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7日以来,已经赴亚丁湾护航七年之久的中国海军舰队,第一次暂停护航任务,出现在也门亚丁港,在中国驻亚丁总领事馆积极配合下,多次撤离中外驻也门人员。承担撤侨任务的正是以山东城市命名的临沂舰和潍坊舰。事实上,以山东地名命名的军舰,多年来曾经多次承担重要的海军任务。
从青岛舰到微山湖号:
出访各国的明星舰艇
3月29日,一艘中国海军护卫舰停靠也门港口亚丁,撤离中国公民。3月30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护卫舰潍坊舰载着449名中国公民平安撤离也门西部荷台达港。4月6日,临沂舰再次撤离中外人员83名,其中中国38人、斯里兰卡45人。我驻也门大使田琦等坚持工作到最后的使领馆人员随舰撤离。
“此次行动是我国军舰首次实施撤离外国公民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也是我军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一次重要实践。”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指挥员姜国平坦言。
出现在亚丁湾港口的中国海军舰艇,正在执行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任务——2009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日益猖獗,作案数量逐年递增。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4项决议,呼吁和授权世界各国到亚丁湾海域打击海盗。
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自2008年12月起,开始赶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每次编队由2艘海军主力战舰,1艘综合补给舰组成。
本次出现在亚丁湾港口的中国海军舰艇,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第十九批,也是历史上第二次全部由山东地名命名的战舰组成的护航编队。上一次则是第十一批编队,由青岛舰、烟台舰、微山湖补给舰组成,两次编队皆隶属于北海舰队。
除此之外,隶属于东海舰队的济南舰也参加过护航编队。这里面,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补给舰——综合补给舰微山湖887是参加护航编队最多的舰艇,足足七次。而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则被誉为“中华第一舰”。
青岛号导弹驱逐舰由江南造船厂制造,于1996年服役于北海舰队,多次代表中国海军承担出国访问任务,是一艘名副其实的“明星舰”。其最著名的地方,莫过于2002年,青岛号驱逐舰和太仓号补给舰奉命组成出访编队,执行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任务。
这次航行为期132天、总航程达3.3万余海里的远航。先后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远涉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圆满完成了对新加坡、埃及、土耳其、乌克兰、希腊、葡萄牙、巴西、厄瓜多尔、秘鲁、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友好访问,开创了我海军对外交往史上航行时间最长、出访国家最多、航程最远、途经的陌生海域和航道及港口最多的纪录。
每到一处,舰队则对公众开放参观。乌克兰海军司令叶热列上将参观完“青岛”舰后,曾大加赞赏地说:“你们让我真正了解了中国海军,让我真正了解了中国!”而这与1996年至1997年出版的《简氏战船年鉴》中评论青岛舰的文字完全一致——“这是给人深刻印象的一条舰,在他们的刻苦追求下,作战能力跨前了一大步。”
三代济南舰与新中国海军发展史
1978年,中央军委颁布《海军舰艇命名条例》,规定海军大中型水面战斗舰艇以国内大中城市命名。事实上,以山东地名命名的舰艇早已有之。这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三代济南舰。
1950年3月,第一代济南舰从渡江战役的战火硝烟中俘获而来,为一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海军在上海从日军接收的海防舰,后来命名为济南舰。1975年10月,第一代济南舰作为靶船被击沉。
时至上世纪70年代,驱逐舰已问世半个多世纪,但中国仍旧没有实现驱逐舰国产化,引以为荣的仍然是从前苏联进口的“四大金刚”: 鞍山舰、 抚顺舰、长春舰、太原舰。
