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获得感”一词风靡全国,成为一个网络热词。作为一位有着18年教龄的我也常常思考:我的“获得感”是什么?偶然看到一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学生,我把自己教回到课堂,我把自己教回了童年……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离开课堂之后,我仍然对教育保持着热情,仍然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仍然在思考着学校里和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教育。”每每想到这句话,就让我肃然起敬。作为教师最大的获得感是和一群内心纯净地孩子们在课堂共同学习。零距离地聆听他们充满智慧的语言,见证他们心智的成长。让大家对世界充满想象,为生命留住好奇。作为引路人的我们在生本课堂上收获的是自豪和幸福!
理想课堂的样子是千差万别的。但理想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理想课堂一定有着充分的自由,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参与,并能及时得到成功体验。基于这点思考,本学期在常规音乐课堂中,我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尝试“身份互换”,彰显生本资源的主体性
传统的音乐课堂,总是将关注点放在老师的基本功,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把控课堂的智慧上面。学生依旧是教师“指挥棒”下的追随者,跟着老师学仍然是音乐课堂的主旋律,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能不能换个思路,让学生真正走上讲台,组织教学呢?实践证明,这是完全可以的。
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合唱《彩云追月》这一课时,我放手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提前布置好任务将这首歌曲的第一声部、第二声部以及与这课相关的预习任务分配到各小组,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课堂乐器提前预习声部旋律,再由各组安排一名成员当小老师带领学生练习。
经过一周的准备时间,当各小组推选的“授课小老师”站在讲台上时,我真的被学生的智慧和精彩所深深折服!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找来很多相关的信息,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而且还能借助钢琴、口琴、吉它、竖笛等乐器,为学生展示预习的成果。还有的小组成员借助视频为学生播放了其它版本的《彩云追月》,如有“超级女声”版的、有丝竹加独唱版本的、有黑鸭子组合演唱版本的、还有二胡版本、中国民族器乐合奏版本等等,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小老师讲精彩纷呈,台下的每一个学生都听得那样饶有兴味。
师生身份互换的尝试,不仅让老师对学生潜藏的智慧与能量刮目相看,更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学生一旦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他们个体和群体的资源便会得到超乎想象的开发。就像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生本资源的广袤性和丰富性将学生真正收获音乐课堂的幸福。
二、进行“课前5分钟经典音乐欣赏”,实现生本资源的积累性
开展课前5分钟经典音乐欣赏,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生本资源开发的又一尝试。具体做法是:每周利用音乐课课前5分钟,由老师向学生、或学生向学生推荐一首世界经典音乐,可以是经典歌曲也可以是著名乐曲,可以是音频,也可以是视频,也可以由老师或学生进行现场表演等等。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让学生都很期待那课前的5分钟。通过每节音乐课的积累,一学期下来学生就能欣赏到20首世界经典名曲,三年初中下来,学生就能积累60首著名乐曲,这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收获,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终身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
三、课前开展“小舞台特长展示”活动,让学生站上舞台
为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空间,让每位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展示,近年来我在音乐课堂上坚持开展了“小舞台特长展示”活动,让学生时时都有展示的机会,处处都能留下难忘的记忆。
记得那是803班的一节音乐课,上节课的下课铃声刚响,学生就早早地来到了音乐教室。按照课堂常规,学生来后音乐小组长、音乐大组长各司其职,发书的发书,检查学习用具的也忙着检查,准备课前展示的小组也在电脑上准备着,其它学生来后也自觉地拿出口琴练习着。上课铃刚响,负责展示的小组主持人走上台,又一次精彩的“课前小舞台特长展示”活动开始了。当主持人介绍本次展示的节目是陈远翔同学进行萨克斯演奏时,学生们都很吃惊,也都左顾右盼地看起来,很多学生都持怀疑态度。正当学生们还在小声议论时,只见陈远翔已经拿着萨克斯走上台前,一个高大的小伙子,他红着脸小声说:“我给大家演奏一首《暗香》”。当我们还没听清他说的是什么的时候,洪亮悠扬地萨克斯声音已经在音乐室回响,教室里马上安静地出奇,学生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都沉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不知什么时候陈远翔已经演奏完毕,过了好一会,大家才反应过来,教室里发出雷鸣般地掌聲和喝彩声。此时陈远翔站在台上,有点害羞,有点不知所措,但我们看见,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那是一种被认可的获得满足的微笑。看到此刻情景,我心里充满感动与感激,更让我感受到能见证孩子们的成长是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
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生本课堂的教学与研究,让我和学生有了“获得感”,也让我有了“责任感”,而我会一直将这种快乐与幸福传递下去,让我的学生去收获更多的精彩!
