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由多个民族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为中国历史创造了悠久丰富的民族文化[1]。现如今我国在进步发展中人们的生活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立足文化角度而言,在现代化社会文化的冲击之下很多能够体现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在大量弱化,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语言、服饰、民族舞蹈、礼仪习俗等民族特色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流失。而少数民族文化不仅以前是中国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与未来中华文化不可切割的一部分,所以,如何在我国现代化快速发展中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进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上逐渐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时代与跨文化的传播进展中我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弱化。我国民族文化的衰退并不是完全消失而是由于各种因素而造成的文化变异,甚至部分知晓特色文化知识的一代人已经逐渐老去,而新时代青年人对特色文化并不热衷,所以,如果不及时采取特色文化保护措施就会导致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演变成无文字传承,从而失去民族特征。本文针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遇到的冲击影响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出我国特色文化的保护措施,以保证特色文化得以传承。
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的进步发展国民经济都得到极大的飞跃,现代化进程也是文化的一种变迁形式,虽然国家都尤为重视少数民泽文化的保护,也针对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但是在全国各地的民族都在想现代化进程的迈进可以发现各个民族与国家之间的交流逐渐密切,而少数民族文化也正在遭受波及影响[2]。一些少数民族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进程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朝着主体民族相融合,在融合过程中部分特色文化也被主流文化所取缔,这就造成我国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情况,而我国本身就是作为多民族国家而创立,如果特色民族文化遭到缺失就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发展,所以,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保护国家传统民族文化,在保护中也尽可能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少数民族的大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各个民族人们的精神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播,进而构建出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念,在如今的形势之下保护少数民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历史保护任务。
二、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受到的影响
(一)我国现代化进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正面影响
1.语言方面影响
汉语语言是我国的主流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来讲汉语的普及化对人们在交流沟通中有着绝对的优势。由于少数民族的语言较为独特,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普及化比较低,如果只是利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就会出现交流不畅的现象,所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考虑将汉语作为少数民族学习的重点可以促使各个民族的语言逐渐同步化,不仅可以更好地便于人们沟通,还可以方便各个民族之间的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加速自身民族的发展。
2.思想方面影响
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思想民族文化,例如回族生活习俗与“清真”为一体,在生活中讲求身心洁净,饮食方面遵循“禁食猪肉”的习俗;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闻名,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唱会跳而且以白米饭作为饮食主体,有好吃狗肉的习俗;维吾尔族最反感穿着短小袒胸露背的衣物,饮食上禁食所有动物的血与未经宰杀而自然死亡的动物。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各民族生活习惯的不同,但是在少数民族与先进文化逐步交往中少数民族的文化思想正在逐渐改变,在主流思想融合中各个民族的行为方式逐步一致发展。
(二)我国现代化进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
1.民族资源逐渐流失
随着我国现代化逐步进程中一些由于工作、生活而需要进行汉语学习的少数民族不仅在语言上逐步被同化,在穿着与生活习惯等方面也向着主流文化而趋步同化,部分年轻的少数民族盲目崇拜主流文化,将自身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与生活需求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摒弃,甚至将特色民族语言也抛弃。相比有形文化遗产而言,民族语言更是非物质遗产的民族灵魂载体,一旦民族语言缺失民族文化的精魂也就随之消失,同时少数民族人们缺乏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一些具有民族历史的古墓、古建筑等正在逐渐受到摧毁,甚至部分特色具有民族浓郁气息的民歌、古曲、口技等传承逐渐被民族所遗忘,也正在面临消失的危险。
2.民族文化商业庸俗化
少数民族文化由于历史的传授都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情,比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芦笙节”和瑶族的“盘古王节”等盛大节日[3]。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引导与规范有待加强,导致我国民族文化出现商家不正当行为,这样民族文化商业的庸俗化,将弱化民族文化特色。
三、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措施
(一)提高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
要想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首先就要提高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通过信息化等渠道等向中国人民普及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让国民真正理解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意义,并加强少数民族成员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民族自信心,积极鼓励新时代少数民族人员在保护文化的基础上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只有大众清楚地明白少数民族存在的价值才能够力争全民共同为保民族文化做出贡献,同时少数民族成员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文化是否能得到保护的关键因素。
