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一体化射野设计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ting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一种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方式与常规射野设计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选取41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CT图像,进行胸壁、部分腋窝、锁骨上、内乳等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勾画。对每一套CT图像分别制作一体化射野设计的调强计划和常规调强计划。评估两种计划靶区和OAR剂量学分布。

结果

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OAR受照剂量均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调强计划相比于常规计划:患侧肺V5降低9.7%(t=2.407,P<0.05)、V10降低11.2%(t=2.160,P<0.05)、V20降低17.3%(t=2.465,P<0.05)、V30降低13.4%(t=2.119,P<0.05)、Dmean降低13.8%(t=2.258,P<0.05);心脏V30下降28.4%(t=2.589,P<0.05)、Dmean下降23.2%(t=2.409,P<0.05);其他OAR剂量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技术显著降低了患侧肺和心脏的受照体积与受照剂量,有望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不良反应。新型设计方案选取了较多的样本,包含不同分期的左乳癌根治术患者,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临床应用具有普遍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照射方式推广。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评估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扩大适应证的可行性,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胃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的807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2%(139/807)的
目的建立不同CT扫描时相图像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的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NSCLC患者的术前CT图像,所有患者均行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CT扫描。选取231枚纵隔淋巴结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入组的163枚淋巴结作为训练组,2017年7月—2018年6月入组的68枚淋
目的初步探讨放射工作人员的性别、年龄、工龄、工种和年有效剂量等因素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核质桥(NPB)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河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利用细胞分裂阻滞实验(CBMN法)制备人外周血淋巴细胞NPB标本,分析NPB率和NPB细胞率及各类因素对NPB的影响。结果放射工作人员NPB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Z=-8.123,P < 0.01)。性别对NPB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