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徽宗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位于陕西省耀县药王山显化台。碑分为两个部分,碑额为龙章云篆诗,题为『西台长吏臣楮慧书』。『龙章云篆』是北宋时较为特殊的一种篆体书体,既有篆体鸟兽鱼虫的印痕,也有方士巫术书写咒符的章法,传世不多,较为罕见。碑体正文为宋徽宗亲笔题写的正楷文字,书法为其所擅长的自创『瘦金体』。其后有立石者题字:『宣和元年刻立』。碑记北宋皇帝徽宗赵佶见『天神』降于坤宁殿,几案上又得龙章云篆诗,下有西台长吏楮慧书押,并与楮慧问答等情境。内容虽属荒诞无稽,但赵佶书碑存世甚少,且多残剥,独此碑保存完好,整碑字迹清晰,笔画如新,弥足珍贵。
此碑属于历史名碑,国家一级文物。清陆耀遹《金石续编》和叶昌炽《语石》均称为『五台山仙乐云篆记』。民国《陕西金石艺文志》称为『宋徽宗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
宋徽宗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正文字迹瘦劲有力,挺拔舒展,极好的展现了瘦金体的艺术特色,是中国碑刻书法艺术史上重要的代表作品。但是对其书法艺术研究仍有一些问题尚待细考。曾有研究者根据《宋史》中一段资料论证徽宗御书的确切时间:『(政和七年十二月)戊辰,诏天神降于坤宁殿,刻石以纪之。』[1]笔者经过考证,认为上述论证存在较为明显问题。
碑文中首句『政和丁酉季冬,既望之夕』即表明天神降临的确切日期。因此根据碑文结合历法我们可以得出徽宗御书的一个准确时间为北宋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十二月十七日傍晚。
通过对碑文和史料中所述分析比对,可以初步得出一个推论,即『天神』在北宋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十二月两次降临在坤宁殿,因此当天神在戊辰日第一次降临坤宁殿时,徽宗『刻石以纪之』,而在既望日再次降临坤宁殿时,徽宗完成了碑文书写,刻石纪之。则徽宗御书此碑的确切时间应为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日之间。
关于此碑为何刻于陕西耀州药王山,有众多说法和解释,其中《中国文物地图全集·陕西分册》中所提出的观点最为典型:『碑文为宋徽宗书瘦金体,十四行,行十七字,记载政和年间宋徽宗的林灵素书字及孙思邈神示,遂刊石于药王山一事。』但是纵览全碑文,与孙思邈并无直接关系,而根据《陕西金石志遗补》[2]记载,此碑为药王山道士传刻于此地,并非原碑,说明此碑与药王山没有直接关系。
据《续资治通鉴》:『政和七年二月辛未,改天下天宁万寿观为神霄玉清万寿宫,仍于殿上设长生大帝君,清华帝君像。』[3]我们可以得出北宋政和七年(一一一七)二月期间,宋徽宗就发出政令将大批道观改名统称为『神霄玉清万寿宫』,又《续资治通鉴编拾补》:重和元年六月乙卯,御笔『应天下神霄玉清万寿宫并不隶道正司,令逐路提举管管勾。』[4]六月甲戌,御笔『天下神宵宫,知州、军带管勾字,通判带同管勾字。』[5]八月乙卯,御笔『诸州、军神霄玉清万寿宫仰本路提举,漕臣与元缺。州、军并县,镇选择寄居宫观年六十以下通判以上人一员,申尚书省就差管勾本宫,专切检查本宫事务。』[6]
碑文后刻题记『朝请大夫前提点永兴军等路刑狱公事借紫金鱼袋臣刘良弼募工。』说明药王山神霄玉清万寿宫还有一位管理者就是刘良弼。根据碑文可以得知刘良弼显赫身份,『朝请大夫』是宋代文散官名,品级为从五品,『提点刑狱公事』则是路级司法机构的最高长官,而『紫金鱼袋』则说明刘良弼四品以上的官员身份。[7]
