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论述宏观视野下的当今中国音乐文化多元景观,包括我国当今音乐文化的历史背景、存在现状、发展态势,将我国当今的音乐文化归置于斯洛宾音乐文化三分模式的理论框架内,在空间维度论述音乐文化景观的交织共融多元特征,在时间维度论述音乐文化景观随时间进行和其他景观的联通与互动而呈现的流动景观特征(动态)。
[关键词] 音乐文化;主文化;亚文化;西方流行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1-0073-02
音乐自人类出现就开始产生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开始关注、思考和研究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音乐现象,从微观视野逐步走向更开阔的宏观视野,以音乐为对象进行理论研究的历程深深烙刻在时空维度轴上。
本文以音乐人类学(Ethnomusicology)的角度来研究宏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音乐文化景观(景观——这一后缀借用了大众文化研究中对全球文化经济的景观研究体系所使用的称谓,即“形态”,是指构成当今多元世界的各种因素),采取的是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主体采用斯洛宾的音乐文化三分模式——主文化(superculture)、亚文化(subculture)、跨文化(cross-culture)——这一观察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多元景观特征的全新全景视角,从时空维度进行分析阐述。
音乐文化,首先它是音乐人类学(Ethnomusicology,又译作“民族音乐学”)这一新兴学科中国本土化过程中而生成的称谓,其次它是整体大社会文化的分支领域之一,最后,这一领域的研究主體即是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的社会文化中有关音乐文化的部分(音乐人类学视域中音乐作为文化,不与文化分割,即区别于传统音乐学中音乐本体的研究)。
一、音乐文化三分模式之“主文化”
主文化(superculture)——即“主流文化”或“主宰文化”,其定义是:凡惯常的、公认的、法定的、最突出可见的、风格与曲目符合官方标准的均属主文化,其特点是主宰一切,并无处不在。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商周时期至今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文化发展高峰,其以宫廷音乐文化为正统的传统音乐文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容小觑,当今社会政府部门对(音乐)文化的规范、扶持和发展成效显著。每逢春节,举国欢喜,处处皆有欢快的音乐声,如《春节序曲》《好日子》《新年好》等,央视春晚几十年不变的《难忘今宵》,这些音乐文化现象已然成为当代中国新年的象征。我国还有许多像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这期间各种相关的音乐文化绽放于神州大地,有元宵节的音乐中的烟花灯光秀活动和舞狮舞龙活动,有清明节的祭祖大典(如陕西黄陵县的轩辕黄帝陵祭奠,其中包含有仪式音乐),有中秋节的红遍全中国的《十五的月[JP2]亮》《花好月圆》《彩云追月》等,这些音乐文化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成为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象征,传统节日又为一个国家传统文化中的典型象征代表;另一层面这些传统音乐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发挥着维系全国各族人民以及华人华侨精神凝聚、团结一致的重要作用。
我国又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泱泱大国,对于外来优秀文化采取学习、借鉴或融合的态度。随着西方古典音乐文化的传入更是丰富补充和提升了我国整体的音乐文化水平,催生出用西方作曲手法和乐器演奏的融合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特色的歌曲、民族乐器协奏曲、戏曲等形式,如交响乐伴奏的民歌、郭文景的竹笛协奏曲《愁空山》、关峡的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等。现在我国各大城市音乐厅、剧院都要不断上演西方交响音乐会,俨然是我国官方认可的音乐文化的另一股强大热流。尤值一提的我国音乐教育体系是效仿西方的中国特色科学体系,不仅学习了解西方的音乐发展史,还运用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如五线谱,音乐美学思想,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作曲手法)来发展我国本有音乐文化,大中小学生接受的音乐文化是建立在西方音乐理论框架内的。
二、音乐文化三分模式之“亚文化”
亚文化(subculture)——即“小文化”,从阶级角度看是指下层(低收入)阶级、工人阶级;从族群看指移民、少数民族及土著;从性别看指女性、同性恋;从年龄看指青少年。总之是指“弱势群体”的文化及音乐。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因我国区别于西方大国的国体,故国内亚文化不从阶级角度而论,主要依据收入多少和从事职业不同进行论述。我国多民族共和,人口基数大,人民群众从事行业涉及广泛,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技能素养、个人品性等影响有很大差距,主要摘出农民群体(不含渔、牧业)、普通工人群体、生活富裕群体来例证。
