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外贸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扎实做好“稳外贸”工作,既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迫切需要,也是江苏主动为全国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的使命要求。
外贸业务的开展需要经过生产、国际运输、海关、商检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会导致业务中断,而此次疫情及其所采取的防控手段对外贸各环节具有全方位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其中,进口5.34万亿元,下降5.2%;出口6.2万亿元,下降4.7%。江苏外贸与全国情况基本相似,不仅受国内疫情的影响,还受制于全球疫情的防控状态和持续时间长短。
疫情将影响国际市场需求。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加快好转,外贸企业的复工复产有序加速推进。疫情在短期内对江苏外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側。在疫情冲击下,国际需求将出现分化,医护用品需求大幅增加,而除必需品以外的其他产品将会出现一定幅度下降。疫情还将直接减少很多产品需求,而且风险规避意识将改变人们的支出结构,更加倾向于健康类支出。此外,在疫情笼罩下国际资本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波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国际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要高度重视。
疫情将改变全球供应链。跨国公司在疫情冲击下将会重新审视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可能会引起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通过基于各国比较优势建立全球供应链,极大地优化了世界资源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在疫情冲击下,也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此次疫情刚开始,由于我国的停工停产导致韩国现代等企业无法进口零部件而不得不减产或停产。我国疫情有效控制以后,全球供应链又由于其他国家疫情蔓延而受到冲击。在疫情冲击下,跨国公司将会重新整合全球供应链,建立或培养更多替代来源,甚至在权衡供应链安全性后将部分环节迁回其国内。对于江苏来说,全球供应链重构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疫情助长贸易保护主义。疫情全球蔓延引发心理恐慌,各国海关因此采取诸多贸易限制措施和检疫举措。尽管这些短期的贸易保护措施在疫情缓解以后将会被取消,但疫情引发经济萧条所助长的贸易保护主义将深刻影响江苏外贸增长。疫情升级为全球大流行后,国际运输、港口作业等处于停滞状态,叠加国际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全球贸易将受到巨大冲击,进而拖累各国经济增长。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已大幅度调低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经济萧条将难以避免。从历史经验来看,各国政府在经济萧条时期更加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帮助本国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大江苏外贸稳增长的难度。
当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江苏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但国外疫情蔓延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在此背景下,需要我们在正确分析疫情对江苏外贸影响的基础上,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拿出针对性的对策举措,引导外贸企业提质增效,稳住外贸基本盘。
精准施策落实减税降费,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国内疫情发生后打乱了外贸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面临交货延期或完不成订单被外商索赔,导致一些企业陷入困境,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以后,又面临防护成本增加、部分产品订单不足等问题。为应对疫情冲击,国家和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企业的减税降费措施,如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等。一方面,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减负”举措;另一方面,可以设立针对外贸企业的纾困基金,主要用于中小型外贸企业,帮助其渡过难关。当前的“减负”措施大部分是基于国内疫情防控情况制定,随着疫情在国外持续蔓延,对国际市场需求、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将日益凸显,“减负”措施需要根据国外疫情发展态势进行灵活调整,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金融支持外贸力度,助力开拓多元化市场。出口市场多元化是疫情冲击下“稳外贸”的重要举措。江苏外贸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面临的两个重要约束是融资和风险,需要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外贸业务的资金回笼周期比较长,企业承受的资金压力往往比较大,而且货物运输距离远,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根据外贸行业的资金周转特点,进一步推广“苏贸贷”,缓解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大型企业的综合优势,在为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商检、通关、运输等服务的同时,增强融通资金功能。针对开拓多元化市场的风险,则需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保障强度,在财政资金允许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大保费补贴力度,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驾护航。
聚焦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外贸发展新动能。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很多展会被推迟或取消,“稳外贸”亟需创新外贸业态和模式。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江苏可以依托南京、苏州、南通等三个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15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大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外贸业态和模式创新。新业态和新模式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开拓多元化市场的沉没成本,而且随着南京海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清单核放、汇总统计”出口快速通关模式正式落地,跨境电商的通关效率明显提升。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外贸新业态和新模式是取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如今年6月8日开幕的阿里巴巴网交会,开幕首日交易额同比增长了4463%。江苏外贸企业在开拓“一带一路”以及其他新兴市场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新业态和新模式,并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进一步创新,激发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江苏外贸发展韧性。超大规模市场已经成为我国新的比较优势,在国外疫情持续蔓延而国内已经有效控制的形势下,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新的比较优势,增强外贸发展的韧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国内市场已经今非昔比。受疫情冲击的江苏外贸企业可以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获取更多利润,形成“两个市场”良性互动,不仅可以为国外需求短暂下降提供缓冲,还有利于构建自主可控的国内价值链,创立品牌,提高价值链整合能力,加快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此外,我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具有虹吸全球高级要素的巨大潜力,江苏可以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资和高端人才,为江苏外贸再次飞跃发展提供新动能。
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塑造江苏外贸新优势。面对疫情冲击,江苏外贸要勇于化危为机,抓住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的机遇,加快塑造江苏外贸新优势。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进入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前沿阵地,江苏要充分发挥南京片区、苏州片区、连云港片区的分散化优势,加强三个片区与其周边高新区、创新示范区、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特殊经济区域的协同,复制政策创新形成“江苏特色”和“江苏速度”。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阶段,江苏利用区位和产业优势,积极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迅速成长为全世界重要的先进制造生产基地。在制度型开放阶段,江苏可以通过加快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对外开放、政府管理、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实施高标准的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疫情冲击可能导致的全球供应链重构中抢占先机,形成新的外贸优势。
