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不仅让大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而且从精神、心灵及智力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因而加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改革也就尤为重要,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公共音乐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就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提出针对性地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对策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对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开设的系统、独立的音乐课程。它有自己的特殊之处:它不仅让大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而且从精神、心灵及智力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针对我国高校绝大多数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音乐素质这个现象,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如何对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如何体现“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首先培养人”这一原则,已成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者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不仅关系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能否健康发展并取得不断地进步,更关系到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人格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构建,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通过调查得知,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学历普遍偏低,其队伍结构也不尽合理。高校公共音乐师资力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是教师水平、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这应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以保证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健康、顺利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大量开设了音乐类课程,但又未能及时补充师资,使课时量与现有师资数量形成了矛盾。由于现任高校公共音乐教师数量不足,导致超负荷工作,难以有余暇去进修提高和投入更多精力从事科研活动,这又直接影响到职称的晋升,致使职称和学历停滞不前。而且由于教学对象的文化层次、理解能力不同,需求也就不同,所以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付出几倍的辛苦,但在教学评估时,却得不到正确地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对策与建议
(一)高校要重视公共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国高校公共音乐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是由于现任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再加上工作后的进修、提高不够所致。要使教育水平有“质”的提高,并且能够“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教师职后培训。教师职后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音乐教师终身发展的基本保障。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对教师职后培训十分重视,并已着手进行改革。但目前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的体系还没有统筹的管理和规划,还没有得以完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的地位比较低下,各部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要拓宽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渠道,扩大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的规模,引进有效地竞争机制,多方合作来改善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另外对高校公共音乐教师要建立严格的考评、聘任制度,那些“匠人式”的执教者应尽快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建立合理地教学评估体系
高校公共音乐的教师作为这门课程的承载者和传授者,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会身兼数职,付出几倍的辛苦,甚至包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但是,这些都可能不被决策者和专业人士所认同,他们看到的可能仅是一台音乐会,不了解它的复杂程度和教师所付出的巨大艰辛。针对当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必须要有合理地教学评估体系,改进公共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公正评价公共音乐教师的教学结果,提高公共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三)提升高校公共音乐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指出:“加强艺术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特殊性,也向担任这一教育任务的教师提出了特殊要求。
1.热爱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事业
只有热爱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事业,才能具有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把握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目标、方向,努力钻研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教育方法、教育规律,致力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2.做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楷模
徐特立同志说:“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模范的人。因此,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除了具有广博的音乐知识、良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成为心灵美、思想美、行为美的传播者,更应是坚定共产主义思想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成为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楷模,这样才有教育力量。
3.应具备“一专多能”的音乐知识结构
高校公共音乐教师既要上课又要开展、辅导全校的音乐活动,因而其知识结构应“一专多能”。“一专”指擅长于音乐学科中一门专业,如声乐、器乐、钢琴、作曲、民乐等。有一项专长才有能力开展、辅导全校的音乐活动。“多能”指要对乐理、视唱练耳、歌曲作法、音乐常识、音乐欣赏等专业课都要掌握到一定深度。特别是讲授音乐欣赏课,除要求教师对音乐史、曲式学、旋律学、乐器学等比较熟悉外,还应该对相关学科如历史、地理、文学、美术、戏剧等都要有所了解。在教学中要求既能范唱又能伴奏并能指挥。高校公共音乐教师掌握的音乐知识越丰富,音乐课就上得越有艺术感染力,教学效果也就越好。所以,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师必须真正达到“一专多能”,方能称职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應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基础
音乐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音乐教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了解他们在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对音乐的需求,不了解他们的共性与个性的差异,那么也就不可能发挥音乐教育的最佳效果。高等学校学生的知识层次较高,并且思想活跃,充满学习的热情,迫切希望通过学习能获取大量新知识,渴望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如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戏剧、文学、建筑、地理、历史、哲学、数学、物理等。音乐教师知识越渊博,便越能把问题讲透彻,教学效果便越好。高等学校是多系科综合大学,在讲授音乐课时,如果只是就音乐讲音乐,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听,教学效果就不好。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善于将相关知识综合考虑,将音乐广泛联系文化、历史、哲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使学生能从音乐的角度去探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演进,充分调动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强化主动参与意识。 (五)具有组织教学与熟练操作教学工具的能力
教法和教学艺术的不同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做出转换——变“教书匠”为“导师”,教师除了具有完善均衡的知识结构,还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织、设计、分工、讨论等方式开展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应该为学生提供“舞台”、指出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并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关键时刻给予指导和支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迈进音乐的殿堂。
(六)不断提高科研与创作能力
作为从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师来说,还应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创作能力,特别是对当前新兴音乐学科的研究和各项边缘学科的研究,积极地收集新信息,以更新旧观念,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二、结语
只要我们高校的领导和高校的公共音乐教师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创造性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解决各种问题,立足现实,紧紧抓住音乐素质教育的机遇,以主人公的姿态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坚持教学与科研并进,就一定能够促进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1999-6-19.
[2]沈致隆.哈佛大学和MIT的人文艺术教育极其哲学思想[J].高等教育研究,1999,2.
[3]曹理.音乐教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4]李岚清.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乐的讲话[J].人民音乐,1998(3).
[5]田耀農,刘清涌.从孔子乐教到当代音乐教育[J].乐府新声,1997(2).
[6]刘沛.世纪末的美国音乐教育动态述评[J].中国音乐,1995(1).
[7]王耀华,伍湘涛.音乐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
[8]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7.
[9]刘云翔,魏煌.音乐教育学[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6.