我国农民群体人数众多,他们大多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数人接触音乐文化的方式都是午休或晚休时段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设备,农民群体用这些设备通过大众传媒手段接受着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并被深刻影响了生活、劳作中的方方面面。近些年来,农民群体口里哼唱着的主要是流行音乐,而不再以传统戏曲和民歌等为主体,身体扭动的大都是西方或拉美的舞蹈样式,而不再都是传统的民间舞蹈。可见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咄咄强势的大众流行音乐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我国自古以来最传统最保守的农业从事人群也无力招架源于西方的大众流行音乐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作为新兴的工业国,我国工人群体不断壮大,收入也持续增长,在享受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不断变迁时,无论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都经历着巨大的转变。音乐文化涉及现场打破了常规工作和生活中场所的界限,走向了KTV、酒吧、舞厅和电影院等服务型场所;音乐种类也更加广泛,流行、摇滚、爵士、布鲁斯、电子、电影音乐以及轻音乐、半古典等走进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总之,随工业化进程而来的外来音乐文化充斥和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 处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上层的人群,他们生活富裕,教育水平较高,虽属于高收入或中上层群体,但他们接受的音乐文化却不只是所属主文化。处于政治领域的交流等,他们会很注重现代音乐环境下的本国家或民族或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这更倾向于使用有(亚文化)特色的主文化音乐;处于经济领域上层的金领以及顶层的成功人士则处于显示身份、地位或其他需要出入于高档音乐场所,像高档音乐餐厅、酒会、舞会等,他们更偏向于西方古典音乐文化或拉丁舞蹈;从事文化工作者的生活工作环境基本是主文化、亚文化交织共融的,一方面接收传统音乐文化和古典音乐文化等主文化,一方面又受大环境背景影响接收通俗音乐文化。
我国多民族共和,除汉族外有五十五个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他们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这是音乐人类学领域较常研究的对象;国内的各大城市又有外国移民而来形成的聚居区域,这些移民有自己的音乐文化;受网络、动漫等影响,年轻一代女性中又成长起“二次元”音乐文化;青少年的充满反叛和不满思想的音乐文化一直存在,另外,同性恋人数也不断增长,同性恋音乐文化也在扩张;等等。以上这些都只是我国大环境存有的部分亚文化的现象,总的来说它是与主文化相抵抗并争得空间的弱势文化。
三、音乐文化三分模式之“跨文化”
跨文化(interculture)——可分为“工业跨文化”“移民跨文化”“全球政治性跨文化”,三种文化分类标准不一且互有重叠。笔者将视野从全球性的联系流动注目于我国的音乐文化环境下,并非割裂与外界的整体性,而是以我国音乐文化为研究主体从三方面论述。
“工业跨文化”的音乐文化产物主要是西方流行音乐和用西方和声、节奏、配器等表现手法的各国特色的流行音乐。伴着工业化的脚步我国走入了信息(工业)时代,西方国家借助跨国音乐公司、大众媒体等媒介向我国不断输入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并另一方面也催生出我国本土的音乐工业(如中国唱片公司、孔雀唱片公司、网易音乐、腾讯音乐等)和流行音乐产品的繁荣,并在世界流行音乐市场开辟出一条以我国大陆和港澳台及部分东南亚地区为主的华语乐坛之路。
“移民跨文化”主要指我国城市中的少数族群文化(如国内农村来的少数民族群体,国外移民来的外来民族群体等的文化),人们承认这些少数族群的音乐文化传统相互存在关系也同外界各种音乐发生关系,我国大城市中的移民族群音乐文化属亚文化,各个移民族群音乐文化又跨越国界、民族而相互影响融合。如上海的韩国街,在此聚居的原韩国人在保留他们自身音乐文化传统的同时,又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
“全球政治性跨文化”是一種较特殊的跨文化现象,其中的音乐文化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持久度可能不像西方流行音乐文化那样,如源于美国左翼民权运动的抗议歌曲,并没有向外波及太大的范围,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很少受到来自这些音乐文化的影响,故不多论述。
结 语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性的产物,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并成为一种反映人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通过对我国主要存在的各种音乐文化的论述,在空间维度展示出当今我国音乐文化景观的交织共融多元特征,希望以此让大家对于我国整体音乐文化特征有较为宏观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洛 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2]汤亚汀.城市音乐景观[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3]黄 婉,汤亚汀.我与音乐人类学:当下最关注的论题(六)——汤亚汀教授访谈录[J].音乐艺术,2008(03).
[4]汤亚汀.音乐的流动景观与家门口的民族音乐学——读谢勒梅新著《声音景观:探索变化中的世界的音乐》[J].音乐艺术,2001(04).
[5]汤亚汀.后现代语境与中国声音景观断想——兼及“新格罗夫”条目“音乐人类学:当代问题”[J].音乐艺术,2009(01).
