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急需劳动力缺口,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他们也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建设做贡献,但他们的孩子在家无人引导,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差,成绩一滑再滑 ,如何培养这些儿童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那就是教学教法要与时俱进,面向留守生,扎根课堂教学,给留守儿童一片天,培优补差,争取大面积提高。
一、关注留守生的上课注意状态
留守生好动、注意力相对不集中,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上课初引起他们的注意。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各个环节注意力,把握此类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注意的心向,是一种学习者倾全力于学习的内部状态。学生是否集中和维持这种心向并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直接影响着语文学习的效果。因为保持良好注意状态的学生,总能认真专注、自始至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课堂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的课堂 ,熔铸了教师的智慧,凝聚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识修养,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含着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留守生和单亲儿童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讨论、质疑、听讲、思考、作业、合作等活动中去,学生的注意程度就会提高。
二、关注留守生的课堂参与状态
留守生的两个极端:一种是相对内向,不善于参与表述;一种是相对外露,调皮捣蛋,答非所问。这两种情况的学生主体参与性都不强,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全身心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他们生命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
语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手段,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例如:我在《春》、《驿路梨花》、及诗词的教学中,就鼓励、引导学生尝试以诗配文、以画衬文。让留守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完善人格,从而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留守生的直接参与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三、关注留守生的课堂合作状态
留守生的内向与外露这两个极端都不能算是人与人的正常交往,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养成,凸显语文的教育功能。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留守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按学生性别、学业水平、个性特征等,合理划分,按照留守生的焦急缺陷与病兆 ,开好处方,编成四人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师生、生生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小课题指导等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交往、共同切磋的机会,通过明确目标、竞争激励、及时引导调控等各种策略提高学习交往活动的实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从而使留守生在多向、有效的交往互动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观点,从而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新的热情;也培养了留守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社会性品质,并可使学生在相互帮助、悦纳、赞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
四、关注留守生的思维状态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而经调查表明,留守生的思维据有跳跃性和不稳定性以及散漫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可用因素,向留守生生“提供”知识、思路、情境和机会,在师生对话的形式下,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扬经过独立思考的出人意料的一切结论。随着老师的点拨、引导,他们的思维从表层到深层,不断求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状态,它既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成果,更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价值。
五、关注留守生的心境状态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及奋发学习的心理体验。良好的学习情绪状态,是产生学习紧张感、愉悦感的内在因素,也是推进学习进程的不竭动力。新课程呼唤充满乐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竞争的教育景象。 只有在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里,留守学生自卑、浮躁的情绪、快乐、踌躇情感体验才能得到关注,他们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才能在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的状态下,感受成长的喜悦,释放个性与潜能,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学生的情绪状态。如神情呆滞,则说明听课走神:若眉头锁紧,则表明疑窦丛生;如点头微笑,则表明理解认同;若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也可以看学生能否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比如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迅速转入到专注的聆听,能从会心的“哄堂大笑”转入到悄然无声的静心思考,这就表明学生已进入了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绪状态成为一种良性的互动,达到了整体和谐。
六、关注留守生的持续发展状态
留守生的学习习惯差、学习状态不稳定 。因此,教学中应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把握听、说、读、写的规律,不断优化留守生的学习素质,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状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我认为,初中阶段应着重培养他们形成如下几种语文学习习惯:聚精会神的听课习惯;拟写作提纲的习惯;边读边思、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记日记的习惯;认真独立的作业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工整规范美观的书写习惯;不懂就问善于质疑的习惯;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积累格言警句等素材的习惯;看报纸听新闻的习惯。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关注留守生的主阵地,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好教学设计与课堂学生状况的互动关系,关注留守生的课堂状况,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才能培养留守生的各方面能力和语文素养,全面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一、关注留守生的上课注意状态
留守生好动、注意力相对不集中,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上课初引起他们的注意。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各个环节注意力,把握此类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注意的心向,是一种学习者倾全力于学习的内部状态。学生是否集中和维持这种心向并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直接影响着语文学习的效果。因为保持良好注意状态的学生,总能认真专注、自始至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课堂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的课堂 ,熔铸了教师的智慧,凝聚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识修养,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含着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留守生和单亲儿童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讨论、质疑、听讲、思考、作业、合作等活动中去,学生的注意程度就会提高。
二、关注留守生的课堂参与状态
留守生的两个极端:一种是相对内向,不善于参与表述;一种是相对外露,调皮捣蛋,答非所问。这两种情况的学生主体参与性都不强,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全身心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他们生命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
语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手段,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例如:我在《春》、《驿路梨花》、及诗词的教学中,就鼓励、引导学生尝试以诗配文、以画衬文。让留守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完善人格,从而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留守生的直接参与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三、关注留守生的课堂合作状态
留守生的内向与外露这两个极端都不能算是人与人的正常交往,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养成,凸显语文的教育功能。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留守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按学生性别、学业水平、个性特征等,合理划分,按照留守生的焦急缺陷与病兆 ,开好处方,编成四人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师生、生生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小课题指导等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交往、共同切磋的机会,通过明确目标、竞争激励、及时引导调控等各种策略提高学习交往活动的实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从而使留守生在多向、有效的交往互动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观点,从而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新的热情;也培养了留守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社会性品质,并可使学生在相互帮助、悦纳、赞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
四、关注留守生的思维状态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而经调查表明,留守生的思维据有跳跃性和不稳定性以及散漫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可用因素,向留守生生“提供”知识、思路、情境和机会,在师生对话的形式下,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扬经过独立思考的出人意料的一切结论。随着老师的点拨、引导,他们的思维从表层到深层,不断求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状态,它既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成果,更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价值。
五、关注留守生的心境状态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及奋发学习的心理体验。良好的学习情绪状态,是产生学习紧张感、愉悦感的内在因素,也是推进学习进程的不竭动力。新课程呼唤充满乐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竞争的教育景象。 只有在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里,留守学生自卑、浮躁的情绪、快乐、踌躇情感体验才能得到关注,他们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才能在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的状态下,感受成长的喜悦,释放个性与潜能,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学生的情绪状态。如神情呆滞,则说明听课走神:若眉头锁紧,则表明疑窦丛生;如点头微笑,则表明理解认同;若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也可以看学生能否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比如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迅速转入到专注的聆听,能从会心的“哄堂大笑”转入到悄然无声的静心思考,这就表明学生已进入了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绪状态成为一种良性的互动,达到了整体和谐。
六、关注留守生的持续发展状态
留守生的学习习惯差、学习状态不稳定 。因此,教学中应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把握听、说、读、写的规律,不断优化留守生的学习素质,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状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我认为,初中阶段应着重培养他们形成如下几种语文学习习惯:聚精会神的听课习惯;拟写作提纲的习惯;边读边思、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记日记的习惯;认真独立的作业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工整规范美观的书写习惯;不懂就问善于质疑的习惯;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积累格言警句等素材的习惯;看报纸听新闻的习惯。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关注留守生的主阵地,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好教学设计与课堂学生状况的互动关系,关注留守生的课堂状况,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才能培养留守生的各方面能力和语文素养,全面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