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效果。方法:本组96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
前言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是因局部充血水肿、周围粘连,尤其是由于Calot三角粘连增厚,解剖关系不清,故而约有30%的患者需中转开腹或 致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2]。近年来,越来越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治疗采用腹腔镜切除手术。本文研究主要针对我院9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①发热和白细胞上升;②腹部肌紧张、反跳痛及压痛;③右上腹部疼痛。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6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57例;年龄28~57岁,平均年龄(45.27±9.16)岁;病程4h~8年,平均病程(2.14±1.25)年;单发性结石66例,多发性结石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9例;年龄30~56,平均(46.39±10.28)岁;病程4h~7年,平均(2.18±1.30)年;单发性结石32例,多发性结石16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28~57,平均(44.31±8.74)岁;病程4h~8年,平均(2.10±1.21)年;单发性结石34例,多发性结石1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阻滞麻醉,右上腹部腹直肌切口,进腹后将周围粘连彻底分离,胆囊充分暴露。胆囊切除时在距肝脏组织0.5cm处将患者胆囊前臂及后壁全层组织切除。常规放置引流于胆囊窝,于24小时至48小时拔管且下床活动。
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有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手术进行前采用胃肠减压。美式三孔法进入腹腔,对患者腹腔情况进行探查,按照术中情况增加1个至2个穿刺孔。96例患者均应用顺行切除术方法,钝性游离胆囊三角区,同时应用腹内侧区与胆囊三角背外侧区游离方法,将胆囊三角显露,离断胆囊动脉以及胆囊管。由肝床剥离胆囊选择在肝实质与胆囊板间隙,在术中进行应用胆道造影。中转开腹手术选择患者右侧肋远下斜切口。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②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软件处理,P<0.05表示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由表1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s)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48 69.24±13.46 160.41±24.51 6.47±2.14
对照组 48 54.98±12.76 301.59±27.18 10.34±2.45
t - 5.327 26.725 8.242
P - <0.05 <0.05 <0.05
2.2 兩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由表2结果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分组 例数 并发症
例数 发生率(%)
观察组 48 3 6.25
对照组 48 10 20.83
t - 4.360
P - <0.05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因胆囊结石嵌顿,胆囊壁常充血水肿以及严重的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易致使术中渗血过多。同时由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致使胆囊肿大、张力高,故而手术过程中夹持较困难。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最佳手术时期是在急性发作3d内。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在72h后,由于出现了严重的胆囊与胆囊周围粘连局部组织充血及水肿加重,且因Calot三角困难,使得在手术中解剖困难,故而手术难度与风险大大增加。因此,手术宜急性发作3d内进行[3]。近年来,报道显示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不断进步,故而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应用,该手术治疗临床特点主要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常规并发症少等[4]。而传统的开腹手术特点是操作直观、暴露充分等,但其缺点也相对较明显,如术中痛苦,切口相对较大,术中出血多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应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且平均住院时间短,从而降低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对于患者易于接受,故可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柳己海.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260-263.
[2]刘泽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7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11):858-860.
[3]吴袁生,侯亚峰,何宗全,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12):1611-1613.
[4]丁莉萍,王晓峰.腹腔镜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549-3550.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
前言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是因局部充血水肿、周围粘连,尤其是由于Calot三角粘连增厚,解剖关系不清,故而约有30%的患者需中转开腹或 致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2]。近年来,越来越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治疗采用腹腔镜切除手术。本文研究主要针对我院9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①发热和白细胞上升;②腹部肌紧张、反跳痛及压痛;③右上腹部疼痛。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6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57例;年龄28~57岁,平均年龄(45.27±9.16)岁;病程4h~8年,平均病程(2.14±1.25)年;单发性结石66例,多发性结石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9例;年龄30~56,平均(46.39±10.28)岁;病程4h~7年,平均(2.18±1.30)年;单发性结石32例,多发性结石16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28~57,平均(44.31±8.74)岁;病程4h~8年,平均(2.10±1.21)年;单发性结石34例,多发性结石1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阻滞麻醉,右上腹部腹直肌切口,进腹后将周围粘连彻底分离,胆囊充分暴露。胆囊切除时在距肝脏组织0.5cm处将患者胆囊前臂及后壁全层组织切除。常规放置引流于胆囊窝,于24小时至48小时拔管且下床活动。
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有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手术进行前采用胃肠减压。美式三孔法进入腹腔,对患者腹腔情况进行探查,按照术中情况增加1个至2个穿刺孔。96例患者均应用顺行切除术方法,钝性游离胆囊三角区,同时应用腹内侧区与胆囊三角背外侧区游离方法,将胆囊三角显露,离断胆囊动脉以及胆囊管。由肝床剥离胆囊选择在肝实质与胆囊板间隙,在术中进行应用胆道造影。中转开腹手术选择患者右侧肋远下斜切口。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②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软件处理,P<0.05表示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由表1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s)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48 69.24±13.46 160.41±24.51 6.47±2.14
对照组 48 54.98±12.76 301.59±27.18 10.34±2.45
t - 5.327 26.725 8.242
P - <0.05 <0.05 <0.05
2.2 兩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由表2结果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分组 例数 并发症
例数 发生率(%)
观察组 48 3 6.25
对照组 48 10 20.83
t - 4.360
P - <0.05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因胆囊结石嵌顿,胆囊壁常充血水肿以及严重的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易致使术中渗血过多。同时由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致使胆囊肿大、张力高,故而手术过程中夹持较困难。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最佳手术时期是在急性发作3d内。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在72h后,由于出现了严重的胆囊与胆囊周围粘连局部组织充血及水肿加重,且因Calot三角困难,使得在手术中解剖困难,故而手术难度与风险大大增加。因此,手术宜急性发作3d内进行[3]。近年来,报道显示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不断进步,故而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应用,该手术治疗临床特点主要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常规并发症少等[4]。而传统的开腹手术特点是操作直观、暴露充分等,但其缺点也相对较明显,如术中痛苦,切口相对较大,术中出血多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应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且平均住院时间短,从而降低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对于患者易于接受,故可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柳己海.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260-263.
[2]刘泽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7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11):858-860.
[3]吴袁生,侯亚峰,何宗全,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12):1611-1613.
[4]丁莉萍,王晓峰.腹腔镜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549-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