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连接黏附分子A(JAM-A)表达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ApoE-/-小鼠26只,其中正常组(A组)6只,结扎高脂组(B组)10只,高脂组(C组)10只。24周后,超声(22 MHz)检测各组小鼠斑块形成情况,观察斑块内部回声、大小改变;检测各组小鼠血脂四项浓度;综合斑块处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脂质沉积(油红O染色)、胶原纤维(Masson染色)及平滑肌细胞(α-SMA)数量,利用斑块不稳定指数评价斑块稳定性后进行再分组:易损斑块组(D组)、稳定斑块组(E组);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局部JAM-A的表达,分析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JAM-A表达之间的关系。
结果超声检查中A组小鼠颈动脉光滑,无斑块形成,B组和C组小鼠颈动脉管壁明显增厚,回声增强,其中45%的小鼠似有斑块稍强回声,25%的小鼠有明显斑块稍强回声,且B组、C组管壁均明显厚于A组(P<0.05),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检测中A组小鼠血脂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正常,B组和C组小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则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病理检查中A组小鼠颈动脉管壁结构正常,B组和C组小鼠颈动脉管壁结构均发生病理改变,显示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D组不稳定指数(2.53±0.25)比E组(1.53±0.44)高(P<0.01);A组JAM-A几乎不表达,D组和E组JAM-A表达明显增多,且D组比E组多(4.05±0.86)%(P<0.01);斑块不稳定指数与斑块JAM-A表达的相关系数为0.719(P<0.01)。
结论高频超声探头可观测小鼠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时,易损性斑块中JAM-A的表达明显增多,提示JAM-A可能作为一个新的判断斑块稳定性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