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绿化水平也应相应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那么,居住区景观如何进行较为系统、实用、美观,既满足景观性和功能性,又能与住宅区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呢?本文将立足实际,谈谈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
关键字: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技术要素
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组织和居民生活的基本。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水体设计、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甚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以求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
一、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舒适性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景观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合理的创造使用,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景观的疏密有致、层次清晰、植被色彩宜人、群落组团丰富等都是能够满足视觉上的舒适的重要因素。
(二)健康性
居住区环境空气要保持清新、自然,防止有害气体的超标,营造健康宜人的公共空间。植物配植时要考虑运用一部分吸尘降噪、有净化空气作用的植被。草坪覆盖面要达到100%,达到黄土不露天的效果,也能大大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和颗粒。
(三)通达性
通达性保障着居住环境各种功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通达的可选择性体现了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同时通达空间的层次决定了通路的性质和等级,公共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高,交通性强,通路的通达性也强。相反,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低,交通性弱,通达性也小。景观表现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些通达的层次,使其形散神聚,不同的层次能够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满足景观层次效果的同时也较好的体现了通达性。
(四)多样性
多样性的要求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而且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空间的创造、设施的设计并没有固定模式,只要秉承多样性的理念,因地制宜地将景观组织起来,都是可以达到效果的。
(五)和谐性
多样的外部环境各要素之间要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同时,环境构成要素作为实体来构成独立的空间,各要素间需要以环境和谐的整体利益限制自身不适宜的夸张表现,使各自的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六)生态性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引入自然界的山、水、绿化,模拟自然风光,也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具有生态性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感寄托,人与大自然共生共栖,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理,“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才是美丽的最高境界。
二、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技术要素
从改善城市小气候,能充分发挥小区功能出发,通过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空间环境,创造舒适、美观、休闲、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人居环境景观。
(一)绿化配植应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种植
现代居住区绿化设计中,一般要求绿化率达到35%以上,高档小区一般要到50%以上。在实际配植中树种的选择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不同树种的搭配、群落的组合来表现设计意图。植物群落是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植物景观是绿色的主体,因此应该以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来有机结合,根据它们的种类和习性的相似性组成层次丰富而不复杂,适合该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人工园林植物群落,以发挥最佳生态效益。科研人员从园林植物的改善环境功能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入手,换算出居住区绿化最佳效益结构为乔、灌、草三级结构。无论是大到整个住宅区,还是小到一个居民楼,只有让三者紧密联系,才能创造最佳生态效益,既节约土地,又能在生态效益上产生最佳效果。
(二)注重绿化布局的集中与分散
现代化的居住区,更要注重居民的交流、运动和休息。如何围绕小区绿地这一个共享空间,组织有益的户外活动,丰富居民生活,密切人际关系,规划设计时就要考虑集中的中心绿地。中心绿地一般是整个居住区景观的节点,是主要的风格基调和展示平台,因此,把握好中心绿地的景观结构尤为重要。种植时可采用密植和疏植共用,以基本结构为框架,苗木搭配尽量品种丰富,色彩绚丽,最大限度地满足集中的效果。同时,由于中心绿地人流较为密集,应设置驻足空间,驻足空间的方式有很多,如坐凳,大树围椅,花架等,运用时可灵活掌握。另一方面,过度集中的绿地环境相对嘈杂,人员往来密切,私密性差,无形中与居住区内的很多居民之间拉开了距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达到景观和人的和谐统一,在绿化布局中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这些团块绿地分别相对独立,自成一体,相对于中心绿地而言具有相对安静、精致、私密的特点,与中心绿地形成形式互补。实际设计中,还应注意这些团块绿地和中心绿地之间的通达性,使团块绿地和中心绿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相对独立但是仍然保持着一个整体的景观效果,比如可采用同一品种苗木配植的连续性的方法,道路的宽窄和用材变化的方式等等。
(三)注重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同于公园,要注重实用功效和美学艺术。在景观效果表达上要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布满情趣的生活空间。在规划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需要,满足小孩子嬉戏、老人活动、健身及体育锻炼等。
三、对于提高居住区园林景观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统一规划设计,协调布局
住宅区绿地种类多,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小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科学协调布置绿化景觀,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设计尽量做到人性化,步移景异,建设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居住区园林绿化景观。
(二)植物品种选择、配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之后再进行品种选择和搭配。品种选择要考虑植物色彩、花果期及时序,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速生、慢生等因素。植物配植要有层次感,乔、灌、草的配植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居住区布局要求,合理配植高、中、低植物,宜将修剪整洁的植物配植在边际或外围,以构成多层次种植结构。另外,乡土树种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抗病虫害能力强,养护成本低,因此在选择上应优先考虑。通过配植,能够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创造出“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是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适地造林,借景于情才是园林景观的精华。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少动土方,并适当保留原有的树木,这样可以减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并且显得真切自然。自然起伏多变的地形比人工堆砌的平面整洁的地形要更贴近自然,更令人感到轻松,因此,有时保存现有的景致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实际运用中,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树种,以改善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促进整体和谐统一。
(四)园林景观要与生活、文化相结合
提倡多元化,创作出真正符合小区文化背景和氛围的景观表现。
文化生活区、儿童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区等特色功能区要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进生活的元素。
总之,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已不同于以往的街道绿化,掺入了社会、心理、环境等多种学科,它为城市奉献的价值,决不亚于居住建筑本身。为此,我们这些在园林战线上工作的人仍需不懈追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养护,从而不断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而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冯静.居住区水景观设计探讨[J].地下水,2011,(01).
