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来我院肾内科肾性贫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联用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各40例,6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血红蛋白等数值。结果:观察组痊愈3例,显效28例,临床治愈率为95%;常规组痊愈1例,显效17例,临床治愈率为80%。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P<0.01)。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铁剂治疗肾性贫血能很快使患者血红蛋白升高,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治疗意义。
【关键词】 联用;静脉铁剂;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1]。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对于该病,有很多种治疗贫血的方法,临床上以雄激素、口服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为主,我院自2007年开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铁剂治疗肾性贫血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肾内科肾性贫血患者80例,其中观察组(联用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53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慢性肾盂肾炎13例、肾血管性高血压例4例、尿毒症6例,其它2例。合并高血脂7例,糖尿病8例。对照组(常规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6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慢性肾盂肾炎14例、肾血管性高血压例5例、尿毒症5例,其它5例。合并高血脂5例,糖尿病6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原发病及Hb、Hct、血清铁含量、转铁蛋白饱和度等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症状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泽等症状。
1.3 治疗方法
1.3.1一般治疗 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劳累和受凉,预防皮肤及口腔感染,安定情绪,低蛋白质饮食,避免以豆制品为主的饮食,水肿时要限制盐的摄入,严重者还要限制水的入量。给予氯化钴、及维生素B12治疗。
1.3.2 常规组 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使用每周3次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按100IU/kg,连用6周。
1.4 总补铁量计算公式:总缺铁量[mg]=体重[kg]×(Hb目标值-Hb实际值)[g/l]×0.24* + 贮存铁量[mg] 。体重≤35kg:Hb目标值=130g/l 贮存铁量=15mg/kg体重 ;体重>35kg:Hb目标值=150g/l 贮存铁量=500mg ;其中因子0.24=0.0034×0.07×1000
1.5 评价指标 6周后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变化的观察,作为评价铁剂疗效的主要参考指标。患者均分别在治疗前取静脉血样,治疗开始后分别于第2、4、6周取静脉血样进行检测。
1.6 疗效标准 痊愈: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泽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贫血等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贫血症状有所改善,但仍对患者生活有影响;无效: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泽等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临床控制率为前三项(CR+PR+SD)。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6周后治疗效果比较[n(%)]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痊愈3例,显效28例,临床治愈率为95%;常规组痊愈1例,显效17例,临床治愈率为80%。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P<0.01)。
3 讨论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患者的显著症状,机理是因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增多,且有出血现象等综合因素所致。贫血一般为正常红细胞正常血红蛋白型,严重时血红蛋白可下降至20-30克/升。
蔗糖铁为棕褐色胶体溶液,用于正在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长期血液透析的病人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能加速血红蛋白的合成。也使与组织缺铁和含铁酶活性降低有关的症状得以纠正。Epo是一种糖蛋白,是一种特殊激素,促使骨髓原始血细胞向原始红细胞分化;促进骨髓红细胞成熟和Hb的合成;促使骨髓网织红细胞释放入血,有效的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Epo主要作用是促进原始红细胞的增生、分化和成熟,促进骨髓内网织红细胞释放入血,使红细胞生成增加;促进骨髓对铁的摄取和利用。Epo随着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组织破坏严重,其生成相对缺乏或不足,是贫血的重要因素之一[2]。
我院临床实践得出,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使患者的Hb和Hct得到了更为迅速的提升,且Epo的维持量较单用减少。用输注静脉铁的给药方法,可很快被释放入网状内皮系统,被红细胞的生成所利用。以往口服铁剂在肠道吸收可受多种因素的干扰[3],如胃肠道反应以及某些药物(如磷结合剂、抗生素等)相互间反应,影响口服铁剂的吸收效果。通过静脉输注铁剂,可提高铁的吸收速度和铁的补充量。治疗中还发现,两者结合使用能有效的改善肾功能衰竭患者慢性的贫血状态,减轻对输血的依赖。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静脉补铁也存在副作用。必须依据患者体内铁储存量及Hb变化程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效果[4]。
综上,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铁剂治疗肾性贫血能很快使患者血红蛋白升高,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具有临床治疗意義。
参考文献
[1]娄探奇.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的诊断与治疗[J].广东医学,2003,4(24):348.