而1971年12月31日交付海军使用的105舰,即为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新型导弹驱逐舰。1986年12月,海军105舰被命名为“济南舰”,并与济南市结成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对子,成为第二代济南舰。
2006年3月,在国防科工委发起的“中国十大名船”评比活动中,济南舰名列军船之首。济南舰既是中国海军的骄傲,更是泉城人民的骄傲。
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登临该舰视察,该舰为我国建造大型水面战舰奠定了基础,先后完成了1400多项装备试验,被誉为“海军装备试验的开路先锋”。
2007年11月13日,第二代济南舰在青岛退役,之后陈列于青岛海军博物馆。
2011年,济南市郑重地将《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恳请重新命名“济南舰”的函》呈给海军首长,表达了济南人民急盼重新命名济南舰的心情和愿望。
2014年12月,中国海军最新的052C导弹驱逐舰济南舰加入东海舰队,成为沿用济南舰舰名的第三代战舰。济南舰是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生产的新一代导弹驱逐舰,与享有“中华神盾”美誉的长春舰、郑州舰系同型舰艇,舷号152,可单独或协同海军其他兵力攻击水面舰艇、潜艇,具有较强的远程警戒探测和区域防空作战能力。
军事专家尹卓介绍,济南舰属052C系列,今后加入航母编队,可以担任区域防空角色,替航母挡住来袭的敌方飞机和巡航导弹。052C舰标准排水量5700吨,满载排水量6400吨。舰载武器装备为1门单管100毫米舰炮,2座730近防炮,48枚HHQ-9防空导弹,8枚YJ-62反舰导弹。该舰在艏楼四周加装了4具大型的固定式相控阵雷达天线。每面天线宽约3.9米、高约4.6米。它的上层结构呈八面体,往上向内倾斜15度,与中心轴线呈45度夹角的4个倾斜面,阵列着天线,这种配置与美国伯克级驱逐舰类似。
今年4月3日,我国海军第20批护航编队出发,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去年年底刚刚列入战斗序列的济南舰也参加了这次护航。
海军自2008年12月26日以来,已经连续派出19批编队执行护航任务,圆满完成了825批5900余艘中外船舶护航和利比亚撤侨护航、也门撤侨等重大紧急任务,成功解救、接护和救助了60余艘中外船舶,保持了被护船舶和编队自身“两个百分之百安全”的纪录。 周村、张店、枣庄:
扫雷的步兵登陆舰
以山东命名的步兵登陆舰还曾在建国初期,为长江排雷做出过巨大贡献。
上世纪40年代末,蒋介石提出“攻势防御”战略,派遣海军扫雷舰在长江口航道布设大量水雷,以牺牲长江通航为代价保住长江防线。
时至新中国成立,当地渔民在长江口、圆圆沙、新港、横沙东北江面也陆续发现有漂雷的踪迹,长江航道船只触雷炸沉已是常事。如何打通长江航道,成为重中之重。
周恩来总理曾指示:“要求海军迅速组织力量,清扫水雷,打通长江口航道,扫荡苏浙沿海残敌,在舟山建立海军集地,加强战备,随时准备应付帝国主义可能扩大的战争。”
1950年4月,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了扫雷舰大队。原三野教导师参谋长,新中国海军第一支扫雷大队首任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孙公飞回忆说,“我们经过对到手水雷解剖,基本确定了雷型使用什么样的扫雷器材,暂时没有扫雷舰,我就想出个用步兵登陆舰代替的办法。这种登陆舰在吨位上比坦克登陆舰要小,比登陆艇又大,马力与扫雷舰相似,可以保证速度 与拖带,最主要的是舰底平坦,吃水浅,扫雷作业时可以减小触雷爆炸的危险。”
彼时的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将军听取建议后,通过试验。最终确立1艘4000吨级的大型坦克登陆舰作为水上指挥基地,配备10艘S型登陆艇实施扫雷的扫雷编队。
1950年6月19日,扫雷编队第一次执行任务,却无功而返,“我哭笑不得的还有这些登陆艇虽然都是25吨级,外表相同,却产自不同年代,性能、动力多有差异,在统一号令下永远不能协调一致,不是你快,就是我慢,扫雷现场就像拔河运动会。”
但现实容不得苦笑。一艘巴拿马籍的商船“伏虎”号在扫雷编队面前被炸翻,随后,长江口航道又连续发生4艘轮船触雷被炸事件。扫除长江航道中的水雷,打通长江航道迫在眉睫。
周村、张店、枣庄3艘300吨的同类型步兵登陆舰,就是此时被编入扫雷编队的——长江风浪太大,过去25吨的登陆艇吨位明显不够。孙公飞把从苏联调运来的10具扫雷具顺利安装在5艘大的扫雷舰上。
9月22日,扫雷编队再次进入长江口南航道,开始第二次扫雷作战,功夫不负有心人。下午一点钟左右,“周村”舰的扫雷索猛地抖动了一下,刹那间,一个黑乎乎的铁家伙浮出了江面——第一颗水雷被找到了,自此,扫雷工作进入常态化。
