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社会对技术型人才有了更高需求,因此高职教育工作就要转变现有的模式,通过将工匠精神渗透进来,优化课程模式,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以此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当其毕业后,就能通过自己的技术能力,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通过工匠精神推动思政建设活动开展的方法,并对于其中的细节内容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思政建设;着力点
引言:对于思政教育而言,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将会直接投入到社会工作之中。因此,当前思政课程就需要将“工匠精神”引入进来,以此改变学生的思维理念,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进而成为一名有着较高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一、依靠“工匠精神”推动课程改革
(一)思政课
在高职教育工作中,思政课程是德育开展的重要渠道。教师理应在现有的课程理论之中,将“工匠精神”的内容渗透进来,以此对学生展开引导。通过提供相关案例,安排学生们自主讨论。通过全面研究,学生们自然会对“工匠精神”产生全新的认知,明白其中的价值,从而能够以更高的标准自我要求,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未来的社会工作之中[1]。
(二)专业课
专业课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课程,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学校理应尝试在内部建立工程,并针对学徒制度展开全面探究,不断推进校企合作。而在课程建设层面,应当突破原有的课程结构,打造满足学生自身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以项目为基础开展实践训练。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的技术能力就会得到全面强化,同时也会形成全新的工作理念。
(三)通识课
通识教育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个人视野,使其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并形成匠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理应做好教育工作,促使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达到更高层次。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选修一些文化课,以此补足自身个人修养层面的缺陷,充分感受技术的传承,从而能够使得自身职业境界得到深化,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精神和技术的全面统一,进而为自己的个人发展创设了优良的基础条件。
二、依靠“工匠精神”创设教学氛围
为了创设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工作的全新格局,不仅要开展思政课程,还需要充分发挥出氛围引导的作用。校园文化是提升学生精神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风貌的综合呈现。当学生们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自然会被外部氛围所感染。由此看出,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对高职院校来说,应当时刻坚持专业化特点,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方面,将工匠文化内容全部渗透进来。在环境层面,在学校的各个场所之中,将工匠精神内容全部引入进来,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熏陶。在制度层面,学校还要打造特有的评估制度,以此为“工匠精神”的传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在行为层面,学校应当基于“工匠精神”本身,制定相应的教育标志,为学生提供实践工作的机会,让其直接参与到企业工作之中,感受生产工艺的文化氛围。而在精神文化层面,必须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以及作风建设,对教师予以引导,讓其注重自己的个人行为,时刻保持敬业的态度,从而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长期努力,学生们的思想模式就会慢慢出现改变。
三、依靠“工匠精神”加强教师培养
对课程思政来说,课程一直都是其中的基础部分,课程建设的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自身的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现代工匠精神十分注重技术本身,也渴望获得职业认同。所以,每一位高职教师理应具备两个身份,除了要在学校中扮演一名教师之外,还要成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师傅。身为教师,他要了解教育行业的发展,懂得传道授业;身为师傅,他要带徒传艺,对工匠精神的理念予以有效传承。一方面可以站在讲桌前面传递思想,另一方面又能深入到车间之中,有效完成工作任务。从当前情况来看,多数高职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并未达到双师的要求。针对这一状况,首先学校理应和周边的企业展开合作,然后学校教师在企业岗位挂职,按照规定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任务,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其次,学校要从情感层面入手,通过展现自己的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自信心,并有着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再者,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向教师群体传递“工匠精神”的价值,让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服务[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将会直接参与社会工作。因此,学校教师就需要尝试对“工匠精神”理念进行渗透,以此帮助学生们转变自身想法,以更高德堡标准自我要求。如此一来,自身整体水平就会得到全面提高,进而能够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詹忠根,陈璐.以"工匠精神"引领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着力点[J].文教资料,2019,000(033):185-186,138.
[2]曾红萍,陈冰.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契合探析[J].科技视界,2020(9):96-97.
[3]孙静,毕文.探索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发展之路[J].智库时代,2020,000(003):P.253-254.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任莎莎 张惠艳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思政建设;着力点
引言:对于思政教育而言,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将会直接投入到社会工作之中。因此,当前思政课程就需要将“工匠精神”引入进来,以此改变学生的思维理念,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进而成为一名有着较高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一、依靠“工匠精神”推动课程改革
(一)思政课
在高职教育工作中,思政课程是德育开展的重要渠道。教师理应在现有的课程理论之中,将“工匠精神”的内容渗透进来,以此对学生展开引导。通过提供相关案例,安排学生们自主讨论。通过全面研究,学生们自然会对“工匠精神”产生全新的认知,明白其中的价值,从而能够以更高的标准自我要求,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未来的社会工作之中[1]。
(二)专业课
专业课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课程,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学校理应尝试在内部建立工程,并针对学徒制度展开全面探究,不断推进校企合作。而在课程建设层面,应当突破原有的课程结构,打造满足学生自身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以项目为基础开展实践训练。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的技术能力就会得到全面强化,同时也会形成全新的工作理念。
(三)通识课
通识教育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个人视野,使其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并形成匠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理应做好教育工作,促使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达到更高层次。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选修一些文化课,以此补足自身个人修养层面的缺陷,充分感受技术的传承,从而能够使得自身职业境界得到深化,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精神和技术的全面统一,进而为自己的个人发展创设了优良的基础条件。
二、依靠“工匠精神”创设教学氛围
为了创设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工作的全新格局,不仅要开展思政课程,还需要充分发挥出氛围引导的作用。校园文化是提升学生精神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风貌的综合呈现。当学生们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自然会被外部氛围所感染。由此看出,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对高职院校来说,应当时刻坚持专业化特点,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方面,将工匠文化内容全部渗透进来。在环境层面,在学校的各个场所之中,将工匠精神内容全部引入进来,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熏陶。在制度层面,学校还要打造特有的评估制度,以此为“工匠精神”的传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在行为层面,学校应当基于“工匠精神”本身,制定相应的教育标志,为学生提供实践工作的机会,让其直接参与到企业工作之中,感受生产工艺的文化氛围。而在精神文化层面,必须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以及作风建设,对教师予以引导,讓其注重自己的个人行为,时刻保持敬业的态度,从而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长期努力,学生们的思想模式就会慢慢出现改变。
三、依靠“工匠精神”加强教师培养
对课程思政来说,课程一直都是其中的基础部分,课程建设的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自身的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现代工匠精神十分注重技术本身,也渴望获得职业认同。所以,每一位高职教师理应具备两个身份,除了要在学校中扮演一名教师之外,还要成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师傅。身为教师,他要了解教育行业的发展,懂得传道授业;身为师傅,他要带徒传艺,对工匠精神的理念予以有效传承。一方面可以站在讲桌前面传递思想,另一方面又能深入到车间之中,有效完成工作任务。从当前情况来看,多数高职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并未达到双师的要求。针对这一状况,首先学校理应和周边的企业展开合作,然后学校教师在企业岗位挂职,按照规定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任务,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其次,学校要从情感层面入手,通过展现自己的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自信心,并有着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再者,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向教师群体传递“工匠精神”的价值,让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服务[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将会直接参与社会工作。因此,学校教师就需要尝试对“工匠精神”理念进行渗透,以此帮助学生们转变自身想法,以更高德堡标准自我要求。如此一来,自身整体水平就会得到全面提高,进而能够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詹忠根,陈璐.以"工匠精神"引领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着力点[J].文教资料,2019,000(033):185-186,138.
[2]曾红萍,陈冰.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契合探析[J].科技视界,2020(9):96-97.
[3]孙静,毕文.探索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发展之路[J].智库时代,2020,000(003):P.253-254.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任莎莎 张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