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由于小学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向逻辑思维能力转变的关键时期,加上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受限以及自主意识较弱,因此在数学学习时,容易出现畏难情绪,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应准确剖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这样才能实施精准化的转化,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将简单介绍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界定及其心理特征,通过介绍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重点介绍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路径
一、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界定及其心理特征
(一)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主要是指智力水平并无异常,然而其在学习效果方面存在明显劣势的学生。由此可见,可从两个维度解读小学数学困难学生:首先,相对于同年龄学生而言,其数学成绩往往低于同龄学生水平;其次,学困生的智力与同龄学生相当,都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所以,小学数学学困生并非指的是先天生理性因素导致的数学学习障碍以及成绩低下,而特指的是非智力因素以外导致其数学成绩远低于同龄水平的小学生。
(二) 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特征
小学数学学困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第一,厭学心理。小学学困生在处理数学疑问时往往会认为其他学生甚至教师会嘲讽自己,因此疑虑无法及时排除,最终导致问题集聚出现厌学心理。第二,自卑心理。由于数学成绩较差,学生通常会认为教师以及优生会排斥差生,人为角色自己被排除在班级之外,致使自卑心理出现。第三,焦虑心理。由于学困生数学成绩长期处于末尾,害怕教师在家长会等其他场合批评自己,因此时常出现焦虑情绪。第四,孤僻心理。孤僻心理较多出现在课堂提问以及小组合作环节,学困生往往以低头、沉默的方式应对教师提问。第五,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干扰教师上课甚至逃学等,以此来宣泄不满,这是小学数学学困生发泄情绪的主要方式。
二、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科学系统认识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实现精准转化的前提,需要注意的是学困生并非智力因素导致的,而是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合理规划,同时由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散漫心理,以至于不积极配合教学工作。具体而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主要包括主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学生在低学段,自主学习意识较弱,对学习数学的目的缺乏清晰认识,认识学习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长以及教师,对数学学习的意义未形成正确认识,完成作业需要附带条件,此外,缺乏学习的时间观念,容易被其他事件分散注意力,课堂学习容易开小差;数学学习极为被动,希望被直接告知正确答案,而不愿意思考和动手演算;而部分学生仍然沿用幼儿园时期的学习方法,数学学习的效率并不理想。而客观原因则体现为,部分家长疏于对孩子学习的引导,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长期不对孩子进行严厉管教,缺乏与孩子进行坦诚交流,在家长看来,孩子的数学好坏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影响的,将孩子数学成绩差归咎于数学教师的不负责,所以这类家长从未注重干预学生的数学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排解内心负面情绪,长期压抑出现自卑甚至厌学心理。另外,互联网终端游戏诱惑力较大,部分学生长期沉溺手机游戏,严重影响日常学习与生活,除此之外,教师对数学学困生的认知存在偏差,未注重差异化的数学教学策略匹配,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紧跟教学进度,最终导致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产生。
三、 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一) 树立生本理念,主动与学生构建良好的班级关系
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数学学困生往往对教师存在敬畏心理,同时其也不愿意与教师和其他学生更多交流,针对这一情形,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言行,主动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因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源于情感,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学段时期,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由于学生认知能力较差,需要数学教师耐心引导,在沟通交流中培育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感情,教师应走入学困生内心,充分了解学生不配合数学教学工作的原始动机,这样才能快速定位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突破口,另外,针对低学段学生,教师还需树立生本理念,以家长和朋友姿态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与数学学困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应体现尊重与平等,寻找突破口层层递进,让学生树立对学习数学的信心,以消除其内心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偏差,进而为摆脱学困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和谐班级文化的建设,以平等视角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学困生与优生搭建相互沟通和互动的场景与平台,如果班级已出现“学困生”和“学优生”两个团体,应及时予以引导和干预,这样才能实现“以优促进”的目的,进而为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 以培育兴趣点为导向,激发学困生数学学习自主性
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兴趣的导向性作用,基于兴趣,及时鼓励并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各个环节。数学学科同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部分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性较差,主要是源于其无法准确认识数学及其应用的价值,使得其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教师应挖掘数学学习兴趣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奥妙,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二》的教学过程中,可从生活元素出发,让学生讨论数据搜集的重要性,例如学校周边小卖部当天以及月度营业额,推算自己的贡献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展示可视化数据,例如借助资料短片展示全球最高的20大知名建筑,通过图形切换和数字变动,让学生感受数据搜集与分析带来的震撼,以引发学生去探索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联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自主性。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数学悬念,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年月日》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提问导入课程,即“孩子们,大家喜欢过生日吗?”随后教师分别提问若干学优生和学困生:“你今年几岁啦,到目前为止你过了几个生日啦?”待学生完成回答后,教师继续向大家提问:“孩子们,如果小红今年12岁,而她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想不想听老师讲讲年龄之谜?”所以教师可以制造悬念能够明显提升学困生的参与性,并且为新课导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除了多媒体教学以及悬念设置以外,通过搭建生活化场景也能明显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以“圆、角、分”的教学为例,可将学生置于“超市收银”的生活场景当中,并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收银员等角色,引导学生模拟真实的超市购买环境,通过这类生活化场景,不仅锻炼能够让数学学困生积极融入数学课堂当中,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以及孤僻心理,还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数量关系,促使全体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 (三) 有效利用错题资源,形成高效的学习策略
