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教育与应试教育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s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揭示了当前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不够重视;开课时间短,效果差;美术教育有表无里,流于形式。并对现状进行了分析,而且近一步提出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阐述了美术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旨,因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现状;美术教育重要性;培养兴趣
  
  1 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当前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美术教育应充分注意均衡性与多样性,新制定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鼓励学生在感受、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高中美术课程在教学中以美育人,寓美育人就尤显重要,
  曾经一位国外的教育家指出:“每个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如何去触动学生那敏感而又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呢?我想艺术教育是开发学生情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美术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可以其直观、生动的形象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操,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高中美术教育中却存在着许多客观因素:
  ①学生普遍的对美术课不感兴趣。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下面或是昏昏欲睡或是做一些其它学科的作业等等。其实这也难怪,一方面美术课是非高考科目,在“素质教育”的口号呼喊了多年的情况下,现阶段我国中学教育现状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应试教育”相比,仍未有较大的改变。考分仍然是衡量绝大部分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至少说到目前为止,还未有其它因素能动摇它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其主观上认为,属于许许多多的“副科”之一的美术课程只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影响到学校的升学率,影响到名次评比等等。这是应试教育模式下非主课程无法避免的悲惨命运。②由于小学初中的美术课同样得不到重视,因此到高中后,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几乎为零。加上进入高中阶段其它学科的学习压力日趋加重,处在“夹缝”中的美术课似乎更难“生存”。在这种大的教育趋势下,美术课就不被学生、学校所重视。尽管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已提及到美术学科的必要性,但是要真正的实施起来恐怕又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现实障碍和难度。
  实际上,早在八十年代,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就已经注意到应试教育给学生以及国家、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早已经提出中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美术教学的效果始终不尽人意。随着近年素质教育的倡导以及随之而来的教学改革,“美”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明确提出了“要实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要求。强调对学生各种知识、各种能力的灌输与培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这明显有别于只对学生进行以应试为单纯目的的教育模式。
  
  2 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美术教育是与人的心理因素相连,美的产生,是物化于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美的感觉是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关的。学生的心理因素支配着学习的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着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因而要把学生的学习动机调节好,满足学习的某些需要,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达成学生想画画的愿望,把学习的过程变为自己的要求和自己的活动,让美术课成为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2.1 高中美术教育能使学生舒缓紧张的心理,有利于形成健全的心理。孔子听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肉味。说明艺术给予人的美感是一种精神愉悦,它高于单纯的生理快感。美术教育是愉快教育,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感的产生总是直观性的,如色彩、线条、形体、声音也包括风景等在美感产生中起着作用。因此创造美感的条件,使人心旷神怡,使人的精神生活变得充实。
  随着美术教育的深入,美感的逐步形成,对美有更深入的体验,并根据各人对美的需要和评价产生情绪的体验。这些情绪也调节着人的心理过程。抒发着各人情感。不管是那一类型的学生,当他们手中的材料流淌着色彩的斑驳和栩栩如生的各种造型,怎不会让他们欢呼雀跃!这样也就产生了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瞬间美感从人的内心直蹦出来了!只有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才能产生真正美的艺术。而美感的感召力也调节和平衡了人的心理过程,形成人的健全心理。
  2.2 高中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在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是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反映人的心智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都参加学习活动,由这些组成学习的心理智力结构,被称之为智力因素。美术学习需要有以上的智力因素,才能准确地把视觉形象反映出来。但同时也需要有学习的意向——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由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智力因素相似的情况下,学生的成材与否,非智力因素也是决定的条件之一。如用全情投入学习,愉快地学习;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耐心地反复练习等。对学生而言,美术教育是个性发展的一个良机。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对美术学习要因人而异,让各人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从而产生多姿多彩的艺术效果。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学习环境条件,要循循善诱,富于启发性,不单纯模仿他人,让青少年学生心悦诚服,流露真正的情感与艺术浑然一体。
  通过美术教育更显露出学生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和文化修养,从而使教育工作者由表及里把握住对学生的教育的全过程。在学习中求得优化和合理。
  2.3 高中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的总称。17-19岁的学生是正当青少年期,处在心理断乳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身体已发育成长为大人的水平,但其心理发展仍属过度阶段,往往不够稳定,人们把他们称为小大人。把这个阶段称为“危险期”。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运用我们的教育手段来开发这些青少年。在这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让学生接受美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爱美是人的天性,美术可 以使人变文静;人对美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可以激发一生的兴趣。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非观,区别美与丑等,都成了美术教育的任务。当然要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而美术教育也是最直接从感官上起刺激作用。这些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来改革,美术教育不光是传授知识和技法,更重要的是挖掘美术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由于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模仿性也强,他们的行为要引起别人对他们的注意和认可,所以对这类学生的关注,要通过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来吸引,不能光靠简单说教。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专长与德育教育并举,对青少年进行有益和有效的关心和帮助,而美术教育更使学生在心灵里受到艺术的魅力感染,抚慰那些扭曲了的心灵,让五彩缤纷的艺术恢复其心理健康状态,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美术课在中学是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不可缺少的环节。现在,素质教育的呼声日渐高涨,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认真思考思考,还中学美术课一个应有的地位,应该在全程教学计划中把美术课当作一门重要课程来设置,加强师资建设,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只有营造了一个被重视的环境,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才算有了保障;从上到下都重视美的教育,才算把美育落到了实处,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懂得欣赏美、创造美的人才。
  