(二)加强少数民族区域商业化管理措施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商业化发展也应该成为民族保护的重点内容。首先,在政策上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通过科学可行的战略规划可以加强少数民族市场的管理,基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杜绝商业庸俗化出现,鼓励健康多样的民族产品与服务;其次,针对部分落后的少数民族区域政府应扩大财政转移与支付的规模,建立少数民族与发达地区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不仅可以促使少数民族与地区之间的了解,还可以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 (三)加快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现代化发展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最重要的就是少数人民智力保障。首先,要尊重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权利并积极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接受教育的权利,针对教材而言,应该积极开发少数民族语言教材并将其出版,同时加大師资队伍的建设,利用多种优惠的措施积极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4];其次在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时候也要将少数民族文化与其相融合,形成全新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从而充分保障少数民族新时代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益。
四、结束语
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文化,尤其是歌舞与语言更是民族文化的特色之一,可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开展汉语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基础语言,不管是在电视节目还是歌曲演讲中都是以汉语作为交流方式,甚至大部分家长由于学校传授的汉语语言也逐渐影响其在家里用汉语交流,如果不及时给予扭转,未来特色语言文化也将消失在我国的土地上。
随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教育推广的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设施也逐渐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得以展现[5]。我国本就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是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化进程发展中应该充分为少数民族文化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将各民族之间优势互补,从而促使我国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中可以保证我国传统文化不会缺失,加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兴华.论地方政府在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主导作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7,36(15):33-46.
[2]吕华岚,孙瑶,白原,等.论现代化进程中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J].辽宁经济,2017,418(1):72-73.
[3]肖丽萍.现代化进程中湖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民族论坛,2017,66(22):87-90.
[4]许洪伟.“费孝通难题”:少数民族现代化与文化转型的现实张力和理论回应[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6):118-123.
[5]王文静,李娜,林耀佳,等.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111(3):100-130.
作者简介:陈璐(1991-),女,汉族,吉林松原,研究生,就职于吉林省民族干部学校,研究方向:民族工作研究。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进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上逐渐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时代与跨文化的传播进展中我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弱化。我国民族文化的衰退并不是完全消失而是由于各种因素而造成的文化变异,甚至部分知晓特色文化知识的一代人已经逐渐老去,而新时代青年人对特色文化并不热衷,所以,如果不及时采取特色文化保护措施就会导致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演变成无文字传承,从而失去民族特征。本文针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遇到的冲击影响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出我国特色文化的保护措施,以保证特色文化得以传承。
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的进步发展国民经济都得到极大的飞跃,现代化进程也是文化的一种变迁形式,虽然国家都尤为重视少数民泽文化的保护,也针对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但是在全国各地的民族都在想现代化进程的迈进可以发现各个民族与国家之间的交流逐渐密切,而少数民族文化也正在遭受波及影响[2]。一些少数民族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进程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朝着主体民族相融合,在融合过程中部分特色文化也被主流文化所取缔,这就造成我国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情况,而我国本身就是作为多民族国家而创立,如果特色民族文化遭到缺失就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发展,所以,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保护国家传统民族文化,在保护中也尽可能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少数民族的大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各个民族人们的精神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播,进而构建出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念,在如今的形势之下保护少数民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历史保护任务。
二、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受到的影响
(一)我国现代化进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正面影响
1.语言方面影响
汉语语言是我国的主流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来讲汉语的普及化对人们在交流沟通中有着绝对的优势。由于少数民族的语言较为独特,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普及化比较低,如果只是利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就会出现交流不畅的现象,所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考虑将汉语作为少数民族学习的重点可以促使各个民族的语言逐渐同步化,不仅可以更好地便于人们沟通,还可以方便各个民族之间的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加速自身民族的发展。
