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语文》是我国高校教育结构体系中的一个必备课程,这是由其基础性和人文性决定的。在我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并对《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理论提出以及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语文》 思想政治教育 定位
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教学工作中具有极强的基础性和人文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就成为未来素质教育开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对《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正确的定位,这对于节约学校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来说具有创新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大学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与区别分析
(一)《大学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大学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大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课程教育中包含了古今中外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资源,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越的基础条件,《大学语文》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此同时,《大学语文》还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作用,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它可以进行系统生动的思想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它能够从义利观、仁爱观、人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道德文化教育[1]。另外,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合理利用还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再加上《大学语文》课程教育具有影响广泛的特点,因此能够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的扩大,并且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利用《大学语文》课程教育以情动人的特点,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教育效果的提高。由此可见,《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大学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大学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我国的《大学语文》课程教育中,体现更多的是其工具性,其教育活动中的重点是对学生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更加侧重于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创新性乃至深刻的人生哲理性等方面的研究。而与之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加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
二、《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分析
(一)明确《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理论的提出
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文件、纲要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7部分的民族文化保护中指出《大学语文》应在社会教育中传习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进而帮助社会树立良好风气。随后,教育部又在2013年3月指出,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探索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文史学科中的方法[1]。同年6月,北京市在高考框架性改革中提出意见:加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考察中的分量,引导学生领悟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深化学生对祖国的感情[2]。另外,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引导、启发和感染等形式对学生思想、情感和精神方面进行塑造和培养,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教育学科,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突出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美国的大学中,英语是规定学生必须要学的一门课程,在其教育体系的建设中,他们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近年来,我国也有大量针对《大学语文》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探讨,例如2000年和2007年分别有1篇《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题的研究文献发表,在其研究结果中对大学语文课程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越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将《大学语文》课程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资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效载体[2]。2009年,《重视大学语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研究中也指出,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大学语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3]。另外,《大学语文》中的文学审美教育功能也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它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其理想人格的塑造中加入人文精神元素,这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积极意义[4]。
(二)《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实践分析
1.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是一个历史大国,它包含了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大学语文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存在的载体,是动态的观念之流,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历时性、集合性和相对稳定性为一体的动态平衡系统,它包含了许多珍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等,这些都是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优秀传承,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以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为中心,向学生展示代表着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以及具有广博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加强大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深刻理解,使其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认同,进而产生以国家民族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英雄人物的事迹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传递和弘扬,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塑造,并激励学生向前辈学习,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增强服务人民、为祖国做奉献的精神,体现高尚理想和健全人格,完善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2.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
现在我国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和“以人为本”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精神状态、政治面貌以及道德素质水平对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代大学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丰厚的知识基础,另一个是丰富的情感素养。在高校教育进程中,我们应该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做一名具有人文精神的科技人才。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都非常重视人文教育,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对学生的人文思考能力和审美判断进行培养和提高,填补学生精神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空缺,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学会关怀、感动和批判,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5]。
结语
大学语文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课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包含了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源,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人格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其得到完善和发展。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将大学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节约教育资源,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和较高应用价值的教学改革途径。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大学语文首先要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把握,然后结合思政教育对教育方式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定,使其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进而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
参考文献
[1]李雪溪,苏解姣.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3(10):246-247.
[2]武月锋.传统文化现代意义开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0) :45-46.
[3]陕艳娜.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7):83-84.
[4]李瑶曦.大学语文在人文教育中的功能及实施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7):59-60.
[5]张健.“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定位[J].思想教育研究,2014(2):61-63.
关键词:《大学语文》 思想政治教育 定位
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教学工作中具有极强的基础性和人文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就成为未来素质教育开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对《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正确的定位,这对于节约学校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来说具有创新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大学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与区别分析
(一)《大学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大学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大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课程教育中包含了古今中外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资源,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越的基础条件,《大学语文》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此同时,《大学语文》还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作用,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它可以进行系统生动的思想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它能够从义利观、仁爱观、人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道德文化教育[1]。另外,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合理利用还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再加上《大学语文》课程教育具有影响广泛的特点,因此能够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的扩大,并且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利用《大学语文》课程教育以情动人的特点,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教育效果的提高。由此可见,《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大学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大学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我国的《大学语文》课程教育中,体现更多的是其工具性,其教育活动中的重点是对学生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更加侧重于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创新性乃至深刻的人生哲理性等方面的研究。而与之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加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
二、《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分析
(一)明确《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理论的提出
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文件、纲要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7部分的民族文化保护中指出《大学语文》应在社会教育中传习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进而帮助社会树立良好风气。随后,教育部又在2013年3月指出,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探索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文史学科中的方法[1]。同年6月,北京市在高考框架性改革中提出意见:加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考察中的分量,引导学生领悟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深化学生对祖国的感情[2]。另外,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引导、启发和感染等形式对学生思想、情感和精神方面进行塑造和培养,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教育学科,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突出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美国的大学中,英语是规定学生必须要学的一门课程,在其教育体系的建设中,他们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近年来,我国也有大量针对《大学语文》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探讨,例如2000年和2007年分别有1篇《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题的研究文献发表,在其研究结果中对大学语文课程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越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将《大学语文》课程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资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效载体[2]。2009年,《重视大学语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研究中也指出,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大学语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3]。另外,《大学语文》中的文学审美教育功能也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它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其理想人格的塑造中加入人文精神元素,这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积极意义[4]。
(二)《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实践分析
1.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是一个历史大国,它包含了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大学语文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存在的载体,是动态的观念之流,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历时性、集合性和相对稳定性为一体的动态平衡系统,它包含了许多珍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等,这些都是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优秀传承,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以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为中心,向学生展示代表着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以及具有广博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加强大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深刻理解,使其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认同,进而产生以国家民族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英雄人物的事迹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传递和弘扬,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塑造,并激励学生向前辈学习,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增强服务人民、为祖国做奉献的精神,体现高尚理想和健全人格,完善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2.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
现在我国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和“以人为本”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精神状态、政治面貌以及道德素质水平对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代大学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丰厚的知识基础,另一个是丰富的情感素养。在高校教育进程中,我们应该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做一名具有人文精神的科技人才。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都非常重视人文教育,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对学生的人文思考能力和审美判断进行培养和提高,填补学生精神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空缺,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学会关怀、感动和批判,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5]。
结语
大学语文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课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包含了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源,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人格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其得到完善和发展。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将大学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节约教育资源,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和较高应用价值的教学改革途径。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大学语文首先要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把握,然后结合思政教育对教育方式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定,使其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进而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
参考文献
[1]李雪溪,苏解姣.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3(10):246-247.
[2]武月锋.传统文化现代意义开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0) :45-46.
[3]陕艳娜.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7):83-84.
[4]李瑶曦.大学语文在人文教育中的功能及实施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7):59-60.
[5]张健.“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定位[J].思想教育研究,2014(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