(作者系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专家)
责任编辑:陈学科
外贸业务的开展需要经过生产、国际运输、海关、商检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会导致业务中断,而此次疫情及其所采取的防控手段对外贸各环节具有全方位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其中,进口5.34万亿元,下降5.2%;出口6.2万亿元,下降4.7%。江苏外贸与全国情况基本相似,不仅受国内疫情的影响,还受制于全球疫情的防控状态和持续时间长短。
疫情将影响国际市场需求。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加快好转,外贸企业的复工复产有序加速推进。疫情在短期内对江苏外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側。在疫情冲击下,国际需求将出现分化,医护用品需求大幅增加,而除必需品以外的其他产品将会出现一定幅度下降。疫情还将直接减少很多产品需求,而且风险规避意识将改变人们的支出结构,更加倾向于健康类支出。此外,在疫情笼罩下国际资本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波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国际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要高度重视。
疫情将改变全球供应链。跨国公司在疫情冲击下将会重新审视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可能会引起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通过基于各国比较优势建立全球供应链,极大地优化了世界资源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在疫情冲击下,也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此次疫情刚开始,由于我国的停工停产导致韩国现代等企业无法进口零部件而不得不减产或停产。我国疫情有效控制以后,全球供应链又由于其他国家疫情蔓延而受到冲击。在疫情冲击下,跨国公司将会重新整合全球供应链,建立或培养更多替代来源,甚至在权衡供应链安全性后将部分环节迁回其国内。对于江苏来说,全球供应链重构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疫情助长贸易保护主义。疫情全球蔓延引发心理恐慌,各国海关因此采取诸多贸易限制措施和检疫举措。尽管这些短期的贸易保护措施在疫情缓解以后将会被取消,但疫情引发经济萧条所助长的贸易保护主义将深刻影响江苏外贸增长。疫情升级为全球大流行后,国际运输、港口作业等处于停滞状态,叠加国际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全球贸易将受到巨大冲击,进而拖累各国经济增长。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已大幅度调低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经济萧条将难以避免。从历史经验来看,各国政府在经济萧条时期更加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帮助本国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大江苏外贸稳增长的难度。
当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江苏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但国外疫情蔓延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在此背景下,需要我们在正确分析疫情对江苏外贸影响的基础上,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拿出针对性的对策举措,引导外贸企业提质增效,稳住外贸基本盘。
精准施策落实减税降费,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国内疫情发生后打乱了外贸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面临交货延期或完不成订单被外商索赔,导致一些企业陷入困境,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以后,又面临防护成本增加、部分产品订单不足等问题。为应对疫情冲击,国家和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企业的减税降费措施,如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等。一方面,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减负”举措;另一方面,可以设立针对外贸企业的纾困基金,主要用于中小型外贸企业,帮助其渡过难关。当前的“减负”措施大部分是基于国内疫情防控情况制定,随着疫情在国外持续蔓延,对国际市场需求、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将日益凸显,“减负”措施需要根据国外疫情发展态势进行灵活调整,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金融支持外贸力度,助力开拓多元化市场。出口市场多元化是疫情冲击下“稳外贸”的重要举措。江苏外贸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面临的两个重要约束是融资和风险,需要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外贸业务的资金回笼周期比较长,企业承受的资金压力往往比较大,而且货物运输距离远,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根据外贸行业的资金周转特点,进一步推广“苏贸贷”,缓解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大型企业的综合优势,在为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商检、通关、运输等服务的同时,增强融通资金功能。针对开拓多元化市场的风险,则需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保障强度,在财政资金允许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大保费补贴力度,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驾护航。
聚焦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外贸发展新动能。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很多展会被推迟或取消,“稳外贸”亟需创新外贸业态和模式。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江苏可以依托南京、苏州、南通等三个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15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大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外贸业态和模式创新。新业态和新模式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开拓多元化市场的沉没成本,而且随着南京海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清单核放、汇总统计”出口快速通关模式正式落地,跨境电商的通关效率明显提升。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外贸新业态和新模式是取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如今年6月8日开幕的阿里巴巴网交会,开幕首日交易额同比增长了4463%。江苏外贸企业在开拓“一带一路”以及其他新兴市场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新业态和新模式,并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进一步创新,激发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江苏外贸发展韧性。超大规模市场已经成为我国新的比较优势,在国外疫情持续蔓延而国内已经有效控制的形势下,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新的比较优势,增强外贸发展的韧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国内市场已经今非昔比。受疫情冲击的江苏外贸企业可以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获取更多利润,形成“两个市场”良性互动,不仅可以为国外需求短暂下降提供缓冲,还有利于构建自主可控的国内价值链,创立品牌,提高价值链整合能力,加快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此外,我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具有虹吸全球高级要素的巨大潜力,江苏可以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资和高端人才,为江苏外贸再次飞跃发展提供新动能。
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塑造江苏外贸新优势。面对疫情冲击,江苏外贸要勇于化危为机,抓住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的机遇,加快塑造江苏外贸新优势。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进入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前沿阵地,江苏要充分发挥南京片区、苏州片区、连云港片区的分散化优势,加强三个片区与其周边高新区、创新示范区、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特殊经济区域的协同,复制政策创新形成“江苏特色”和“江苏速度”。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阶段,江苏利用区位和产业优势,积极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迅速成长为全世界重要的先进制造生产基地。在制度型开放阶段,江苏可以通过加快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对外开放、政府管理、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实施高标准的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疫情冲击可能导致的全球供应链重构中抢占先机,形成新的外贸优势。
(作者系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专家)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