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我国石油企业发展迅速,人们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也多来越高。但是随着石油开采规模的变大,对于石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能够完美地契合于石油勘探中,提高石油勘探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基于此,阐述了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以及石油勘探技术,分析了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发展的情况,对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石油勘探;应用
引言
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是一种新地震勘探方法,其可以利用设备进行地下情况的研究,这为包括石油勘探在内的多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我国是石油开采、消耗的大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批油井、油田被发现,并投入建设和使用,很好地满足了实际需求。但随着国内耗油量的不断增加,石油资源渐渐出现枯竭的风险,部分油井的勘探采集也面临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分析石油勘探中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
1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与石油勘探的基本概述
1.1石油勘探
石油勘探是石油资源开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艺环节,确保石油开采工作数据的精确可靠,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加快石油采矿进度,使得石油开采项目能够按时按质的完成。石油勘探工作中首先要对矿产资源做好准确的定位,降低石油开采工作的偏差,设置好采矿的起始位置;其次做好采矿项目中地质的分析工作,准确的分析出地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根据地质的性质将采矿处的持力层给确定下来,参考采矿手册了解不同持力层相匹配的地基承载力,能够知道采矿的基础等级,根据不同采矿等级使用不同的采矿工具及制定不同的采矿方案。
1.2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地震勘探主要根据地质物理性质(如地质的弹性以及密度等)的不同,地质产生的地震波有所不同,进而能够分析出地质岩层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形态的勘探方法,因此,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到矿产资源的勘探中。但是随着石油开采规模越来越大,我国存有的石油资源也越来越匮乏,增加了石油勘探的难度系数,同时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震勘探采集技术需要不断的改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在石油勘探中。
2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2.1石油勘探中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应用范围
研究表明,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能够在大部分情况下应用。具体而言,4种大环境下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应用效果良好。
(1)精确识别。由于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而且速度慢、发射系数小,可以用于高分辨率的精确识别,如油井构造复杂、纵波探测获取的治疗精度不足,即可应用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识别出小断层、薄层等特殊构造的情况。
(2)免干扰成像。传统勘探技术会受到硬石膏、高速碳酸盐岩等的影响。生成的图像带有较多的非常规扭曲和干扰,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下,横波和纵波的共同作用下,硬石膏、高速碳酸盐岩以及其他气云对波能量的影响被降低,成像效果更好。
(3)参数确定。由于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本身带有两个波形(横波和纵波)的探测方式,大量参数可以在1-2次勘探后得到大致明确,精细探测在数据的支持下可以快速展开,部分机构较为简单的油井甚至能够直接完成模糊勘探,判断储量。
(4)精准勘探。在虎摸勘探后,需要了解油井的具体情况,依然可以通过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收集数据,判断油井结构、裂缝、发育特征等,并综合应用遥测技术进一步探明油井的具体储量,并为后续开采工作提供包括地下地形等方面的数据支持。
2.2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应用流程
(1)参数设定。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应用的核心是获取正确的参数。一般来说,需要考虑的参数包括最小炮检距、最大炮检距、道间距、覆盖次数、接收参数等。以最小炮检距为例,考虑到横波和纵波的反射率、传播速度方面存在差异,且转换波在近炮检距的反射能量比较弱,在设定参数时,往往需要适当增加最小炮检距,与此同时,由于纵波反射快,如果最小炮检距过大,可能导致捕捉困难和误差增加,因此要控制最小炮检距的增加值,一般确定为理想数值的110%左右。
(2)勘探采集。完成参数设定后,将震源设备移至勘探地点,将地点按几何形状划分为若干区域,在每个区域分别进行勘探,横波与纵波可以同时发射,并接收设备捕捉回波信息,所有的回波信息在被捕捉的同时进行存储,并生成波形图,完成一处探测后,再进行另一处探测,为求避免受到余波干扰,每进行一轮横波发射后,需等待至少720s;每进行一轮纵波发射后,需等待至少600s,才能进行第二轮探测。探测进行中,还应注意避免大型机电设备的使用,也应避免频繁的走动影响探测效果。
2.3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石油勘探中使用最多的就是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该技术效果最佳以及技术更稳定,使得油藏勘探数据更精准。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具体应用流程为:首先,使用二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得到勘探地质的平面结构,精确定位好探井的位置;其次,一旦发现了石油资源后,就用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实现石油中储集层的转化,一定程度提高了油藏勘探准确度;最后,进行采集数据的分析整理,将采集的地质数据信息与地震资料对比,评估是否存在石油资源。为了将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最大化应用,石油勘探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加强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打造一批高素質的石油勘探人员,同时还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其完美地应用到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中,让所有地震勘探采集流程在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下完成,把控好石油勘探中所有工序的质量和效率,使得石油勘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2.4数字地震勘探技术