[2]关广聚,时一民临床血液净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4~50
[3]何朝生,不同形式补铁对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1,4:312——314
[4]王莉,叶长宁静脉补铁和口服补铁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比较[J].四川医学,2002,23(11):1111
【关键词】 联用;静脉铁剂;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1]。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对于该病,有很多种治疗贫血的方法,临床上以雄激素、口服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为主,我院自2007年开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铁剂治疗肾性贫血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肾内科肾性贫血患者80例,其中观察组(联用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53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慢性肾盂肾炎13例、肾血管性高血压例4例、尿毒症6例,其它2例。合并高血脂7例,糖尿病8例。对照组(常规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6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慢性肾盂肾炎14例、肾血管性高血压例5例、尿毒症5例,其它5例。合并高血脂5例,糖尿病6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原发病及Hb、Hct、血清铁含量、转铁蛋白饱和度等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症状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泽等症状。
1.3 治疗方法
1.3.1一般治疗 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劳累和受凉,预防皮肤及口腔感染,安定情绪,低蛋白质饮食,避免以豆制品为主的饮食,水肿时要限制盐的摄入,严重者还要限制水的入量。给予氯化钴、及维生素B12治疗。
1.3.2 常规组 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使用每周3次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按100IU/kg,连用6周。
1.4 总补铁量计算公式:总缺铁量[mg]=体重[kg]×(Hb目标值-Hb实际值)[g/l]×0.24* + 贮存铁量[mg] 。体重≤35kg:Hb目标值=130g/l 贮存铁量=15mg/kg体重 ;体重>35kg:Hb目标值=150g/l 贮存铁量=500mg ;其中因子0.24=0.0034×0.07×1000
1.5 评价指标 6周后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变化的观察,作为评价铁剂疗效的主要参考指标。患者均分别在治疗前取静脉血样,治疗开始后分别于第2、4、6周取静脉血样进行检测。
1.6 疗效标准 痊愈: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泽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贫血等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贫血症状有所改善,但仍对患者生活有影响;无效: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泽等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临床控制率为前三项(CR+PR+SD)。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6周后治疗效果比较[n(%)]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痊愈3例,显效28例,临床治愈率为95%;常规组痊愈1例,显效17例,临床治愈率为80%。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P<0.01)。
3 讨论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患者的显著症状,机理是因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增多,且有出血现象等综合因素所致。贫血一般为正常红细胞正常血红蛋白型,严重时血红蛋白可下降至20-30克/升。
蔗糖铁为棕褐色胶体溶液,用于正在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长期血液透析的病人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能加速血红蛋白的合成。也使与组织缺铁和含铁酶活性降低有关的症状得以纠正。Epo是一种糖蛋白,是一种特殊激素,促使骨髓原始血细胞向原始红细胞分化;促进骨髓红细胞成熟和Hb的合成;促使骨髓网织红细胞释放入血,有效的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Epo主要作用是促进原始红细胞的增生、分化和成熟,促进骨髓内网织红细胞释放入血,使红细胞生成增加;促进骨髓对铁的摄取和利用。Epo随着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组织破坏严重,其生成相对缺乏或不足,是贫血的重要因素之一[2]。
我院临床实践得出,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使患者的Hb和Hct得到了更为迅速的提升,且Epo的维持量较单用减少。用输注静脉铁的给药方法,可很快被释放入网状内皮系统,被红细胞的生成所利用。以往口服铁剂在肠道吸收可受多种因素的干扰[3],如胃肠道反应以及某些药物(如磷结合剂、抗生素等)相互间反应,影响口服铁剂的吸收效果。通过静脉输注铁剂,可提高铁的吸收速度和铁的补充量。治疗中还发现,两者结合使用能有效的改善肾功能衰竭患者慢性的贫血状态,减轻对输血的依赖。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静脉补铁也存在副作用。必须依据患者体内铁储存量及Hb变化程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效果[4]。
综上,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铁剂治疗肾性贫血能很快使患者血红蛋白升高,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具有临床治疗意義。
参考文献
[1]娄探奇.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的诊断与治疗[J].广东医学,2003,4(24):348.
[2]关广聚,时一民临床血液净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4~50
[3]何朝生,不同形式补铁对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1,4:312——314
[4]王莉,叶长宁静脉补铁和口服补铁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比较[J].四川医学,2002,23(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