利用错题资源提升学困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极为高效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数学学习的关注点逐渐由兴趣转移到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与定位,由原有的主导教学向引导教学转变,应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学习过程中,科学分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并及时给予纠正。以错题资源的利用为例,学生在平时训练和考核过程中,应针对粗心导致的计算失误进行备注,并让学生回顾分析如何避免计算失误,通过“当堂练习、当堂校对”的方式,让学生对每一道题进行再验算和分析,借助這种方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促使自查成为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以增强对数学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为例,学生在计算“42-15”这类型题时经常出错,有学生的解题步骤是10-5=5,5 20=25,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步介绍42-15的解题步骤,该学生认为,个位的2不够减,所以要向十位借1,所以10-5,当学生意识到这步出现问题后,马上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随后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进一步提升此类错题的利用效率,也有效巩固了数学基础知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数学学困生的错题资源必须基于其数学能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适当分析每一错题原因,并将其绘制成错题本,以便提升单元复习效率。例如例题:需要做一个底面直径和高分别为20 cm、50 cm的通风管,请问需要多少cm2的贴皮。教师需带领学生认真审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通风管,这一关键词意味着不需要两个底面,只需要侧面即可,因此学生应分别备注错误解法、正确解法以及错因分析,已形成较为系统的错题分析。由此看见,教师在利用错字资源时,应从心理和数学能力两个方面同时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自身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不足和误区,以便随时纠正,提高数学学习的针对性。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困生是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群体,对于教师而言应充分把握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概念界定以及心理特征,并基于主客观两个维度系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下,将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而言,树立生本理念,主动与学生构建良好的班级关系;以培育兴趣点为导向,激发学困生数学学习自主性以及有效利用错题资源,形成高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以上方式快速定位转化学困生的突破口,以提升学困生的转化率。
参考文献:
[1]王君婷.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7):171.
[2]张晓文.用爱心点燃孩子的希望之火——浅谈数学学困生的心理辅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203-204.
[3]王瑞娟.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因材施教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7):23.
作者简介:
张同界,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龙岗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路径
一、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界定及其心理特征
(一)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主要是指智力水平并无异常,然而其在学习效果方面存在明显劣势的学生。由此可见,可从两个维度解读小学数学困难学生:首先,相对于同年龄学生而言,其数学成绩往往低于同龄学生水平;其次,学困生的智力与同龄学生相当,都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所以,小学数学学困生并非指的是先天生理性因素导致的数学学习障碍以及成绩低下,而特指的是非智力因素以外导致其数学成绩远低于同龄水平的小学生。
(二) 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特征
小学数学学困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第一,厭学心理。小学学困生在处理数学疑问时往往会认为其他学生甚至教师会嘲讽自己,因此疑虑无法及时排除,最终导致问题集聚出现厌学心理。第二,自卑心理。由于数学成绩较差,学生通常会认为教师以及优生会排斥差生,人为角色自己被排除在班级之外,致使自卑心理出现。第三,焦虑心理。由于学困生数学成绩长期处于末尾,害怕教师在家长会等其他场合批评自己,因此时常出现焦虑情绪。第四,孤僻心理。孤僻心理较多出现在课堂提问以及小组合作环节,学困生往往以低头、沉默的方式应对教师提问。第五,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干扰教师上课甚至逃学等,以此来宣泄不满,这是小学数学学困生发泄情绪的主要方式。
二、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科学系统认识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实现精准转化的前提,需要注意的是学困生并非智力因素导致的,而是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合理规划,同时由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散漫心理,以至于不积极配合教学工作。具体而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主要包括主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学生在低学段,自主学习意识较弱,对学习数学的目的缺乏清晰认识,认识学习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长以及教师,对数学学习的意义未形成正确认识,完成作业需要附带条件,此外,缺乏学习的时间观念,容易被其他事件分散注意力,课堂学习容易开小差;数学学习极为被动,希望被直接告知正确答案,而不愿意思考和动手演算;而部分学生仍然沿用幼儿园时期的学习方法,数学学习的效率并不理想。而客观原因则体现为,部分家长疏于对孩子学习的引导,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长期不对孩子进行严厉管教,缺乏与孩子进行坦诚交流,在家长看来,孩子的数学好坏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影响的,将孩子数学成绩差归咎于数学教师的不负责,所以这类家长从未注重干预学生的数学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排解内心负面情绪,长期压抑出现自卑甚至厌学心理。另外,互联网终端游戏诱惑力较大,部分学生长期沉溺手机游戏,严重影响日常学习与生活,除此之外,教师对数学学困生的认知存在偏差,未注重差异化的数学教学策略匹配,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紧跟教学进度,最终导致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产生。
三、 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一) 树立生本理念,主动与学生构建良好的班级关系
