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特涅街4号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8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维也纳市中心3区,有条街叫梅特涅街,街长只一千多米,宽不过40米。街道两侧多豪华府邸,高宅深院中,花红草碧,古木森然,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宁静。
   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就座落在这里,在梅特涅街4号。
   记得我见到这使馆的第一个印象是:好气派啊!我因工作关系,去过不少驻外使馆;也曾在使馆工作过。使馆是一个国家的驻外领地,馆址多选的是好地方,好房子。但相比之下,驻奥使馆的环境尤为优雅,建筑尤为华贵。
   这是一座高大轩敞的七层楼房,地下两层,地上四层,还有一层阁楼。楼体色调明快,门窗雕饰精美,带有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风格。走进楼内,可看到宽敞的宴会厅、电影厅和会客室。大理石的楼梯莹洁光华,雕花的木门古朴典雅。在一间大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绚丽多彩的壁画,俨如在王公贵族的府第一样;这是在别的使馆中很少见到的。
   据使馆同志说,这座建筑物建于1897年,原是奥地利当地一银行家的私宅。建筑师名为弗里德里希·沙赫纳尔。1971年5月28日中奥两国建交,1972年我国用2250万奥地利先令(合150万美元)买下了这座房子,作为我驻奥使馆的馆邸。
   我有一次连续几天在使馆开会,天天出入梅特涅街,很欣赏使馆的建筑和这街景;同时也了解到了有关这条街和中奥外交史中的一些典故。
   原来此街是以奥地利帝国首相梅特涅命名的,故称梅特涅街。关于梅特涅其人,读过一点欧洲历史的人都知道,他可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世称梅特涅---温斯堡亲王。他出身豪门,家财万贯,风度翩翩,才能出众,1809年出任奥地利外交大臣,后擢任首相。他憎恨任何革命和改革,是维护欧洲封建制度的最忠诚的卫道士,一切革命思想的最危险的敌人。
   1814年拿破仑被打败后,正是出于梅特涅的建议,欧洲君主们到维也纳来开会,建立“神圣同盟”,恢复各国的封建王朝统治,对欧洲进行重新瓜分。奥地利帝国其时已国力式微,但凭借梅特涅的外交才能,也给自己争取到不少利益,分割到意大利的伦巴地和威尼斯等地。当时梅特涅志得意满,声称自己构建了欧洲和平。不料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神圣同盟”土崩瓦解,维也纳人民也发动了起义,梅特涅发现自己成了欧洲最招人恨的人。
   梅特涅任首相时,就住在这条街东头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里。(如今这建筑还在,是意大利使馆馆邸。) 在维也纳起义中,愤怒的群众几次搜捕他,要将他处以私刑。他在这里住不下去了,乘了一匹洗衣店的马车,偷偷逃往伦敦。直到1851年才又回到这里,度过孤独的晚年,至1859年病死。他死后不久,他的子孙就把官邸和花园都卖掉了。一些奥地利贵族在花园里盖起了房子,并把花园的小径修成了一条小街,称之为梅特涅街,这便是此街的缘起和来历。
   差不多也就是在这时侯,中奥两国开始了在近代历史上的外交来往。1869年,也就是在梅特涅死后十年,奥地利政府派使节常驻中国上海。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也有奥地利一份。中国驻奥地利的外交使团则是从1877年开始的。当时清政府派刘希鸿为驻柏林、鹿特丹和维也纳大使。1906---1907年李鸿章的儿子李清迈也曾当过驻奥地利大使,偕母亲、夫人和一个侄子随任,另有三名随员。民国时期的首任驻奥大使为沈荪龄,此人后来成为汉奸,当了伪满州国的副外长。弱国无外交,中国那时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在中奥交往中自然也抬不起头来。
   满清政府的驻奥地利使馆不在梅特涅街,而在维也纳商业区城壕街附近,那也算是一座漂亮的房子。但后来国民党政府无力维持,就把它卖掉了。现在它是法国大使馆,已改建成为一座法式建筑了。
  回顾我国驻奥地利使馆的变迁,再看在梅特涅街4号的庄丽的新中国使馆,并想到我今日国力蒸蒸日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奥两国友好关系也在持续发展,不由得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我看到,梅特涅街在阳光下一片宁静;梅特涅街4号大门上方的镶着金黄麦穗的中国国徽,在阳光下熠熠闪烁着。
其他文献
今年九月二十七日,林林同志年届九十四岁高龄了。林林同志是我国外交和文化战线的老前辈,又是对外友协的老领导。《友声》杂志拟在十月号介绍他的生平,向他祝贺寿辰,为此约我撰稿,我当即就答应下来了。我说我早有此意,要写文章为林林同志祝寿,并借此表达我对他的爱戴和尊敬。   对我个人来说,林林同志既是领导,亦是师长。他在任友协副会长主管亚非地区工作时,我曾在友协亚洲处工作过,正好是归他管的。他知道我喜
期刊
编者按:2004年6月5日和6日,日本大相扑中国表演在北京隆重举行。社团法人日中友协代会长、日本前驻华大使佐藤嘉恭先生随同前首相村山富市先生作为代表团贵宾访问北京并观看了大相扑表演。佐藤先生十分关心中日关系,回国后在社团法人日中友协机关报《日本与中国》上发表了此文。现译出以飨读者。  6月初,我有幸与村山富市前首相一起前往北京观看了日本大相扑在北京表演的盛况。此次中国表演得以实现,是日本相扑协会及