宋徽宗虔信道教,通过政和七年的诏令,全国兴建神霄玉清万寿宫,摹刻御笔道章,彰显道教。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载:『重和元年七月,癸未,御笔:神霄玉清府,实总万夫,监临下土。比诏四方,改营宫宇,以迎神柷……』。《神霄玉清万寿宫记》也提到:『仍令京师神霄玉清万寿宫刻记于碑,以碑本赐天下,如大中祥符故事,摹勒立石,以垂无穷。』[8]由此可见当时传刻御书行为较为普遍。又同时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记载,重和元年二月壬申,御书手诏:『逐路提点刑狱廉访使者,巡按所至,躬旨神霄玉清万寿宫,瞻视貌像,考验殿室,观其废举,察其施设,各具奏闻。』这就说明北宋重和元年(一一一八)有提点刑狱宫,永兴军路提点刑狱廉访使刘良弼在重和元年巡视药王山神霄玉清万寿宫时,为了迎合徽宗『以碑本赐天下』的旨意,很有可能向朝廷申请了《宋徽宗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的御书拓,并于北宋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传刻于耀州药王山。
宋徽宗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为徽宗三十五岁所写,瘦金体书法之铁画银钩之气韵在此碑中一览无余。宋徽宗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正在经历由表及里,由工细严整到劲健潇洒的转变,相对应徽宗二十三岁时所写《楷书千字文》,宋徽宗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的瘦金书一改结构稍弱之憾,更加厚重硬朗,而与徽宗四十岁所作《秾芳诗卷》,则少失豪气,神韵不及,因此该碑也是体现宋徽宗书法艺术转变期的重要代表作。
注释:
[1]元脱脱等撰,刘浦江等标点,《宋史卷二十一》,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六月第三版,第二四七页。
[2]武树善辑,《陕西金石志遗补》,民国廿三年印行。
[3]清·毕沅撰,《续资治通鉴卷九十二》,岳麓书社二〇〇八年十一月第一版,第四七〇页。
[4]清·黄以周等辑注,顾吉辰点校《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三十七》,中华书局二〇〇四年一月第一版,第一一七八页。
[5]清·黄以周等辑注,顾吉辰点校《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三十七》,中华书局二〇〇四年一月第一版,第一一七九页。
[6]清·黄以周等辑注,顾吉辰点校《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三十七》,中华书局二〇〇四年一月第一版,第一一八八页。
[7]北宋元丰元年后,四品以上官员皆着紫衣,配金鱼袋,表示身份。
[8]《宋赵佶宣和御书》,文物出版社二〇〇四年四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此碑属于历史名碑,国家一级文物。清陆耀遹《金石续编》和叶昌炽《语石》均称为『五台山仙乐云篆记』。民国《陕西金石艺文志》称为『宋徽宗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
宋徽宗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正文字迹瘦劲有力,挺拔舒展,极好的展现了瘦金体的艺术特色,是中国碑刻书法艺术史上重要的代表作品。但是对其书法艺术研究仍有一些问题尚待细考。曾有研究者根据《宋史》中一段资料论证徽宗御书的确切时间:『(政和七年十二月)戊辰,诏天神降于坤宁殿,刻石以纪之。』[1]笔者经过考证,认为上述论证存在较为明显问题。
碑文中首句『政和丁酉季冬,既望之夕』即表明天神降临的确切日期。因此根据碑文结合历法我们可以得出徽宗御书的一个准确时间为北宋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十二月十七日傍晚。
通过对碑文和史料中所述分析比对,可以初步得出一个推论,即『天神』在北宋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十二月两次降临在坤宁殿,因此当天神在戊辰日第一次降临坤宁殿时,徽宗『刻石以纪之』,而在既望日再次降临坤宁殿时,徽宗完成了碑文书写,刻石纪之。则徽宗御书此碑的确切时间应为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日之间。
