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北师大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探讨分析德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研究意义。提出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道德与法治于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内容形成教育合力,大力推进新时期的小学道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德育问题;道德情操
从主体性教育的角度看,课堂学习是一个积极的、有目的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情感塑造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尽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育观念应该尊重学生的地位,教育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需要,做到二者对接。同时,要积极创新教育方法,完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体系的激励和约束功能,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1.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少先队、共青团是道德教育的依托,學生参加集体活动,丰富集体生活的经验,逐渐形成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合作学习精神,树立集体荣誉感,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然而,小学教育是为了培养思想和行为都好的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是在短时间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在每一个班级中以形成长期的影响。在加强班级管理中,教师通过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班级的生存环境。班级是学生集体的生活环境,是学校的基本形式。班级成员通过情感、言语、行为、道德等方面,体现了整体精神和人格特征。良好的人际环境,可以激发人的精神风貌,营造积极的集体氛围,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促进了良好习惯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学校是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升旗仪式是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国庆节的庆祝活动中,向学生介绍现代中国的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特别是在过去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爱国爱党情感。组织学生参加植树节、爱鸟周、地球纪念日,教育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地球,爱护家园,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成为文明人;举办科技节,成立各种科技景观让学生参与,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艺术节促进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发展;清明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二、各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内容形成教育合力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先导,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全面发展是教育神圣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成长为灵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首先,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发挥这种作用的关键是教师,所以学校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通过设立各种奖项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强,往往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所以当下需要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时间,可以通过讲座进行必要的培训,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经验交流、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二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好其他教育渠道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除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注重实效,不张扬,在教学过程中期望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外,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好其他教育渠道的作用,如良好的社会实践和积极的校园文化的作用,将这些渠道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相结合,推进新时期小学道德教育。
在小学德育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即学生是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此,我们首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意志和选择的能力,教师在社会化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功能引导学生,使学生经历各种道德价值观的比较分析,自主选择或反对某种道德,建构自己的道德价值,领悟生命的意义。其次,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积极参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与教育工作者互动,完成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当然,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道德教育还必须加强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能简单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朱小蔓,王慧.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
[2]邱伟光.中小学和大学德育内容有效衔接探析[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
编辑 任 壮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德育问题;道德情操
从主体性教育的角度看,课堂学习是一个积极的、有目的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情感塑造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尽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育观念应该尊重学生的地位,教育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需要,做到二者对接。同时,要积极创新教育方法,完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体系的激励和约束功能,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1.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少先队、共青团是道德教育的依托,學生参加集体活动,丰富集体生活的经验,逐渐形成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合作学习精神,树立集体荣誉感,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然而,小学教育是为了培养思想和行为都好的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是在短时间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在每一个班级中以形成长期的影响。在加强班级管理中,教师通过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班级的生存环境。班级是学生集体的生活环境,是学校的基本形式。班级成员通过情感、言语、行为、道德等方面,体现了整体精神和人格特征。良好的人际环境,可以激发人的精神风貌,营造积极的集体氛围,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促进了良好习惯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学校是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升旗仪式是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国庆节的庆祝活动中,向学生介绍现代中国的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特别是在过去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爱国爱党情感。组织学生参加植树节、爱鸟周、地球纪念日,教育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地球,爱护家园,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成为文明人;举办科技节,成立各种科技景观让学生参与,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艺术节促进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发展;清明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二、各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内容形成教育合力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先导,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全面发展是教育神圣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成长为灵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首先,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发挥这种作用的关键是教师,所以学校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通过设立各种奖项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强,往往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所以当下需要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时间,可以通过讲座进行必要的培训,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经验交流、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二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好其他教育渠道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除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注重实效,不张扬,在教学过程中期望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外,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好其他教育渠道的作用,如良好的社会实践和积极的校园文化的作用,将这些渠道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相结合,推进新时期小学道德教育。
在小学德育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即学生是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此,我们首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意志和选择的能力,教师在社会化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功能引导学生,使学生经历各种道德价值观的比较分析,自主选择或反对某种道德,建构自己的道德价值,领悟生命的意义。其次,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积极参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与教育工作者互动,完成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当然,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道德教育还必须加强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能简单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朱小蔓,王慧.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
[2]邱伟光.中小学和大学德育内容有效衔接探析[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