一个月后,经华东军区海军检查确认,敌人布设在从吴淞口至长江口90公里茫茫水下的水雷已经全部被扫雷编队清扫干净,打通了长江航道。
从青岛舰到微山湖号:
出访各国的明星舰艇
3月29日,一艘中国海军护卫舰停靠也门港口亚丁,撤离中国公民。3月30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护卫舰潍坊舰载着449名中国公民平安撤离也门西部荷台达港。4月6日,临沂舰再次撤离中外人员83名,其中中国38人、斯里兰卡45人。我驻也门大使田琦等坚持工作到最后的使领馆人员随舰撤离。
“此次行动是我国军舰首次实施撤离外国公民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也是我军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一次重要实践。”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指挥员姜国平坦言。
出现在亚丁湾港口的中国海军舰艇,正在执行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任务——2009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日益猖獗,作案数量逐年递增。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4项决议,呼吁和授权世界各国到亚丁湾海域打击海盗。
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自2008年12月起,开始赶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每次编队由2艘海军主力战舰,1艘综合补给舰组成。
本次出现在亚丁湾港口的中国海军舰艇,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第十九批,也是历史上第二次全部由山东地名命名的战舰组成的护航编队。上一次则是第十一批编队,由青岛舰、烟台舰、微山湖补给舰组成,两次编队皆隶属于北海舰队。
除此之外,隶属于东海舰队的济南舰也参加过护航编队。这里面,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补给舰——综合补给舰微山湖887是参加护航编队最多的舰艇,足足七次。而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则被誉为“中华第一舰”。
青岛号导弹驱逐舰由江南造船厂制造,于1996年服役于北海舰队,多次代表中国海军承担出国访问任务,是一艘名副其实的“明星舰”。其最著名的地方,莫过于2002年,青岛号驱逐舰和太仓号补给舰奉命组成出访编队,执行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任务。
这次航行为期132天、总航程达3.3万余海里的远航。先后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远涉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圆满完成了对新加坡、埃及、土耳其、乌克兰、希腊、葡萄牙、巴西、厄瓜多尔、秘鲁、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友好访问,开创了我海军对外交往史上航行时间最长、出访国家最多、航程最远、途经的陌生海域和航道及港口最多的纪录。
每到一处,舰队则对公众开放参观。乌克兰海军司令叶热列上将参观完“青岛”舰后,曾大加赞赏地说:“你们让我真正了解了中国海军,让我真正了解了中国!”而这与1996年至1997年出版的《简氏战船年鉴》中评论青岛舰的文字完全一致——“这是给人深刻印象的一条舰,在他们的刻苦追求下,作战能力跨前了一大步。”
三代济南舰与新中国海军发展史
1978年,中央军委颁布《海军舰艇命名条例》,规定海军大中型水面战斗舰艇以国内大中城市命名。事实上,以山东地名命名的舰艇早已有之。这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三代济南舰。
1950年3月,第一代济南舰从渡江战役的战火硝烟中俘获而来,为一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海军在上海从日军接收的海防舰,后来命名为济南舰。1975年10月,第一代济南舰作为靶船被击沉。
时至上世纪70年代,驱逐舰已问世半个多世纪,但中国仍旧没有实现驱逐舰国产化,引以为荣的仍然是从前苏联进口的“四大金刚”: 鞍山舰、 抚顺舰、长春舰、太原舰。
而1971年12月31日交付海军使用的105舰,即为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新型导弹驱逐舰。1986年12月,海军105舰被命名为“济南舰”,并与济南市结成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对子,成为第二代济南舰。