期刊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及夫人应我会邀请于2004年6月10日至17日访问了北京。访问期间,加利会见了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周觉;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中阿友协会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外交学院院长吴健民会见并宴请了加利夫妇。加利参加了由外交学会主办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研讨会,并作了重要发言。此外,加利还应邀到对外友协、外交学院作了两次演讲,并接受了媒
期刊
5月29日,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代表和首都各界友好人士及马来西亚访华代表团共800余人欢聚在中国大饭店会议大厅“2004中马友好之夜”招待会上,共同庆祝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30周年。招待会是由对外友协和马来西亚驻华使馆联合举行的。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主持了招待会。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和正在中国访问的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出席了招待会并致词。  黄菊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对巴达维总理出席中马建交30周年庆祝活动表示
期刊
2003年11月的一天,我习惯地打开电子信箱,搜索着来自各地的邮件。突然,一项“真诚的邀请”标题映入眼帘,我惊喜地发现,那是来自巴西的好友达尼洛·桑托斯先生发来的一封函件。字里行间洋溢着兴奋之情,原来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将授予他“中拉友谊奖章”,他热情地邀请我参加授奖仪式。能够亲临中巴友好史上的这件盛事,当然是我心之所想,但要马上坐飞机去巴西里约热内卢向他祝贺显然也不现实。可我心里由衷地为他感到高
期刊
编者按:作者阿达马·盖(Adame Gaye)是塞内加尔著名学者,2004年3月应对外友协邀请访华,回国后在塞《震旦报》上发表本文,本刊转载时有删节。此前他还在塞的《新地平线》杂志上发表《谁丢失了中国?》一文。    求知哪怕远在中国——先知穆罕默德     雾气重重,阳光微弱,温度计上的水银柱固执地在0摄氏度上下徘徊,冰冷刺骨的寒风仍然在中国的首都肆虐。然而这些仅仅是表面现象。3月初的北京
期刊
2004年5月3日,对外友协迎来了它50岁生日。许多国家的友好组织和友好人士纷纷致函致电,祝贺对外友协成立50周年。发来贺信贺电的有: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和霍克,奥地利联邦共和国总统克莱斯蒂尔,奥地利联邦共和国新当选总统菲舍尔,奥地利联邦共和国总理许塞尔,奥地利联邦共和国外交部长费雷罗·瓦尔德纳,奥地利联邦国民议会第一副议长普拉玛,奥地利联邦国民议会人民党党团主席、前联邦议
期刊
为签订友好城市协议,我随安徽省巢湖市政府代表团访问了意大利拉蒂纳省。这是巢湖历史上第一次与外国行政区结好。  拉蒂纳省距罗马70公里,濒临地中海,有海岸线180公里,人口52万,属拉齐奥大区,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省份。该省自然风光独特,文化积淀深厚,有许多存在于史诗中的、神话了的古迹。正如省名“Latina”所示,它昭示着拉丁文化的精髓所在。该省南部几个城市,如佛罗米亚市,曾是罗马帝国时期军政要员度
期刊
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是一个沿江开放城市,近年来,在镇江工作的外籍人士日渐增多,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大街小巷看到三三两两的非旅游者身份的“老外”,他们以半个镇江人自居,甚至学会了在小摊贩前“讨价还价”,俨然融入了镇江人的生活。他们当中,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来自美国不同的城市和行业,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令他们骄傲的冠名——“赛珍珠国际教育使者”。  2003年,著名的国际慈善机构赛珍珠国际与镇江
期刊
5月14日,井上清文库揭幕仪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行。已86岁高龄的井上清教授夫人井上初江和儿子井上进教授及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专程来京参加揭幕仪式。  井上清是日本京都大学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从战后开始研究日本历史,是当时讲座派代表性人物之一,京都学派的著名代表人。井上清著述颇丰,他撰写的《日本军国主义》(四卷本)、《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关于钓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