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总是认为,一个成功的女性就是一个在情感与家庭上荒废的人,当女博士面对家庭与事业的抉择时,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但是,毕竟社会巨大的社会变革给了女性更大的发展空间。女性在新的时代在重新定位,而对于她们的另一半来讲,也要学会适应社会的变迁,打破男人在家庭里的主导地位的传统观念,向另一半妥协。
被访者:李芳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士 30岁
“我上博士,一半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另一半是为了家庭和孩子。”在山东大学生物学院的实验室里,略有间隙的李女士停下手上的实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原本以为女性在理性研究领域应该是少数,但是在化学气味刺鼻的实验室里,忙忙碌碌的身影,却大部分是女性。“我们这个实验室里大概有五十多个博士,其中女性占了三十多个。”一位博士生导师向我们介绍说。
在这群人当中,李女士的身份颇为特殊。她是青岛海洋大学的博士,却到山大借实验室做实验写论文。“主要是为了照顾家庭。”
“和文科不同的是,理科的论文需要大量的实验。实验最耗时,也最累。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实验,可能卡你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我经常要在实验室里从清晨呆到天黑,甚至半夜。”
因为家在济南,李女士经常要在节假日回家来探望女儿。“女儿今年4岁,上幼儿园了。当年我结了婚,考研究生;生了孩子又考博士。从六个月开始,我的女儿很少跟我睡觉,都是我的父母照顾她。现在我回去的时候,她虽然和我很亲,但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她就会和我说:‘妈妈再见,我得到姥爷姥娘那里去睡了。’”
实验越来越紧,李女士回济南的机会越来越少,家庭里的矛盾渐渐浮出了水面。对此李女士显得很无奈:“如果是男人在外面,女人自己在家,也会把家里打理得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怨言。但是如果是女人在外面,不照顾家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我有时候挺羡慕那些一直读下来的女博士,她们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压力。”
于是,她从青岛回到济南,在山大借用实验室,在不耽误课程的情况下,还可以抽出一定的精力来照顾家庭。
无论工作再累,回到家仍然要照顾家庭与孩子,这是社会习惯,也成为了几乎每个中国女性必须面对的现实。“无论你再累再苦,只要一回到家,看见孩子那张可爱的脸,那些不快全都烟消云散了。其实,我考博士,还不就是想给孩子将来建立一个好的环境吗?”
被访者:吕林某报编辑 (妻子:赵明 36 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大家有时候给我开玩笑:‘你的事业不成功,但是看到你老婆,就觉得你还是挺成功的。’我们这群人,是博士后,比博士还高一级呢!”吕先生用调侃的口气作为开场白。
妻子三年前到北京师范大学就读博士,吕先生就成了忙里忙外的家庭主男。这三年,孩子上了小学,自己工作也有了稍微的调整,一切都需要自己来打点,吕先生对此是不是有点小小的怨言?
“每个人都不愿放弃太多。但是面对女博士,要逼迫你去为她放弃。”吕先生坦言,从自己的个人角度来讲,让妻子去读博,他心里曾经很矛盾,“人的精力有限,她把更多精力耗费在学业上,对家庭、丈夫会考虑得很少。但另一方面,她有能力、心气去上,也是一件好事。另外,如果事业上有好的发展,对家庭未来的建设会有好处。”
很多男人害怕找女博士,吕先生认为还是心理上原因:“在男权社会,男人面对自己的妻子喜欢卖弄自己的能干,但在女博士面前,他就没有任何可以卖弄的了。”
但是凡事一分为二,女博士也可以给丈夫带来更高层次的精神交流。
“比如说,在生活当中,你认为最放心交流的对象是另一半。而那些让你心烦的事情,女博士往往能够一下看透。她在精神方面给你的帮助是很大的。”
当然有时候女博士的过分执著也会令人不快。“人学得东西越多,越不愿随波逐流,容易不拘小节,而这恰恰又是男人或家庭的要求。如果不及时调整,家庭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但是吕先生反对过分强化女博士这方面的缺点,“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执著的一面。人们只看到女博士家庭有问题,或者离婚,却没有看到其实男博士的家庭也有问题,也会离婚。我觉得我们不能刻意地强化她们的女性身份,而应该把她们看成一个正常的女人。”
被访者:丈夫陈 林济南市国资委科员
妻子张琴凤山大文学院文学博士
2000年9月,陈林和张琴凤作为山东省委组织部选派的公务员选调生,一起来到济南平阴的基层工作。