2006年3月,在国防科工委发起的“中国十大名船”评比活动中,济南舰名列军船之首。济南舰既是中国海军的骄傲,更是泉城人民的骄傲。
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登临该舰视察,该舰为我国建造大型水面战舰奠定了基础,先后完成了1400多项装备试验,被誉为“海军装备试验的开路先锋”。
2007年11月13日,第二代济南舰在青岛退役,之后陈列于青岛海军博物馆。
2011年,济南市郑重地将《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恳请重新命名“济南舰”的函》呈给海军首长,表达了济南人民急盼重新命名济南舰的心情和愿望。
2014年12月,中国海军最新的052C导弹驱逐舰济南舰加入东海舰队,成为沿用济南舰舰名的第三代战舰。济南舰是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生产的新一代导弹驱逐舰,与享有“中华神盾”美誉的长春舰、郑州舰系同型舰艇,舷号152,可单独或协同海军其他兵力攻击水面舰艇、潜艇,具有较强的远程警戒探测和区域防空作战能力。
军事专家尹卓介绍,济南舰属052C系列,今后加入航母编队,可以担任区域防空角色,替航母挡住来袭的敌方飞机和巡航导弹。052C舰标准排水量5700吨,满载排水量6400吨。舰载武器装备为1门单管100毫米舰炮,2座730近防炮,48枚HHQ-9防空导弹,8枚YJ-62反舰导弹。该舰在艏楼四周加装了4具大型的固定式相控阵雷达天线。每面天线宽约3.9米、高约4.6米。它的上层结构呈八面体,往上向内倾斜15度,与中心轴线呈45度夹角的4个倾斜面,阵列着天线,这种配置与美国伯克级驱逐舰类似。
今年4月3日,我国海军第20批护航编队出发,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去年年底刚刚列入战斗序列的济南舰也参加了这次护航。
海军自2008年12月26日以来,已经连续派出19批编队执行护航任务,圆满完成了825批5900余艘中外船舶护航和利比亚撤侨护航、也门撤侨等重大紧急任务,成功解救、接护和救助了60余艘中外船舶,保持了被护船舶和编队自身“两个百分之百安全”的纪录。 周村、张店、枣庄:
扫雷的步兵登陆舰
以山东命名的步兵登陆舰还曾在建国初期,为长江排雷做出过巨大贡献。
上世纪40年代末,蒋介石提出“攻势防御”战略,派遣海军扫雷舰在长江口航道布设大量水雷,以牺牲长江通航为代价保住长江防线。
时至新中国成立,当地渔民在长江口、圆圆沙、新港、横沙东北江面也陆续发现有漂雷的踪迹,长江航道船只触雷炸沉已是常事。如何打通长江航道,成为重中之重。
周恩来总理曾指示:“要求海军迅速组织力量,清扫水雷,打通长江口航道,扫荡苏浙沿海残敌,在舟山建立海军集地,加强战备,随时准备应付帝国主义可能扩大的战争。”
1950年4月,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了扫雷舰大队。原三野教导师参谋长,新中国海军第一支扫雷大队首任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孙公飞回忆说,“我们经过对到手水雷解剖,基本确定了雷型使用什么样的扫雷器材,暂时没有扫雷舰,我就想出个用步兵登陆舰代替的办法。这种登陆舰在吨位上比坦克登陆舰要小,比登陆艇又大,马力与扫雷舰相似,可以保证速度 与拖带,最主要的是舰底平坦,吃水浅,扫雷作业时可以减小触雷爆炸的危险。”
彼时的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将军听取建议后,通过试验。最终确立1艘4000吨级的大型坦克登陆舰作为水上指挥基地,配备10艘S型登陆艇实施扫雷的扫雷编队。
1950年6月19日,扫雷编队第一次执行任务,却无功而返,“我哭笑不得的还有这些登陆艇虽然都是25吨级,外表相同,却产自不同年代,性能、动力多有差异,在统一号令下永远不能协调一致,不是你快,就是我慢,扫雷现场就像拔河运动会。”
但现实容不得苦笑。一艘巴拿马籍的商船“伏虎”号在扫雷编队面前被炸翻,随后,长江口航道又连续发生4艘轮船触雷被炸事件。扫除长江航道中的水雷,打通长江航道迫在眉睫。
周村、张店、枣庄3艘300吨的同类型步兵登陆舰,就是此时被编入扫雷编队的——长江风浪太大,过去25吨的登陆艇吨位明显不够。孙公飞把从苏联调运来的10具扫雷具顺利安装在5艘大的扫雷舰上。
9月22日,扫雷编队再次进入长江口南航道,开始第二次扫雷作战,功夫不负有心人。下午一点钟左右,“周村”舰的扫雷索猛地抖动了一下,刹那间,一个黑乎乎的铁家伙浮出了江面——第一颗水雷被找到了,自此,扫雷工作进入常态化。
一个月后,经华东军区海军检查确认,敌人布设在从吴淞口至长江口90公里茫茫水下的水雷已经全部被扫雷编队清扫干净,打通了长江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