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作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首先,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再处于课堂的支配地位;同时学生问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学生在小组中只是分工不同的协作关系,而不再有优劣之分。学生可以在平等的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教师也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充分赋予了课堂的活动空间。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仅仅是导演,学生真正走到前台来表演,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理解、认知、质疑、创造、体验、交流和表现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既顺应了二十一世纪知识时代的要求,又符合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并举的要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要么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往往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要么,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要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好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要么,汇报时,常常如此表达:“我觉行……”、“我认为……”而不是说:“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等。不一而足,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等的培养无法构建起来。笔者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时,也碰到了如上的情况,产生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不合拍的困惑。焦虑、急噪、放弃都不是办法。在专家的指导下,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后,笔者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发现效果不错。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是抓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
在困惑之后,笔者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其结果是:全班40位学生,经常进行预习的只有5位,占12.5%;有时进行预习的为20位,占50%;有15位学生从来就没有预习过,占37.5%。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节,没有预习的课堂学习是完全被动的学习,它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怎么讲,他怎么听,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经常囫囵吞枣、吃夹生饭,因此,教师上课提的问题,有时不知所云或者无从下手,这样就出现了个别好生“一言堂”或有时“鸦雀无声”,需要教师不断启发引导的局面。课后复习的目的是加强对当天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知识是承前启后的,没有旧知识的积累,新知识的获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复习是何等重要。但事实是:全班只有25%的学生进行了及时的复习,有37%的学生是等到考试时,为应付考试才复习,有37,5%的学生是偶尔复习。因此,针对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还是一片空白的现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是抓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时下学生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你说,我也说,课堂乱糟糟的,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而且。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告诉学生讨论是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同时,告诉学生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
三、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闸子
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互动、互帮互学的教学目的。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其次,要给这部分学生开小灶。有意识地多提问他们,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同时使用积极肯定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尽早树立信心,大胆发言。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四、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应用综合评价,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在分组时,教师先选定10位学习基础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由组长选择成员成立学习小组(教师适当调整),然后明确小组长和科代表的职责并实施学习综合评价方案。该方案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把学习态度与学业成绩挂钩;把小组的整体表现情况与个人的学业成绩挂钩,鼓励学生合作,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加强对小组长、科代表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小助手。同时,促进他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等的发展。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教师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作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课堂提问的技巧;学生兴趣的激发;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
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教学个性中大放异彩。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要么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往往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要么,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要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好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要么,汇报时,常常如此表达:“我觉行……”、“我认为……”而不是说:“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等。不一而足,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等的培养无法构建起来。笔者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时,也碰到了如上的情况,产生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不合拍的困惑。焦虑、急噪、放弃都不是办法。在专家的指导下,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后,笔者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发现效果不错。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是抓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
在困惑之后,笔者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其结果是:全班40位学生,经常进行预习的只有5位,占12.5%;有时进行预习的为20位,占50%;有15位学生从来就没有预习过,占37.5%。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节,没有预习的课堂学习是完全被动的学习,它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怎么讲,他怎么听,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经常囫囵吞枣、吃夹生饭,因此,教师上课提的问题,有时不知所云或者无从下手,这样就出现了个别好生“一言堂”或有时“鸦雀无声”,需要教师不断启发引导的局面。课后复习的目的是加强对当天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知识是承前启后的,没有旧知识的积累,新知识的获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复习是何等重要。但事实是:全班只有25%的学生进行了及时的复习,有37%的学生是等到考试时,为应付考试才复习,有37,5%的学生是偶尔复习。因此,针对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还是一片空白的现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是抓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时下学生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你说,我也说,课堂乱糟糟的,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而且。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告诉学生讨论是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同时,告诉学生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
三、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闸子
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互动、互帮互学的教学目的。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其次,要给这部分学生开小灶。有意识地多提问他们,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同时使用积极肯定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尽早树立信心,大胆发言。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四、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应用综合评价,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在分组时,教师先选定10位学习基础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由组长选择成员成立学习小组(教师适当调整),然后明确小组长和科代表的职责并实施学习综合评价方案。该方案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把学习态度与学业成绩挂钩;把小组的整体表现情况与个人的学业成绩挂钩,鼓励学生合作,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加强对小组长、科代表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小助手。同时,促进他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等的发展。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教师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作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课堂提问的技巧;学生兴趣的激发;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
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教学个性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