(责任编辑:张洪全)
本文论述宏观视野下的当今中国音乐文化多元景观,包括我国当今音乐文化的历史背景、存在现状、发展态势,将我国当今的音乐文化归置于斯洛宾音乐文化三分模式的理论框架内,在空间维度论述音乐文化景观的交织共融多元特征,在时间维度论述音乐文化景观随时间进行和其他景观的联通与互动而呈现的流动景观特征(动态)。
[关键词] 音乐文化;主文化;亚文化;西方流行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1-0073-02
音乐自人类出现就开始产生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开始关注、思考和研究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音乐现象,从微观视野逐步走向更开阔的宏观视野,以音乐为对象进行理论研究的历程深深烙刻在时空维度轴上。
本文以音乐人类学(Ethnomusicology)的角度来研究宏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音乐文化景观(景观——这一后缀借用了大众文化研究中对全球文化经济的景观研究体系所使用的称谓,即“形态”,是指构成当今多元世界的各种因素),采取的是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主体采用斯洛宾的音乐文化三分模式——主文化(superculture)、亚文化(subculture)、跨文化(cross-culture)——这一观察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多元景观特征的全新全景视角,从时空维度进行分析阐述。
音乐文化,首先它是音乐人类学(Ethnomusicology,又译作“民族音乐学”)这一新兴学科中国本土化过程中而生成的称谓,其次它是整体大社会文化的分支领域之一,最后,这一领域的研究主體即是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的社会文化中有关音乐文化的部分(音乐人类学视域中音乐作为文化,不与文化分割,即区别于传统音乐学中音乐本体的研究)。
一、音乐文化三分模式之“主文化”
主文化(superculture)——即“主流文化”或“主宰文化”,其定义是:凡惯常的、公认的、法定的、最突出可见的、风格与曲目符合官方标准的均属主文化,其特点是主宰一切,并无处不在。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商周时期至今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文化发展高峰,其以宫廷音乐文化为正统的传统音乐文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容小觑,当今社会政府部门对(音乐)文化的规范、扶持和发展成效显著。每逢春节,举国欢喜,处处皆有欢快的音乐声,如《春节序曲》《好日子》《新年好》等,央视春晚几十年不变的《难忘今宵》,这些音乐文化现象已然成为当代中国新年的象征。我国还有许多像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这期间各种相关的音乐文化绽放于神州大地,有元宵节的音乐中的烟花灯光秀活动和舞狮舞龙活动,有清明节的祭祖大典(如陕西黄陵县的轩辕黄帝陵祭奠,其中包含有仪式音乐),有中秋节的红遍全中国的《十五的月[JP2]亮》《花好月圆》《彩云追月》等,这些音乐文化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成为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象征,传统节日又为一个国家传统文化中的典型象征代表;另一层面这些传统音乐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发挥着维系全国各族人民以及华人华侨精神凝聚、团结一致的重要作用。
我国又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泱泱大国,对于外来优秀文化采取学习、借鉴或融合的态度。随着西方古典音乐文化的传入更是丰富补充和提升了我国整体的音乐文化水平,催生出用西方作曲手法和乐器演奏的融合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特色的歌曲、民族乐器协奏曲、戏曲等形式,如交响乐伴奏的民歌、郭文景的竹笛协奏曲《愁空山》、关峡的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等。现在我国各大城市音乐厅、剧院都要不断上演西方交响音乐会,俨然是我国官方认可的音乐文化的另一股强大热流。尤值一提的我国音乐教育体系是效仿西方的中国特色科学体系,不仅学习了解西方的音乐发展史,还运用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如五线谱,音乐美学思想,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作曲手法)来发展我国本有音乐文化,大中小学生接受的音乐文化是建立在西方音乐理论框架内的。
二、音乐文化三分模式之“亚文化”
亚文化(subculture)——即“小文化”,从阶级角度看是指下层(低收入)阶级、工人阶级;从族群看指移民、少数民族及土著;从性别看指女性、同性恋;从年龄看指青少年。总之是指“弱势群体”的文化及音乐。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因我国区别于西方大国的国体,故国内亚文化不从阶级角度而论,主要依据收入多少和从事职业不同进行论述。我国多民族共和,人口基数大,人民群众从事行业涉及广泛,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技能素养、个人品性等影响有很大差距,主要摘出农民群体(不含渔、牧业)、普通工人群体、生活富裕群体来例证。