数字地震勘探技术是现阶段取得的新成就,但是技术不够稳定,使得数字地震勘探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技术整合了数字信号处理以及数字地震采集技术等,使得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是目前地震勘探技术的重大改革。不同于先前的模拟系统,数字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化成系统轻松识别的数字信号,使得采集的数据更加精准可靠,提高了油藏勘探的正确率,能够精准有效地开采我国石油资源。
3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对应的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在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下,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有了更高的采集精度,可以将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划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维勘探采集阶段,该时期的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处于发展初期,单纯的分析地质的点线元素,采集的数据精确度不够;第二阶段为三维勘探采集,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同时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地震勘探采集技术集合了三维地震连片处理,高精度地震以及去数字化谁被等技术,使得勘探的地震呈现三维化,还能对地震进行断层分析和属性分析,使得复杂地段的石油勘探更精准、更可靠;第三阶段为四维勘探采集技术,它在三维勘探基础上进化而成,不同之处在于四维地震勘探是在同一勘探地区不同时间选用同一采集技术得到三维地震勘探情况相对比,使得三维勘探采集技术的重复性处理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还能进行石油参数反演等。四维勘探采集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未来可以不断完善使得四维勘探采集技术更加成熟。
结语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使其能够在石油勘探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我国政府应该对加大相关技术的研究,企业应该定时进行石油勘探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打造更有技术水准的石油勘探队伍,使得我国石油开采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紧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浩.论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3):159.
[2]霍军鹏,周竹峰,王万合.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15~16.
关键词: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石油勘探;应用
引言
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是一种新地震勘探方法,其可以利用设备进行地下情况的研究,这为包括石油勘探在内的多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我国是石油开采、消耗的大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批油井、油田被发现,并投入建设和使用,很好地满足了实际需求。但随着国内耗油量的不断增加,石油资源渐渐出现枯竭的风险,部分油井的勘探采集也面临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分析石油勘探中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
1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与石油勘探的基本概述
1.1石油勘探
石油勘探是石油资源开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艺环节,确保石油开采工作数据的精确可靠,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加快石油采矿进度,使得石油开采项目能够按时按质的完成。石油勘探工作中首先要对矿产资源做好准确的定位,降低石油开采工作的偏差,设置好采矿的起始位置;其次做好采矿项目中地质的分析工作,准确的分析出地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根据地质的性质将采矿处的持力层给确定下来,参考采矿手册了解不同持力层相匹配的地基承载力,能够知道采矿的基础等级,根据不同采矿等级使用不同的采矿工具及制定不同的采矿方案。
1.2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地震勘探主要根据地质物理性质(如地质的弹性以及密度等)的不同,地质产生的地震波有所不同,进而能够分析出地质岩层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形态的勘探方法,因此,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到矿产资源的勘探中。但是随着石油开采规模越来越大,我国存有的石油资源也越来越匮乏,增加了石油勘探的难度系数,同时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震勘探采集技术需要不断的改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在石油勘探中。
2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2.1石油勘探中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应用范围
研究表明,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能够在大部分情况下应用。具体而言,4种大环境下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应用效果良好。