[2]李伟,李培风.开放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
[3]王阳,周立军.浅析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J].山西建筑,2010,(09).
关键字: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技术要素
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组织和居民生活的基本。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水体设计、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甚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以求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
一、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舒适性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景观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合理的创造使用,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景观的疏密有致、层次清晰、植被色彩宜人、群落组团丰富等都是能够满足视觉上的舒适的重要因素。
(二)健康性
居住区环境空气要保持清新、自然,防止有害气体的超标,营造健康宜人的公共空间。植物配植时要考虑运用一部分吸尘降噪、有净化空气作用的植被。草坪覆盖面要达到100%,达到黄土不露天的效果,也能大大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和颗粒。
(三)通达性
通达性保障着居住环境各种功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通达的可选择性体现了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同时通达空间的层次决定了通路的性质和等级,公共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高,交通性强,通路的通达性也强。相反,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低,交通性弱,通达性也小。景观表现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些通达的层次,使其形散神聚,不同的层次能够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满足景观层次效果的同时也较好的体现了通达性。
(四)多样性
多样性的要求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而且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空间的创造、设施的设计并没有固定模式,只要秉承多样性的理念,因地制宜地将景观组织起来,都是可以达到效果的。
(五)和谐性
多样的外部环境各要素之间要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同时,环境构成要素作为实体来构成独立的空间,各要素间需要以环境和谐的整体利益限制自身不适宜的夸张表现,使各自的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六)生态性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引入自然界的山、水、绿化,模拟自然风光,也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具有生态性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感寄托,人与大自然共生共栖,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理,“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才是美丽的最高境界。
二、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技术要素
从改善城市小气候,能充分发挥小区功能出发,通过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空间环境,创造舒适、美观、休闲、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人居环境景观。
(一)绿化配植应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种植
现代居住区绿化设计中,一般要求绿化率达到35%以上,高档小区一般要到50%以上。在实际配植中树种的选择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不同树种的搭配、群落的组合来表现设计意图。植物群落是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植物景观是绿色的主体,因此应该以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来有机结合,根据它们的种类和习性的相似性组成层次丰富而不复杂,适合该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人工园林植物群落,以发挥最佳生态效益。科研人员从园林植物的改善环境功能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入手,换算出居住区绿化最佳效益结构为乔、灌、草三级结构。无论是大到整个住宅区,还是小到一个居民楼,只有让三者紧密联系,才能创造最佳生态效益,既节约土地,又能在生态效益上产生最佳效果。
(二)注重绿化布局的集中与分散
现代化的居住区,更要注重居民的交流、运动和休息。如何围绕小区绿地这一个共享空间,组织有益的户外活动,丰富居民生活,密切人际关系,规划设计时就要考虑集中的中心绿地。中心绿地一般是整个居住区景观的节点,是主要的风格基调和展示平台,因此,把握好中心绿地的景观结构尤为重要。种植时可采用密植和疏植共用,以基本结构为框架,苗木搭配尽量品种丰富,色彩绚丽,最大限度地满足集中的效果。同时,由于中心绿地人流较为密集,应设置驻足空间,驻足空间的方式有很多,如坐凳,大树围椅,花架等,运用时可灵活掌握。另一方面,过度集中的绿地环境相对嘈杂,人员往来密切,私密性差,无形中与居住区内的很多居民之间拉开了距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达到景观和人的和谐统一,在绿化布局中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这些团块绿地分别相对独立,自成一体,相对于中心绿地而言具有相对安静、精致、私密的特点,与中心绿地形成形式互补。实际设计中,还应注意这些团块绿地和中心绿地之间的通达性,使团块绿地和中心绿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相对独立但是仍然保持着一个整体的景观效果,比如可采用同一品种苗木配植的连续性的方法,道路的宽窄和用材变化的方式等等。
(三)注重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同于公园,要注重实用功效和美学艺术。在景观效果表达上要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布满情趣的生活空间。在规划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需要,满足小孩子嬉戏、老人活动、健身及体育锻炼等。
三、对于提高居住区园林景观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统一规划设计,协调布局
住宅区绿地种类多,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小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科学协调布置绿化景觀,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设计尽量做到人性化,步移景异,建设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居住区园林绿化景观。
(二)植物品种选择、配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之后再进行品种选择和搭配。品种选择要考虑植物色彩、花果期及时序,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速生、慢生等因素。植物配植要有层次感,乔、灌、草的配植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居住区布局要求,合理配植高、中、低植物,宜将修剪整洁的植物配植在边际或外围,以构成多层次种植结构。另外,乡土树种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抗病虫害能力强,养护成本低,因此在选择上应优先考虑。通过配植,能够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创造出“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是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适地造林,借景于情才是园林景观的精华。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少动土方,并适当保留原有的树木,这样可以减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并且显得真切自然。自然起伏多变的地形比人工堆砌的平面整洁的地形要更贴近自然,更令人感到轻松,因此,有时保存现有的景致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实际运用中,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树种,以改善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促进整体和谐统一。
(四)园林景观要与生活、文化相结合
提倡多元化,创作出真正符合小区文化背景和氛围的景观表现。
文化生活区、儿童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区等特色功能区要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进生活的元素。
总之,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已不同于以往的街道绿化,掺入了社会、心理、环境等多种学科,它为城市奉献的价值,决不亚于居住建筑本身。为此,我们这些在园林战线上工作的人仍需不懈追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养护,从而不断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而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冯静.居住区水景观设计探讨[J].地下水,2011,(01).
[2]李伟,李培风.开放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
[3]王阳,周立军.浅析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J].山西建筑,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