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寻亲记

来源 :武汉文史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hu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夏天,我的叔伯姐姐李克俭高中毕业,在人生重大的转折关头,遭逢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纯洁友谊和骨肉亲情的割断。她家在北京,父亲是留学德国的高级建筑工程师。但她却跟着二叔(我的父亲)在武汉念中学。她打小就和二叔最亲。二叔留学日本,暑假回南京,住在爷爷书房里。她就经常去找二叔玩,二叔教她跳舞、唱歌、吹口琴。上中学的时候,二叔在武汉的银行任职,便把她接到武汉。送到全省最好的中学读书。二叔二婶把她视同自己的女儿,细心呵护。二婶(我的母亲)很大方,给她买了许多好看的衣服。二婶厨艺很高,每周都做许多好菜让她带到学校
其他文献
一、1996年3月,第一次提出武汉市政协全会建议案1996年3月6日.武汉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三件建议案:《关于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建议案》(武协字[1996]10
1945年8月15日上午八九点钟光景,我从当时的成都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中.收听到转播日本东京广播电台播出的日本政府的一篇声明。声明分两次播完,其间中断了约两小时,中断后继续播
1945年8月15日,我永志难忘。这一天我是在成都度过的。1938年我离开汉口.1939年进川到重庆,1941年到了成都。先是在成都金牛坝新生小学当教员,1943年这所学校更名为成都县金泉乡
我的父亲毛君为先生,名祥林,字传祯,号君为,笔名大多山人。生于1908年8月24日,1996年7月14日逝世,享年88岁。父亲在武汉书画界素有十老之称,其绘画作品不仅在省、市内有一定名望,而且
在武汉文艺界。上了年岁的人提起家父巴南冈的名字,差不多是人人知晓。他之所以著名.我想不外乎几个原因:一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他长期从事武汉的文化艺术领导工作.在贯彻党和国家
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组织的安排,我离开了干了多年的新闻工作岗位.调到汉阳县(今蔡甸区)科委、科协当秘书。我原以为既然是两个机构,必然会有一班人马,不致于像我那样单人独马到处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