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是形成学生渴求知识、锻炼能力、陶冶情操的“学习场”。新课程实施以来,情境教学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采用,预设情境、展现情境、生成情境、升华情境,正成为新课堂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课堂上,师生在情境中一起体验、探究、思考、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求知乐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教学情境;情境创设;重要性;基本要求
1什么是情境教学
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等1918年在《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一书中最早提出“情境”(situation)这个概念,它从认知的角度说明了行为者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情境”这个概念后来被用来指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外部条件。创设和利用好这一外部条件,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2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2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2克盐全部吸收了。可以这样说,知识和情景,就如盐和汤的关系,知识需要情景这碗汤,才能被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善于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与教学互动,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乐学、愿学、善学、会学。
2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这也就是说,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才能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使其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3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第一:情境创设要生活化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观点。情境的创设首先应当遵循生活化的原则。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模块的性质中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生活化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特征之一,也应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之一。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新鲜的、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已成为广大政治教师的共识和积极的实践。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情境也是多姿多彩的,其中不乏轻松、活泼、有趣的情境。面对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生活情境,我们为何不选择那些有趣的生活情境,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增添学生求知的乐趣?比如:学习《经济生活》的“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时,我先指导学生到镇上的农业银行进行相关调查,收集资料,并把银行的许多宣传资料带到课堂上。上课时,我设置了“银行营业厅”的模拟情境。我自任“营业厅主任”,选了五个学生任“营业员”。学生到了“银行”,有的“存款取款”,“有的交水电费”,“有的办理按揭贷款”,“有的咨询相关业务”。通过模拟表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这样来自生活的、有时代气息的情境,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很容易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渴望。布鲁纳说过:“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事实上,上述情境只是让真实的生活来到了课堂,学生便有了兴趣。
第二、情境创设要新奇化
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中学生都有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他们往往对那些新鲜的、新异的、新奇的情境感兴趣。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的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因此,对情境材料的选择,我们首先要注重情境内容本身的趣味性,让情境充满幽默风趣和诗情画意;其次还要注意情境的呈现方式,让情境以小品、故事、情景剧、现场模拟等轻松活泼的形式展现,因为,一样的情境材料,如果以新颖、别致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同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感官愉悦,激发他们的情绪兴奋,达到以趣引趣、以趣激趣的效果。众多教师都喜欢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增添教学的趣味性,也许这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故事、寓言典故以及具有形象、生动、夸张、幽默、辛辣特点的漫画等材料来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初三政治“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引用了“吃蛋原理”这个哲理事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条消费方案:1.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2.把鸡也杀了吃掉;3.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吃蛋原理中的三条消费方案,第一条虽能保持收支平衡,但生活质量不会有大的提高;第二条把鸡也杀掉,虽可供一饭之需,但只能改善一顿,此后便只能安守清贫了;唯有第三条方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虽要忍受一时的清贫,但一段时间后,既有鸡吃,又有蛋吃,生活质量才会有大量的改善和提高。在上述三个消费方案中,选择后者,就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如此教学,学生们均感觉新鲜有趣,一下子把学生们带到了新奇的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情境创设要形式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创设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形式单一,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减弱,所以,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如文字图表材料情境、漫画动画演示情境、视频音乐播放情境,教师语言文字描述、生活实例列举,学生诗歌朗诵、小品比赛、小组辩论、知识竞赛、集体讨论、新闻播报等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得到新体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在上《哲学与生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中,创设音乐情境,播放歌曲《国家》,精心设计问题:歌曲《国家》体现了国与家什么关系?学生:国离不开家,家也离不开国。国与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该音乐情境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这种热烈而微妙的教学效果,不是其他手段可以替代的。把音乐与教学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我在讲到《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播放新闻视频,让学生了解郭明义15年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坚持20年无偿献血,先后捐款12万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和困难群众等。他先后获得了“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通过播放新闻视频,学生真切感受到,要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教学情境创设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笑声、掌声。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的美妙结合,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股制胜的力量,唤起学生追求知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丰富而有个性。实现知识给予、技能培养、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教学情境;情境创设;重要性;基本要求