当选调生的那段日子被陈林戏称是“新一代的知青生活”。作为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的高材生,有着非常好的在上海择业的前景,但因为老家是在山东,抱着“父母在,不远游”想法的他并没有留在上海,而是选择回到故乡。但是当时的情况却让他有些失望:在某乡镇任镇长助理,学无所用,一个月326元钱的工资,还常常拖欠,一年只发四五个月的工资。
相比起陈林,张琴凤的情况要好得多,她留在了平阴市。由于收入要好一些,她经常资助陈林。“我当时就是比较可怜他,大家经常聚会,一块吃一顿,听他诉诉苦。”
患难之际见真情,原本是“哥们儿义气”(陈林语),最后却日久生情,成了亲密爱人。
那一年12月份,陈林与张琴凤确立了恋爱关系,并支持她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后来,机缘巧合,他考上了济南市国资委的科员,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与女博士结婚,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爱情至上的纯情,在本科谈恋爱,一直等她上了硕士、博士;另一种是比较凑巧,真是一见钟情,门当户对,这样的机会对于女博士来讲比较少。我们两个,就属于前一种的。”陈林打趣地说。
上研究生的时候,两个人结了婚,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为了结束靠鸿雁传书维系婚姻的日子,张琴凤又考上山东大学博士回到山东。
如今,陈林和张琴凤终于成了比翼双飞的幸福鸟。陈林一个月二千块钱的收入,虽然工资并不高,但是供应妻子上学,还算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对于他们来讲,将来张琴凤毕了业,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就可以结束现在这种略显紧张的日子,现在付出努力,都是为将来的幸福作准备。
家里有博士妻,是不是会对自己产生压力?
“嗨!我倒没觉得我比她差多少。虽然我是本科学历,但却是博士水平。大不了,咱还是个‘博士后’呢!”
望着自信的丈夫,张琴凤温柔地笑着,满眼都是欣赏。
结束语:“树欲静而风不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于那些优秀的人,这似乎是一种的宿命。我们这个社会中一些人有种不太健康的心理取向,三百六十五天的风刀霜剑摧残着那些开得最为灿烂的花朵。因此,今日女博士在舆论风头浪尖的遭遇,似乎是一种必然。何时,我们可以用健康的心态去对待那些更加优秀的人群?这也许是比评论女博士的情感生活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被访者:李芳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士 30岁
“我上博士,一半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另一半是为了家庭和孩子。”在山东大学生物学院的实验室里,略有间隙的李女士停下手上的实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原本以为女性在理性研究领域应该是少数,但是在化学气味刺鼻的实验室里,忙忙碌碌的身影,却大部分是女性。“我们这个实验室里大概有五十多个博士,其中女性占了三十多个。”一位博士生导师向我们介绍说。
在这群人当中,李女士的身份颇为特殊。她是青岛海洋大学的博士,却到山大借实验室做实验写论文。“主要是为了照顾家庭。”
“和文科不同的是,理科的论文需要大量的实验。实验最耗时,也最累。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实验,可能卡你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我经常要在实验室里从清晨呆到天黑,甚至半夜。”
因为家在济南,李女士经常要在节假日回家来探望女儿。“女儿今年4岁,上幼儿园了。当年我结了婚,考研究生;生了孩子又考博士。从六个月开始,我的女儿很少跟我睡觉,都是我的父母照顾她。现在我回去的时候,她虽然和我很亲,但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她就会和我说:‘妈妈再见,我得到姥爷姥娘那里去睡了。’”
实验越来越紧,李女士回济南的机会越来越少,家庭里的矛盾渐渐浮出了水面。对此李女士显得很无奈:“如果是男人在外面,女人自己在家,也会把家里打理得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怨言。但是如果是女人在外面,不照顾家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我有时候挺羡慕那些一直读下来的女博士,她们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压力。”
于是,她从青岛回到济南,在山大借用实验室,在不耽误课程的情况下,还可以抽出一定的精力来照顾家庭。
无论工作再累,回到家仍然要照顾家庭与孩子,这是社会习惯,也成为了几乎每个中国女性必须面对的现实。“无论你再累再苦,只要一回到家,看见孩子那张可爱的脸,那些不快全都烟消云散了。其实,我考博士,还不就是想给孩子将来建立一个好的环境吗?”