  3 美术教育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旨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在世界上,凡杰出人才都对自己本专业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势必会引发深入探究的热情和欲望。这种热情和欲望,对我们的学习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唯有感兴趣,想学,愿学,方能在学习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取得学习的成功。而这种成功,并不仅仅意味着某种特定等级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学习的关注及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义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具有极其现实、重要的意义。作为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塑造良好的审美观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的美术教育,更是应将着眼点放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发及培养上。这就要求我们的美术教育,无论何时都要把怎样培养学生情趣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总之,高中美术教育的关键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通过
  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法,在运用美术媒体的过程中体会表现的乐趣。培养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了解人类美术遗产,扩大文化视野,培养美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生活质量。教师要改变美术课“一画到底”的静态教学模式。要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的关键正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马光玉,浅谈素质教育中的中学美术教育,保山师专学报,1999(4)
   [3]周兴红,让兴趣融入美术教学中
  [4]《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才,而应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能从中受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其“主人”的身份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的过程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拥有的,充满活力的生活空间。正如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给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讲解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归纳各种解题方法与技巧。以及大量的练习与测验,占用了绝大多数的教学时间。这样看起来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东西很完美,但是我们留给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很多内容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效益差,更谈不上对学生获取知
期刊
[摘要]声乐的演唱艺术与教学具有其自身的必然规律,必须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不断开拓与创新。借鉴与继承,扎实的苦练基本功,切勿急功近利。本文通过多角度论术声乐考级与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强调基础的重要性。  [关键词]拔苗助长;声乐;基础教学;弊端    前言    紧张激烈、一年一度的全国业余音乐考级又将拉开帷幕,广大音乐爱好者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尤其是“乐童”们,他们技术规范
期刊
培养学生的乐感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音乐教学中应以“审美”教育为中心,发展个性化思维,使每位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学会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与一般的知识课和技能课的施教方法是不同的。知识课可以采用讲述、灌输以及逻辑性很强的理性教学方法,而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艺术品本身的美,来进行感受或在美的气氛中薰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美的感知中健康全面地成长。有无美
期刊
[摘要]近年来高水平运动队在部分高校兴起,给高校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了适应高校篮球运动发展需要,使高校篮球运动水平尽快提高,除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各项动作技术外,应注重队员心态对比赛的影响,队员的心态是影响技、战术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高校篮球比赛中队员各种心态的变化在比赛中的影响进行了浅析,提出了克服比赛中心理障碍方法,使大学生篮球比赛队员在比赛中调整良好心态,做到处变不
期刊
[摘要]关于乒乓球文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和体育社会学的指导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乒乓球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究,系统地阐述了乒乓球文化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功能,以期望为乒乓球文化的发展与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乒乓球文化;体育文化;内涵    1 前言    乒乓球运动发展至今已逾百年,现今,乒乓球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已在全球广泛传播,并拥有了
期刊
1 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的冲击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或为了美化生活和环境,用一定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及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作品,且以此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或省思。因此,美术教育包括弘扬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两个方面功能,即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能,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以及通过美术学习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
期刊
[摘要]哼鸣是歌唱发声训练中的一种特殊手段。它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掌握自然的歌唱状态,找到正确的气息支点,获得高位置的声音,进而使歌唱技术得到明显提高和增强。本文指出了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哼鸣的分类、如何掌握正确的哼鸣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声乐训练;哼鸣;高位置;作用;方法    哼鸣是只哼音调不唱歌词的一种歌唱方式。莫威在《声乐文化的哲学》中认为:“正确的哼鸣是最有价值的练
期刊
[摘要]音色的知识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是一个盲区,应该把各种乐器的音色知识作为一门课程来讲解,消除音色盲区,提高对音乐欣赏的综合能力,有助于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音色盲区的产生;音色盲区的解决    1 什么是音色盲区    指我们在校的学音乐专业的学生或者是在各种学校教书的音乐教师对许多音色不认识,不了解,主要表现在对一些声音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或者什么乐器将演奏出什么样的音色的了解预
期刊
[摘要]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近年来,随着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学生入学时专业素质的差距越来越大,有部分学生甚至对声乐演唱根本谈不上什么兴趣,这也成了声乐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然兴趣是可以培养激发的,针对此种现象,笔者就声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多管齐下、角色转换”等六个方面做了系统的阐述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