[10]姚思源.论音乐与音乐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作者简介:张华萃(1978—),女,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公共音乐教育。
【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对策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对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开设的系统、独立的音乐课程。它有自己的特殊之处:它不仅让大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而且从精神、心灵及智力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针对我国高校绝大多数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音乐素质这个现象,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如何对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如何体现“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首先培养人”这一原则,已成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者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不仅关系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能否健康发展并取得不断地进步,更关系到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人格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构建,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通过调查得知,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学历普遍偏低,其队伍结构也不尽合理。高校公共音乐师资力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是教师水平、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这应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以保证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健康、顺利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大量开设了音乐类课程,但又未能及时补充师资,使课时量与现有师资数量形成了矛盾。由于现任高校公共音乐教师数量不足,导致超负荷工作,难以有余暇去进修提高和投入更多精力从事科研活动,这又直接影响到职称的晋升,致使职称和学历停滞不前。而且由于教学对象的文化层次、理解能力不同,需求也就不同,所以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付出几倍的辛苦,但在教学评估时,却得不到正确地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对策与建议
(一)高校要重视公共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国高校公共音乐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是由于现任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再加上工作后的进修、提高不够所致。要使教育水平有“质”的提高,并且能够“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教师职后培训。教师职后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音乐教师终身发展的基本保障。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对教师职后培训十分重视,并已着手进行改革。但目前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的体系还没有统筹的管理和规划,还没有得以完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的地位比较低下,各部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要拓宽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渠道,扩大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的规模,引进有效地竞争机制,多方合作来改善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另外对高校公共音乐教师要建立严格的考评、聘任制度,那些“匠人式”的执教者应尽快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建立合理地教学评估体系
高校公共音乐的教师作为这门课程的承载者和传授者,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会身兼数职,付出几倍的辛苦,甚至包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但是,这些都可能不被决策者和专业人士所认同,他们看到的可能仅是一台音乐会,不了解它的复杂程度和教师所付出的巨大艰辛。针对当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必须要有合理地教学评估体系,改进公共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公正评价公共音乐教师的教学结果,提高公共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三)提升高校公共音乐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指出:“加强艺术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特殊性,也向担任这一教育任务的教师提出了特殊要求。
1.热爱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事业
只有热爱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事业,才能具有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把握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目标、方向,努力钻研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教育方法、教育规律,致力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2.做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楷模
徐特立同志说:“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模范的人。因此,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除了具有广博的音乐知识、良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成为心灵美、思想美、行为美的传播者,更应是坚定共产主义思想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成为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楷模,这样才有教育力量。
3.应具备“一专多能”的音乐知识结构
高校公共音乐教师既要上课又要开展、辅导全校的音乐活动,因而其知识结构应“一专多能”。“一专”指擅长于音乐学科中一门专业,如声乐、器乐、钢琴、作曲、民乐等。有一项专长才有能力开展、辅导全校的音乐活动。“多能”指要对乐理、视唱练耳、歌曲作法、音乐常识、音乐欣赏等专业课都要掌握到一定深度。特别是讲授音乐欣赏课,除要求教师对音乐史、曲式学、旋律学、乐器学等比较熟悉外,还应该对相关学科如历史、地理、文学、美术、戏剧等都要有所了解。在教学中要求既能范唱又能伴奏并能指挥。高校公共音乐教师掌握的音乐知识越丰富,音乐课就上得越有艺术感染力,教学效果也就越好。所以,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师必须真正达到“一专多能”,方能称职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應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基础
音乐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音乐教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了解他们在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对音乐的需求,不了解他们的共性与个性的差异,那么也就不可能发挥音乐教育的最佳效果。高等学校学生的知识层次较高,并且思想活跃,充满学习的热情,迫切希望通过学习能获取大量新知识,渴望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如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戏剧、文学、建筑、地理、历史、哲学、数学、物理等。音乐教师知识越渊博,便越能把问题讲透彻,教学效果便越好。高等学校是多系科综合大学,在讲授音乐课时,如果只是就音乐讲音乐,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听,教学效果就不好。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善于将相关知识综合考虑,将音乐广泛联系文化、历史、哲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使学生能从音乐的角度去探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演进,充分调动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强化主动参与意识。 (五)具有组织教学与熟练操作教学工具的能力
教法和教学艺术的不同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做出转换——变“教书匠”为“导师”,教师除了具有完善均衡的知识结构,还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织、设计、分工、讨论等方式开展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应该为学生提供“舞台”、指出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并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关键时刻给予指导和支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迈进音乐的殿堂。
(六)不断提高科研与创作能力
作为从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师来说,还应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创作能力,特别是对当前新兴音乐学科的研究和各项边缘学科的研究,积极地收集新信息,以更新旧观念,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二、结语
只要我们高校的领导和高校的公共音乐教师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创造性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解决各种问题,立足现实,紧紧抓住音乐素质教育的机遇,以主人公的姿态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坚持教学与科研并进,就一定能够促进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1999-6-19.
[2]沈致隆.哈佛大学和MIT的人文艺术教育极其哲学思想[J].高等教育研究,1999,2.
[3]曹理.音乐教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4]李岚清.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乐的讲话[J].人民音乐,1998(3).
[5]田耀農,刘清涌.从孔子乐教到当代音乐教育[J].乐府新声,1997(2).
[6]刘沛.世纪末的美国音乐教育动态述评[J].中国音乐,1995(1).
[7]王耀华,伍湘涛.音乐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
[8]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7.
[9]刘云翔,魏煌.音乐教育学[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6.
[10]姚思源.论音乐与音乐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作者简介:张华萃(1978—),女,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公共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