被访者:吕林某报编辑 (妻子:赵明 36 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大家有时候给我开玩笑:‘你的事业不成功,但是看到你老婆,就觉得你还是挺成功的。’我们这群人,是博士后,比博士还高一级呢!”吕先生用调侃的口气作为开场白。
妻子三年前到北京师范大学就读博士,吕先生就成了忙里忙外的家庭主男。这三年,孩子上了小学,自己工作也有了稍微的调整,一切都需要自己来打点,吕先生对此是不是有点小小的怨言?
“每个人都不愿放弃太多。但是面对女博士,要逼迫你去为她放弃。”吕先生坦言,从自己的个人角度来讲,让妻子去读博,他心里曾经很矛盾,“人的精力有限,她把更多精力耗费在学业上,对家庭、丈夫会考虑得很少。但另一方面,她有能力、心气去上,也是一件好事。另外,如果事业上有好的发展,对家庭未来的建设会有好处。”
很多男人害怕找女博士,吕先生认为还是心理上原因:“在男权社会,男人面对自己的妻子喜欢卖弄自己的能干,但在女博士面前,他就没有任何可以卖弄的了。”
但是凡事一分为二,女博士也可以给丈夫带来更高层次的精神交流。
“比如说,在生活当中,你认为最放心交流的对象是另一半。而那些让你心烦的事情,女博士往往能够一下看透。她在精神方面给你的帮助是很大的。”
当然有时候女博士的过分执著也会令人不快。“人学得东西越多,越不愿随波逐流,容易不拘小节,而这恰恰又是男人或家庭的要求。如果不及时调整,家庭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但是吕先生反对过分强化女博士这方面的缺点,“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执著的一面。人们只看到女博士家庭有问题,或者离婚,却没有看到其实男博士的家庭也有问题,也会离婚。我觉得我们不能刻意地强化她们的女性身份,而应该把她们看成一个正常的女人。”
被访者:丈夫陈 林济南市国资委科员
妻子张琴凤山大文学院文学博士
2000年9月,陈林和张琴凤作为山东省委组织部选派的公务员选调生,一起来到济南平阴的基层工作。
当选调生的那段日子被陈林戏称是“新一代的知青生活”。作为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的高材生,有着非常好的在上海择业的前景,但因为老家是在山东,抱着“父母在,不远游”想法的他并没有留在上海,而是选择回到故乡。但是当时的情况却让他有些失望:在某乡镇任镇长助理,学无所用,一个月326元钱的工资,还常常拖欠,一年只发四五个月的工资。
相比起陈林,张琴凤的情况要好得多,她留在了平阴市。由于收入要好一些,她经常资助陈林。“我当时就是比较可怜他,大家经常聚会,一块吃一顿,听他诉诉苦。”
患难之际见真情,原本是“哥们儿义气”(陈林语),最后却日久生情,成了亲密爱人。
那一年12月份,陈林与张琴凤确立了恋爱关系,并支持她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后来,机缘巧合,他考上了济南市国资委的科员,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与女博士结婚,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爱情至上的纯情,在本科谈恋爱,一直等她上了硕士、博士;另一种是比较凑巧,真是一见钟情,门当户对,这样的机会对于女博士来讲比较少。我们两个,就属于前一种的。”陈林打趣地说。
上研究生的时候,两个人结了婚,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为了结束靠鸿雁传书维系婚姻的日子,张琴凤又考上山东大学博士回到山东。
如今,陈林和张琴凤终于成了比翼双飞的幸福鸟。陈林一个月二千块钱的收入,虽然工资并不高,但是供应妻子上学,还算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对于他们来讲,将来张琴凤毕了业,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就可以结束现在这种略显紧张的日子,现在付出努力,都是为将来的幸福作准备。
家里有博士妻,是不是会对自己产生压力?
“嗨!我倒没觉得我比她差多少。虽然我是本科学历,但却是博士水平。大不了,咱还是个‘博士后’呢!”
望着自信的丈夫,张琴凤温柔地笑着,满眼都是欣赏。
结束语:“树欲静而风不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于那些优秀的人,这似乎是一种的宿命。我们这个社会中一些人有种不太健康的心理取向,三百六十五天的风刀霜剑摧残着那些开得最为灿烂的花朵。因此,今日女博士在舆论风头浪尖的遭遇,似乎是一种必然。何时,我们可以用健康的心态去对待那些更加优秀的人群?这也许是比评论女博士的情感生活更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