢面对的勇气。
[视点提示]生活中,家长应适时“冷漠”,给孩子独立面对困难的机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应付所遇情况,从而克服对家长的依赖心理,锻炼独立性和自信心。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如果情况并不严重,家长就应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等孩子站起来后,再通过及时的夸奖来强化这种行为。这样,当孩子下次再摔倒时,就会勇敢地自己站起来了。
少一些威胁恐吓
[生活镜像]玲玲不好好吃饭,妈妈哄了半天还是不起作用。爸爸忍不住发火了:“再闹别扭就把你送给别人!”玲玲吓得乖乖端起碗来。以后,爸爸便常用这一招来对付玲玲。渐渐地,玲玲变得心神不宁,怕见生人,胆子越来越小了。
[现象解析]孩子关于“恐惧”的体验是后天形成的,来自家长的威胁和恐吓是形成孩子恐惧体验的主要来源。学龄前孩子对家长的依恋性很强,如果动辄扬言“不要你了”、“送给别人”,孩子容易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变成内向胆小的“惊弓之鸟”。有的家长在孩子哭闹时经常用“狼来吃你了”、“妖怪来了”等语言吓唬孩子,也会让孩子的心理感到恐慌。
[视点提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不要依靠威胁和恐吓获得孩子暂时的乖巧,应该善于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同时善于理解和赏识孩子,不要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及时发现他的长处和进步。例如孩子吃饭时总是把饭菜掉到餐桌上,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的精细动作和自制能力还不完善,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然后通过赏识和鼓励,促使孩子改进缺点.比如:“你已经比以前好多了,继续加油,就能成为一个节约粮食的好孩子了!”
多一点亲身体验
[生活镜像]下雨了,妈妈给4岁的明明穿上雨衣,送他去幼儿园。明明高兴地跑在前面,忽然他发出一声尖口叫,小脸吓得煞白,站在那里不敢动弹。妈妈跑过去一看,原来路上有条蚯蚓。妈妈在蚯蚓跟前蹲下,对明明说:“蚯蚓是益虫,不会伤害人,来,你碰碰看。”明明连连摆手说:“不要,我害怕!”妈妈用手指轻轻碰了一下蚯蚓,说:“不用怕,妈妈都敢碰,你是男子汉,还害怕一条小虫子吗?”在妈妈的鼓励下,明明小心翼翼地把蚯蚓捏了起来。“宝贝真勇敢!”在妈妈的夸奖下,明明高兴地笑了。
[现象解析]孩子往往会因为对事物缺乏了解而产生恐惧,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色彩鲜艳的东西,有的害怕突然出现的小动物等。另外,孩子对某些事物的恐惧也来自家长的影响,比如,妈妈看到蟑螂时连声尖叫,孩子就会因此觉得蟑螂是件可怕的东西。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害怕就任由他远离事物,不给他观察和接触的机会,只会让他对这些事物产生更深的恐惧心理。
[视点提示]孩子的这种胆怯大多是因为缺乏自信才产生的,而自信要建立在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当孩子对某些事物产生恐惧时,家长应先教给孩子相关的知识,帮助他建立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让孩子明白这个事物并不可怕,然后再通过亲身示范,鼓励孩子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从而消除恐惧感。如有的孩子害怕小动物,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关于小动物的故事,让他建立对小动物的正确认识和良好印象,然后通过示范和这些小动物相处的方法,鼓励孩子去亲身接触,这样,孩子的恐惧就会烟消云散了。
多一点快乐冒险
[生活镜像]7岁的乐乐和爸爸打羽毛球时,不小心把球打飞上了房顶,乐乐对爸爸说:“帮我搬梯子行吗?我要爬上去捡球。”爸爸说:“我可以帮你,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什么条件?”“爬房顶是很危险的,你一定要抓牢梯子,到了房顶不要乱动;另外,为了你的安全,爸爸要和你一起上去。”乐乐答应了。在爸爸的帮助和保护下,乐乐顺利地拿到了球,小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
[现象解析]勇敢与冒险是紧密相联的,适度的冒险是培养孩子勇敢品质的重要方法。有些家长因为怕出危险,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冒险精神的培养,这样会让孩子滋生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责任感差等缺点,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当孩子对冒险性的活动产生兴趣时,家长千万不要毫无理由地拒绝孩子.更不要训斥和吓唬他:“掉下来就没命了!”“你想找死啊I”这会扼杀孩子可贵的冒险精神,使孩子变得胆小怯懦。
[视点提示]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应该鼓励孩子玩一些带有冒险成分的游戏,比如荡秋千、滑板、游泳。骑自行车等;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尝试坐过山车、登山、跳水等。面对孩子的冒险活动,家长要从容对待,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赞赏。当然,家长一定要事先给孩子讲明活动的危险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必要时,和孩子一起活动,一起冒险,给他具体的指导和必要的保护。
少一些无谓关心
[生活镜像]亮亮和小朋友做游戏时不小心摔倒了,他没有立即哭叫,正准备自己站起来。不远处的亮亮妈却满脸惊慌地跑过来,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喊道:“可怜的宝贝啊,摔疼了没有啊?”亮亮突然大哭起来。