我国农民群体人数众多,他们大多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数人接触音乐文化的方式都是午休或晚休时段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设备,农民群体用这些设备通过大众传媒手段接受着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并被深刻影响了生活、劳作中的方方面面。近些年来,农民群体口里哼唱着的主要是流行音乐,而不再以传统戏曲和民歌等为主体,身体扭动的大都是西方或拉美的舞蹈样式,而不再都是传统的民间舞蹈。可见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咄咄强势的大众流行音乐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我国自古以来最传统最保守的农业从事人群也无力招架源于西方的大众流行音乐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作为新兴的工业国,我国工人群体不断壮大,收入也持续增长,在享受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不断变迁时,无论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都经历着巨大的转变。音乐文化涉及现场打破了常规工作和生活中场所的界限,走向了KTV、酒吧、舞厅和电影院等服务型场所;音乐种类也更加广泛,流行、摇滚、爵士、布鲁斯、电子、电影音乐以及轻音乐、半古典等走进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总之,随工业化进程而来的外来音乐文化充斥和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 处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上层的人群,他们生活富裕,教育水平较高,虽属于高收入或中上层群体,但他们接受的音乐文化却不只是所属主文化。处于政治领域的交流等,他们会很注重现代音乐环境下的本国家或民族或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这更倾向于使用有(亚文化)特色的主文化音乐;处于经济领域上层的金领以及顶层的成功人士则处于显示身份、地位或其他需要出入于高档音乐场所,像高档音乐餐厅、酒会、舞会等,他们更偏向于西方古典音乐文化或拉丁舞蹈;从事文化工作者的生活工作环境基本是主文化、亚文化交织共融的,一方面接收传统音乐文化和古典音乐文化等主文化,一方面又受大环境背景影响接收通俗音乐文化。
我国多民族共和,除汉族外有五十五个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他们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这是音乐人类学领域较常研究的对象;国内的各大城市又有外国移民而来形成的聚居区域,这些移民有自己的音乐文化;受网络、动漫等影响,年轻一代女性中又成长起“二次元”音乐文化;青少年的充满反叛和不满思想的音乐文化一直存在,另外,同性恋人数也不断增长,同性恋音乐文化也在扩张;等等。以上这些都只是我国大环境存有的部分亚文化的现象,总的来说它是与主文化相抵抗并争得空间的弱势文化。
三、音乐文化三分模式之“跨文化”
跨文化(interculture)——可分为“工业跨文化”“移民跨文化”“全球政治性跨文化”,三种文化分类标准不一且互有重叠。笔者将视野从全球性的联系流动注目于我国的音乐文化环境下,并非割裂与外界的整体性,而是以我国音乐文化为研究主体从三方面论述。
“工业跨文化”的音乐文化产物主要是西方流行音乐和用西方和声、节奏、配器等表现手法的各国特色的流行音乐。伴着工业化的脚步我国走入了信息(工业)时代,西方国家借助跨国音乐公司、大众媒体等媒介向我国不断输入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并另一方面也催生出我国本土的音乐工业(如中国唱片公司、孔雀唱片公司、网易音乐、腾讯音乐等)和流行音乐产品的繁荣,并在世界流行音乐市场开辟出一条以我国大陆和港澳台及部分东南亚地区为主的华语乐坛之路。
“移民跨文化”主要指我国城市中的少数族群文化(如国内农村来的少数民族群体,国外移民来的外来民族群体等的文化),人们承认这些少数族群的音乐文化传统相互存在关系也同外界各种音乐发生关系,我国大城市中的移民族群音乐文化属亚文化,各个移民族群音乐文化又跨越国界、民族而相互影响融合。如上海的韩国街,在此聚居的原韩国人在保留他们自身音乐文化传统的同时,又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
“全球政治性跨文化”是一種较特殊的跨文化现象,其中的音乐文化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持久度可能不像西方流行音乐文化那样,如源于美国左翼民权运动的抗议歌曲,并没有向外波及太大的范围,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很少受到来自这些音乐文化的影响,故不多论述。
结 语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性的产物,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并成为一种反映人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通过对我国主要存在的各种音乐文化的论述,在空间维度展示出当今我国音乐文化景观的交织共融多元特征,希望以此让大家对于我国整体音乐文化特征有较为宏观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洛 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2]汤亚汀.城市音乐景观[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3]黄 婉,汤亚汀.我与音乐人类学:当下最关注的论题(六)——汤亚汀教授访谈录[J].音乐艺术,2008(03).
[4]汤亚汀.音乐的流动景观与家门口的民族音乐学——读谢勒梅新著《声音景观:探索变化中的世界的音乐》[J].音乐艺术,2001(04).
[5]汤亚汀.后现代语境与中国声音景观断想——兼及“新格罗夫”条目“音乐人类学:当代问题”[J].音乐艺术,2009(01).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