2.思想方面影响
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思想民族文化,例如回族生活习俗与“清真”为一体,在生活中讲求身心洁净,饮食方面遵循“禁食猪肉”的习俗;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闻名,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唱会跳而且以白米饭作为饮食主体,有好吃狗肉的习俗;维吾尔族最反感穿着短小袒胸露背的衣物,饮食上禁食所有动物的血与未经宰杀而自然死亡的动物。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各民族生活习惯的不同,但是在少数民族与先进文化逐步交往中少数民族的文化思想正在逐渐改变,在主流思想融合中各个民族的行为方式逐步一致发展。
(二)我国现代化进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
1.民族资源逐渐流失
随着我国现代化逐步进程中一些由于工作、生活而需要进行汉语学习的少数民族不仅在语言上逐步被同化,在穿着与生活习惯等方面也向着主流文化而趋步同化,部分年轻的少数民族盲目崇拜主流文化,将自身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与生活需求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摒弃,甚至将特色民族语言也抛弃。相比有形文化遗产而言,民族语言更是非物质遗产的民族灵魂载体,一旦民族语言缺失民族文化的精魂也就随之消失,同时少数民族人们缺乏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一些具有民族历史的古墓、古建筑等正在逐渐受到摧毁,甚至部分特色具有民族浓郁气息的民歌、古曲、口技等传承逐渐被民族所遗忘,也正在面临消失的危险。
2.民族文化商业庸俗化
少数民族文化由于历史的传授都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情,比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芦笙节”和瑶族的“盘古王节”等盛大节日[3]。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引导与规范有待加强,导致我国民族文化出现商家不正当行为,这样民族文化商业的庸俗化,将弱化民族文化特色。
三、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措施
(一)提高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
要想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首先就要提高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通过信息化等渠道等向中国人民普及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让国民真正理解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意义,并加强少数民族成员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民族自信心,积极鼓励新时代少数民族人员在保护文化的基础上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只有大众清楚地明白少数民族存在的价值才能够力争全民共同为保民族文化做出贡献,同时少数民族成员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文化是否能得到保护的关键因素。
(二)加强少数民族区域商业化管理措施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商业化发展也应该成为民族保护的重点内容。首先,在政策上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通过科学可行的战略规划可以加强少数民族市场的管理,基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杜绝商业庸俗化出现,鼓励健康多样的民族产品与服务;其次,针对部分落后的少数民族区域政府应扩大财政转移与支付的规模,建立少数民族与发达地区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不仅可以促使少数民族与地区之间的了解,还可以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 (三)加快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现代化发展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最重要的就是少数人民智力保障。首先,要尊重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权利并积极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接受教育的权利,针对教材而言,应该积极开发少数民族语言教材并将其出版,同时加大師资队伍的建设,利用多种优惠的措施积极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4];其次在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时候也要将少数民族文化与其相融合,形成全新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从而充分保障少数民族新时代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益。
四、结束语
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文化,尤其是歌舞与语言更是民族文化的特色之一,可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开展汉语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基础语言,不管是在电视节目还是歌曲演讲中都是以汉语作为交流方式,甚至大部分家长由于学校传授的汉语语言也逐渐影响其在家里用汉语交流,如果不及时给予扭转,未来特色语言文化也将消失在我国的土地上。
随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教育推广的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设施也逐渐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得以展现[5]。我国本就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是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化进程发展中应该充分为少数民族文化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将各民族之间优势互补,从而促使我国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中可以保证我国传统文化不会缺失,加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兴华.论地方政府在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主导作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7,36(15):33-46.
[2]吕华岚,孙瑶,白原,等.论现代化进程中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J].辽宁经济,2017,418(1):72-73.
[3]肖丽萍.现代化进程中湖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民族论坛,2017,66(22):87-90.
[4]许洪伟.“费孝通难题”:少数民族现代化与文化转型的现实张力和理论回应[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6):118-123.
[5]王文静,李娜,林耀佳,等.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111(3):100-130.
作者简介:陈璐(1991-),女,汉族,吉林松原,研究生,就职于吉林省民族干部学校,研究方向:民族工作研究。