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三姐将手中的碗狠狠地摔向地面时,狂风暴雨袭来,闪电蛇样悬在半空中,雷突然间向大地劈来。
  破碎的瓷片向空中飞,有几片正好溅进了刘老四的馄饨锅里。
  刘老四受惊猛抬头,看到的是横眉竖眼的吴三姐。吴三姐大声斥责:刘老四,你家是开盐场的?想咸死姑奶奶呀。
  早晨,街上正上人。刘老四回过神来:不咸呀,小姐,口味好着呢,大骨头汤呢。
  咸,咸死我了。吴三姐嗓门越来越大,大得不像一个娴静的女士。
  就在这时,几个黑衣人一拥而上,将吴三姐按压在地,枪顶着吴三姐的脑门。
  吴三姐突然就安静了下来,只是按在地上的脸,被瓷片划破,血流了一眉眼。
  轮到刘老四发愣了,转眼又筛糠样地发抖。
  刘老四摆个馄饨摊,多年了,祖上传下来的手艺,皮薄,馅嫩,汤美,一地界有名。
  吴三姐,刘老四不认识。一定是头回客,这刘老四肯定。刘老四做的大多是老主顾的生意,吃了上瘾,自然回头。吴三姐来吃馄饨时,刘老四上心。一来吴三姐长得好看;二来是头回客,想着二回来。
  没想到头回客就摔了碗,还被几个黑衣人抓起来了。
  吴三姐被上了铐,黑衣人推推搡搡,吴三姐打了个踉跄,还是回过头来,对刘老四浅浅一笑,笑还没满幕,目光就转向了地面,地上是破碎的瓷,白白的,碎得大小不一,但都保持着坚硬的形状。
  刘老四一上午心都在怦怦跳,眼前总是浮着吴三姐浅浅的笑。那么浅浅的笑,刘老四看出来了。笑是给刘老四的,笑有内容,是什么内容?刘老四没看出来。
  下午刘老四就听到了风传,还知道了吴三姐的名字。吴三姐,也是一个人的名字?吴三姐是共产党,碰在了枪口上。刘老四心中猛地有一个声响,碗摔在地上的碎裂的声音。
  不是说共产党红眉绿眼吗?不像。吴三姐摔碎瓷碗时,横眉竖眼,倒是让刘老四有些害怕。
  刘老四在街面上混,见多了,对劈雷中兀自摔碗还是第一次。刘老四前前后后地回忆,心中一惊——在吴三姐摔碎碗后,在猛抬头时,刘老四眼睛的余光里,有一个人影倏忽闪去,而就在这时几个黑衣人扑向了吴三姐。
  再见到吴三姐时,她已不像个人样,被五花大绑在一柱子上,头耷拉着,长长的发盖住了脸,衣衫不整,血从胸前洇出,红得耀眼。
  一盆水泼醒了吴三姐,吴三姐认出了刘老四来,浅浅的笑,缓缓地从嘴角漫出,刘老四的心一缩,内容和上次的一样。吴三姐的脸已不完整,如绽开了的馍头,暄腾,却是裂开的。吴三姐浅笑间,血又一次从脸上的伤口涌出。
  刘老四也被绑上了,就在绑上的瞬间,刘老四的心硬朗了起来。
  鞭子抽过,烙铁烙过,能从刘老四嘴中迸出的只有三个字:不知道。刘老四也确实不知道。但刘老四把余光里的影子憋在了肚子里,烂了。
  刘老四出狱时,没能见到吴三姐浅浅的笑容,吴三姐昏迷了。
  吴三姐被枪杀了。行刑时,队伍从刘老四的馄饨摊前经过,五花大绑、嘴中塞实毛巾的吴三姐走得沉稳。到了刘老四的馄饨摊前,步伐放慢了,目光轻轻流连,刘老四又看到了吴三姐浅浅的笑,这笑是藏在眼睛里的。刘老四看得明明白白,还是过去的内容,只有刘老四能看得到。
  枪声响了,刘老四听到的是一个瓷碗破碎的声音。
  过了多少天,刘老四记不得了。
  一个夜晚,刘老四将要收摊的时候,一个半大的孩子来到馄饨摊,吃了碗馄饨,扔下一块银元,转身就走。刘老四喊住孩子:太多了,太多了,太多了。
  孩子頭不回,丢下半句话:三姐留下的……
  夜真的很黑,刘老四又听到了碗摔碎的迸裂声。
  又过些日子,刘老四不见了,风样吹走了。
其他文献
阿呤是精灵,也是星星的孩子,长了一头红色卷发,眨着碧绿色的眼睛,尖耳朵,小嘴巴。  每个星星必须学会在漆黑的夜幕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发出自己最漂亮的光芒。  直到,暗下来,发不出一丝光。  最后,掉下人间,成为一颗坑洼的流星,被人类拾去,各有归宿。  阿呤在两天后发现自己不亮了,她撑不住了。  她的红发变成棕发,她的眼睛变得混浊,尖耳褪去。  她被一个叫星辰的男孩拾去。男孩把阿呤带回了家,洗干净
期刊
喊了三声,门终于开了。父亲顶着一头“雪”,低头接过他手里的大箱子,猛一使劲,拽进屋去。  他拍拍衣服上的灰尘,刚要抬脚进屋,“砰”的一声,门关上了,门扇狠狠刮了一下他的鼻尖。  他喊,再喊,高声喊。门就是不开。  难道父亲耳朵突然聋了?就算耳朵聋了,也知道他要进屋里去啊!  站累了,他一屁股坐在门槛上。父亲是怎样的性子,他心里清楚。很快,纷乱的思绪理出了头绪。  屋是老屋,比他年龄大得多。屋侧离地