(1)精确识别。由于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而且速度慢、发射系数小,可以用于高分辨率的精确识别,如油井构造复杂、纵波探测获取的治疗精度不足,即可应用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识别出小断层、薄层等特殊构造的情况。
(2)免干扰成像。传统勘探技术会受到硬石膏、高速碳酸盐岩等的影响。生成的图像带有较多的非常规扭曲和干扰,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下,横波和纵波的共同作用下,硬石膏、高速碳酸盐岩以及其他气云对波能量的影响被降低,成像效果更好。
(3)参数确定。由于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本身带有两个波形(横波和纵波)的探测方式,大量参数可以在1-2次勘探后得到大致明确,精细探测在数据的支持下可以快速展开,部分机构较为简单的油井甚至能够直接完成模糊勘探,判断储量。
(4)精准勘探。在虎摸勘探后,需要了解油井的具体情况,依然可以通过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收集数据,判断油井结构、裂缝、发育特征等,并综合应用遥测技术进一步探明油井的具体储量,并为后续开采工作提供包括地下地形等方面的数据支持。
2.2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应用流程
(1)参数设定。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应用的核心是获取正确的参数。一般来说,需要考虑的参数包括最小炮检距、最大炮检距、道间距、覆盖次数、接收参数等。以最小炮检距为例,考虑到横波和纵波的反射率、传播速度方面存在差异,且转换波在近炮检距的反射能量比较弱,在设定参数时,往往需要适当增加最小炮检距,与此同时,由于纵波反射快,如果最小炮检距过大,可能导致捕捉困难和误差增加,因此要控制最小炮检距的增加值,一般确定为理想数值的110%左右。
(2)勘探采集。完成参数设定后,将震源设备移至勘探地点,将地点按几何形状划分为若干区域,在每个区域分别进行勘探,横波与纵波可以同时发射,并接收设备捕捉回波信息,所有的回波信息在被捕捉的同时进行存储,并生成波形图,完成一处探测后,再进行另一处探测,为求避免受到余波干扰,每进行一轮横波发射后,需等待至少720s;每进行一轮纵波发射后,需等待至少600s,才能进行第二轮探测。探测进行中,还应注意避免大型机电设备的使用,也应避免频繁的走动影响探测效果。
2.3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石油勘探中使用最多的就是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该技术效果最佳以及技术更稳定,使得油藏勘探数据更精准。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具体应用流程为:首先,使用二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得到勘探地质的平面结构,精确定位好探井的位置;其次,一旦发现了石油资源后,就用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实现石油中储集层的转化,一定程度提高了油藏勘探准确度;最后,进行采集数据的分析整理,将采集的地质数据信息与地震资料对比,评估是否存在石油资源。为了将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最大化应用,石油勘探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加强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打造一批高素質的石油勘探人员,同时还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其完美地应用到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中,让所有地震勘探采集流程在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下完成,把控好石油勘探中所有工序的质量和效率,使得石油勘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2.4数字地震勘探技术
数字地震勘探技术是现阶段取得的新成就,但是技术不够稳定,使得数字地震勘探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技术整合了数字信号处理以及数字地震采集技术等,使得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是目前地震勘探技术的重大改革。不同于先前的模拟系统,数字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化成系统轻松识别的数字信号,使得采集的数据更加精准可靠,提高了油藏勘探的正确率,能够精准有效地开采我国石油资源。
3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对应的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在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下,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有了更高的采集精度,可以将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划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维勘探采集阶段,该时期的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处于发展初期,单纯的分析地质的点线元素,采集的数据精确度不够;第二阶段为三维勘探采集,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同时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地震勘探采集技术集合了三维地震连片处理,高精度地震以及去数字化谁被等技术,使得勘探的地震呈现三维化,还能对地震进行断层分析和属性分析,使得复杂地段的石油勘探更精准、更可靠;第三阶段为四维勘探采集技术,它在三维勘探基础上进化而成,不同之处在于四维地震勘探是在同一勘探地区不同时间选用同一采集技术得到三维地震勘探情况相对比,使得三维勘探采集技术的重复性处理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还能进行石油参数反演等。四维勘探采集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未来可以不断完善使得四维勘探采集技术更加成熟。
结语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使其能够在石油勘探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我国政府应该对加大相关技术的研究,企业应该定时进行石油勘探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打造更有技术水准的石油勘探队伍,使得我国石油开采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紧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浩.论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3):159.
[2]霍军鹏,周竹峰,王万合.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