[现象解析]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家长的过度关心和呵护成了培养孩子勇敢品质的一大障碍。这些无谓的关心会让孩子认为“原来这件事这么严重,我肯定会很难过!”或是觉得“原来这件事这么困难,我肯定做不到!”这种错觉让他失去对问题和自我能力的正确把握,即使面对一些自己能够克服的困难,也会因没有自信而丧失勇敢面对的勇气。
[视点提示]生活中,家长应适时“冷漠”,给孩子独立面对困难的机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应付所遇情况,从而克服对家长的依赖心理,锻炼独立性和自信心。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如果情况并不严重,家长就应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等孩子站起来后,再通过及时的夸奖来强化这种行为。这样,当孩子下次再摔倒时,就会勇敢地自己站起来了。
少一些威胁恐吓
[生活镜像]玲玲不好好吃饭,妈妈哄了半天还是不起作用。爸爸忍不住发火了:“再闹别扭就把你送给别人!”玲玲吓得乖乖端起碗来。以后,爸爸便常用这一招来对付玲玲。渐渐地,玲玲变得心神不宁,怕见生人,胆子越来越小了。
[现象解析]孩子关于“恐惧”的体验是后天形成的,来自家长的威胁和恐吓是形成孩子恐惧体验的主要来源。学龄前孩子对家长的依恋性很强,如果动辄扬言“不要你了”、“送给别人”,孩子容易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变成内向胆小的“惊弓之鸟”。有的家长在孩子哭闹时经常用“狼来吃你了”、“妖怪来了”等语言吓唬孩子,也会让孩子的心理感到恐慌。
[视点提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不要依靠威胁和恐吓获得孩子暂时的乖巧,应该善于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同时善于理解和赏识孩子,不要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及时发现他的长处和进步。例如孩子吃饭时总是把饭菜掉到餐桌上,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的精细动作和自制能力还不完善,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然后通过赏识和鼓励,促使孩子改进缺点.比如:“你已经比以前好多了,继续加油,就能成为一个节约粮食的好孩子了!”
多一点亲身体验
[生活镜像]下雨了,妈妈给4岁的明明穿上雨衣,送他去幼儿园。明明高兴地跑在前面,忽然他发出一声尖口叫,小脸吓得煞白,站在那里不敢动弹。妈妈跑过去一看,原来路上有条蚯蚓。妈妈在蚯蚓跟前蹲下,对明明说:“蚯蚓是益虫,不会伤害人,来,你碰碰看。”明明连连摆手说:“不要,我害怕!”妈妈用手指轻轻碰了一下蚯蚓,说:“不用怕,妈妈都敢碰,你是男子汉,还害怕一条小虫子吗?”在妈妈的鼓励下,明明小心翼翼地把蚯蚓捏了起来。“宝贝真勇敢!”在妈妈的夸奖下,明明高兴地笑了。
[现象解析]孩子往往会因为对事物缺乏了解而产生恐惧,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色彩鲜艳的东西,有的害怕突然出现的小动物等。另外,孩子对某些事物的恐惧也来自家长的影响,比如,妈妈看到蟑螂时连声尖叫,孩子就会因此觉得蟑螂是件可怕的东西。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害怕就任由他远离事物,不给他观察和接触的机会,只会让他对这些事物产生更深的恐惧心理。
[视点提示]孩子的这种胆怯大多是因为缺乏自信才产生的,而自信要建立在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当孩子对某些事物产生恐惧时,家长应先教给孩子相关的知识,帮助他建立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让孩子明白这个事物并不可怕,然后再通过亲身示范,鼓励孩子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从而消除恐惧感。如有的孩子害怕小动物,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关于小动物的故事,让他建立对小动物的正确认识和良好印象,然后通过示范和这些小动物相处的方法,鼓励孩子去亲身接触,这样,孩子的恐惧就会烟消云散了。
多一点快乐冒险
[生活镜像]7岁的乐乐和爸爸打羽毛球时,不小心把球打飞上了房顶,乐乐对爸爸说:“帮我搬梯子行吗?我要爬上去捡球。”爸爸说:“我可以帮你,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什么条件?”“爬房顶是很危险的,你一定要抓牢梯子,到了房顶不要乱动;另外,为了你的安全,爸爸要和你一起上去。”乐乐答应了。在爸爸的帮助和保护下,乐乐顺利地拿到了球,小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
[现象解析]勇敢与冒险是紧密相联的,适度的冒险是培养孩子勇敢品质的重要方法。有些家长因为怕出危险,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冒险精神的培养,这样会让孩子滋生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责任感差等缺点,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当孩子对冒险性的活动产生兴趣时,家长千万不要毫无理由地拒绝孩子.更不要训斥和吓唬他:“掉下来就没命了!”“你想找死啊I”这会扼杀孩子可贵的冒险精神,使孩子变得胆小怯懦。
[视点提示]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应该鼓励孩子玩一些带有冒险成分的游戏,比如荡秋千、滑板、游泳。骑自行车等;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尝试坐过山车、登山、跳水等。面对孩子的冒险活动,家长要从容对待,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赞赏。当然,家长一定要事先给孩子讲明活动的危险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必要时,和孩子一起活动,一起冒险,给他具体的指导和必要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