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数学学困生往往对教师存在敬畏心理,同时其也不愿意与教师和其他学生更多交流,针对这一情形,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言行,主动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因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源于情感,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学段时期,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由于学生认知能力较差,需要数学教师耐心引导,在沟通交流中培育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感情,教师应走入学困生内心,充分了解学生不配合数学教学工作的原始动机,这样才能快速定位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突破口,另外,针对低学段学生,教师还需树立生本理念,以家长和朋友姿态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与数学学困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应体现尊重与平等,寻找突破口层层递进,让学生树立对学习数学的信心,以消除其内心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偏差,进而为摆脱学困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和谐班级文化的建设,以平等视角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学困生与优生搭建相互沟通和互动的场景与平台,如果班级已出现“学困生”和“学优生”两个团体,应及时予以引导和干预,这样才能实现“以优促进”的目的,进而为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 以培育兴趣点为导向,激发学困生数学学习自主性
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兴趣的导向性作用,基于兴趣,及时鼓励并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各个环节。数学学科同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部分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性较差,主要是源于其无法准确认识数学及其应用的价值,使得其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教师应挖掘数学学习兴趣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奥妙,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二》的教学过程中,可从生活元素出发,让学生讨论数据搜集的重要性,例如学校周边小卖部当天以及月度营业额,推算自己的贡献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展示可视化数据,例如借助资料短片展示全球最高的20大知名建筑,通过图形切换和数字变动,让学生感受数据搜集与分析带来的震撼,以引发学生去探索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联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自主性。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数学悬念,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年月日》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提问导入课程,即“孩子们,大家喜欢过生日吗?”随后教师分别提问若干学优生和学困生:“你今年几岁啦,到目前为止你过了几个生日啦?”待学生完成回答后,教师继续向大家提问:“孩子们,如果小红今年12岁,而她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想不想听老师讲讲年龄之谜?”所以教师可以制造悬念能够明显提升学困生的参与性,并且为新课导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除了多媒体教学以及悬念设置以外,通过搭建生活化场景也能明显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以“圆、角、分”的教学为例,可将学生置于“超市收银”的生活场景当中,并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收银员等角色,引导学生模拟真实的超市购买环境,通过这类生活化场景,不仅锻炼能够让数学学困生积极融入数学课堂当中,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以及孤僻心理,还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数量关系,促使全体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 (三) 有效利用错题资源,形成高效的学习策略
利用错题资源提升学困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极为高效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数学学习的关注点逐渐由兴趣转移到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与定位,由原有的主导教学向引导教学转变,应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学习过程中,科学分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并及时给予纠正。以错题资源的利用为例,学生在平时训练和考核过程中,应针对粗心导致的计算失误进行备注,并让学生回顾分析如何避免计算失误,通过“当堂练习、当堂校对”的方式,让学生对每一道题进行再验算和分析,借助這种方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促使自查成为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以增强对数学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为例,学生在计算“42-15”这类型题时经常出错,有学生的解题步骤是10-5=5,5 20=25,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步介绍42-15的解题步骤,该学生认为,个位的2不够减,所以要向十位借1,所以10-5,当学生意识到这步出现问题后,马上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随后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进一步提升此类错题的利用效率,也有效巩固了数学基础知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数学学困生的错题资源必须基于其数学能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适当分析每一错题原因,并将其绘制成错题本,以便提升单元复习效率。例如例题:需要做一个底面直径和高分别为20 cm、50 cm的通风管,请问需要多少cm2的贴皮。教师需带领学生认真审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通风管,这一关键词意味着不需要两个底面,只需要侧面即可,因此学生应分别备注错误解法、正确解法以及错因分析,已形成较为系统的错题分析。由此看见,教师在利用错字资源时,应从心理和数学能力两个方面同时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自身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不足和误区,以便随时纠正,提高数学学习的针对性。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困生是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群体,对于教师而言应充分把握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概念界定以及心理特征,并基于主客观两个维度系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下,将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而言,树立生本理念,主动与学生构建良好的班级关系;以培育兴趣点为导向,激发学困生数学学习自主性以及有效利用错题资源,形成高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以上方式快速定位转化学困生的突破口,以提升学困生的转化率。
参考文献:
[1]王君婷.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7):171.
[2]张晓文.用爱心点燃孩子的希望之火——浅谈数学学困生的心理辅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203-204.
[3]王瑞娟.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因材施教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7):23.
作者简介:
张同界,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龙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