关于此碑为何刻于陕西耀州药王山,有众多说法和解释,其中《中国文物地图全集·陕西分册》中所提出的观点最为典型:『碑文为宋徽宗书瘦金体,十四行,行十七字,记载政和年间宋徽宗的林灵素书字及孙思邈神示,遂刊石于药王山一事。』但是纵览全碑文,与孙思邈并无直接关系,而根据《陕西金石志遗补》[2]记载,此碑为药王山道士传刻于此地,并非原碑,说明此碑与药王山没有直接关系。
据《续资治通鉴》:『政和七年二月辛未,改天下天宁万寿观为神霄玉清万寿宫,仍于殿上设长生大帝君,清华帝君像。』[3]我们可以得出北宋政和七年(一一一七)二月期间,宋徽宗就发出政令将大批道观改名统称为『神霄玉清万寿宫』,又《续资治通鉴编拾补》:重和元年六月乙卯,御笔『应天下神霄玉清万寿宫并不隶道正司,令逐路提举管管勾。』[4]六月甲戌,御笔『天下神宵宫,知州、军带管勾字,通判带同管勾字。』[5]八月乙卯,御笔『诸州、军神霄玉清万寿宫仰本路提举,漕臣与元缺。州、军并县,镇选择寄居宫观年六十以下通判以上人一员,申尚书省就差管勾本宫,专切检查本宫事务。』[6]
碑文后刻题记『朝请大夫前提点永兴军等路刑狱公事借紫金鱼袋臣刘良弼募工。』说明药王山神霄玉清万寿宫还有一位管理者就是刘良弼。根据碑文可以得知刘良弼显赫身份,『朝请大夫』是宋代文散官名,品级为从五品,『提点刑狱公事』则是路级司法机构的最高长官,而『紫金鱼袋』则说明刘良弼四品以上的官员身份。[7]
宋徽宗虔信道教,通过政和七年的诏令,全国兴建神霄玉清万寿宫,摹刻御笔道章,彰显道教。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载:『重和元年七月,癸未,御笔:神霄玉清府,实总万夫,监临下土。比诏四方,改营宫宇,以迎神柷……』。《神霄玉清万寿宫记》也提到:『仍令京师神霄玉清万寿宫刻记于碑,以碑本赐天下,如大中祥符故事,摹勒立石,以垂无穷。』[8]由此可见当时传刻御书行为较为普遍。又同时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记载,重和元年二月壬申,御书手诏:『逐路提点刑狱廉访使者,巡按所至,躬旨神霄玉清万寿宫,瞻视貌像,考验殿室,观其废举,察其施设,各具奏闻。』这就说明北宋重和元年(一一一八)有提点刑狱宫,永兴军路提点刑狱廉访使刘良弼在重和元年巡视药王山神霄玉清万寿宫时,为了迎合徽宗『以碑本赐天下』的旨意,很有可能向朝廷申请了《宋徽宗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的御书拓,并于北宋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传刻于耀州药王山。
宋徽宗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为徽宗三十五岁所写,瘦金体书法之铁画银钩之气韵在此碑中一览无余。宋徽宗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正在经历由表及里,由工细严整到劲健潇洒的转变,相对应徽宗二十三岁时所写《楷书千字文》,宋徽宗题楮慧龙章云篆诗碑的瘦金书一改结构稍弱之憾,更加厚重硬朗,而与徽宗四十岁所作《秾芳诗卷》,则少失豪气,神韵不及,因此该碑也是体现宋徽宗书法艺术转变期的重要代表作。
注释:
[1]元脱脱等撰,刘浦江等标点,《宋史卷二十一》,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六月第三版,第二四七页。
[2]武树善辑,《陕西金石志遗补》,民国廿三年印行。
[3]清·毕沅撰,《续资治通鉴卷九十二》,岳麓书社二〇〇八年十一月第一版,第四七〇页。
[4]清·黄以周等辑注,顾吉辰点校《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三十七》,中华书局二〇〇四年一月第一版,第一一七八页。
[5]清·黄以周等辑注,顾吉辰点校《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三十七》,中华书局二〇〇四年一月第一版,第一一七九页。
[6]清·黄以周等辑注,顾吉辰点校《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三十七》,中华书局二〇〇四年一月第一版,第一一八八页。
[7]北宋元丰元年后,四品以上官员皆着紫衣,配金鱼袋,表示身份。
[8]《宋赵佶宣和御书》,文物出版社二〇〇四年四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