期刊
桑城人自隋唐以来,世代种桑,已有千余年历史,老百姓种桑养蚕,安然度日,倒也太平。  桑城历经朝代更迭,但雄风犹在,坚固如初,易守难攻,素有“铜墙铁壁”之称。  民国时期,兵荒马乱。土匪头子大炮子乘机占了桑城,别的土匪占山为王,他占城为王,自觉高匪一等。  大炮子原是祖传做豆腐的,晚上做豆腐,白天挑着豆腐担走四方。大炮子嗓门大,会吆喝。他一张口,“豆腐哟,豆腐哟,又白又嫩的豆腐哟……”大街小巷的人都
期刊
那天,小瑶家的砖茶店来了一批西北茶客。小瑶不经意地倒茶,眼神却有些飘忽:一个青年茶商,书生装扮,一直在看她。  小瑶心慌意乱。  小瑶识几个字,为了砖茶生意,老父让她学着看茶经。小瑶就在似懂非懂的茶经里,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事儿。比如,书生;比如,私会。这让小瑶很是憧憬:那个木头,怎能与书生相比?  “书生”临走时,小瑶悄悄塞给他一片压得实实的砖茶。“书生”说起话来就像吟诗:明年此时,不见不散。 
期刊
他只活了二十多岁,就死了。他很不甘心,便找到了天使,质问道,天使,你为什么让我做个短命鬼?天使说,那是你自己的选择,跟我没关系。他气坏了,说道,你胡说。  天使说,你投胎前,我问你需不需要苦日子,你说不需要。先生,人生是由苦日子和甜日子组成的,你说你一点儿苦日子都不要,可不就是选择做个短命鬼吗?好在你还有一次投胎做人的机会,请问这次你需要苦日子吗?  当然需要了!他说。  天使说,先生,苦日子有三
期刊
有些故事,一直沉睡在岁月深处,当你不小心把它弄醒,心里就会激荡起片片涟漪。  二十年前,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是县委宣传部一个办事员。有次接到一项任务,陪同一个美国记者去乡下采访,我主要负责联系和协调。  美国记者大约六十来岁,近一米九的身高,金发碧眼,肩挎相机,带着一名大学生模样的年轻翻译。一见面,他热情地和我握手,用蹩脚的中文说“你好”,让我叫他哈里森。  哈里森在写一部有关中国红军的书籍,专程来
期刊
天刚亮,背双肩包的游客挤在弹花巷口举着手机,聚焦一扇红油漆门。大门突然出现一道缝,有人激动地喊:“出来了,出来了!”  門缝越来越大,一只轮子挤了出来,又是一只轮子,踏板上垂吊着两只歪歪扭扭的布鞋,鼓起的脚腕像拳头,但鞋面瘪塌塌的,像没内容。轮椅上坐着个“女孩”,除了歪脑袋有点鲜活气,身子软烂一团。最后,推轮椅的人也从门里走了出来,是个戴顶白帽的老人,白眉毛又长又密,往上翻。老人姓胡,仙风道骨。游
期刊
初春的风乍暖还寒,偷摸着吻醒了万物生灵,草丫、榆叶争抢着冒出了头。玉梅的一双杏眼肿成了馒头,泪眼望向窗外,不由轻叹一声,还不如活成这草叶来得痛快。  鞭炮声一路响来。小丈夫爬上炕,眉眼间的笑带着一股子未成年的青涩味道潮水般溢了出来。他把手伸向玉梅腿和腰间,勉强抱起。他太小了,不满十六,就像四五月刚栽下的杨树苗,瘦弱,单薄。一米五的他抱着一米七的玉梅,没走几步,头上就渗出了密密的汗珠,喘出的长气蝇子
期刊
江浙地区五年一度的“斗墨”大赛正在举行,各地丹青妙手及制墨高手云集。没料想,代表杭州参赛的居然是位年轻女子。她姓孙,名墨瑶,富阳龙门墨庄第九代传人。她画着浅妆,一头乌黑短发,齐刘海适中地从眼皮上划过,长睫毛下是泛着水的双眼,着一袭淡雅旗袍,在清一色的男人中很显眼。  昨天,经过比斗墨的材质、颜色、外形,杭州龙门墨庄与湖州罗氏墨庄名列前茅,难分高低,今日将通过现场写字作画效果做最后评判。  罗庄主年
期刊
暑假里,听说我要去乡下,姥姥和妈妈都坚决反对。我知道她们不想让我见到那个人,可是越是如此,我就对他越发好奇。  这个叫于家店的小村庄藏在山水之间,离我住的城市足有400公里,好在这里有我一位同学,正好他妈妈张姨又是我妈妈的童年伙伴,所以我理所当然住在张姨家,一点都没把自己当外人。  寒暄过后,张姨便向我爆出了一大新闻:两年前,住在村边的老于头竟然扒掉了居住多年的老房子,自己起早贪黑地打好了地基,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