理想课堂的样子是千差万别的。但理想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理想课堂一定有着充分的自由,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参与,并能及时得到成功体验。基于这点思考,本学期在常规音乐课堂中,我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尝试“身份互换”,彰显生本资源的主体性
传统的音乐课堂,总是将关注点放在老师的基本功,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把控课堂的智慧上面。学生依旧是教师“指挥棒”下的追随者,跟着老师学仍然是音乐课堂的主旋律,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能不能换个思路,让学生真正走上讲台,组织教学呢?实践证明,这是完全可以的。
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合唱《彩云追月》这一课时,我放手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提前布置好任务将这首歌曲的第一声部、第二声部以及与这课相关的预习任务分配到各小组,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课堂乐器提前预习声部旋律,再由各组安排一名成员当小老师带领学生练习。
经过一周的准备时间,当各小组推选的“授课小老师”站在讲台上时,我真的被学生的智慧和精彩所深深折服!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找来很多相关的信息,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而且还能借助钢琴、口琴、吉它、竖笛等乐器,为学生展示预习的成果。还有的小组成员借助视频为学生播放了其它版本的《彩云追月》,如有“超级女声”版的、有丝竹加独唱版本的、有黑鸭子组合演唱版本的、还有二胡版本、中国民族器乐合奏版本等等,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小老师讲精彩纷呈,台下的每一个学生都听得那样饶有兴味。
师生身份互换的尝试,不仅让老师对学生潜藏的智慧与能量刮目相看,更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学生一旦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他们个体和群体的资源便会得到超乎想象的开发。就像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生本资源的广袤性和丰富性将学生真正收获音乐课堂的幸福。
二、进行“课前5分钟经典音乐欣赏”,实现生本资源的积累性
开展课前5分钟经典音乐欣赏,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生本资源开发的又一尝试。具体做法是:每周利用音乐课课前5分钟,由老师向学生、或学生向学生推荐一首世界经典音乐,可以是经典歌曲也可以是著名乐曲,可以是音频,也可以是视频,也可以由老师或学生进行现场表演等等。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让学生都很期待那课前的5分钟。通过每节音乐课的积累,一学期下来学生就能欣赏到20首世界经典名曲,三年初中下来,学生就能积累60首著名乐曲,这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收获,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终身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
三、课前开展“小舞台特长展示”活动,让学生站上舞台
为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空间,让每位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展示,近年来我在音乐课堂上坚持开展了“小舞台特长展示”活动,让学生时时都有展示的机会,处处都能留下难忘的记忆。
记得那是803班的一节音乐课,上节课的下课铃声刚响,学生就早早地来到了音乐教室。按照课堂常规,学生来后音乐小组长、音乐大组长各司其职,发书的发书,检查学习用具的也忙着检查,准备课前展示的小组也在电脑上准备着,其它学生来后也自觉地拿出口琴练习着。上课铃刚响,负责展示的小组主持人走上台,又一次精彩的“课前小舞台特长展示”活动开始了。当主持人介绍本次展示的节目是陈远翔同学进行萨克斯演奏时,学生们都很吃惊,也都左顾右盼地看起来,很多学生都持怀疑态度。正当学生们还在小声议论时,只见陈远翔已经拿着萨克斯走上台前,一个高大的小伙子,他红着脸小声说:“我给大家演奏一首《暗香》”。当我们还没听清他说的是什么的时候,洪亮悠扬地萨克斯声音已经在音乐室回响,教室里马上安静地出奇,学生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都沉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不知什么时候陈远翔已经演奏完毕,过了好一会,大家才反应过来,教室里发出雷鸣般地掌聲和喝彩声。此时陈远翔站在台上,有点害羞,有点不知所措,但我们看见,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那是一种被认可的获得满足的微笑。看到此刻情景,我心里充满感动与感激,更让我感受到能见证孩子们的成长是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
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生本课堂的教学与研究,让我和学生有了“获得感”,也让我有了“责任感”,而我会一直将这种快乐与幸福传递下去,让我的学生去收获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