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探讨。本论文就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就业创业
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存在误区,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考核机制,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学生就业指导课师资严重不足,特别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更是缺乏。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主要从社会、学校、企业、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
我国国民经济不景气,与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三大产业比重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态势。其中,第一产业稳步发展,虽然近年所占比例有所减少,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所占比重仍然太大;第二产业高速发展,并一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虽然2015年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首次超过50%,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过度依赖第二产业,随着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的加深,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表现为后劲不足,甚至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为了解决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首先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事业,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其次要着重发展交通运输、通讯设备、社会福利等公共事业,以满足大学生就业所需条件;最后要重点发展以商业、旅游、餐饮、影视、服务等为主的可以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的行业,以吸纳更多毕业大学生就业,解决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加强高校教学管理
2.1加强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建设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面对众多的大学生,高校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建设,尤其是加强教师团队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其教学质量,因为只有一支强大的教师团队和完善的教学资源建设才能保证毕业大学生的质量。
2.2改革培养模式
面对众多的大学生,高校必须改革教学培养模式。在抓好学生各门功课的同时,多增加一些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3革新办学理念
当下应届毕业大学生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社会可以提供的岗位需求,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改革落后的办学观念,要有竞争观念,树立市场意识,所设置的专业一定要和市场需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毕业大学生就业。
2.4加强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实现就业创业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学校应密切联系社会,对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健全就业管理制度,建立集教育、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在当今的就业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重视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要制定中长期指导课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分批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挂职锻炼、单科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大力加强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优化高校人力資源结构,加强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建设,改革就业方法,优化就业内容,完善和强化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双师型”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确保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就业质量。
三、规范招聘过程
3.1招聘单位要“及时”发布招聘信息
所谓“及时”发布招聘信息,不仅要早,更要互动。要提前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工作岗位、工资待遇、企业文化等方面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校园招聘会”是经过少数知名招聘单位实践过的可以有效避免因招聘信息不流畅而给双方造成损失的问题,值得其他招聘单位借鉴和学习。
3.2招聘单位要降低招聘要求
招聘单位在进行招聘工作时,所要求的招聘条件不能因为毕业大学生人数多或想招到人才而过于苛刻。要实事求是,依据岗位要求招聘人才而不是盲目地要求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因为工作经验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而人才一旦流失将给招聘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
3.3招聘单位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招聘选拔制度
通过建立和完善一套严格的招聘选拔制度,招聘单位能严格按照招聘制度选拔人才,最大限度地降低招聘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保持招聘工作的客观性。
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4.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毕业大学生要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说过,“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同志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5]。由此可知,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肯做并坚持做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
4.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毕业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等。在校期间就应该注重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形成,经常参加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等。
4.3完善创业教育
高校应将创业创新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为学生形成创业型知识结构提供教学支撑。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时,应对他们的创业能力进行评估,帮助想创业的学生找到创业方向,这一切不一定完全需要依赖老师来完成,可以通过某些校园团体的形式来完成这方面的工作。
总的来说,大学生创业还面临许多问题,目前国家对创业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创业环境向好,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要想在创业中更加顺利,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都要加强。自身方面,大学生在大学里就一定要丰富自己,增加自己的阅历,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让自己更优秀;环境方面,高校和政府也要在创业能力的培养上多多思考,提供更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为创业学生搭建一个与企业沟通合作的平台,将资金、政策更好地灌输到每一名学生中。
参考文献:
[1]林毓铭;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索[J];探索与争鸣;2003年07期.
[2]杨守建;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在哪里[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12期.
[3]李欣;高校毕业生当前就业问题的探讨[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就业创业
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存在误区,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考核机制,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学生就业指导课师资严重不足,特别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更是缺乏。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主要从社会、学校、企业、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
我国国民经济不景气,与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三大产业比重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态势。其中,第一产业稳步发展,虽然近年所占比例有所减少,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所占比重仍然太大;第二产业高速发展,并一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虽然2015年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首次超过50%,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过度依赖第二产业,随着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的加深,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表现为后劲不足,甚至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为了解决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首先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事业,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其次要着重发展交通运输、通讯设备、社会福利等公共事业,以满足大学生就业所需条件;最后要重点发展以商业、旅游、餐饮、影视、服务等为主的可以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的行业,以吸纳更多毕业大学生就业,解决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加强高校教学管理
2.1加强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建设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面对众多的大学生,高校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建设,尤其是加强教师团队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其教学质量,因为只有一支强大的教师团队和完善的教学资源建设才能保证毕业大学生的质量。
2.2改革培养模式
面对众多的大学生,高校必须改革教学培养模式。在抓好学生各门功课的同时,多增加一些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3革新办学理念
当下应届毕业大学生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社会可以提供的岗位需求,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改革落后的办学观念,要有竞争观念,树立市场意识,所设置的专业一定要和市场需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毕业大学生就业。
2.4加强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实现就业创业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学校应密切联系社会,对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健全就业管理制度,建立集教育、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在当今的就业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重视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要制定中长期指导课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分批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挂职锻炼、单科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大力加强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优化高校人力資源结构,加强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建设,改革就业方法,优化就业内容,完善和强化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双师型”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确保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就业质量。
三、规范招聘过程
3.1招聘单位要“及时”发布招聘信息
所谓“及时”发布招聘信息,不仅要早,更要互动。要提前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工作岗位、工资待遇、企业文化等方面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校园招聘会”是经过少数知名招聘单位实践过的可以有效避免因招聘信息不流畅而给双方造成损失的问题,值得其他招聘单位借鉴和学习。
3.2招聘单位要降低招聘要求
招聘单位在进行招聘工作时,所要求的招聘条件不能因为毕业大学生人数多或想招到人才而过于苛刻。要实事求是,依据岗位要求招聘人才而不是盲目地要求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因为工作经验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而人才一旦流失将给招聘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
3.3招聘单位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招聘选拔制度
通过建立和完善一套严格的招聘选拔制度,招聘单位能严格按照招聘制度选拔人才,最大限度地降低招聘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保持招聘工作的客观性。
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4.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毕业大学生要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说过,“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同志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5]。由此可知,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肯做并坚持做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
4.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毕业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等。在校期间就应该注重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形成,经常参加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等。
4.3完善创业教育
高校应将创业创新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为学生形成创业型知识结构提供教学支撑。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时,应对他们的创业能力进行评估,帮助想创业的学生找到创业方向,这一切不一定完全需要依赖老师来完成,可以通过某些校园团体的形式来完成这方面的工作。
总的来说,大学生创业还面临许多问题,目前国家对创业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创业环境向好,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要想在创业中更加顺利,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都要加强。自身方面,大学生在大学里就一定要丰富自己,增加自己的阅历,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让自己更优秀;环境方面,高校和政府也要在创业能力的培养上多多思考,提供更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为创业学生搭建一个与企业沟通合作的平台,将资金、政策更好地灌输到每一名学生中。
参考文献:
[1]林毓铭;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索[J];探索与争鸣;2003年07期.
[2]杨守建;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在哪里[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12期.
[3]李欣;高校毕业生当前就业问题的探讨[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