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满足学生的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更好的开启学生的智慧,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关键词】 巧设问题 质疑问难 创设情境 拓宽空间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31-0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要想更好的开启学生的智慧,就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阐述如下:
1 课堂中巧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常有思考,常有创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当讲到“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是在表达着自己的心。”这一重点句时,我让学生根据句子试着提出几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起手来,有的问:“为什么爸爸妈妈都去新疆工作?”有的问:“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带‘我们’去新疆?”有的问:“爸爸为什么向我们介绍白杨树?”……我及时指导学生朗读,解开疑点。这些问题的设计,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情境教学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
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知识的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小学生在阅读这首古诗时,教师要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使他们看到白鹭翔空的情景,听到黄鹂欢鸣的叫声,甚至嗅到令人陶醉的气息,体会到诗中动静映衬画面的盎然生机。只有当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诗人当时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才能为学生所理解。要把学生带入文章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一方面靠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靠图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把文章中所描述的生活情景在头脑中变成活生生的画面。这种“把‘话’变成‘画’”的探索,正是阅读教学中形象思维的训练。
3 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创新能力
在一堂语文活动课上,一位学生朗诵了一首台湾小姑娘张金妹写的小诗《梦》:“梦像一条小鱼,来回的游着,想去捉它,它已经溜走了;梦像一朵白云,来回飘着,想去摘它,它已经被风吹走了。”听完后,全班同学都高兴地拍起手来。我抓住这个契机,说:“这首诗的作者和同学们一样大,也才八岁呢!你瞧,她把梦写得多有趣啊!你们敢和她比一比吗?”学生的眼睛霎时亮起来了,灵感的火花被激发出来了:“梦像一个魔术师,你想要什么,它就给你什么。”“梦像一部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可是你想看的时候,它却演完了。”“有没有跟他们都不一样的?”这时,一位男孩缓缓站了起来,他说:“我想说噩梦。噩梦像一枚定时炸弹,你想把它丢远一点,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大家都笑了起来。这就是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他们的世界比成人精彩,有时甚至是成人无法想象的,或者以我们的观点来说,可能是错误的。然而,错误中不乏宝藏。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就谈不上心灵的飞翔,在避免错误的同时,必将丢失宝藏。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教学,课堂是生态的课堂。语文课堂应追求的是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绿色生态课堂,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又不局限于教材,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成中学懂知识、学会学习。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善于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及时让师生的潜能之花得以绽放,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从而创造出理想的课堂教学气氛,让课堂生动起来。
【关键词】 巧设问题 质疑问难 创设情境 拓宽空间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31-0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要想更好的开启学生的智慧,就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阐述如下:
1 课堂中巧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常有思考,常有创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当讲到“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是在表达着自己的心。”这一重点句时,我让学生根据句子试着提出几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起手来,有的问:“为什么爸爸妈妈都去新疆工作?”有的问:“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带‘我们’去新疆?”有的问:“爸爸为什么向我们介绍白杨树?”……我及时指导学生朗读,解开疑点。这些问题的设计,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情境教学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
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知识的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小学生在阅读这首古诗时,教师要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使他们看到白鹭翔空的情景,听到黄鹂欢鸣的叫声,甚至嗅到令人陶醉的气息,体会到诗中动静映衬画面的盎然生机。只有当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诗人当时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才能为学生所理解。要把学生带入文章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一方面靠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靠图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把文章中所描述的生活情景在头脑中变成活生生的画面。这种“把‘话’变成‘画’”的探索,正是阅读教学中形象思维的训练。
3 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创新能力
在一堂语文活动课上,一位学生朗诵了一首台湾小姑娘张金妹写的小诗《梦》:“梦像一条小鱼,来回的游着,想去捉它,它已经溜走了;梦像一朵白云,来回飘着,想去摘它,它已经被风吹走了。”听完后,全班同学都高兴地拍起手来。我抓住这个契机,说:“这首诗的作者和同学们一样大,也才八岁呢!你瞧,她把梦写得多有趣啊!你们敢和她比一比吗?”学生的眼睛霎时亮起来了,灵感的火花被激发出来了:“梦像一个魔术师,你想要什么,它就给你什么。”“梦像一部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可是你想看的时候,它却演完了。”“有没有跟他们都不一样的?”这时,一位男孩缓缓站了起来,他说:“我想说噩梦。噩梦像一枚定时炸弹,你想把它丢远一点,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大家都笑了起来。这就是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他们的世界比成人精彩,有时甚至是成人无法想象的,或者以我们的观点来说,可能是错误的。然而,错误中不乏宝藏。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就谈不上心灵的飞翔,在避免错误的同时,必将丢失宝藏。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教学,课堂是生态的课堂。语文课堂应追求的是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绿色生态课堂,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又不局限于教材,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成中学懂知识、学会学习。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善于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及时让师生的潜能之花得以绽放,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从而创造出理想的课堂教学气氛,让课堂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