1什么是情境教学
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等1918年在《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一书中最早提出“情境”(situation)这个概念,它从认知的角度说明了行为者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情境”这个概念后来被用来指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外部条件。创设和利用好这一外部条件,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2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2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2克盐全部吸收了。可以这样说,知识和情景,就如盐和汤的关系,知识需要情景这碗汤,才能被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善于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与教学互动,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乐学、愿学、善学、会学。
2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这也就是说,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才能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使其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3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第一:情境创设要生活化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观点。情境的创设首先应当遵循生活化的原则。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模块的性质中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生活化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特征之一,也应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之一。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新鲜的、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已成为广大政治教师的共识和积极的实践。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情境也是多姿多彩的,其中不乏轻松、活泼、有趣的情境。面对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生活情境,我们为何不选择那些有趣的生活情境,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增添学生求知的乐趣?比如:学习《经济生活》的“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时,我先指导学生到镇上的农业银行进行相关调查,收集资料,并把银行的许多宣传资料带到课堂上。上课时,我设置了“银行营业厅”的模拟情境。我自任“营业厅主任”,选了五个学生任“营业员”。学生到了“银行”,有的“存款取款”,“有的交水电费”,“有的办理按揭贷款”,“有的咨询相关业务”。通过模拟表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这样来自生活的、有时代气息的情境,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很容易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渴望。布鲁纳说过:“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事实上,上述情境只是让真实的生活来到了课堂,学生便有了兴趣。
第二、情境创设要新奇化
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中学生都有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他们往往对那些新鲜的、新异的、新奇的情境感兴趣。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的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因此,对情境材料的选择,我们首先要注重情境内容本身的趣味性,让情境充满幽默风趣和诗情画意;其次还要注意情境的呈现方式,让情境以小品、故事、情景剧、现场模拟等轻松活泼的形式展现,因为,一样的情境材料,如果以新颖、别致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同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感官愉悦,激发他们的情绪兴奋,达到以趣引趣、以趣激趣的效果。众多教师都喜欢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增添教学的趣味性,也许这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故事、寓言典故以及具有形象、生动、夸张、幽默、辛辣特点的漫画等材料来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初三政治“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引用了“吃蛋原理”这个哲理事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条消费方案:1.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2.把鸡也杀了吃掉;3.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吃蛋原理中的三条消费方案,第一条虽能保持收支平衡,但生活质量不会有大的提高;第二条把鸡也杀掉,虽可供一饭之需,但只能改善一顿,此后便只能安守清贫了;唯有第三条方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虽要忍受一时的清贫,但一段时间后,既有鸡吃,又有蛋吃,生活质量才会有大量的改善和提高。在上述三个消费方案中,选择后者,就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如此教学,学生们均感觉新鲜有趣,一下子把学生们带到了新奇的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情境创设要形式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创设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形式单一,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减弱,所以,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如文字图表材料情境、漫画动画演示情境、视频音乐播放情境,教师语言文字描述、生活实例列举,学生诗歌朗诵、小品比赛、小组辩论、知识竞赛、集体讨论、新闻播报等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得到新体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在上《哲学与生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中,创设音乐情境,播放歌曲《国家》,精心设计问题:歌曲《国家》体现了国与家什么关系?学生:国离不开家,家也离不开国。国与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该音乐情境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这种热烈而微妙的教学效果,不是其他手段可以替代的。把音乐与教学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我在讲到《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播放新闻视频,让学生了解郭明义15年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坚持20年无偿献血,先后捐款12万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和困难群众等。他先后获得了“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通过播放新闻视频,学生真切感受到,要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教学情境创设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笑声、掌声。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的美妙结合,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股制胜的力量,唤起学生追求知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丰富而有个性。实现知识给予、技能培养、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